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音乐教育分析(6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近年来,教学现状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为了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水平,应着力于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特别对音乐艺术之类的专业,要突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文章主要论述了高校音乐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有关解决对策,并从高校课程设计、培养目标、选拔与淘汰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希望为高校音乐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音乐
社会需求的人才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应用型人才是社会需要的大多数。[1]当前,应用型大学教育的发展是我国许多地方本科院共同的目标定位。教育部对本科专业课程十分重视,制定了指导方案,满足了各地方院校开展的特色化课程改革的需求。但是,仍有许多地方高校的艺术教育存在着突出的问题。大学生就业人数不断攀升,面临较大就业压力,此外,绝大多数毕业生并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产生这一现象主要在于目前教育的体制、教学脱离实际,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高校应将理论培养作为基础,看重实践教学环节,确保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满足单位对人才的要求。
一、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一)高校音乐专业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为了贯彻因材施教倡导的教育思想,高中、初中都要求培养艺术生,为大多数音乐爱好者与其他艺术爱好者提供了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针对音乐艺术专业,无论是音乐专业院校,还是各种综合类院校的招生都较为普遍。然而,因为两者具有不同的培养目的,专业性院校主要是培养高精尖音乐专业人才,而综合性大学并未制定清晰的培养目标。又由于音乐教育具有特殊性,专业院校要开展一对一的教学,然而,当前大学中的教师担负的教学任务较为繁重,使得他们没有充足的时间实施一对一的音乐教学。此外,缺乏配套的教学设施与硬件设施,只有少量的教学音像设备与乐器等,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长期下去必然对教学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这也使得大学音乐专业学生缺少实践的机会。
(二)学校缺乏完善的学生选拔和淘汰机制。
因为音乐专业本身具有特殊性,大学的艺术招生在高考之前,通常都是音乐生们报考自己向往学校的音乐专业。近年,随着大学的不断扩招,所招收的音乐生们不仅包括希望从事音乐事业与真心热爱音乐专业的学生,同时还有一些由于自身学习成绩差迫不得已的选择音乐的学生,这些学生是为了混大学文凭,因此,没有上进心,当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时,他们就要承受较大的就业压力。
(三)毕业生无法满足社会对音乐人才的需求。
社会进步与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对音乐人才也提出了较高要求。有句话说得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然而,这些人只是少数,大学音乐专业许多学生由于缺乏实践技能而面临失业。此外,大学和师范类学生相比,缺少音乐教育才能,同时又匮乏专业艺术团体需求的音乐专业表演技能,毕业生无法满足社会对音乐人才的需求。
二、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对策
(一)围绕应用型音乐人才培养,改进高校课程设计。
应用型音乐人才应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推进就业课程设计,所以,地方高校音乐课程设置与音乐教材建设要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掌握音乐学科体系特色,有效结合实用性与前瞻性。应用型人才培养要转变原有的培养方式,构建适合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教学形式,凸显地域优势,有效结合专业教学与地域文化,使构建的教学体系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理论联系实践。地方高校的音乐教育专业分位两种类型:师范类与非师范类。在课程体系设计上,要区别对待:师范类音乐教育设计的课程应突出师范性,坚持教书育人的基础地位,将音乐审美作为统领,以音乐表现作为载体,构建展现各自的重点又相互联系的课程体系。非师范类音乐专业如电子编乐、舞蹈、表演不能依照原有的音乐教育专业设置课程,要基于教学大纲的基本思路,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实践锻炼。应用型音乐人才的培养要转变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教学形式,利用切实有效的课堂教学,运用第二课堂与实习基地的锻炼,不断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使所学知识形成自身的能力,以培养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明确声乐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明确,为教学过程的展开指明了方向。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明确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上,实现人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相吻合。[2]要区分声乐教学与音乐表演的教育目标,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培养学生自觉分析和仔细加工艺术作品的能力,真正实现对歌唱的驾驭。另外,教学应重视教授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掌握不同时期学生嗓音特征,制定合理的练习方式,提升学生耳朵灵敏度,形成问题解决能力,只有这样,才会收到显著的教学效果。选择歌曲时,把传统和地方特色歌曲结合起来,通过教育教学实践,让他们唱民族歌曲,形成民族气节,培养个性音乐人才。
(三)声乐唱法讲授与教材选用的实用性、全面性。
传统的声乐教学只重视学生嗓音的特点,通常将其分成两种类型:“美声”与“民族”唱法。在高校学生学习中,每名学生选唱的歌曲种类一定,唱法也一定。然而,从新试点的教育方针发现,此种做法具有片面性,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不利的,是一种对声乐表演锻炼的延续。通过探索表明,第一年,教学根据学生嗓音特征,了解声部和唱法,利用教学优势,让学生思考,运用优势嗓音,科学歌唱。第二年,教学基于学生原有唱歌水平,指导学生了解不同声部,成立声部小组,使歌唱理论丰富化,把握声部教学要点。第三年,教学加强对学生演唱风格的强化,指引他们演唱美声,了解演唱规律,把握民族歌唱技巧,对流行唱法,让学生学习声乐审美、训练方法。第四年,从自身演唱出发,尝试性使用另外两种唱法,并划入平时成绩总分。学习并总结不同的声部、唱法,学生要从声乐表象走出,遵循声乐演唱规律,将规律的把握付诸于实践,更好地学习声乐,合理运用,兼具时代性与实用性。
(四)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
目前,社会要求音乐人才能较好地将音乐知识运用到演唱、表演与教学等实际中,地方高校要转变传统的、只看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形式,利用多元途径培养、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要使培养的学生上得讲台、登得舞台,满足高素质应用人才的要求,通过校内实践平台与校外实践平台,逐渐摸索出一套集学演练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校内实践平台利用内部构建健全的实践教学制度,形成层次清晰的教育实践设计,多是一些实践教学形式,如学术讲座、试讲与教学观摩等。校外实践平台利用实习基地,开展目的清晰的实践教育。考虑到地方高校音乐人才培养实际情况,师范类要和当地中小学校合作构建实习基地,确保高校教育更好地衔接,同时为毕业生搭建教育教学的实训场所。非师范类则利用地方群众艺术馆与演出团体搭建校外教学实践平台,同时号召学生踊跃参加校外文艺演出。传统的声乐教学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以教师为指导,正确演唱并处理歌曲,同时运用到舞台表演中。音乐教学为学生提供表演的机会,强调声乐理论结合实践。具体如下,教师在声乐课堂中应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对问题讲述时,要求学生做好笔记,让他们更全面地掌握知识,延深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当单元学习后,教师让学生总结并复习,获得初步的心得体验,提出问题,为后续单元学习的开展做好准备,教师归纳、点评学生的学习心得,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确保声乐教学的理论化与科学化。学期结束前,教师对学生在课堂表演中的角色给予指导,同时对他们的实践能力做出点评,并计入平时成绩。
(五)发挥任课教师的指导作用。
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作为教育事业的重点,各地方高校对音乐教育事业的影响非常大。[3]高校核心职能表现在三个方面:为社会提供智力服务支持、科研创新与人才培养。所以,大学教师一定要做好自身担任的学科教学工作,同时还要担负科学研究工作,为社会提供智力服务。学生参与教师科研,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成为应用型人才。教师要结合地方经济实际,使培养的人才具有应用能力,更好地服务本地文化建设,指引学生学好专业知识,积极投入到各种教学、演出活动,特别是本科生一定要踊跃参加教师的科研,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为了提升音乐课程的教育效率,也为了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基于原有的“一对一”授课,融入小组课授课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更好地参与其中,针对问题,进行分析并解决。教学设立程度类似的小组课。在小组课教学初期,教师将具有类似程度的学生分成一个小组后进行授课。教学设立共同发声、单独歌唱的小组课。在音乐课堂上,学生一同做发声训练,教师在一旁指导,认真听学生的发声,纠正学生练习中的问题,期间,其它学生讨论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将问题解决。教学使用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向成为合格声乐教师更近了一步。
三、结束语
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解决“是什么”和“怎么办”两个问题。[4]总之,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要大胆创新传统的教学形式,利用科学的课程设置,健全管理制度,使构建的人才培养机制满足教、学、研一体的要求,为地方社会发展与文化建设造就一大批应用型音乐人才。音乐教学要针对师范类与非师范类音乐生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转化音乐知识,使之形成工作技能,转变传统学习中的注重应试教育,形成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应用能力,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奠定思想基础。其次,教学要提出创新模式,将企业与学校以实践基地模式带进高校,确保学生具有较高的岗位能力与职业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就业率。
作者:张刚 单位:阿坝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王莅.西北民族聚居区高校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研究[D].兰州大学,2013.
[2]赵亮.应用型人才培养处方教学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4.
[3]黑秀国,姚冰,李雁,袁睿杰.应用型人才培养对高校音乐教育的影响[J].通俗歌曲,2015,(05):116,118.
[4]吴中江,黄成亮.应用型人才内涵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02):66-70.
基金项目:
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类自筹项目编号:15SB2051;
课题名称:
《中小学音乐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第二篇:高校音乐教育三维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从事基础音乐教学的相关人才,学生教学实践能力是该专业培养的关键。本文从课程实践、专业实践、社会实践三个维度提出实践教学模式,并结合重庆人文科技学院艺术学院的实践进行探讨。
【关键词】
音乐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理论与实践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是目前我国各大专业音乐学院、艺术院校、师范大学及综合类大学音乐学院开设的一个主要专业,其以培养适应现代教育发展需要、适应基础音乐教育教学要求的音乐教育专门人为主要培养目标。笔者通过与一线教师以及音乐教研员的访谈了解到,现在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教学实践能力低下,不具备应有的教学能力。而笔者所在的重庆人文科技学院艺术学院近几年在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做了一些摸索与实践,初步建立了一个以课程实践、专业实践、社会实践为基础的“三维”实践教学模式。
一、课程实践模式
课程实践模式是指以音乐教育专业所开设的专业课程为基础,在课堂上进行相关的教学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以笔者所教授的音乐教学论课程为例,这门课程是研究基础音乐教育规律和科学的一门学科,主要讲授有关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理论知识以及进行中小学音乐教学技能的培养。课程在音乐教育专业五、六学期开设,开设的第一学期主要是基础音乐教学的理论知识的讲授,此外,在进行理论知识讲解的同时,笔者还引导学生进行全国优质音乐课的赏析,赏析的范本基本是我国中小学音乐课评比的一等奖课例,赏析的内容会结合每个时段所讲解的理论知识,这样不仅有利于理论知识结合实际,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教学评价能力。第二学期主要是学生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学生会在这一学期进行中小学音乐课的模拟教学,所使用的教材蓝本是中小学音乐课标教材,学生经过上学期的学习,已经知道了编写教案的基本要求和基础格式,这学期主要是根据课标教材的教学内容编写具体的教案,同时根据教案在课堂上进行模拟讲课。学生讲完课后,会与同学和老师进行讨论、交流,这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教学评价能力,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教学反思能力。
二、专业实践模式
专业实践模式是指以音乐教育专业讲授的各项专业技能为基础,在舞台上进行以提高基础音乐教学能力为目的的艺术实践活动。以往音乐教育专业的艺术实践活动主要是各项专业技能的展示,这些艺术实践活动虽然也会对中小学音乐教学产生积极的作用,但是针对性并不强,因此对于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还必须开设针对性更强的艺术实践活动。而对于学生音乐综合知识的实践,笔者建议可以进行音乐知识与鉴赏的比赛。目前我院的艺术实践活动主要包括钢琴、声乐、器乐的年级音乐会、个人专场音乐会、毕业音乐会等。关于合唱,更多的是参与演唱,对外进行合唱比赛,学生主要作为合唱的参与者,而非合唱的排练者或指挥者,学生的合唱指挥能力主要是在课程中进行训练与考核,至于自弹自唱、伴奏、音乐知识与鉴赏更是如此,都是在本门课程中进行实践或考核,还需要进一步的改革。
三、社会实践模式
社会实践模式是指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在中小学进行教学实训或实习。我院从2010年开始与合川区大庙村小学、合川育才中学建立了实训实习合作关系,由我院派遣支教团学员在两所学校进行见习与实习。我院的支教团成立于2010年,有最初的几十人已经发展到两百多人,参与学生主要是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支教团平时进行写作教案、试讲的各种培训,定期举办赛课比赛,比赛成绩优秀的学员派遣到两所实习学校上课,由于两所学校的容量有限,因此我们派遣去的学生最多担任两个班级一学期的音乐课程,这样会让更多的优秀学员参与实践,而其他的学生更多地是在这两所学校见习,即现场学习其他音乐教师怎样上课,或担任其他老师的助教,以积攒更多的实践教学经验。通过近两年的摸索与实践,我院已经在课程实践、专业实践、社会实践三个维度的实践教学模式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些成就。课程实践方面,已经由音乐教育类课程的实践扩大到了音乐欣赏、中外音乐史、基本乐理等专业理论课程的课堂实践;专业实践方面,已经形成了学生专业音乐会、年级音乐会、毕业音乐会三个不同层次的艺术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方面,两所实习学校对实习学生的评价越来越好,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和我院的专业教师的沟通也越来越顺畅。总之,今后我院将在培养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改革与深化,以适应基础音乐教育的需求。
作者:罗静 单位: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旭开.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与思考[J].大舞台,2012(8).
[2]宗德琴.高师音教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J].黄河之声,2013(3).
第三篇: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途径
摘要:
目前,我国高校音乐教育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音乐教育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普通高校音乐的发展。而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系列问题,要依靠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不断摸索出符合高校音乐教育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
高校音乐教育;现状;教学改革;途径
自步入21世纪以来,我国一直推崇“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的教育理念,着重培养综合型人才。“德智体美劳”都是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成分,大学阶段是人生积累知识和身心成长的黄金时期,在这里铺垫走向社会的敲门砖,而当今社会对于综合型人才的渴求,促使大学教育全面发展而并非“一边倒”。音乐教育是高校整个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综合型人才的重要科目,是进行美感教育的关键途径,对大学生身心得到综合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即使是在学术研究较扎实的高校教育中,音乐教育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虽然推崇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但实际上并未落实到位,注重专业知识的灌输及专业技能的培养,导致学生发展不全面。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更新,普通高校对大学生的美感教育愈发重视,对音乐教育也随之不断推广,音乐教育在整个高校教育中也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1我国高校音乐教育发展的历史
就我国普通高校音乐发展历史而言,起步于上个世纪中叶,但是由于受当时社会发展的制约,在起步没多久之后高校音乐教育进入瓶颈期,一直停步不前。直至上个世纪末,才重新获得恢复。在当时,只有一些比较著名的、发展理念超前的高校开设了音乐教育课程。在开课之初,曾引起了较大的反响。据历史记载,曾出现了在北京大学第一次开设音乐欣赏课程时,由于上课人数太多,将教室门挤坏的现象。随后,音乐教育在我国高校教育中迅速崛起,开设课程种类也由单一走向多样化,教学内容也日益丰富,教材也越来越丰富。但是,与其他学科教育相比,音乐教育在高校教育中起步相对较晚,目前一些高校在综合考虑学校教育时,没有将音乐教育整合考虑在其中,因此导致音乐教育在整个高校教育中所占比重并不高。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发展以及与社会进步保持一致,许多问题也就接踵而至。
2目前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现状
就现阶段而言,普通高校音乐教育较以前相比日益受到重视,许多高校都为学生开设相关课程,但是这并不能表明高校以及大学生自身对音乐教育十分重视。经过研究探讨发现,普通高校音乐教育过于形式化,太过随意,并未真正对其引起重视,这跟我国教育体制脱不了干系。一味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其他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培育。目前高校音乐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分析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制度不健全;二是课程设计不合理,缺乏顶层设计;三是师资力量薄弱,师资队伍不够庞大;四是教学方法传统老旧、教学形式不够丰富、教学内容枯燥乏味;五是不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创作;等等。这些都是高校音乐教育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是阻碍高校音乐教育更进一步发展的绊脚石。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并不全都是一样的,要想得到解决,也不是任何一个人或者一部分人就能解决的,它需要依托所有跟高校音乐教育相关的人,打破对高校音乐教育原有的误区,重新审视,不断从自身寻找原因,并且结合实际情况,以保障音乐教育在普通高校教育中的地位,从而推动我国大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培养综合型人才,以促进我国综合国力的发展。
3普通高校音乐教学改革路径
3.1重视音乐教育,健全高校音乐教育管理体制
高校领导对音乐教育的不重视,音乐教学管理体制的不健全,是妨碍高校音乐教育得到实质性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作为高校领导,对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起关键性作用,他们应认识到:音乐教育是整个大学教育阶段不可缺少的部分,它是提高学生美感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径,应予以高度重视;音乐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有着决定性影响,同时也是评判一个学校整体教育水平高低乃至一个国家的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要保证这一系列效果得到良好的发挥,除领导重视音乐教育之外,健全音乐教学管理体制也是至关重要的。要建立科学合理的音乐管理机制,保障音乐教育工作科学有序通畅的进行,杜绝出现音乐教学设备设施不完善、师资力量不够雄厚等现象,保证音乐教育设备设施完备,如配备专门的音乐教学场所、相应的配套设施,音响、多媒体等等。不吝啬对音乐教育的经费投入,为实现良好的音乐教学效果提供基础保障。
3.2合理的进行课程顶层设计
时代在进步,教育理念也应不断随之更新。在以往高校教育课程设计中,音乐教育在非艺术专业类中大多被放在选修课之中,供学生自行选择。由于选择的自主性及多样性,导致一些大学生在整个高校教育阶段丝毫没有接触到音乐教育。因此,在进行高校音乐教育课程设计时,应将部分音乐课程规定为必修课程,让每一位大学生都能接触到音乐教学的熏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整套必修、选修及课外讲座相结合的教学体系,即音乐课程顶层设计。在考虑到学生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可采取少部分音乐课程的强制必修,其他音乐课程辅助教学的教学方式,在不影响专业课程进程的同时,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3.3引进师资力量,构建一支强有力的音乐教育师资队伍
音乐教师是整个高校音乐教育的关键所在。通常情况下,大学生对音乐并不十分熟悉,因此需要教师的循循善诱,才能使学生真正领悟到音乐教学的精髓。所以高校音乐教育要重视教师的引导作用,构建一支综合素质高的符合高校音乐教育发展的师资队伍。为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根据音乐教育发展的需要,在不断引进能力强的音乐教师之外,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聘请校外的一些音乐素质高的教师来任课,一方面可以满足教师数量与质量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这个方法与其他高校的音乐教师借鉴交流教学经验,从而更好地实现音乐教学的效果。第二,给任职音乐教师提供培训及深造的机会,通过鼓励教师继续攻读学位、参观教学、出国学习等形式,不断培养教师的音乐水平及素质,打造一支高素质的音乐师资队伍。第三,鼓励音乐教师积极投入到音乐教育相关科研工作当中,在保障音乐教学合理有序开展的同时,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研究能力及学术修养,以跟进时展的步伐,促使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步入更高的平台。
3.4保持教学设备设施的持续更新与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相结合
在高校音乐教育过程中,应保障对音乐教育设备设施的投入,以满足教学需要。完善教学设施设备与创新教学方法需要配合在一起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是需要通过一定的设备传达的,纯粹的理论教学已然不符合当今社会。同样,为适应现代化教学设备设施,教师要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因此,在音乐教育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形式,多方面开展相关实践活动,如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社团,在社团的指导与影响下不断提高大学生的音乐水平。教学方法也需要不断革新,要结合学生的自身情况开发出有实际效果的、因人而异的教学方法,最大程度的体现出教学的灵活性。
3.5制定完善的教学评估制度与学生考核制度
教学评估制度和学生考核制度完善与否,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所以要制定出一套完善的教学评估制度及学生考核制度。评估内容在满足国家相关普通高校教育评估文件要求以外,应融入教学环境、教学设备设施、教学反馈及教学课堂内容等。另外,应摒弃原有音乐课程考核中的注重理论知识的考核,应增加对大学生实际音乐鉴赏水平及音乐领悟水平能力的考核。
作者:王文臻 单位:内蒙古科尔沁艺术职业学院
第四篇:民族民间高校音乐教育研究
摘要:
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是我国音乐文化宝库最为宝贵的财富,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生活的体验表现,是伟大智慧的结晶。作为现代社会中的一员,我们有义务将这些财富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高校是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主要传承场所,但是近年来,高校的民族民间文化传承效果不尽如人意。本文就在分析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在我国高校的音乐教育中的传承现状的基础上,来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
民族民间文化;高校;音乐教育;传承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具有五千年的文化积累和沉淀。尤其是在民族民间音乐方面,我国所累积流传下来的音乐种类和歌曲数量非常多,感动了当代人的心灵,赢得了当代人的青睐。我国在进行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也正在抓紧精神文明的建设工作。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高校逐步开设了民族民间音乐教育课程,来培养更多的民族民间音乐人才,促进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和发展。民族民间音乐具有极高的传承价值,它不仅仅是民俗文化的艺术化表达方式,代表着各民族之间的文化,而且也是各民族互相融合发展的主要证据,表现出民族融合的特征。因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所以民族民间音乐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色,是高校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但是近年来,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在传承民族民间音乐方面表现的不是很突出,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
一、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中民族民间音乐教育的现状
尽管我国对高校的民族音乐教育越来越重视,给予的物质投入也越来越多,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我国的高校民族音乐教育并没有形成规模,广泛地普及开来。它主要活跃在一些实力雄厚的高校之中,出现在经济条件好的高校课程名单之中。尽管如此,民族民间音乐依然没有获得长足的进展,因为它并不属于必修课程,仅仅是作为选修课来供个别感兴趣的学生来选修,学时或长或短,而且往往与被作为相关科目的延伸拓展来体现,无论是在体系上,还是在内容上,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状况都不容乐观。除此之外,高校的民族民间音乐教师数量不足,或者音乐教师专工的方向比较少,综合素质平平,或者民族民间音乐教学方法手段落后等等,这些原因都影响了民族民间音乐教育的顺利实施。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多数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不感兴趣,或者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音乐课程等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民族民间音乐教学工作的停滞,影响着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
二、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在普通高校中的传承策略研究
(一)采用灵活多样的授课形式
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种类众多,形式多样,在高校中开设民族民间音乐课程可以丰富学生的音乐文化知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开设艺术实践类课程可以使得学生掌握一门民族民间音乐的唱法、技巧,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理论知识水平。由于民族民间音乐内容较多,而高校民族民间音乐所设置的课时较少,所以要想较好地传承民族民间音乐文化,除了要增加课时之外,还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授课形式。常见的授课形式有以下几种:首先,鉴赏式。这一授课形式主要作用于学生的听觉系统,使得学生对乐曲有一个感官上的认识,从而扩大民族民间音乐在校园中的影响。这种授课形式主要适用于契约和民歌这类教学内容。例如《中国民歌鉴赏》等等。在授课时,教师可以介绍与作品有关的背景知识,然后让学生近距离地欣赏音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唤醒大学生的民族文化情怀,提高大学生的民族民间音乐的艺术鉴赏能力,从而更好地传承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其次,讲座式。讲座式的授课方式需要高校动员本校教授或者外校专家来校讲座,运用集中讲解和课后提问的形式来让学生短时间内集中来接民族民间音乐的发生和发展,这种授课方式能够极大地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由于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内容较多,而非音乐专业的大学生对它们不够熟悉,也缺乏深入了解的兴趣,所以,在进行民族民间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改变传统的以老师为重心、单一的灌输式教学,形成师生良性互动、共同探讨的课堂模式。例如在介绍云南民歌的特点和经典曲目的时候,可以通过多媒体让同学们欣赏张也版的《小河淌水》,体会张也对于云南民歌的理解,然后欣赏腾格尔演唱的《小河淌水》,在初步感受这两种唱法的不同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两种唱法展开议论,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由教师进行归纳总结,这样不仅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也提高了民族民间音乐的教学效果。再如在学习民歌的时候,因为民歌具有多情的特点,在加上大学生正处于崇尚爱情的阶段,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组织学生开展情歌对唱等等。
(三)利用当地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资源来开展教学
在我国民间,人们的口中还依然存在着原汁原味的民族民间音乐,这些音乐未经过加工雕琢,呈现出一种古朴、浓厚的民族风情。高校师生可以组织起来到各民族各地区进行采风活动,近距离接触最原始的民族民间音乐素材。此外,高校还可以采用“走进来,请出去”的办法,鼓励师生走进社会,走进民间,向一些艺术老人学习,收集并整理当地的民间音乐素材,并将之搬到课堂上,作为民族民间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或者将民间音乐艺人请进课堂中来,向师生传授民间音乐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在实践中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还能够实现学生、艺人、老师之间的互动,进而使得师生对我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特色和风格有一个亲身的了解和客观的关守。例如每年政府举办的“殷商文化节”等,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加,亲自聆听豫剧演唱、民歌表演,欣赏旱船表演等民俗节目,让学生与民间艺人零距离接触,加深学生对民间音乐的感知和理解。
作者:田亮 单位:新乡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朱叶.当代中国音乐教育的文化取向[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5,02.
[2]刘燕平.普通高校大学生音乐素质教育探讨[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5,01.
[3]姚艺君.浅谈东西方文化碰撞中的背景音乐教育[J].中国音乐,2004,04.
第五篇:高校音乐教育视唱练耳教学改革措施
【内容摘要】
随着音乐教育的发展,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一直在适时而变。黑龙江省各高校从课程设置、授课内容、考试方式等方面对音乐教育专业的视唱练耳课程进行了调整,目的是使学生更好地符合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的需求。文章分析了黑龙江省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视唱练耳教学的现状,并着重探讨了黑龙江省各高校的视唱练耳教学改革措施。
【关键词】
音乐教育专业;视唱练耳;教学改革
音乐教育专业的本科学生毕业后,大多数从事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或基础音乐素养的培训工作,是儿童或中小学生等音乐初学者的启蒙教师。①因此,音乐教育专业的视唱练耳教学责任重大。然而当前黑龙江省各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视唱练耳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改变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内容是视唱练耳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黑龙江省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视唱练耳教学现状
视唱练耳既是综合了乐理、和声、曲式、复调等理论知识的学科,又是需要掌握听音、视唱、记谱等能力的技术课程。由于涉及学科广泛、技术性要求高,因此,视唱练耳的改革必须是长期的、循序渐进的。目前,黑龙江省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入学考试对视唱练耳没有单科分数要求,导致学生的视唱练耳入学水平参差不齐,甚至有的学生不具备基本的音乐听力和视唱能力。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都是听写单音、音程、和弦、旋律,视唱单声部、二声部(第四学期)的技术训练模式枯燥乏味,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视唱练耳课程必须通过改革创新,提高学生的音乐专业技能和学习自主性。
二、黑龙江省高校的视唱练耳教学改革内容
黑龙江省高校改变了传统的音乐教育专业视唱练耳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使技术训练结合有趣的授课内容,并借助多媒体手段提高学生对视唱练耳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其音乐素质。
(一)结合经典旋律训练音准
技术训练的第一步从校准标准音开始,教师弹伴奏并领唱数遍AA、BA、CA、DA、EA、FA、GA、AA,之后逐步加入黑键的训练,如AA、BA、CA、DA、EA、FA、GA、#GA、AA。②课堂教学的第二步是单音、旋律音程的听唱训练,将音准训练结合流行歌曲或中西方经典旋律片段,目的是使学生感兴趣。这种结合经典旋律训练音准的方法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有助于学生间接了解经典旋律中的作曲技法。
(二)多声部教学改革
多声部视唱练耳是黑龙江省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弱项。过去多声部教学在第四学期进行,且仅练声部视唱,不进行多声部听写。教学改革要求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开始训练音程关系的同时加入多声部的练习。如在训练和声音程关系时,让学生分声部合唱,初学者最佳分声部的方案是女学生唱高音、男学生唱低音,这种良好的和声效果让很少接触多声部音响的学生感到耳目一新。教师可以创作一些音程连接的片段,作为课堂练习。达到教学效果后,加入简单旋律的二声部合唱。在和弦听唱训练的同时加入三声部训练,让学生分成三个声部合唱和弦,加深纵向和声的立体音响感。几节课之后加入和弦连接及简单旋律的三声部练习。第四学期可以选用较难的多声部视唱曲作为结业,如改编的流行歌曲、中西方经典作品或外文歌曲等。多声部听写是在每节课练习完相应的多声部视唱后进行,将多声部视唱内容稍作变化后进行听写的效果较好,能够巩固学生的多声部记忆。
(三)弹唱训练
弹唱又称为自弹自唱,是一种检验多声部音准训练效果的方法。如果是二声部视唱,学生可以自己唱一个声部,弹另一个声部,然后两个声部交换;如果是三声部视唱,三个声部都应该会唱会弹——唱中间声部的同时,弹两个外声部;另一种弹唱的形式是弹钢琴伴奏,唱旋律。多声部弹唱训练对指挥的学习很有帮助。对于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指挥是必修课,因为在日后的基础音乐教学工作中必然会用到。
(四)多样的音色组合展示多声部效果
对于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乐器和声乐是必修课。在第三学期的多声部训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带乐器进课堂,分别为大家演示不同乐器所发出的声音、不同乐器组合以及人声与乐器组合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让学生获得全新的听觉体验。这种授课方式有助于学生在听辨实际音乐作品时,能够清楚地分辨出乐器的音色,体验不同音色对于渲染气氛和情感表达所起的作用。③
(五)试行分班、分级制度以及考试方式多样化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当前教学形式,按程度分班或分级上课是必要的。相同程度的学生一起上课,所取得的授课效果和教学进度都优于不同程度的学生所组成的混合班级。考试方式伴随着授课形式和教学内容的改革而调整变化。单一形式的听写和视唱考核无法达到教学改革的要求。因此,应采用多种考试方式并行的方式,即考试与实践演出相结合。
(六)拓展教学新思路
在中央音乐学院主办的历届“视唱练耳教学艺术周”上,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以公开课的形式给全国各高校的视唱练耳教师展示了不同的视唱练耳教学体系、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总体来看,国外的视唱练耳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全面音乐素质为教学原则。其中,法国的一位专家介绍:“Solfege(视唱练习)”课程已经替换为“FormationMusical(音乐能力培养)”课程④,课程名称紧随教学实质的改变而更新。黑龙江省高校的视唱练耳教师应与时俱进,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修改教学方案、调整教学内容。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探讨了黑龙江省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视唱练耳教学的改革措施。新时代呼唤新的教学方法,视唱练耳是音乐教育重要的基础理论课,为了培养全面、高素质的音乐教育人才,黑龙江省高校的视唱练耳教师需要潜心研究,结合传统教学模式,适时更新教学方案,让学生受益于教学改革成果,全面提升综合音乐素养。
作者:孙中华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注:本文为2014-2015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课题,课题名称:黑龙江省高校多声部视唱练耳教学革新,课题编号:12542123
注释:
①张茜.视唱练耳共同课依据专业需要进行改革的设想[D].西安音乐学院,2012.6.
②张璐.视唱练耳[M].哈尔滨:哈尔滨地图出版社,2007:5.
③洛潇.试论创意性思维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培养[D].中央音乐学院,2013.4.
④张焱.论三大学习理论对视唱练耳教学模式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1.3.
参考文献:
[1]赖群.论视唱练耳教学中三要素的交叉[J].音乐探索,2009(4).
[2]熊克炎.对《视唱练耳教程》的几点说明[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3(2).
第六篇: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途径研究
【摘要】
目前高校音乐教育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音乐教育的发展,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普通高校音乐教育。而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系列问题,要依靠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不断摸索出符合高校音乐教育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现状;教学改革;途径
一、我国高校音乐教育发展的历史
就我国普通高校音乐发展历史而言,起步于上个世纪中旬,但是由于受当时社会发展的原因,在起步没多久之后高校音乐教育进入瓶颈期,一直停步不前,直至上个世纪末在重新恢复。在当时,只有一些比较著名的,发展理念超前的高校开设了音乐教育课程,在开课之初引起了较大的反响,据历史记载,曾出现了在北京大学第一次开设音乐欣赏课程时,由于上课人数太多,将教室门挤坏的现象,随后音乐教育在我国高校教育中迅速崛起,开设课程种类也由单一走向多样化,教学内容也日益丰富,教材也越来越丰富。但是,与其他学科教育相比,音乐教育在高校教育中起步相对较晚,目前一些高校在综合考虑学校教育时,没有将音乐教育整合考虑在其中,因此导致音乐教育在整个高校教育中所占比重并不高,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发展以及与社会进步保持一致,许多问题也就接踵而至。
二、目前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现状
就现阶段而言,普通高校音乐教育较以前相比日益受到重视,许多高校都为学生开设相关课程,但是这并不表明高校以及大学生自身对音乐教育十分重视,经过研究探讨发现,普通高校音乐教育过于形式化,太过随意,并未真正对其引起重视。这跟我国教育体制脱不了干系,一味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其他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培育。目前高校音乐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具体综合有以下几个方面: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制度不健全;课程设计不合理,缺乏顶层设计;师资力量薄弱,师资队伍不够庞大;教学方法传统老旧、教学形式不够丰富、教学内容枯燥乏味;不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创作等等。这些都是高校音乐教育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是阻碍高校音乐教育更进一步发展的绊脚石。而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并不全都是一样的,要想得到解决,也不是任何一个人或者一部分人能解决,它需要依托所有跟高校音乐教育相关的人,打破对高校音乐教育原有的误区,重新审视,不断从自身寻找原因,并且结合实际情况,以保障音乐教育在普通高校教育中的地位,从而推动我国大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培养综合型人才,以促进我国综合国力的发展。
三、普通高校音乐教学改革路径
在普通高校重视音乐教育并未是将所有的大学生培养成音乐家,而是间接地对大学生进行美感教育,即提高审美能力、对音乐及其他艺术的欣赏水平和鉴赏能力以及奠定文化基础,综合提高文化素质。针对目前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综合考虑音乐教育的实际目的,分析提出音乐教学改革的相关建议:
1.重视音乐教育,健全高校音乐教育管理体制
高校高层领导对音乐教育的不重视,音乐教学管理体制的不健全是妨碍高校音乐教育得到实质性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作为高校领导,直接对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起关键性作用。领导应认识到:音乐教育是大学生整个大学受教育阶段不可缺少的部分,它是提高学生美感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径,是高校教育工作值得重视的成分。与此同时,音乐教育的效果对学生全面发展有着决定性影响,同时也是评判一个学校整体教育水平高低乃至一个国家的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要保证这一系列效果得到良好的发挥,领导重视音乐教育之外,健全音乐教学管理体制也是至关重要的。要建立科学合理的音乐管理机制,保障音乐教育工作科学有序通畅的进行,杜绝出现音乐教学设备设施不完善、师资力量不够雄厚等诸如此类的现象,保证音乐教育设备设施完备,如配备专门的音乐教学场所、相应的配套设施,音响、多媒体等等。不吝啬对音乐教育的经费投入,为实现良好的音乐教学效果提供基础保障。
2.合理的进行课程顶层设计
时代在进步,教育理念也应不断随之而更新,在以往高校教育课程设计中,音乐教育在非艺术专业类中大多被放在选修课之中,供学生自行选择,由于选择的自主性及多样性,导致一些大学生在整个高校教育阶段丝毫没有接触到音乐教育的现象。因此,在进行高校音乐教育课程设计时,应将部分音乐课程划分为必修课程,让每一位大学生都能接触到音乐教学的熏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整套必修、选修及课外讲座相结合的教学体系,即音乐课程顶层设计。在考虑到学生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可采取少部分音乐课程的强制必修,其他音乐课程辅助教学的教学方式,在不影响专业课程进程的同时,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3.引进师资力量,构建一支强有力的音乐教育师资队伍
音乐教师是整个高校音乐教育中的核心骨,是关键所在。通常情况下,大学生对音乐的了解并不十分熟悉,因此需要教师的循循善导才能使学生真正领悟到音乐教学的精髓,所以高校音乐教育要重视教师的引导作用。构建一支综合素质高的符合高校音乐教育发展的师资队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根据音乐教育发展的需要,在不断引进能力强的音乐教师之外,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聘请校外的一些音乐素质高的教 师来任课,一方面可以满足教师数量与质量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这个方法与其他高校的音乐教师借鉴交流教学经验,从而更好地实现音乐教学的效果。第二,给任职音乐教师提供培训及深造的机会,通过鼓励教师继续攻读学位、参观教学、出国学习等形式,不断培养教师的音乐水平及素质,打造一支高素质的音乐师资队伍;第三,鼓励音乐教师积极投入到音乐教育相关科研工作当中,在保障音乐教学合理有序开展的同时,促进科研教学,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研究能力及学术修养,以跟进时展的步伐,促使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往更高的平台上去。
作者:王瑞刚 单位:赤峰学院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