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民族音乐教育思考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民族音乐教育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民族音乐教育思考

【摘要】

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高校学生的民族音乐教育是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审美能力和爱国情怀的重要方式。但当前新疆高校民族音乐教育中仍然存在着不足。本文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阐明了民族音乐教育的意义,分析了新疆高校民族音乐教育的现状以及发展方式。

【关键词】

高校;民族音乐;教育

一、民族音乐的特点

(一)多样性

我国民族音乐种类繁多,例如宫廷音乐、地方戏曲、器乐音乐、宗教音乐等,这些都是我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我国民族音乐有多种表现形式,音乐的节奏、旋律、音阶,以及演奏音乐的乐器,也都是各种各样的。这些各具特点的音乐要素,共同凝结成我国博大精深的民族音乐文化。

(二)地方性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域的有着不同的民族音乐,例如民间歌舞音乐、民间歌曲、民间戏曲、民间器乐和说唱音乐等。我国一共可以分为八个不同的民族音乐地域,每个地域都有其独特的民族音乐。例如,新疆地区的音乐是欢快活泼、充满朝气的;蒙古地区的音乐是悠远辽阔、热情奔放的;江南地区的音乐则是细腻婉转、悠扬动听的。

二、民族音乐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我国的民族音乐,历经数千年的传承与发展,无论何种音乐形式,都蕴含着极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民族音乐中所体现的民族文化,包括本民族的宗教信仰、文化思想、民族感情和价值观念。学生在学习民族音乐的过程中,会对该民族的民族历史和民族精神,有更加深刻的理解,逐步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民族音乐有着优美的旋律和丰富的内容,其表达方式有着极强的感染力。高校学生在学习民族音乐的过程中,能够根据民族音乐的内容,体会其所描述的优美场景或者动人故事,加深自己对美的理解和感悟。因此,在民族音乐的长期熏陶下,大学生能够逐步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豪感

高校民族音乐教育,能够使大学生了解到我国民族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古代的诗经,到近代的戏曲,都是我国民族音乐在历史长河中不断融入时代因素、进行自我创新的文化成就,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另一方面,也使学生了解到我国五千年历史的灿烂文明,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从而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自身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一直是我国发展中促进民族团结、维护民族统一的重要精神支柱。其中,民族音乐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着十分丰富的民族性内涵。许多民族音乐都饱含着民族人民强烈的民族情感和爱国主义情怀,学生会在这些音乐的感染与熏陶下,增强自身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受到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三、高校民族音乐教育的现状

(一)高校学生对于学习民族音乐缺乏兴趣

目前,不仅在新疆而且我国大部分高校学生都更加喜爱外国音乐和乐器,而缺乏对本国民族音乐和乐器的兴趣。许多高校学生愿意以高价钱购买和学习西方乐器,例如吉他、钢琴、小提琴等,作为提高自身音乐修养的方式,但很少有学生愿意主动学习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更加可悲的是,喜欢本地区不同少数民族音乐的高校学生少之又少,新疆不同少数民族音乐反而更受国内外许多音乐研究家的欢迎,如维吾尔族的十二木卡姆、刀郎木卡姆、塔吉克族的鹰笛、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等。这样普遍存在的现象,很不利于我国民族音乐在高校的教育和发展。

(二)高校民族音乐教学方法落后

高校在对学生的民族音乐教育往往仍是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学生在课堂中处于被动地位,不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这种方式下,学生会逐渐对民族音乐教育产生厌烦心理,难以接受教师所传达的信息。同时,学生被动的接收知识,不利于学生对民族音乐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的理解和民族精神的感悟,增加其学习民族音乐的困难。

四、加强高校民族音乐教育的方式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是学生是否能学习好民族音乐的关键。高校可以采取开设民族音乐欣赏课程的方式大量使用我国不同地区不同个民族的民间音乐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要以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识。并且,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通过音响以及具有特色的图像和视频进行授课,增强课程的活力。在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其中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从而激发了自身学习民族文化的兴趣。

(二)转变教师的传统观念

大多数高校音乐教师受西方音乐观念影响严重,致使其对我国传统民族音乐并不擅长甚至存在歧视。因此,转变高校音乐教师崇洋媚外的观念是加强高校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要工作。高校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让教师从思想上认识到学习民族音乐对于提升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爱国精神的重要意义。另外,高校应当要求音乐教师接受民族音乐理论知识和民族乐器演奏的培训,使其能更好的在课堂中对广大学生进行民族音乐教育。

(三)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高校的民族音乐教育中,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当在课堂中建立一种交互模式,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感染。另外,在和声和曲式分析课利用一些不同少数民族的代表作品、提高学生观察与研究本地区不同民族音乐的能力: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真正深入民族聚居地,进行民族文化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刻理解本民族的民族文化。同时,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尽可能满足每个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需求,使民族音乐课程向更加民主、创新的方向转变。民族音乐是我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民族音乐教育一方面能够帮助高校学生培养人文素养、增强民族自信心和爱国热情,另一方面也对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因此,我国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大力加强高校中民族音乐的教育,为民族音乐的持续发展提供健康的环境,为中华文化的发扬光大培养高素质人才。

作者:夏木西卡麦尔.阿布都热依木 单位:新疆喀什大学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梁爽.高校民族音乐教育之创新与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3(32):205-205.

[2]杨丽霞.谈加强高校民族音乐教育[J].大众文艺,2013(7):254-255.

[3]余锦秀,余锦龙.高校民族音乐教育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2(4):181-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