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模式改革探索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模式改革探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模式改革探索

[摘要]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多元文化教育中的重要领域,是全球经济一体化逐步完善的大背景下,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文章以部分地区理工科院校为研究对象,以大学音乐教学现状为切入点,首先论述多元化大学音乐教育的意义;然后调研理工科大学音乐教学现状并分析出影响音乐教育的因素;最后论述更新教学观念、加强师资建设、深化教学改革三大方面,提出了改进理工科院校音乐教学模式的具体创新措施。

[关键词]

多元文化理工科院校音乐教育教学模式

目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重要时期,各行各业对用人标准提高了要求,多元文化教育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指引了发展方向,通过在理工科院校开展多元化音乐教学,开阔学生文化视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一、多元化音乐教育的概念和音乐教育的意义

多元文化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1988年春天斯坦福大学的课程改革是这场文化革命的开端。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向世界人民传播音乐文化,展示音乐文化的丰富多样性。发展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理工科音乐教育发展的必然方向,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开阔眼界,拓展知识面。音乐教育不仅仅是艺术教育,它可以缓解压力、抚慰心灵,大学的音乐教育从品德、文化、专业、心理、身体等多方面对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音乐教育所体现出的艺术的真实性、概括性、鲜明性、直观性、关联性等特征可以使大学生更深一步地了解社会。音乐教育中的历史传承性,是大学生解读历史、了解民族、领悟传统文化和多彩民间艺术的有力文化支持。音乐教育中的感染力和审美性,能让大学生受到高尚品德的陶冶和熏陶,让他们能够理解丑恶和美丽、高尚与鄙陋,使他们增加对美的认识,激发他们的艺术潜能。

二、理工科大学音乐教育现状的调查及分析

目前国内外专门针对理工科院校开展的音乐教学的研究很少,师范类院校大多是单纯研究音乐教育,普通院校基本上正在大力拓展素质教育,关于理工类院校音乐教学模式或音乐文化教育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研究,如吴非《针对理工类院校音乐教学的几点思考》、李博澜《江苏省工科院校音乐教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李健《河北省理工科院校开展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研究》、陈慧玲《我国理工科院校公共音乐教育现状研究》等论文为本文的研究和分析提供了参考和启示。

(一)对理工科院校音乐教育现状进行调查

本文选取了河北省廊坊师范学院、廊坊职业技术学院、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华北科技学院、河北工业大学、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等六所院校全日制统招在校生进行了为期12个月的调查研究,发放问卷1250份,回收1130份,回收率90.4%,走访学生1000名,交谈成功857人,走访率85.7%。经过归纳整理,从1130份问卷中随机抽取900份进行统计分析,从857名同学中抽取650份走访报告进行总结提炼,作为本文研究的数据支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我省六所理工科院校音乐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内容如下:学习音乐的动机,音乐教育采取的主要形式,课程主要内容和使用教材范围,教师与教学设备的配备情况,音乐教育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关系,音乐公选课和学生社团开设情况,学校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学生对音乐教学模式方面的态度和想法共八项内容。

(二)调查结果

1.音乐素质存在差异性,缺乏主观认识。

调查结果显示,83%的大学生没有任何音乐理论基础;极个别学生因从小接受过钢琴、小提琴的乐器教学能够认识并使用专业乐谱;13%的大学生能够认识简谱但并不能够熟练使用;73%的大学生基本没有机会了解和接受音乐知识。近一半的学生喜欢通俗音乐,一小部分人喜欢摇滚音乐,而对古典和浪漫音乐、爵士乐、交响乐等了解甚少或一无所知。喜欢古典舞蹈的占15%,喜欢现代舞蹈的占37%。从以上数据看出,大学生的音乐水平高低不一,他们听的大多是流行歌曲,对高雅的艺术作品了解很少,缺乏主观上对音乐的向往和探索。另外,学生在高中阶段没有多余的时间关注音乐,更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否具有这方面的兴趣和爱好,对音乐会、歌剧、音乐比赛等漠不关心。

2.课程设置单一未体现音乐教育的多元性。

在被调查的6所高校中对非音乐专业大学生开设音乐教育课程的有4所,没有开设的有2所。在开设公共音乐选修课的4所高校中,选修音乐的大学生只占到在校大学生总数的18.2%,教学中没有统一的教材,课程设置不够科学合理。经调查表明:第一,高校音乐教育因教师的学历背景等原因更偏重专业化,课程过于专业化,学生接受困难。第二,上课学生以低年级为主。因为,很多学校规定,一年级的学生必须学习音乐教育;二、三年级的学生进入专业课程学习,课业比较繁重,没有充足的时间上选修课;处于毕业阶段的三、四年级学生,一般不会在意这类课程。这些问题说明部分决策者在课程设置上及大学生对音乐的学习认知上存有一定偏差,高校音乐教育并未得到科学的定位。同时在教学中以讲授为主,授课形式单一,学生往往被动接受,缺乏互动和参与环节,长此以往,学生失去了上课的兴趣。

3.师资力量薄弱导致艺术活动普及率低。

由调查结果可知,理工科院校实施音乐教育的教师资源非常少,教师梯次不够完善。在参与调查的院校中,只有一所有专任音乐教师,其他四所是由在学生工作处和校团委工作的教师兼任,五所学校只有一名副高级职称的音乐教师,其余为讲师或助教。由于师资力量薄弱,导致艺术活动普及率偏低,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参与军乐团、舞蹈队,能够在运动会开幕式、迎新晚会、新年晚会亲身体验,展示才华。此外,理工科院校的艺术活动不能仅仅是课堂讲授,应采取多种艺术形式,结合蒙古族、藏族、苗族或者是俄罗斯、巴西等多种民族特色音乐风格进行推广普及提高,以多元的世界文化和艺术吸引学生,将文化素质教育融入其中,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教学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经过调查得知,大多数理工科高校基本没有专业视听室和专业活动场所,音乐选修课按照选课人数多少安排教室;只有4所大学有钢琴,其中1台还是年久失修,并且仅限艺术社团使用,不能够提供给音乐选修课;还存在缺少电脑、DVD、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施的现象。此外,调查的6所高校中音乐教育的归属也存在问题。选修课归社科部或基础部管理,艺术团体归团委管理,同时教师来自各个行政部门的艺术专业教师,没有专业的教研室,既要干行政工作还要授课,这说明大部分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管理问题没有得到重视,管理混乱、不规范。总结起来,理工科院校的音乐教育普遍存在以下几种问题:一是学校领导不够重视;二是音乐教学的场地、设备严重不足;三是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四是学生学习和鉴赏音乐的目的性不明确。鉴于此,笔者认为大学音乐教育发展和实施重在高校领导的重视,必须转变思路,给予音乐教育以资金支持,增加音乐教育的形式,重视音乐教育在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独特魅力,使音乐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真正发挥出其功能。

三、基于多元文化和建构主义的理工科院校音乐教育模式的改革探索

理工科的音乐老师基本上来源于师范大学的艺术专业毕业生或艺术团体的专业人才,如果其教学模式还停留在传授教育,停留在老师唱学生学,则不能满足现代化高等教育的要求。因此,提出以下三点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使音乐教育与时代结合,与科技结合,保障音乐教育的有效进行。

(一)与时代接轨,丰富教学内容

理工科学生逻辑思维较强,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相对薄弱,许多学生不懂乐谱。针对这些普遍特点,教师应以授课对象的音乐水平和文化底蕴为基础,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多元文化授课内容,培养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中西结合,西方音乐与中国民族音乐交叉渗透,围绕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不同风格的流派可以讲授大小调式、交响乐、协奏曲、无词歌;甄选出昆曲、甘肃花儿、朝鲜族农乐舞、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蒙古族呼麦等民族民间表演艺术来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文化修养,看到我国民族艺术走向世界舞台,让学生增强荣誉感和责任感。2014年入学的学生基本上以1995年后出生为主,针对这些授课对象,教师应充分考虑他们的出生年代、文化层次、兴趣爱好,在以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的前提下,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激发学生的参与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入流行音乐进课堂,通过问答、讨论、课堂表演等形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丰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自信心,使音乐文化的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与国际接轨,改善教学方法

在理工科音乐选修课中,将要讲授的理论知识,通过团队或自由结组的方式团结协作,强化对新知识点的掌握。通过话剧或舞台剧表演完成对原有认识的重塑和新知识的建构。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可以尝试以下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展示各种乐器并进行演奏,给学生直观的示范,通过对乐器的观察,讲解乐器的构造组成和发声原理,进行示范性弹奏,使学生获取知识。演示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观察能力,激发学习热情,加强知识记忆。随着电子产品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为学生所热爱,也可以将一些APP加入到日常教学中来。

2.MOOC教学法。

在理工院校的音乐教育中,学生根据兴趣自愿报名音乐选修课和艺术社团,上课人数多。现在很多学校已经覆盖了无线网络,因此,MOOC教学法可以应用在音乐教学的课程中。如设计出课程的电子平台,采用手机点名、手机答题、手机观看课件等教学手段,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与社会接轨,完善保障机制

理工类院校深化教育改革,既要避免专业音乐教育“高大上”的教育误区,也避免职业类院校“广”“杂”而不精的尴尬。有数据显示,理工科院校的学生在旋律、节奏方面的偏逻辑思维素质要明显高于文科类学生。了解学生喜闻乐见的表演方式,了解“90后”学生的喜好、品位、风格,在具体的音乐教育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教学活动载体因材施教。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加大企业的参与度,吸引公益投资,加大音乐教育场地、资金、师资力量的投入,是一种强有力的举措。一场好的艺术演出需要灯光、音响、电子大屏幕、网络互动平台等的支持,良好的设备可以保障音乐活动的顺利进行,良好的演出教学效果可以激发教师和学生参与音乐教育活动的积极性,还可在扩大企业知名度的同时增强校企合作,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就业机会。一举三得是社会和时代赋予理工科院校发展音乐教育的良好时机,资金和大众的支持保障了教学的良性发展,也是音乐教学走上发展有特色的理工科大学音乐教育的必经之路。

作者:赵侠 倪志刚 单位:北华航天工业学院会计系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党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