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素质与音乐教育论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国民素质与音乐教育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国民素质与音乐教育论文

一、音乐教育的范畴和特征

(一)音乐教育的范畴

音乐教育从古至今,人们都十分强调其对个人的修养以及对社会的积极作用。孔子曾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并将此作为培养一个人修养的标准。欧洲是最早将音乐教育融入教育体系的。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指出,音乐可以培养人的善和美。在诸多的西方学者、名人中,他们都十分精通音乐,并且能熟练演奏各种乐器,这与国家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和全民整体素质不无相关。因此,音乐教育不仅能传播知识,让人们掌握技能,更重要的是发挥音乐教育给人们带来审美思想,陶冶情操,诱发人的精神价值的升华和培养健全的人格、丰富个性等方面的作用。从而逐步提高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交往能力、合作能力,提高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继而对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使之成为具有较高素质的国民,成为社会发展的合格乃至优秀的成员。音乐教育的范畴:一是学校音乐教育,通过各级学校的音乐教学;二是社会音乐教育,大都承担培养社会公民艺术修养、丰富社会文化和提高国民素质的任务。

(二)音乐教育的特征

音乐教育的特征是全民性和终身性。只是不同的国家在音乐教育上反映的教育目标、教育模式上有所不同。以下以美国音乐教育的特点为例:

1.《美国国家艺术教育标准》中指出培养完整的人,让音乐在公民的个性、推理、想象以及与人沟通交流表达能力方面发挥独特的培养作用。他们认为,音乐艺术是人类文化的浓缩与人类文明的结晶,音乐教育不仅在培养人的修养与审美方面,而且在其他学科的学习过程中注入了激情,缺乏音乐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此外,音乐教育具有强大的精神推动力,对社会的经济建设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体现了音乐教育的全民性。

2.音乐教育没有固定的模式,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而不断改变,并且始终贯穿于人的生命之中,即体现了音乐教育的终身性。我国在新世纪进行了第八次基础课程改革,其中《音乐课程标准》确立了新的理念,加强对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内涵。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音乐情趣,提高音乐感受和欣赏能力,提高创造性思维和音乐文化素养。课程的内容表现为三点:(1)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2)过程与方法;(3)知识与技能。其特点表现为培养人的价值观念、想象力、审美体验、创造性发展和文化传承等方面,其特征仍是音乐教育的全民性和终身性。

二、音乐教育与国民素质的关系

(一)音乐教育对人的情感因素和人格成长的影响

良好的人格品行是知、情、意、行诸多方面的协调统一,人格的发展不仅包括情感,而且贯穿于情感体验和情感行为之中。人的个性形成与情感历程有非常重要的关系,同时情感也为个性的形成提供必要的条件。音乐可以引导人追求美好的理想,可以塑造完美的人格与品质。音乐可以培养人积极向上的心理,鼓励人们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人生。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表现在诸多个体之中,而个体的人格、品行综合表现反映出一个国家、民族的综合素质。柏拉图曾说:“音乐不但可以使灵魂高尚,并且可以使行为优美”,恰如其分地说明了音乐教育对国民素质和人格成长的影响。

(二)音乐教育对民族精神的影响

音乐教育注重于对人的思维以及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注重于对个性化和团队合作的培养,注重于对人的能力和品质的培养。民族精神是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多元素交织沉淀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文化、民族性格、民族信仰、民族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等共同特质,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但近年来,中国的教育较注重文化知识、应试教育,音乐只是某些家庭作为孩子的爱好培养,大多数中小学忽视音乐教育的本质,忽视了对学生能力和品质的培养。一些家庭的目标偏向物质利益,重视名誉与地位,对人格素质要求较低。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改革开放给国家带来了经济上的巨大变化,然而一些人的精神追求和道德素养却在下滑。正如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张国庆在中法论坛上的讲话中所提到的,中国人的道德水平正处在底线上,正处在一个断层期和转型期,显得富而不贵、不雅。功利主义四处蔓延,精神倾滑、人文弱化的现象,媚俗文化流行,这些不良的行为主导社会思想文化的发展和风气,使人们的整体素质低下,民族精神、民族素质提高迫在眉睫。

(三)音乐教育对和谐社会发展的影响

和谐社会是一个国家发展时期精神面貌的体现,和谐社会不会自己产生和形成,其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教育过程中的文化沉淀和积累,并加以引导教育的结果。音乐教育是和谐社会构成的重要元素,荀子曾说:“乐使人血气平和”,充分体现了音乐的教育价值,使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现代社会,人们追求功利、物质的心欲膨胀,竞争导致人的精神压力增大,人心浮躁,情绪因素越来越突显,导致社会伦理秩序失控,许多人缺失信仰,精神世界苍白无助,而音乐教育是调整这种状态、改变这种状态的有效手段之一。音乐可以调节人体的精神平衡,保持平和的心态和健康的身体,通过和谐的心理维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情感和意识达到理性的沟通,从而促进家庭与社会的和谐。21世纪两个最大产业的发展,一是信息产业(高科技领域),二是艺术产业。目前,信息产业已被广泛认识并充分地运用在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中,但艺术产业在许多国家还没有被认识。欧美发达国家艺术产业开发已被世界所公认,同时各国对音乐教育非常重视,中小学三分之一的课时被艺术类所占据,不仅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性思维,同时对其今后的成长发展以及成为有较高素质的国民打下良好的基础。我国虽然一直提倡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但真正用于国家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教育,为培养合格的甚至是优秀的国民素质的音乐教育手段和方式较少,加之目前国家的经济条件和大多数人趋利的心理,用于全民族的社会音乐教育资金匮乏,全民无偿的艺术培训、活动地点少之又少,丰富的文化资源长期未受到重视,利用率低,利用层次低。对大学生在音乐教育方面进行的调查,被调查对象的500多人中,喜爱钢琴占27.7%,喜爱吉他占31.8%,二胡占10.1%,小提琴占12.2%,访问的学生中全部受过不同程度的音乐教育,但调查表明56%的学生没有接受全面的音乐教育,70%的学生不具备必要的音乐理论知识。大学生主要通过网络接触音乐而不是必要的学校音乐教育,大学活动虽然比较丰富,但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校园音乐缺乏高雅、清新之气,与学校氛围不符,与社会发展不协调,超过50%的学生认为,校园文化音乐在内容和形式方面没有时代气息和鲜明特征,70%以上的学生认为,大学音乐活动设施和硬件设备较差。新世纪普及音乐教育,挖掘民族音乐,学习西方音乐,多元素交叉是艺术产业发展的直接要求。其不仅能保持国民精神上的产品丰富,为和谐社会发展提供保障,改善人民的精神面貌,同时为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强国提供精神动力。构建和谐社会,人们的精神和道德上的高尚是基础。美学家朱光潜曾说:“美育是德育的基础”,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美是道德的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有力源泉”。因此,提高整体国民素质,音乐教育非常重要,其不仅实现了美育的诸多效用,而且表现在人的形体、心态、精神、行为等诸多方面。这些美集中在个人身上,使之成长为优秀的公民,集中在一个民族的身上,表现出良好的整体国民素质。

三、音乐教育对国民素质提高的建议

(一)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在国民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音乐教育的特征是全民性和终身性,而学校音乐教育是培养全民音乐素质的启蒙和发展阶段,我国90%以上的学校,在中学和高中开设音乐课只是象征性的每周一节课,大多数学生的音乐教育从这时开始断层,正如对大学生调研所了解的,70%的学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音乐教育。此外,社会音乐教育普及程度缺乏,除了一些社区举行的秧歌、健身操和个别自发组成的广场舞外,社会几乎没有举办过各类的音乐教育知识普及活动,社会的活动中心多为老年人,年轻人参与很少。可见人们对于音乐教育对国民素质提高的认识不清楚,或没有从更深的程度去理解、思考这类问题,导致社会整体对音乐教育与国民素质提高之间关系的认识不健全。我们经常提到发达国家国民素质高,他们体现的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结合,据了解,国外80%的公民都会一种乐器,高出我国国民近15倍,如此大的差距,不仅反映了国外公民的音乐素质,而且也反映了我国在现阶段存在物质至上、精神空虚断层的现象,虽然我们已经认识到了这些问题,但要改变还需要一段漫长的路程。

(二)政府要从根本上重视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能提高国民素质,改变中国风貌,向全世界展现新中国新特色,政府必须从宏观层面上重视。

1.加强学校音乐教育的投入

中学、大学等各个阶段音乐教育设备的投入,同时必须开展素质教育,剔除应试教育所带来的种种弊端,增加中小学、高中乃至大中专院校音乐教育的活动方式,选择具有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人心、积极向上的活动内容。普及高雅音乐和民族音乐,形成多元素音乐文化交融,使学生在学校期间不仅掌握知识和提升技能,同时在音乐教育中汲取更多养分,为使他们成为合格乃至优秀的公民打下良好的基础。

2.加大社会音乐教育的投入

社会音乐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音乐教育是人生中受教育很短的时期,更多的时间是受社会音乐教育的影响,因此对一个公民而言,终身的音乐教育是属于社会的。国家和社会必须重视社会音乐教育,将其作为学校音乐教育的一个补充,使社会、学校、家庭三个方面的音乐教育融合在一起,通过音乐技能、音乐知识的传播,提高全社会的审美能力、审美意识,进而塑造我们的精神世界,发挥其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从而提高全民族的国民素质。

四、结语

总之,音乐教育是人类精神文明和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的有效性不仅表现在个人能力、人格等方面,同时也表现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明与进步上,体现在国家的国民素质上。因此,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时代主旋律,依据时代的需要,让音乐教育植根于我们学校教育的沃土中,扎根于我们社会音乐教育中,通过音乐教育增强社会公民的精神力量,丰富人的内心情感,提高全民族的国民素质。

作者:胡玉芝 严泽民 单位: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宁波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