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音乐教育论文2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第一篇
一、初中音乐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新教材中,在鉴赏模块,大多数老师都是能够胜任的,这和我们以前的教学区别不大,但是在歌唱模块、创作模块、音乐与戏剧表演模块、音乐与舞蹈模块、演奏模块教学中有许多就需要我们重新学习,重新思索了。我们的老师大多毕业于师范院校,有自己的专长,但并不是每一个音乐领域都那么熟悉,都能够胜任每一个模块的教学,我们的老师也是在音乐新课程的改革和推进中共同成长,用改革来造就自己的成长。其次,就是学校的课程设置,我们国家的基础教育现阶段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对音乐课程的重视程度在学校和学生方面都不够:在学校方面,音乐课程的教学有时得不到时间的保障,老师的教学计划完成起来有一些困难;在学生方面,音乐课没有分数的体现,不能带来短期的好处。虽说有这么多的困难,但我们的音乐教师要思考如何在这样的情况下去寻找一个学校、音乐老师、学生都能接受的平衡点。
二、加快初中音乐教育模式改革的有效策略
2008年,贵州的高中音乐课进行了一次重大的改革,我们原来进行的是艺术鉴赏教学,包含音乐和美术两个部分,每个部分进行一个学年的教学。改革后,课程从原来单一的艺术鉴赏变成了现在的模块教学,我们现在的高中音乐课程就有了音乐鉴赏模块、歌唱模块、创作模块、音乐与戏剧表演模块、音乐与舞蹈模块、演奏模块共六大模块的教学。大纲建议所有的学生都要学习音乐鉴赏模块,然后再选择一至二个模块学习,学生最后的学习考评以学分计算,每个学生必须拿到3个学分,音乐鉴赏模块上一个学年,共2个学分,其他模块每一个模块上半学年,分别为1个学分,学生也可以上三个1个学分的模块。这一轮的改革对老师的挑战是非常大的,教材变了,评价方法也变了,老师的教法也得跟着有所变化,这项工作的难度的确也是前所未有的,对每一个老师,甚至每一个学校都是一个不小的考验。但在这次改革中,最受益的是学生,学生除了可以上原来的音乐鉴赏课以外,还有自主的选择权,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爱好学习自己喜欢的一些模块。比如,爱好唱歌的就可以在声乐上得到老师更深一步的指导;一些外向型性格的学生可以选择音乐与戏剧表演模块来充分展示自己的表演天赋;有内才的学生可以在创作模块尽情发挥自己的才能;有器乐基础的同学也可以在演奏模块找到自己的舞台;爱好舞蹈的同学可没想到在高中还可以把自己的特长发挥出来并得以提高。这些课程的开设确实给学生带来了一股新鲜的空气,学校的音乐课程活跃起来了。
因此,在音乐课堂上,音乐教师要将音乐知识传授与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进行有效结合,加强学生对音乐课程的理性认知,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并最终内化为自己的情感素质。比如,音乐教师在讲解古典音乐的课堂教学环节,可以通过音乐作曲家的趣闻轶事来吸引学生,然后再开展音乐知识的讲解,这样可以营造出相对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教学过程也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同时,音乐教师要重视理论教学同学生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对比,拉近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心理距离,比如在上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时,就可以把古典音乐和现代流行音乐的关联性联系起来介绍。在课堂教学的初始环节,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播放流行歌曲《我不想长大》,然后再播放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然后问他们:这两首音乐的旋律有什么联系?学生都会告诉我它们是非常相似的,最后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其实S.H.E演唱的《我不想长大》的主旋律就是来自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肖邦的音乐、贝多芬的音乐等都被许多流行音乐采用过。接下来教师可以继续讲解莫扎特的音乐生涯和主要成就,也可以对《第四十交响曲》的主要音乐意识特征进行详细讲解。此时,教师已经拉近了古典音乐和学生在心理上的距离,学生不再对其抱有神秘感和陌生感,反而更容易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音乐课堂上,也就充分调动了高中生的音乐学习热情,教学效果可谓一举多得。
对于初中阶段的音乐教育而言,其教学目的不在于要培养几个音乐艺术家,而是要重点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
首先,音乐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音乐教育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高素质人才培养中的职能与作用,要提高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并积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音乐教育经验,对学生实施更加科学的音乐艺术教育,使音乐教育真正成为义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促进每个学生音乐修养的有效提升。其次,初中阶段的音乐教学要明确教学目标,淡化音乐技能教学,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音乐兴趣、音乐情感和个人化素质的培养上来,对学生多鼓励、多支持,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可以享受到更多的快乐体验,培养学生探索音乐奥秘的兴趣和热情。再次,高中音乐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能过分依赖教材,也不要过分拘泥于本土音乐教育模式,而是要大胆“走出去”,大胆吸收外来的各种有利于培养人的创造性的先进的音乐教育模式,加快我国初中音乐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提高音乐教学的针对性和高效性。在我国普通音乐教育界,也已经开始引进外来的先进的音乐教育模式与方法。外来的音乐教育模式只是教学上的某种观念、方式与方法,它不会影响中国音乐教学的内容与风格,我们应该接纳它。但我们在学习外来音乐教育模式时,也不要生搬硬套,要结合我们国家的实际,对外来的音乐教育模式能够兼容、消化,使其变为自己的东西。
三、结语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们的教育是长期的,我们研究、介绍外国音乐教育的目的,就是将外国的音乐教育情况与我国的音乐教育进行对比,借鉴和吸收国外的音乐教育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为我国的课程改革和音乐教育发展提供借鉴。对比吸纳国外优秀音乐课程改革经验教训对推动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已成为必然的趋势。我们的音乐教育改革也伴着社会的发展而推进着,我们每一个老师期待着我国音乐教育的不断发展,期盼着学生有更美好的未来。
作者:蒲倩 单位: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第二篇
一、追求生命意义
班上有很多学生学习竖笛,对于学习竖笛的学生应当让他们明白:在音乐世界中乐器的种类成百上千,然而,竖笛的音色却有着其独有的特点及审美价值。音乐作品的情感及内涵很大程度是通过音色体现出来的,通过演奏过程中音色的变化能够很直接地体现出作品中的情感变化,无论是愤怒还是悲壮、清新抑或甜美,音乐作品中这些情感的细微变化都是通过音色的转变才能够得以体现,音色是音乐作品情感的一种良好载体。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对于竖笛各个音域的音色特点有清晰的分辨与感知,这样才能够让他们在演奏过程中更好地表现出作品的情感,对整个乐曲有更好的驾驭能力。
二、立足本土化
生态观视野下的初中音乐教学应当注重音乐的包容性及多样性,但这一切都应当以立足本土为契机。我们的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和历史,民族音乐的发展也有着漫长的历程。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让学生对我们的民族音乐有更多的了解与认识是非常有必要的。民族音乐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立足本土化的一种良好体现,然而,在现今的很多初中音乐课堂中民族音乐文化推广明显缺乏活力。这一方面是由于教师没有充分引发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兴趣,大家对于民族音乐并不了解,对于其后的文化含义也难以感知。另一方面在于教师自身对于民族音乐的理解也较为有限。因此,在和学生进行相应讲解时也无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面对这样的状况首先教师应当不断充实自己,让自己具备更为深厚的民族音乐底蕴,同时,民族音乐教学也应当引起更多的重视。初中音乐课本中其实有很多很好的民族音乐教学素材,《草原放歌》《丝路驼铃》等,这些典型的民族音乐作品中不仅有着悠扬的旋律,作品背后更是有着很深的文化意蕴。对于这类音乐作品的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对于好的音乐展开赏析,还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及音乐涵养,这些都是民族音乐教学的意义所在。
三、倡导多元化
在初中音乐课程的教学中提升多元文化的渗透是非常重要的。音乐课程的教学并不仅仅是要培养学生对于音乐具有较好的欣赏水平,培养他们对于音乐的文化认知,尤其是对于多元文化的理解与认识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课堂大杂烩的现象,唱歌、跳舞、舞台表演等在课堂中层出不穷,然而究竟音乐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什么,如何能够让多元文化教学在课堂上得以体现,教师对于教学目的的把握非常缺乏。多元文化的教学并不等于课堂上应当很杂,正好相反,多元文化的熏陶与感染教学目的是非常明确的,教学要义就在于能够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加深他们对于跨文化的理解与认识,能够让他们感受到来自不同国度、不同文化背景的音乐作品,进而培养学生对于多元文化的认知。
四、总结
生态观视野下的初中音乐教学中倡导音乐的多元化是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的,其中对于多元文化的教学正是音乐教学多元化的直观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明确教学目的,并且把握好教学节奏,尽量让学生感受到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音乐作品,无论是《夜曲》(肖邦),还是《命运交响曲》(贝多芬),让学生多去感受这些异域文化的音乐作品,不仅能够拓宽他们的视野和提升他们的音乐鉴赏水平,还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这才是生态观视野下的初中音乐教学真正应当达到的教学目的。
作者:周荣春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景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