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幼儿音乐教育现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幼儿的早期教育在近些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把幼儿艺术教育的目标设置为:“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的一部分,自然也要根据纲要内容指导实践活动。从教育的目标设置上来看,更加强调幼儿要感受艺术中的美,在音乐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注重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强调幼儿自身的参与性以及情感的陶冶。幼儿音乐教育的内容设置也随目标的变化而有所改变,例如,新增了指挥、多声部朗诵及身体跟随多声部的音乐运动。从以上可以看出,我国现阶段幼儿早期音乐教育目标设置合理,教育内容丰富,较比之前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进步,总体来说还算乐观。但是,在幼儿园的具体实施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了幼儿音乐教育的发展,具体表现如下:
(一)音乐设备的闲置
目前,在一些幼儿园里,钢琴设备只是摆设,教师在教学中使用钢琴的次数少之又少,更不用说其他的音乐器材。幼儿园提供的这些音乐器材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应用。
(二)课堂教学死板
课堂教学模式过于程式化。一般程式化的教学可以应用在逻辑思维比较缜密的学科中,而音乐教育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音乐教育活动是幼儿通过亲自参与其中来感受音乐的魅力,可以通过唱、跳、打击乐器等来理解美、感受美,从而获得美的享受。教师在整个教学中不能只是按部就班,更应该以指导者的身份来启发幼儿,使幼儿通过不断的实践感受音乐的魅力。
(三)重知识,轻能力
在幼儿园的音乐教学中,有的教师只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机械地完成任务,把教材中的儿歌教给幼儿,只注重数量,满足于幼儿学会儿歌;有的教师只是放一些歌曲,让幼儿唱唱跳跳就结束了活动,没有挖掘到音乐教育所能发挥的更深层次的作用。教师只是强调幼儿的歌唱水平,却忽视了对音乐本身内容的理解,阻碍了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
(四)教材的使用缺少灵活性
幼儿园音乐教材的内容编排有一定的科学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教师可以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作为参考。但是,由于幼儿的生活背景与地区文化的不同,所有地方都采用统一的教材就缺乏灵活性,没有考虑到本民族、本地区的特色,脱离幼儿生活的实际,缺乏生机。
二、幼儿早期音乐教育培养的策略
(一)充分利用音乐资源,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
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应处处渗透着音乐教育,而不是仅局限于音乐活动课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音乐教育形式为幼儿创设良好的享受氛围,让幼儿在充满人文色彩的环境中感受音乐,使幼儿的音乐才能得到最大化的发展。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途径来丰富幼儿的音乐知识,比如,通过散步、劳动、讲故事、做游戏等来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知能力、理解能力,从活动中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辨别不同乐器的声音,在音乐中欢快地舞蹈,从而感受音乐带来的美的享受,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
(二)激发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欲望
对于刚进入幼儿园的孩子来讲,一切事物都显得比较陌生,这就需要教师采取一定的手段积极引导幼儿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使其产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不断地激发幼儿去感受音乐的美。教师在音乐活动中要选择节奏欢快、曲调优美、朗朗上口的音乐,歌曲的内容应生动活泼,易于幼儿理解。还可以挑一些简单易学的舞蹈,让幼儿有节奏地跟随音乐翩翩起舞。另外,还可以让幼儿以不同的形式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例如,观看音乐类节目,组织举办音乐节,让幼儿身临其境,切身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从而激发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欲望,在音乐的世界里自由翱翔。
(三)教学方法要形式多样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运用生动活泼、直观形象的语言吸引幼儿的关注,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地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特点,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教师要因地制宜地采用适合本地区幼儿音乐发展的方式,教幼儿唱本民族的歌曲,跳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教学活动形式也要多样化,可以集中教育,也可以分小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幼儿的自身发展特点,听、唱、跳相结合,更加丰富多彩地激发幼儿对音乐的热爱。
(四)争取家长的配合
幼儿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就是模仿。幼儿的模仿能力极强,家长与幼儿相处的机会比较多,自然成为了幼儿模仿学习的对象。家长在与幼儿的接触中或多或少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在与孩子玩耍时,家长随口哼出的歌词都会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如果经常听音乐,在孩子面前经常关注音乐,那么,孩子也会自然地关注音乐,产生对音乐的热爱,所以,家长应创设这种令孩子喜欢的音乐氛围,与孩子一起听音乐,观看音乐影像,在音乐中一起舞蹈,鼓励幼儿参与到音乐中。当然,家长还可以利用周末的时间陪孩子看看话剧、听听音乐会,进一步提高孩子的音乐审美能力。教师应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来完成对幼儿音乐能力的培养。
作者:宋君凯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