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师教育钢琴教材编写观管窥,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发展趋势与相关问题思考
高等师范教育钢琴教材的发展,可谓是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历史蜕变。1949年以前的钢琴作品少之又少,高质量教材出版几乎可以说是空白;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内音乐界陆续引进了一些欧美常用的钢琴教材,但仅限于个别专业院校和少数几个版本。直到上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以后,钢琴开始在大中城市普及,相关的钢琴教材才得以大批量地出版和运用,这其中凝聚了我国一代又一代的钢琴作曲家、教育家和演奏家们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和探索。从宏观角度分析,不难看出伴随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从改革开放前少之又少钢琴教材的出版,到改革开放后初步形成与具备普遍意义的、适合于高等师范教育钢琴教学使用的系列教材的相继出版,充分证明了教材编撰者在专业学科意识上的积极探索与突破,这对钢琴教学与教材建设的发展完善提升具有相当重要的指导性和操作性。
本文通过梳理以往教材编写的相关文献与经验,深感部分教材尚存一些问题需要得到研究性的思考与理性分析,具体体现:其一,部分教材对当下以科学研究作为专业课程指导思想的教育观念仍认识不够、领悟不深,导致学科中的部分教师习惯性地把教材、教学与研究剥离区分;其二,教材编写缺乏对高等师范钢琴学科的全局观照,对各学科音乐教学间的发展与联系考虑甚少;其三,教材所选材料没能更好、更全面地站在音乐教育更为宽泛的领域进行精筛细选,内容呈现较为单一,系统性不够;其四,现行部分教材编写质量有待提高,教材内涵式建设必须加强与完善;其五,教材出版数量虽然逐年大幅提高,但编写理念中仍有部分教材过多停留在对技术的关注,较少考虑艺术与文化的平衡是教材编写与专业教学的一个基础,等等。
二、学科意识与建设性建议
钢琴音乐源起、发展与其相关的社会文化环境密切关联,而教材编写在当下音乐教育事业得以蓬勃发展的转型阶段,已出现种种此前没有想到的一系列深刻变革。学科意识的觉醒,要求教材的编写理念必须与教学、演奏凝聚归纳为同步,以清晰的方向感把科研优势和音乐文化发展的新成果及时应用性地展现到教材中。那么为完成高质量的教师教育工作,构筑课程体系的重建过程,需要围绕以下纬度展开研究与探索。
(一)教材、教学与研究的互融
教材作为传承音乐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不仅能有效提升教师教学的能力,更能对教学实践起到不可替代的指导性作用;教材联结教学与科研,教材反映科研成果到教学中,使教学与科研很好地结合并带来新的科研成果,新的科研成果又将把更新的内容补充进教材,不断充实与完善教材内容,使这些先进的教材内容又反过来不断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与完善。作为高等师范教育专业的重要科目《钢琴》,多年来教材编写在某些方面仍脱离不掉沿袭专业院校教材编写模式,跳不出传统的倾向选择欧洲钢琴音乐作品中练习曲、复调、奏鸣曲、乐曲这种固定的编写框框。多数教材并没把亚洲、美洲、非洲等多元钢琴音乐作品纳入教材编选范围,致使学生误认为西方音乐就是欧洲音乐。诚然,作为世界音乐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欧洲音乐,以其毋庸置疑的地位,受到教材编写者一贯的高度重视。而如今,面对教育改革与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国际潮流,中国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东方大国,教材编写观念无疑要以全球化的音乐文化视角审视这一新的音乐教育思潮。
音乐教育的中心材料,必须从民族音乐、古典音乐和现代音乐三个方面来选择。但首先必须立足于对本国民族音乐的高度重视。回顾教师教育改革以来,人们似乎不断在强调教师的教育观念应得以转变,却较少注意教材的定位和教材内容的科学设计对教师及学生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事实上,那种不进行研究分析,理论与实践又不能贯通,仅凭惯例及既有习惯,选择仅重视外在的表现技巧,忽略对音乐内涵和审美学习的把握,尤其是误读音乐教育的本质,这种编撰教材的指导思想,只会使教材退化为苍白的炫技,而失去自身的存在价值。钢琴艺术中,技术不是出发点,也不是目的,技术只是艺术的组成部分。
(二)目标、特色与原则的确立
高等师范教育的人才培养任务是音乐师资,师范性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它与专业音乐院校人才培养的区别。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文化与教育持续发展所带来的地区间不平衡与差异,亦逐渐影响到高校音乐教育。地区性差异及教育差异的事实使高校音乐教育面临新的挑战,主要来自三方面:首先,是人才质量规格的社会性与招生选拔专业标准的地方性之间的反差;其次,是高等教育需求的大众化与音乐教育资源的地方性之间的反差;再次,是学科知识的学术性(前沿性)与教育知识的实用性(地区性)之间的反差。面对不断发展的新形势,我们在编写高等师范钢琴教材时,还必须考虑全国的这种地区性差异及教育反差的事实,教材体系不仅要加强本学科的纵向衔接和照应,更要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与综合,避免脱节和不必要的盲目重复。
例如,传承与吸收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钢琴教材编写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同时总结教训。这些对我们站在学科整体意识上对高等师范专业钢琴教材进行全面了解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参考;要注重把科研优势和音乐文化发展的新成果、新成就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及时地补充到教材中,以充分体现我们利用先进音乐文化教育资源的要求。诚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指出:学校教材要反映中国和世界的优秀成果以及当代科学技术文化的最新发展……高等学校教材要在积极扩大种类的同时,不断提高质量,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力求思想性与科学性统一。这不仅仅是就事论事,而是需要结合高等师范音乐教育的现状,尤其是钢琴学科外延与内涵相互促进与发展的整体,来紧扣定位。具体思路详述如下:
第一,人才培养目标:为国家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一流师资,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专业应用能力、一定的科研能力,具备乐教、懂教、会教和善教的能力,是高等师范教育钢琴专业的人才培养总目标。由此,教材编写的切入点要放在怎样提高钢琴专业学生的教师教育专业素质,体现人才培养体系。同时,在注重专业深度的同时拓展知识广度,尤其是能力素质的全面提升,为学生积极投身于基础教育的音乐课程改革实践奠定基础。
第二,教师教育特点:打破专业壁垒,吸收各科精华,形成纵横交织的知识面,体现以钢琴音乐文化学习为出发点,基本技能掌握为基础,综合素质培养与编配能力提高为教学指导思想。同时,提倡学科知识的综合,从文化脉络中来理解多元钢琴作品,充分发挥钢琴作品的教育职能、研究职能,使师生在有限的时间与空间,知晓数百年来钢琴音乐的发展历程,继承遗产,研究音乐的未来;了解与掌握已经被提炼成概念、范畴的理论范型,多元钢琴音乐与结合专业多学科的研究视野与基本思路。第三,教材编写原则:面对开放性的教学指导纲要,钢琴教材的编写已成为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既代表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也预示教育深化改革的发展方向。要提供多元钢琴音乐作品并行,强调演奏、分析与研究等综合能力的互动;要通过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钢琴教材编写的经验与不足,提出与以往钢琴教材编写观念不同的研究范型及新的探索思考。
(三)教材编写观念的阐发
当下高等师范教育的钢琴教材选编视野必须立足国情,并强化教师教育特色和优势,实现内涵式建设。也就是说,要在承前启后中深入研究教材间的继承与发展,使教材在质量上有新的突破;在形式与内容上要逐渐开始从欧洲音乐转向全球视野,从单一文化的、单纯的选材观念,转向与多元钢琴音乐、交叉学科文化互融的综合选择,整体结构布局力求有新的优化与突破。同时,理念中明确编写规律,即在音乐本体及作品结构中进行分析;也阐明选编意义,即在文化意义及外部结构中进行理解。落实到更具体的研究过程,首先是进行教材的全方位搜集、整理,然后将钢琴教学体系(练习曲、复调、中小型乐曲、大型乐曲、联弹乐曲、中国乐曲)中的首选作品进行分级并归类,最后再根据高等师范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合理进行分析、研究与选用。同时,围绕高等师范教育钢琴专业课程标准建构体系,通过吸收与整合前人研究成果,使已成过去的东西鲜活起来,从而增强教材的时代性与实用性,满足广大师生对高质量教材的需求。教材整体构思要具有学科意识,作品要综梳世界各民族不同地域、风格、时期,尤其是体现本土风格及融汇多种表现形式与体裁的钢琴音乐。与此同时,不同类型的教材均可按系列类(多卷)进行编写,每集分门别类独立成卷。考虑当下音乐专业理论的学科综合与技术交融的发展趋势,还可以编写符合时代特色的综合类(单集)钢琴教材;中、西方不同时期、不同流派作曲家个人创作的(专集)系列钢琴教材,等等。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高等师范教育钢琴教材的发展历程进行考察,分类归纳整理相关文献,在厘清各种对钢琴教材编写观念解读之成果的相互关系上,寻找内联性与统一性,以期阐明当下钢琴教材在编写上如何使理论性得以进一步加强与完善,使内容选择更趋于不断更新与形成系统;如何使研究视野逐渐从单一品种的、追求发展数量的传统发展模式,转到注重拓展品种、追求质量和注入改革发展新动力的内涵式跨越;尤其是根据国情和音乐教育实际,在吸收一切合理的外来音乐观念中,对钢琴教材的价值观等内在特征,以及所担负的传承丰富音乐文化内涵的使命进行了诠释与解析,对逐步建立起具有教师教育特色及创新理念的系列钢琴教材多方问题进行了综合探索与表述。
作者:詹艺虹 单位: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钢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