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音乐欣赏课何以美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论音乐欣赏课何以美,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论音乐欣赏课何以美

一、音乐欣赏的整体美与特征美的辨证关系

在研讨过程中有些老师提到,在新课程理念下音乐欣赏教学到底应该如何上?什么样的音乐欣赏课才是好课?对于这些问题,苏州的一位教研员的比喻很有意思。她说到:“迎面走来一个人,我们一看感觉很美,但是你很难一下说出她美在哪里。再一看,她的眼睛很明亮,一下子抓住了我们的目光,而其他的部分也和普通人差不多,只不过组合的比较耐看罢了。这就好比我们的音乐欣赏课,它的美来自于音乐的美,而音乐美的重要体现的是整体美,然后是主题美。但并不是每个主题都能抓住人的灵魂。所以音乐欣赏教学要能够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至今我对这位教研员的精彩点评还记忆犹新,她说的真是太深刻了。

回想自己学习音乐、欣赏音乐这么多年,对一些音乐作品的记忆也是对它的核心主题的记忆以及整体的感知。比如贝多芬的第五交响乐的“命运”主题、第九交响曲“欢乐颂”主题,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的“念故乡”主题,海顿第九十四交响乐“惊愕”主题等等,而其他更多的是对整首乐曲音响色彩的审美记忆罢了。义务阶段的音乐教育的核心价值是音乐审美教育,这个审美要求对于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说,还只能说是整体把握和重点感知。如果我们把音乐欣赏课都上成音乐学院的作品分析课那样,恐怕学校的音乐课将遭遇重大挫折。因此第三节音乐欣赏课得到很多同行的认可,对第一节课提出异议,认为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痛苦,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

二、音乐欣赏教学要注重个性化体验

这个问题已经不是什么新话题了,很多专家早就告诫音乐老师在教学中要避免这一点。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还是忍不住要把自己的体验强加给学生。就拿这次听课经历来说,第一节课教师首先就把乐曲的情境定格在一个专业的滑冰运动员身上。什么哪些段落是出场的,哪些是表现旋转的,哪些是表现高抛的,哪些表现的是复杂高难度动作的等等,教师还创编了一套手部律动,要求学生跟着音乐表演。我们不能不说教师对教学的极大热情,但是感觉这样的教学有点不靠谱。一节课,学生都在教师的“教导下”体验和理解乐曲,一切都是预设,毫无生成。还好学生都比较“乖巧”(可能听课的教师比学生还多的缘故)。第二节课中,教师开始就设定一个教学情境:绅士小姐的舞会。在教学中还指出哪个部分是表现绅士邀请小姐跳舞的,哪些是表现小姐接受邀请,然后教师创编动作教授学生来表现等等,不能不说这位老师对音乐体验之独特,对音乐想象之丰富。

我一直认为,音乐欣赏是一件很私密的事。每个人由于性格、学识的不同,所处的环境、身体状况以及个人经历的不同等等,都会影响对音乐的体验和理解。但是越是个性的体验才越是真实、美妙的音乐体验,虽然这里可能存在情感上的不同,但我们很难说谁对谁错,你可以把你的体验与别人分享,但你不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强加给别人,更不能利用自己的身份“愚弄”别人。我们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其核心价值就是尊重人性,而尊重人性的价值最重要的就是人的个性价值。

因此音乐教学需要的是情境,而不是语境,教学中要努力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情境,而不能被教师语境化,从而为学生的音乐欣赏活动设立一道围城。基于以上阐述,我有一个不成熟的设想,是否可以把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形式转换为“音乐沙龙”式,在这样的活动中,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大家可以对音乐畅所欲言,分享彼此的音乐体验、理解或者研究,这样学生学习到的将不会是一家之言,并在思维的碰撞中提升音乐的鉴赏力。当然这种设想还不够成熟,几句话也很难说清楚,但在我的想象里,那种教学场景一定很美妙。

三、音乐欣赏课需要传承文化

从这三节音乐欣赏教学中,还可以看出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都非常强调对音乐要素和音响的学习和记忆,而对音乐文化的传承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发展和对高雅音乐持久的学习兴趣。在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到,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传承文化。

但是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这种教育功能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很多学生只是简单知道几个音乐家的名字,几首世界名曲,而对音乐家所处的年代、流派,个人传奇的人生,音乐创作的背景、特点知之甚少;还有就是很多学生只能欣赏到一个版本的音乐,而不知道不同的演奏家或者指挥家所传达的音乐审美情趣是不一样的;不知道听录音与现场聆听又存在很大的音乐体验差别等等。而我们所忽略的这些东西却正是音乐学习的乐趣所在。想象一下,如果音乐学习只有节奏节拍、音高音质、曲式段落,还能有多少人痴迷音乐。

音乐独特魅力的重要体现就是蕴藏在音响里的人文美,这种人文美是吸引我们走进音乐殿堂的原动力,她能使我们浸润在音乐美妙的音响里。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教育的核心价值是审美教育,而审美教育的实现,最终还是要依靠人文、文化的力量,生硬的知识技能教学只能把学生带入迷途。因此教师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要注重人文关怀,要想办法让学生了解音响背后的故事,在真实的人文情境中感动、感化学生,激发持久的音乐学习兴趣。

作者:江舟 单位:太仓市沙溪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