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器乐教学走进小学音乐课堂的对策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让器乐教学走进小学音乐课堂的对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让器乐教学走进小学音乐课堂的对策

摘要:“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世界。”这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音乐教学,尤其是小学音乐教学应该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有更多表演和表现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使器乐教学进入音乐课堂,成为达成这一音乐教学理念的良好桥梁。

关键词:音乐教学;器乐教学;小学音乐

作为音乐教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器乐教学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当今衡量小学音乐教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如今,如何理解器乐教学的意义和地位、如何推进器乐教学进入课堂、如何在小学不同学段落实器乐教学,针对小学器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如何找到有效的应对策略,都成为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搭起提高音乐素养的桥梁

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开展器乐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音乐课程标准》中专门指出:“器乐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器乐教学与演唱、欣赏等教学类型不仅同等重要,而且还具有其他形式的音乐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莫塞尔曾经就器乐教学有过一段精辟的论述,道出了器乐教学的宝贵价值与意义。他说:“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在这一领域内,它为我们音乐教学提供了独特而令人高兴的音乐教育价值、效果的可能性。儿童们充满着喜悦的心情,在教师的指导下,一定能将这种可能性逐渐变成自己的东西。”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笔者深刻地认识到,作为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器乐教学在培养学生音乐素养、提高学生表现能力和自信心、以及在音乐审美教育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如此,许多专家研究表明,儿童时期经常练习乐器演奏,手指、手腕就会得到经常的运动和锻炼,这样就能使大脑的反应比不经常弹奏乐器的儿童更加灵敏,促进了智力的开发和左右脑的平衡与协调,同时还能够陶冶情操,净化儿童的心灵。因此,在小学阶段让器乐教学进入课堂、开展器乐教学意义重大。

二、积极倡导“器乐教学进课堂”

近年来,各小学严格按照国家要求,在当地教研中心的倡导和指导下,开齐、开足并上好音乐课程,各校音乐教师结合各自实际,开发了有自己学校特色的器乐教学,以培养审美、提高艺术素养为教育的核心开展课程建设,体现了美育和音乐学科的融合。为了积极推进“器乐教学进课堂”,学校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查阅资料、编写教材教案、组织外出学习,群策群力共同公关,对器乐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共同进行讨论,并及时解决。结合师徒结对活动,在老教师和广大青年教师中开展有效的互动交流,拓宽广大教师器乐教学的思路和方法。结合音乐常规教研活动,经常开展课堂器乐教学专题教研,以器乐教学为主题,组织音乐教师通过参与“同课异构、送课下乡、骨干教师引领课”等活动,探索研究器乐进课堂的教学模式,为广大教师在创新教学中因材施教、优化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思路,充分激发出音乐教师实施器乐进课堂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使器乐教学更加规范、高效和系统,各学校还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对广大音乐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开展专业化培训,提高教师器乐教学的素养和能力。还可以邀请器乐教学专家和演奏家走进学校,对青年教师开展竖笛、口风琴等乐器知识和演奏技巧的集中系统培训,提升音乐教师的器乐教学专业水平,为实施“器乐教学进课堂”,让学生学习乐器演奏做好充足的教学准备。同时,还要经常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听讲座、参加培训,加深教师对器乐教学的认识,开阔器乐教学和教研的视野。

三、器乐教学的课内外探索

在基层多年的教育实践中,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笔者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两个方面进行了器乐教学的探索,紧抓住器乐教学的“审美性”“教育性”和“创新性”教育宗旨,把器乐教学作为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不断推动美育建设,努力把“器乐教学进课堂”打造成为学校艺术教育的特色项目。

(一)课堂实践体验快乐

1.低年级:打击乐器进课堂

打击乐器是一种音色独特、鲜明,且易学、易通的乐器。对低年级学生来说,通过教师的指导学习打击乐器,可以激发学生参与音乐学习和体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专注力,提升对音乐艺术的特殊感受,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器乐学习的实践活动和音乐教学活动,如欣赏、演奏、创作等,从而培养学生对打击乐器特殊的美感,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快乐。在具体教学中,教师首先面临的难点,就在于让学生认识节奏的形状、时值以及对音的长短、强弱、节奏的感知和领悟,并把这种内在的感悟外化为学生音乐节奏体验和表达的能力。笔者通过教研活动,积极探索,总结出“利用身体语言与打击乐演奏相结合,引导学生体验节奏”的教学方法,适合在小学低年级中应用。比如,为了让学生便于掌握节奏的形状,在课堂上尝试采用身体语言进行模拟。引导学生首先观察节奏符号形状,让学生用自己的身体摆出形状。双手交叉在胸前,这就像一个“四分音符”;另外一个学生伸出一条手臂放在扮演四分音符学生的手臂下面,这就成了一个“八分音符”;第三个学生把手臂横放在第一个学生的右侧,这就成了一个“二分音符”。学生兴趣盎然,随即唱道:“四分音符什么都没有,八分音符下面加一横,二分音符右边加一横。”这种不断重复的肢体模拟,让枯燥的乐理知识变成了学生喜欢的小游戏,在潜移默化中就学会了节奏符号的形态。又如,节奏的时值(即音的长短)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概念,但是又必须通过对这一概念的掌握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感知音乐的节奏。如何把抽象的符号变成生动的场景,把枯燥的学习变得有趣,笔者设计了“利用‘走、跑、慢走’三种不同的行进动作来感受音符时值”的方法,伴随着打击乐演奏,运用身体动作区分音的长短。课堂上,教师首先出示四分音符的节奏符号,同时敲击双响筒,学生随着节奏做出“走路”的动作;然后出示八分音符的节奏符号,同时敲击串铃,学生随着节奏加快了速度,做出“跑”的动作;最后教师出示二分音符的节奏符号,同时敲击碰钟,学生放慢了脚步,做出“慢走”的动作。通过这种方法,学生的听觉、视觉以及行为动作同时被充分调动起来,不知不觉中接受了音符时值的学习和体验。学习了乐理知识后,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丰富有趣的节奏练习,开展动手操作与演示,让低年级学生逐步掌握打击乐器演奏的技巧。在会念节奏的基础上先让学生尝试用手拍打出节奏,然后教师进行示范性演奏,让学生加深印象,再次让学生进行徒手练习,模拟伴奏,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歌曲,并让学生在教师的指挥下尝试用打击乐器进行伴奏。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兴趣是首要的问题,学习过程的不断反馈和激励,生动有趣的现场模拟,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打击乐器的普通演奏方法,音乐的节奏感随之提升。

2.中、高年级:竖笛进课堂

在小学中高年级,通过教师大量的教学实践和专家论证,新课标教材中选择竖笛作为“课堂乐器”。通过多年的思考和实践,认识到竖笛这种乐器结构简洁、易教易学,十分适合学生学习,因此它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曾创造“竖笛教学法”的著名音乐教育家朱则平认为:“竖笛这种乐器能够使学生享受到全方位的音乐教育,即视唱练耳、音乐演奏实践(独奏、重奏、合奏以及伴奏)、即兴音乐创作、音乐欣赏等,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固定音高概念。因此,该乐器是提高全民音乐素质的最佳媒介,竖笛的普及将会带来国民音乐教育的大普及,也会促进国民音乐素质的大提高。”在具体实践中,学校以竖笛合奏教学作为突破口,将竖笛合奏与合唱教学相结合,形成器乐教学辅助合唱教学的基本模式,既提高了学生演唱的音准能力,又能使学生更快地掌握竖笛的演奏技巧。开始的竖笛合奏训练是按照传统的“指法学习—单旋律吹奏—多声部合奏”这种学习模式进行,可是在不断地教学实践中发现,对于竖笛合奏的教学,其实从学会吹奏第一个音以后就可以进行了。比如,学会“1”音的吹奏方法后,就可以开始让学生进行同音轮奏。随着音符学习的增加,再进行多音不同节奏、时值的轮奏练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领学生进行吹奏体验,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解决了指法问题,也为合奏打下了基础。

(二)器乐社团自主舞台

相对于课堂教学,课外音乐活动更加丰富,既可以满足更多学生器乐学习的要求,又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成立形式多样的音乐兴趣社团,深受学生的喜爱,不仅点燃了他们的求知欲、激发了他们的才华智慧,而且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其中,占有较大比重的音乐器乐社团应当成为学校的特色。“普及+个性”,这是许多学校在课外器乐教学方面广泛推行的模式,在实施“器乐教学进课堂”的基础上,利用校内外教师资源,组建竖笛、琵琶、古筝、管乐、小提琴等器乐社团,制订校本课程、购置相关乐器,制订器乐教学发展规划,分层次开展特长培训。经过在在器乐社团的集中培训,一些学生具备了较高的演奏水平,成为了“器乐小老师”,回到班级里还可以带动其他同学一起练习,提高了全体学生的演奏水平,从而达到“普及教学”与“个性发展”的双重目的。

四、小学器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随着近年来教育改革的深入,小学器乐教学有了明显进步,但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和难题,面临诸多制约音乐教育发展的因素,如何在音乐教学中进行改进和完善,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笔者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小学器乐教学面临的问题

第一,专业教师缺乏。教师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部分学校的音乐老师并不是器乐专业,在乐器演奏示范时水平参差不齐,对演奏作品难以进行专业的评析和鉴赏。同时,对于乐器的演奏、配器、配乐、创作,缺乏系统的学习渠道。第二,课堂教学内容单调。由于器乐教学的教材不够系统,部分教师就采取简单化的方式,用播放音视频代替练习、只简单介绍乐器的名称及用途,让学生简单接触一下有关乐器等,这种“化繁为简”的教学方式,无法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乐器的演奏技能,学生也无法体会到学习音乐的快乐,无法更进一步地欣赏和创作,限制了学生特长的发展。第三,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维持。部分学生一开始对打击乐器、竖笛等非常感兴趣,也抱着尝试一下的心理认真学习。但由于器乐教学内容单调、器乐演奏难度较大等原因,就逐渐失去了兴趣,甚至放弃了对乐器的进一步学习。第四,缺乏器乐艺术实践平台。教学实践证明,只有经常给学生提供实践和表现的机会,才能使更多的学生保持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掌握。但目前学生参与器乐展示的机会不多,即使偶尔有,也是个别在专门培训机构训练、或者在社团学习中的部分骨干学生参加,而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很少有登上舞台的机会。

(二)小学器乐教学的改进建议

以上的问题都是客观存在的,制约了小学器乐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必须积极寻找有效的应对策略,使器乐教学走上健康、有序的发展道路。第一,优化音乐教师队伍。各校在引进新教师时,可倾向于师范或音乐院校器乐专业大学生,多引进器乐专业较强的音乐教师;学校还应为音乐教师提供培训、学习的机会,同时利用各种教研活动,组织音乐教师之间的学习和交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理论水平和专业技术能力。第二,培养学生学习器乐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所在,教师应采用更加灵活的教学方法,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学生演奏的乐器,选择适宜演奏的曲目。多给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可以结合重大节日,举办音乐活动、器乐演奏会、文艺演出等;邀请器乐演奏家举办专题讲座,开展各种形式的器乐演奏比赛。第三,在器乐教学中贯穿审美教育。器乐进课堂的目的,就是利用这个通往音乐艺术的桥梁,使学生的思想和情操得以熏陶、心灵得到净化,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不能一味追求技能技巧的训练,也不要单纯以演奏水平的高低来评价学生。

参考文献:

[1]马莉.幼儿音乐教育评价有效实施的策略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0):121.

作者:李曼 单位:山东省济宁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