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小学音乐教育中音乐游戏多样性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谈中小学音乐教育中音乐游戏多样性,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谈中小学音乐教育中音乐游戏多样性

【摘要】音乐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美育课程之一。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如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特长,是一门学问。一节优秀的音乐课,需要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更多音乐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能体会到音乐的真善美。本文将从音乐游戏的民族性、趣味性、丰富性三个方面来阐述音乐游戏教学的多样性与可行性。

【关键词】音乐游戏;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现如今,随着美育课程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音乐课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美育课程之一,受到的重视程度逐年提高。与其他基础课程不同,音乐课往往强调在学中玩,玩中学。传统的音乐课程教学已经逐渐过时,教师们在不断地尝试与摸索中寻求更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音乐课中充分展现自己的特长,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在经过不断试验以后,部分教师发现,将音乐游戏放入音乐教学课堂是快速提高课堂效率的一种方式,并对此展开研究。本文中,作者通过三个月的实习教学和一学期的“音乐游戏与创意表达”学习后,总结经验,阐述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游戏的多样性、可行性以及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一、音乐游戏教学的可行性

在过去的传统音乐课堂中,重点往往是老师对书本知识的灌输,直白地讲就是通过老师的直接讲授,使学生学会基本的乐理知识以及学唱一首音乐作品。这样的课堂教学往往枯燥乏味,很难让学生感受音乐课堂中的乐趣,同时音乐教育也就失去了它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和教育教学特点。而音乐游戏,引领参与者层层递进地体验音乐、表现音乐与创造音乐,与此同时,也会促使游戏参与者在活动中构建规则意识、创新意识、策略意识、团结精神,推动学生思维力、反应力、想象力及创新能力的发展。德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曾提倡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音乐。绝大多数的学生均热爱玩乐,尤其是年龄较小的低段学生,我们在教学中便可以抓住学生们的天性,使学生将学习和游戏相结合。在《土豆丝土豆皮》的游戏中,通过声势,律动,孩子们不仅掌握了节奏型,锻炼了身体协调能力和合作能力,同时也让学生感知到了音乐游戏的趣味性。中国的一些民间童谣,在世代口耳相传中就自带节奏特色。很多学生在孩童时期便已初步感知了最基本的节奏型,而音乐老师们完全可以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通过一些简单的小游戏去唤醒他们的记忆,与此同时,音乐游戏的魅力以及教学特点一改之前音乐教育单调呆板的教学模式。笔者经过一个学期《音乐游戏与创意表达》的课堂学习,感触颇深。一个好的音乐游戏可以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比如在崔学荣老师的课程中,每节课开始之前的围圈儿歌,不仅节奏旋律简单,又能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学生能够清楚地明白教学指令,同时又保证了课堂的秩序。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情况,可以对旋律、节奏型进行一定的改编:例如卡农、多声部等,这使得参与者在游戏中不仅学会演唱旋律,同时学会了观察和聆听,理解了什么是团队合作。

二、音乐教育中音游戏多样性

(一)音乐游戏要具有民族性

“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国音乐文化的历史沉淀。中国音乐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传统,其普遍性是文化传统的特征。同时,传承民族文化是学校教育的具体任务之一。对于中国的中小学基础教育来说,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是我们音乐教师的职责所在。”①我们所熟知的三大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其中,民族性在柯达伊教学法中尤为重视。在柯达伊先生创立柯达伊教学法期间,匈牙利民族音乐教育处于缺失状态。在柯达伊教学法的音乐教学实践中,其特别注重民族元素在音乐教育体系中的展示,从而也促使民族音乐元素逐渐走入国人的视野并被接受,民族音乐才能在音乐教育体系中占据一席之地。②中国的音乐教育,目前西化严重,本民族的儿童甚至不能唱一首完整的民歌。教材编写团队有意识地将民族音乐设为重点内容,根据每个年龄段不同的特点,在每一册中编入难易程度不同的民族音乐作品,包括民歌和民族器乐作品等。中国民族音乐以五声调式为主,五声调式的特征是缺少半音与三整音的尖锐倾向,格调比较平和,曲调较为优美。音乐教师在创编音乐游戏时所用的音乐旋律宜以五声调式为主。我们可以以歌曲《丢手绢》为例。这首歌曲是典型的五声调式作品。曲调朗朗上口,节奏简单不复杂,歌词内容又富有童真。小朋友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不仅学会演唱这首歌,还能够初步感知中国特有五声调式音乐的风格特点。中国民族音乐有许多独特的创作手法。其中,“鱼咬尾”在中国民族音乐中是一种重要的创作表现手法。“鱼咬尾”是指前一个旋律的结束音和下一个旋律开始音相同的结构类型,亦称衔尾式、尾题式、接龙式,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结构形式。如:人民音乐出版社七年级下册中的《沂蒙山小调》就是运用了鱼咬尾创作手法的代表之一。在之前的实习教学中,笔者在新课教学时尝试先用成语接龙的小游戏使学生理解“鱼咬尾”的特点,再将学生展开进行分组创编旋律接龙,由此来巩固提升对“鱼咬尾”的理解。如:老师domisomire→学生组1redoremiso→学生组2solasoremi→学生组3midoremido……该音乐游戏不但使学生理解了“鱼咬尾”创作手法的含义,与此同时还增加了学生编创旋律的兴趣。民族音乐是各民族人民表达情感、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将本民族音乐融入学校音乐教育以及音乐游戏活动中,促进学生音乐认知能力提高的同时,也增强了民族文化自信,对本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音乐游戏要具有趣味性

音乐游戏作为一种游戏,是否具有趣味性是非常重要的。音乐游戏的设计应该依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点,从学生熟悉的事物着手去寻求题材。小学阶段的学生课上注意力容易分散,提高音乐游戏的趣味性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进而取得高效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例如:可以将学生熟悉的儿歌童谣融入节奏游戏中,同时也可让学生在节奏游戏中自由加入自己喜欢的奥尔夫乐器;也可以将一些动作加入在情景表演游戏中,动作要简单,指令要明确,更要形象生动。在《癞蛤蟆与小青蛙》一课中,教师可以采取角色扮演的模式,将男生与女生分成两组,分别来扮演癞蛤蟆与小青蛙,通过模拟癞蛤蟆与小青蛙不同的叫声,加上一些肢体律动的表演,来展现故事情节。情景角色扮演的音乐游戏既有趣又直观。学生不仅能够快速理解歌词含义,还能记住歌词内容;同时,分组教学也能加速旋律记忆,学生能高效率地学会这首音乐作品。初中阶段的学生经过6年的基础音乐学习,已经具有了一定独立学习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在音乐游戏中加入一些音乐创编环节。如:节奏创编、旋律创编、身体律动创编等等。例如在《猎人合唱》一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拍手和跺脚分别来模拟小马和老马走路的马蹄声。学生可以根据音乐的旋律、节奏,分组创编不同的身体律动。通过音乐创编游戏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节拍的强弱,能够准确演唱弱起节拍。

(三)音乐游戏要具有丰富性

音乐游戏存在的初衷就是为了使音乐课堂更丰富。单一的游戏会使学生的好奇心、参与度、能动性逐渐降低,无法达到最初在课堂教学中设置该环节的实际意义。年龄段不同、音乐素养不同的学生适合的音乐游戏皆是不同的。笔者根据自身经验以及各年龄段学生的领悟能力与接受能力的参差,将学校音乐教育分为4个不同阶段。即义务教育低段(1-3年级)、义务教育中段(4-6年级)、义务教育高段(7-9年级)以及高级中等教育阶段。低段的学生基本属于音乐初学者,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完整演唱几首简单的童谣,但是他们基本没有音高、节奏概念。在这个阶段,音乐教学基本上以简单的音乐元素为主。如:建立大调音阶的概念、能够简单识谱、理解并区分二拍子与三拍子等。教师在编排音乐游戏时可先从简单的节奏型开始,身体律动方面用拍手、跺脚、捻指所发出声音音色的不同让学生初步感知高、低音的不同特色。再者,低段学生偏爱颜色鲜艳的动画、擅长夸张地模仿,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音乐游戏的设计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内容以动静结合的方式呈现出来。每一首乐曲都有不同的风格,三拍子乐曲一般节奏舒缓,旋律优美;二拍子乐曲则是灵动活泼。要想让学生正确理解作品,必须要学会多觉联动的教学法——即根据通感等原理,遵循音乐艺术的特征和学生的身心特点,采用听、说、舞、演、编、创等的相互交融去感受体验审美对象,并进行表现。④教师应根据不同作品的不同特点,设置相应的音乐游戏。音乐游戏能推动课堂的气氛,也使学生对音乐学习更为感兴趣。而音乐游戏的多样性,不但在前期备课过程中发散了教师的思维,还使学生更加快速精确地感知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音乐游戏在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一)“动中学”——音乐律动培养学生兴趣

音乐律动,简单来说就是音乐的旋律节拍,同时我们根据其不同的规律进行运动。小朋友的好奇心是非常强烈的,我们可以通过在课前播放与本节课律动相近的音乐抓住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其次,我们也可以加入拍手、跺脚、跑跳步等动作让学生和老师一起伴随音乐律动一起做动作。这种方式,看似容易,实则也包含了一些简单的音乐游戏,同时又能提高学生的节奏感。为了培养学生兴趣,在音乐律动的过程中可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如:进行情景编创,让学生的音乐思维提前进入音乐课堂。在《母鸡叫咯咯》一课中,教师可通过情景模拟,在进行发声练习时模仿小鸡小鸭等常见动物的叫声,让学生仿佛已经身处在热闹的农场中了。这种方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让他们对这节音乐课充满兴趣。

(二)“玩中学”——音乐游戏应用知识教学

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一般分为歌唱课与欣赏课。歌唱课的学习,除了让学生会完整地演唱一首作品之外,亦要学习这首作品中蕴含的一些音乐知识。传统音乐教学中,一句一句反复的示范教学往往会让学生在学唱的过程中逐渐产生厌烦心理。为了转变此时学生学习的态度,教师就可以通过音乐游戏进行缓解。如采用角色扮演的分组演唱形式,分组竞赛演唱形式,或者接龙游戏的形式。总之,就是通过变化多元的音乐游戏,让学生不仅学会演唱作品,还要让他们在快乐学习的同时掌握作品中的一些重点、难点。

(三)“创中学”——音乐游戏提升创造能力

音乐游戏丰富多样,教师会根据课堂的需要进行选择音乐游戏。编创类音乐游戏可以在课堂的巩固提高环节使用。如在《银杯》一课中,为了让学生更加熟悉蒙古族音乐风格,教师往往会在教学中加入蒙古族舞蹈编创游戏。学生可以在教师教学几种蒙古族动作以后进行自由编创。孩子们的想象力配合着编创游戏激发出来,在培养他们创造能力的同时,也加深了他们对音乐风格的理解。除了歌唱课,我们也可以在欣赏课中加入一些音乐游戏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如在欣赏德彪西音乐作品时,可以给每个学生发一张白纸,让他们跟随着音乐旋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纸上作画。每个人对相同旋律的音乐理解亦是不同的,通过绘画与音乐相结合的音乐游戏,让学生在绘画展示当中互相了解每个人的不同审美,同时也在有意地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四、结语

笔者通过3个月的实习教学,及一学期的课程学习,深刻认识到,中小学音乐教育既然是美育教育,仅仅通过穿插音乐游戏教学来展现美育教育中的“美”是远远不够的。音乐游戏教学不是一种机械化的程序,它的出现首先要具有合理性,其次也要能够体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即是否符合本作品的音乐特点,以及内容是否丰富。作为未来要走上教育岗位的老师,我们应该着重研究音乐作品的本身和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身心特点,编创出多元合理的音乐游戏,同时尝试带入课堂教学,从而使音乐课堂更加精彩,使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育能更上一层楼。

作者:毛佳一 单位:浙江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