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的分类探析音乐教育模式探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音乐教育的分类探析音乐教育模式探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音乐教育的分类探析音乐教育模式探讨

摘要:音乐的本质在各个领域中会有不同的定义和解释。音乐是音乐教育的内容,音乐教育则为音乐的表现形式,音乐教育的本质是音乐所传递的认知和情感。音乐教育的创新模式应是以音乐技能为内容、音乐行为为方法、音乐思想为途径、以对事物的思维认知和感触为重点和本质。

关键词:音乐教育分类;音乐教育功能;创新模式

音乐的本质,从一般意义上说是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乐理等,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学术语言对音乐本质会有不同的释义。音乐教育是基于音乐的本质而言的,音乐是音乐教育的内容,而音乐教育则为音乐发挥社会功能的手段和方式。正如王光祈教授所讲:“中华民族独立的唯一的特性就是一种谐和态度,具体表现为‘爱和平,喜礼让,重情谊,轻名利是也’,礼乐是中华民族生存的根本”。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从音乐教育的分类对音乐教育的新模式及其意义谈一些认识。  

一、音乐教育的分类

第一,学校音乐教育。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的教学目标包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但在具体教学课程中,有的往往只注重了第一项目标的完成。例如:歌曲《雪绒花》的教学目标:一是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歌唱方式,声情并茂地演唱全曲,通过教师的讲解体会歌曲在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上的变化,并能够运用音乐术语表达。二是在过程与方法方面,要求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能够运用正确的呼吸、用力等方式演唱歌曲并体验歌曲创作所传递的情绪和愿望。三是在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方面,要求学生能够体会和理解歌曲的内涵和深意,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其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及高尚的品德与情操。从教学过程看,音乐课程通常花费大量时间在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方面,而忽略了情感价值的培养,在《雪绒花》的教学目标中,学生应当感悟到“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是陶冶人们性情的熔炉”。《雪绒花》的教学课堂应该将学生带入到真、善、美的意境之中,让学生自主体验和想象,感受祖国大好河山、体会人间真挚情感,在音乐的陶冶中得到精神的丰富与提升。只有在对音乐内容的充分理解和把握之上,才能让学生真正达到教学目标,从而加深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与感悟力。

第二,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既包括父母的言传身教也包括家族继承;社会教育,即为学校的音乐普及教育以及相关音乐培训、比赛和社团活动等。例如:侗族大歌的流传和继承,依靠歌师对学生口口相传以及家族中长辈言传身教的方式,保留了古老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传统的音乐教育虽然保留了音乐的原汁原味,但教育范围偏小、教学质量偏低是一个问题,制约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第三,校外音乐教育培训。其主要是指学校以外的文艺单位、团体或个人对社会成员进行的有关音乐方面的教育。校外音乐培训机构的发展,由于覆盖面积大、影响范围广,在普及音乐知识、培养音乐人才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毋庸置疑,一些校外培训也存在不少弊端,如机构或组织往往兼顾效益而非质量,兼职教师流转性较大且水平和能力没有硬性标准和监管机制。在管理方式上,许多校外音乐教育培训机构多采用“作坊式”管理模式,管理者的思想、观念影响了授课教师的授课模式。在教学方式上,一些音乐教育培训机构把看似水平相近的学生组合上课,追求组合的默契以及表演方式的新颖而忽视每一个学生的专业能力。校外音乐教育的存在,是培养希望得到更多专业音乐素养的学生,让学生整齐划一地将曲目快速、完整地弹奏出来是其希望快速达到的目的,但就学生对音乐内涵的理解能力,校外音乐培训机构并没有加以关注和重视,导致学生的音乐素养始终停留在表层,在学生看来,音乐就是音符,就是“勾托抹打”的组合再无其他。  

二、音乐教育创新模式的功能及社会意义

音乐教育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工具,是引导学生塑造美好心灵、树立高尚情操的重要手段,也是鼓舞和激励广大青少年学生奋发向上、昂扬奋进的精神力量。通过音乐教育,让学生从音乐中认识到真善美的世界,让学生在音乐中感悟生活的酸甜苦辣,感受时代的前进脉搏,其创新发展模式不是单纯的技艺精湛,也不仅仅是美育的范畴。无论是普及音乐教育还是专业音乐教育,我国的音乐教育始终不是仅以音乐技能为第一位的。历史发展中,音乐教育也一直与政治稳定、文化繁荣、社会发展密切结合,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密切结合。从音乐教育功能的角度看,首先,音乐教育具有美育功能,能够使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心理,让学生懂得何为美,学会如何鉴赏美、表达美以及创造美。其次,有效的音乐教育能够使学生形成积极、正确的人生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最后,音乐教育可以让人的思维保持活跃的状态,锻炼人的反应,强化人的记忆力。同时,还能够促进人类大脑的发展,为智力的开发创造有利条件。

三、以“中国乐派”为特色的专业音乐院校培养模式—以中国音乐学院为例

现如今,艺考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仅以音乐教育专业为例,招生考试需要论文写作及音乐技能和音乐理论相结合的各项考察,从录取的结构和比例不难看出,专业音乐院校的准入规则是对学生有综合考量和要求的。以中国音乐学院为例,学校从本科的课程设置分析入手,打造区别于西方音乐教育体系的以“中国乐派”为特色,以“8+1、思政+X”为核心的中国音乐教育体系,通过课程体系的架构,明确课程性质,突出课程对学校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其中,“8+1”里的“8”具体包括:“音乐理论基础”“和声”“曲式”“复调”“配器”“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中国传统音乐”8门课程,“8”构成专业基础课,为所有本科生必修;“1”指主课和专业实践。“思政+X”是指国家规定的思想政治类课程与人文通识类课程,和英语、体育、第二课堂等共同构成文化课板块。综上,专业音乐高等教育中对于音乐教育人才的培养以及对音乐教育学科发展的方向有着清晰和明确的方向,更加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也为我国的音乐高等人才培养提供了非常适合的发展模式。

作者:付屹璇 单位:中国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