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中非遗音乐教育功能价值探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音乐中非遗音乐教育功能价值探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小学音乐中非遗音乐教育功能价值探讨

摘要:非遗音乐全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其蕴含大量优质传统伦理道德,例如和谐相处、家庭和睦、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为建设和谐社会带来了重要支力。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音乐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类别,表现形态丰富,文化内涵浓厚,在民间文学、传统戏剧及传统舞蹈等方面都有所体现。基于此,文章以非遗音乐为切入点,进行探索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展现非遗音乐教育功能的实现价值,致力帮助学生全方位感受音乐,并在音乐学习中提升品德素养与综合能力。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非遗音乐;教育功能;实现价值

一、引言

小学音乐教学目的,在于塑造学生音乐素养,最大化发挥音乐学科教育价值。探索小学音乐教育功能之际,便可发现非遗音乐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确保非遗音乐教育不流于形式,实实在在将非遗音乐融于小学音乐教学体系,并切实展现音乐教育功能,早已成为众多小学音乐教师尤为关注的焦点问题。

二、非遗音乐教育功能简析

(一)非遗音乐具备德育功能。深度挖掘非遗音乐育人功能,便可发现其对培养学生价值观、人生观有一定影响,有利于帮助学生明确未来发展方向,为日后人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以古琴艺术为例,其非遗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古琴乐器本身,也不在于古琴弹奏技巧与曲目,重点在于以古琴为基础创建与延伸的传统美学、哲学,这种美学及哲学深入贯彻中华传统文化发展历程。众所周知,钟子期与伯牙的故事以古琴为根本依托,故事深邃,背后的精神更是历久弥新。音乐境界与生命境界相互融通。如古琴,便将儒家的中庸平和与道家的淡泊宁远融于一身。值得注意的一点,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不以物质符号为标准。与物质符号相比,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包含的道德意识、自然观、生命观等更有研究价值、借鉴价值。

(二)非遗音乐具备智育功能。将小学音乐教学与非音乐教育相互融合,所展现出的美育功能并非是浅显地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更重要的是在陶冶情操之际开发学生智力,提升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进而练就综合能力。若想打开人类的智慧之门,有三把钥匙最为有效,一是数字,二是字母,三是音符。如果将智力概念与科学推理、逻辑思维相关联,显然不够全面,智力贯穿于生物科学、各种文化的认知发展过程中。通过非遗音乐的学习,便可提升学生观察水准,利用学生深入了解传统音乐的美学规律,最终发觉传统音乐背后的文化精髓。

(三)非遗音乐具备美育功能。在素质教育中,美育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美育教育以培养学生完美人格为终极目标,通过艺术与现实美教育手段,在学生全面发展中肩负着培养学生高尚情操的重要职责。小学音乐中的美育教育,关键之处在于完善学生人格,丰富学生情感,培养学生情趣以及艺术审美能力,对小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换言之,缺少美育的教育,谈不上是完整的教育、优质的教育。同时,缺乏审美能力的人,也是不健全的人,上升空间极大。加强发挥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非遗音乐教育功能,不仅仅是以音乐教育为目的,关键之处在于要培养和谐的人、审美品位突出的人。非遗音乐对小学生心灵有着巨大的美化作用,可进一步刺激学生想象美好前景,怀着热忱之心学习音乐、展望未来。

三、小学音乐教学中非音乐教育功能的实现方式

(一)打造学校主阵地,推进非遗音乐教育。若想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充分发挥非遗音乐教育功能价值,则需要长期抓起非遗音乐教育工作。非遗音乐本身自带亲和性、融合性等特征,这为广大小学学校音乐课程教学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源与素材。学校可以结合本校音乐课程、音乐实践活动等,将非遗音乐暴露在学生眼前,通过“寓教于俗”与“寓教于乐”等方式,让非遗音乐观念走入学生群体心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别于非物质文物,其需要依托“人”本身得以存在,通过特定的语言环境、空间及动作等加以延续。换言之,如果民间艺术艺人数量只减不增,那么非物质遗产便会面临失传风险。为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展开非遗音乐教育,需要尤为关注“人”这个载体。现如今,中小学教育是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坚持“从娃娃开始”抓起非遗音乐教育,积极邀请相关非遗音乐艺术人士走入小学音乐课堂,为学生免费传授非遗音乐技艺。由此一来,不仅会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热情,还能令学生养成保护传统文化、发扬非遗文化的坚定意识。值得注意的一点,民间艺术艺人只能传授小学生技艺。若想真正拉近学生与音乐艺术、非遗文化的距离,还需要相关教师“循循善诱”。非遗音乐传承与发扬具有群体性特征,仅依靠一个人的力量,或者一小部分人的力量远远不够。最理想的状态,是能达到全民学习非遗音乐、发扬非遗音乐。经过长期性学习非遗文化,受非遗音乐熏染,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踪影便会跟随学生生活、发展的全过程,有利于学生真正透彻感悟非遗音乐,并为日后音乐学习夯实基础。

(二)联系现实,合理选择非遗音乐文化。将非遗音乐融于小学音乐教育,首要问题就是如何精准选取非遗文化。我国幅员辽阔,许多地域都拥有独一无二的文化底蕴。由民间戏曲、舞蹈、曲艺等共同成就了各地域传统音乐文化内容。在其中,有一部分会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此,各小学学校应立足当地文化资源,在音乐教学中巧妙融入非遗音乐内容,以便形成特色十足的非遗音乐教学。在选取非遗文化项目时,学校应坚持就近性原则、对口性原则与实践性原则。非遗音乐自带民族个性、审美个性,其产生与存在都需要依托某一种特定的地域环境、生产方式及民俗传统等要素。为了避免非遗音乐在历史长河中丢失自我,就需要积极调动非遗音乐赖以生存的地域环境优势。小学学校在推进非遗音乐教学时,应充分结合非遗音乐特点及其所具备的音乐属性,合理选择非遗音乐,使其与现代小学音乐课程资源相结合。小学音乐教育彰显着对音乐文化的传播态度,充分体现了音乐艺术在教育层面的高姿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传播方式主要分为理论传播与技艺传播两种形式。学校在创建非遗音乐教学工作之际,应充分考虑非遗音乐文化在现实教学中是否具备技巧性与理论性,以此最大限度发挥非遗音乐教育功能,令学生在非音乐学习中深入感悟非遗音乐奥妙,发现音乐背后蕴含的人生哲理。

(三)动态传承,实现良性互动。小学音乐教学与非遗音乐的结合,不应仅仅局限于研究层面与理论层面,更关键的是确保非遗音乐文化可被动态传承。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非遗音乐,传承主体在于人。非遗音乐教育功能之所以难以展现,就是因为后继无人,无法及时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导致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非遗音乐教育功能大打折扣。基于此,为了促使非遗音乐教育功能最大化,相关教师应坚持动态传承形式,真正落实良性互动。首先,需有效整理非遗音乐资源,为学生学习非遗音乐提供完整的素材。大多非遗音乐都是通过“口传心授“形式进行传承,但在新时期的小学音乐教学中如果还应用“口传心授”形式,显然早已不能满足当代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此,当音乐教师针对当地非音乐进行采风时,便需要有效整理非遗音乐谱、背景资料等,最终结合小学音乐教材制定行之有效的非音乐教学方案,为日后课堂教学奠定基础,助力非遗音乐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得以传承。此外,还应积极创建艺术实践活动,加强与民间艺人的良性互动。活动是检验表演艺术的重要阵地,也是进一步了解非遗音乐的渠道。加强与民间艺人的沟通,对于小学非音乐教学至关重要。这种交流方式,可以促使小学生真正感受原生态非遗音乐,并在活动中找出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通过各种各样的接触形式,走进“下乡艺术演出活动”,完成非遗音乐采风任务,最终感受非遗音乐中的民俗风情等。

(四)强化师资建设,助力非遗音乐教育。小学音乐课程需要有专业教师授课,这样才能保障音乐课程教学效率、质量,达到预期标准。然而,目前关于非遗音乐、民族音乐等相关课程的教学师资力量极为匮乏。有一部分小学音乐教师,甚至未曾养成非遗音乐教育意识,在教学中出现专业知识错位现象。由于并不理解非遗音乐,导致其不能为学生发挥以身作则效用,更不能展现地域优势,令丰富的地域性音乐资源被浪费。基于此,小学学校应加强师资力量建设,通过聘请当地知名传统音乐艺人或歌手等,走入学校举行演出活动、演唱活动,并为相关音乐教师教学提供经验。此外,还需要定期组织师生实地考察非遗音乐,通过录像、摄影、录音等方式获取当地非遗音乐的一手资料。将这个“采风”过程视为小学音乐教学第二课堂,可以快速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令学生真正感悟非遗音乐魅力,进而乐于在日后学习中深入发掘非遗音乐内涵,并大力推崇非遗音乐、发扬传统音乐。

(五)应用信息技术,获取丰富资源。在非遗政策推动下,互联网上包含了大量的非遗音乐文字资料、图片资料、音频资料、视频资料等,非遗音乐传播效果日益显著。基于此,小学学校应牢牢把握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全面开发与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非遗音乐教学素材与资源。与此同时,教师还应积极引导学生开放思路,主动应用网络力量获取非遗音乐、非遗文化相关资讯。除此之外,教师还应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朋友圈、公众号、QQ群等,将优质非遗音乐资源、视频分享给学生,为学生学习非遗音乐、感受非遗音乐、传承非遗音乐文化助力。通过多渠道获取非遗音乐教学资源,完善非遗音乐教学方式,符合新时期小学音乐教学课程标准,可有效达到教学目标,为培养新时期合格的音乐人铺路。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日益进步,学生物质条件愈加优越。然而,由于各种客观因素的困扰,导致学生精神世界中的营养元素不停流失。为此,就需要加大力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将非遗音乐引入小学音乐课堂,可为学生带来雅俗共赏的音乐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全面体验音乐,在反复实践中形成音乐认知,最终完善音乐素养,提高音乐水准之际,成为优秀的非遗文化接班人、传承人。

参考文献:

[1]郭晶晶.非遗文化活化项目传承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初探[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31):26-27.

[2]王欢.承德市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黄河之声,2019(19):111-112.

[3]李叶晔.非遗音乐保护传承与地方专业音乐教育结合的客观原则[J].戏剧之家,2019(32):172.

作者:杨璐 单位: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