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会钢琴练习曲叹息的演奏技巧探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音乐会钢琴练习曲叹息的演奏技巧探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音乐会钢琴练习曲叹息的演奏技巧探究

摘要:《叹息》是李斯特创作的音乐会练习曲中最具特色的一首练习曲,这首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高度的音乐性,且涵盖了极多颇具难度的钢琴演奏技巧。本文从妙用触键手法、力度与连贯性的控制、节奏节拍的正确把握以及踏板的运用四个方面分析了《叹息》的演奏技巧,提出了该曲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理论与实际结合教学、启发式教学、循序渐进教学三点策略,促使学生的演奏技巧逐渐提高,并形成一定演奏创新能力。

关键词:李斯特;《叹息》;演奏技巧;教学

李斯特作为标题音乐的确立者,他一生创作的大部分音乐作品都有具体的曲目名称,从而表现出不同乐曲给人们带来的不同思想感情。作为浪漫主义音乐流派的代表音乐家,他的钢琴作品在音色上有着无穷的变化,对于情感的表达有着巨大潜力,作品音响效果宏伟且具有交响乐的特点。深度分析李斯特的音乐会练习曲叹息》的演奏技巧,不仅能够极大提升钢琴演奏者的能力,且对钢琴教学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与实用价值。

一、《叹息》的音乐风格

《叹息》是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突出表现了其高超的钢琴技巧以及多样的表现手法等。首先,乐曲采用音乐会练习曲这种音乐体裁,传递出一种如诗般连绵的情感,在结尾处使用了大跨度开放排列的大三和弦,让前期的留恋以及向往,全在降D大调主和弦的叹息中完结。其次,该作品主旋律将一些独立的跳音音符,运用左右手的交叉形式,让旋律与连绵不绝的琶音伴奏相结合,构成一条条优美的旋律线条,成为《叹息》最独特之处。此外,乐曲的中段曲风转变为恢宏的音效,运用八度音程来增加气势,并使用三组对比,左右手八度相互配合。右手双音的快速跑动,让乐曲气势更加宏伟,将全曲推向高潮。作品在和声、调式调性的布局上不拘泥于传统的和声与调式调性写作规则,而是以作曲家个人的情感体验为出发点,通过丰富多变的和声色彩、复杂的和声织体营造多彩、饱满的音响效果。《叹息》是将其作品标题进行直译而得到的名称,音响效果呈现犹如坐在一个小船上,漂浮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有着极强的空间感,引得人们无限遐想。乐曲从始至终贯穿着琶音,有着非常丰富的音乐色彩,并配合美妙变化的和弦,让人听起来感觉旋律起伏跌宕。

二、《叹息》演奏技巧

(一)巧妙使用触键手法。在钢琴演奏中,触键手法可以分成六个种类,分别是敲、击、弹、按、滑、揉。这里面的前四个是手指和琴键成大约直角的角度,由上往下垂直触碰的触键手法;后两个则是手指和琴键呈水平方向触键的方式,使用手指肚去触碰琴键。首先,在《叹息》的创作中使用了大量的大跨度琶音伴奏音型以及多次转调,故需要频繁地用双手进行交替演奏,使用“滑”的演奏方式。演奏时贴键,用指腹触键,肩膀、手臂、手腕、手指都要寻找放松的状态。通过手臂与手指的配合、左右手的配合来达到快速、均匀、流畅、柔和的音响效果,才能让优美的旋律主题穿插在行云流水的伴奏中间,不断提升音乐美感,也使得聆听者的情感跟随曲调变化而变化。其次,《叹息》第3小节开始出现的跳音旋律主题的演奏,需要运用“击”的触键方法,在琶音伴奏织体的“滑”奏的间隙穿插着双手交叉的主旋律跳音,手指的触键方式在同时进行的琶音伴奏与跳音主旋律之间灵活转换,成了《叹息》最具特色的技术难点。从《叹息》的整体上看,演奏速度较快,不同音乐段落所表达的音乐情绪不同,使用的演奏技巧也不同,演奏者在练习时要力求做到让每一个音符都用适当的触键方式演奏出来,不能出现音符含糊不清的情况。

(二)演奏力度运用恰当并保持连贯。在情绪波动的情况下,演奏者的触键力度会有所不同,演奏速度也会随着演奏者情绪的变化而波动。钢琴本身音响效果的立体感和丰富的层次性需要在演奏时用不同的演奏力度来展现,最终达到如管弦乐队般的恢宏场面。在钢琴上弹奏同样一个音,触键的方式不同、力度不同,发出声音的音量与音色会有明显差异。在《叹息》的钢琴演奏实践中,演奏者要认真查阅每一个表情术语,根据表情术语的提示和音乐情绪的变化调整演奏力度,以丰富的力度层次来展现音乐情感。同时,要重视对身体、手指和胳膊的协调使用,保证演奏动作灵活不僵硬,演奏力度运用恰当,始终保持音乐的连贯性,才能增强演奏者的整体音乐表现力。

(三)正确掌握作品的节奏节拍。节奏是音乐作品的骨架,是乐曲具有符合逻辑的音符安排。在钢琴演奏中,对于音乐节奏感的掌握是非常关键的部分,只有掌握节奏,才能为后期演奏奠定基础。李斯特在《叹息》的音乐创作中运用了很多复杂的节奏节拍与对位形式,如乐曲第11小节,旋律部分包含了附点与双附点的节奏型,伴奏部分为6连音与7连音的琶音。在演奏者识谱阶段,首先要将6连音与7连音按节奏节拍弹准确,然后根据音符时值长短将左右手严格对位,按音符时值长短来计算。11小节第二拍的旋律与伴奏形成了4对6的节奏对位形式,旋律部分第2拍后面的十六分音符(降la),应该在琶音伴奏第二拍的6连音中第5个音符(降la)之后。11小节有pocorit(一点点渐慢)的表情术语标记,演奏者可在练习后期对该小节做相对拉宽的速度处理,但渐慢处理同样应该建立在严格的节奏对位的基础上。

(四)钢琴踏板的运用。在钢琴演奏中,踏板的使用会对演奏的整体效果产生影响,踏板使用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音响效果。钢琴演奏中经常使用的踏板技术有:根据踏板在乐曲中使用的位置分为音前踏板(先踩再弹)、音后踏板(先弹再踩)、同音踏板(弹的同时踩);根据踩踏板的深浅程度分为全踏板、二分之一踏板、四分之一踏板等[1]。从浪漫主义时期延音踏板出现以后,音乐家们越来越倾向于在乐谱上详细标注踏板使用的地方,给演奏者的识谱和对作品音色风格的把握提供了便利。但演奏者对于不同踏板的选择和运用取决于其对作品的不同理解及对音色的个性追求。在《叹息》的演奏中,演奏者需要根据旋律的发展及音乐织体的不断变换选择运用不同的踏板技术辅助演奏,以达到更理想的音响效果。不同音色的变化将乐曲中那种瞬息变化和神秘莫测的感觉表现出来,合理运用踏板能让乐曲的音乐形象清晰地展现给听众。

三、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叹息》的教学策略

(一)坚持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原则。针对《叹息》的教学,教师可以先带学生了解其创作背景、曲式结构(单三部曲式)、旋律与伴奏等音乐织体的运用、和声的变化等内容。教师要让学生在练习作品的同时也要重视音乐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包括音乐史、和声、曲式等基本知识。然后运用这些理论知识详细地分析所练习的音乐作品,把理论和实际结合在一起,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乐曲的风格。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指导学生进行练习,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演奏水平。

(二)启发学生的演奏思维。钢琴演奏教学属于审美素质的教学,不同人眼中对于“美”的理解不同。为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找出自己的审美原则,真实地体验钢琴演奏。比如,踏板使用方面,学生先独自尝试几种踏板方式,演奏同个乐句,听一听有什么不同。教师则启发学生的演奏思维,最终找出最佳且最理想的踏板方法。另外,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把作品的音乐表现处理得更贴切、更到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依照乐谱中的强弱、快慢等表情术语标识进行练习,在此基础上,提出让学生从作品中自我感受,适度自我发挥,这样就能让学生在今后的演奏中更具个性化魅力,也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对作品二度创新的能力。

(三)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针对钢琴演奏教学,教师应当从学生认知能力、整体发展、学科逻辑系统等方面出发,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才能使学生更充分地学习乐理知识和演奏技巧,形成正确学习习惯以及系统化学习音乐作品的思维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才会慢慢地掌握钢琴演奏的技巧,不断提升音乐素养。对于《叹息》的演奏教学,教师一定要从学生学习能力差异和接受能力差异的角度出发,不能单纯利用高强度演奏练习的方法,而是综合使用多种练习方式,巧妙地进行练习。如果学生的实际演奏能力及掌握的手指演奏技巧还不到可以独立进行《叹息》的练习时,就不要用高标准要求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如果要求过高,盲目拔高学生的演奏程度,可能会出现揠苗助长的效果,学生会出现负荷过大、手指运动不正确等的情况,严重的还会引发机体损伤问题,不利于学生未来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叹息》乐曲从始至终贯穿着行云流水般的美妙旋律,有着非常丰富的音乐色彩,并且蕴含着丰富多样的钢琴演奏技巧。所以,演奏者必须综合运用触键手法,演奏力度运用恰当,保持乐曲连贯性,仔细分析节奏节拍与对位技法,才能将乐曲多样性表现出来,让听众享受作品散发的独特魅力。而对于该作品的教学,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启发学生的音乐创造思维,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音乐理念,养成正确的音乐作品学习路径,最终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徐璐.关于涅高兹钢琴教学法中音色处理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

作者:梁瑞云 单位: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