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歌谣教育内涵在音乐教育的实践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方言歌谣教育内涵在音乐教育的实践,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方言歌谣教育内涵在音乐教育的实践

一、《潮汕方言歌谣研究》内容概要

《潮汕方言歌谣研究》一书用八个章节从三个部分对潮汕方言歌谣进行全方位的解读和研究。第一部分,从语言与文化、民俗结合视角,创新性地提出了民间方言歌谣收集整理的五大原则与方法。一是明确歌谣结构形式,界定体式;二是采用合理方式选取歌谣,取舍有据;彐是遵循歌谣用字四项原则,首先从俗原则,其次从古原则,再次造字原则,最后同音替代原则;四是运用方言#研究成果进行歌谣的注释;五是按照歌谣主题,兼顾表达形式进行分类。第二部分,从社会学、历史学视角,全面而系统地对潮汕方言歌谣进行内容研究、文化内涵研究、修辞特色研究、词汇特征研究,并首次对客、闽、潮三个不同族群的“过番歌”进行比较研究,精准定义“过番歌”,概括和描述了不同民系过番歌的共性与个性,确认这些来自不同族群的民间记忆的历史价值、文学价值和文化意义。第三部分,从“非遗”活态保护视角,创新性地构建了潮汕民间文学多模态传承体系e以潮汕方言歌谣为例建构的潮汕民间文学多模态传承体系,使民间方言文学以漫画、音乐、动漫画以及漫画衍生品—明信片、微信等不同模态传承;该体系的构建借助协同创新各方的资源与力量,通过“四位一体”传播路径来实现,以达到“非遗”活态保护的终极目标,同时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建构提供潮汕民间文学成功的案例。

二、《潮汕方言歌谣研究》中的教育内涵

潮汕方言歌谣是岭南文化中的一朵民间文学奇葩,具有明显的民系族群地域特征,反映了潮汕民系岁时节俗、生产习俗、饮食风俗、人文礼俗、价值观念、教育理念、民间文艺等方方面面。在前辈传给下一代的口耳传授中,在朗朗上口的歌谣吟诵中,表达了潮人对自家孩子的某种期待或教育要求。首先,潮汕方言歌谣作为民间口头文学佳作,是家庭素质教育精品。歌谣是潮汕人儿时的家教、游戏的伙伴、艺术的起步、人生的启蒙;歌谣是潮汕人教儿育女的传统教材,以它那“润物细无声”的韧性与耐性哺育着一代又一代潮汕人。潮汕方言歌谣,是潮人的智慧结晶,具有符合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内涵@(1)具有勤劳敬业的教育内涵。敬业,首先是对劳动和工作的一'种敬畏和负责。“潮汕农民把土地视为生命,甚至比生命更为重要/潮人对耕作有着强烈的敬畏精神,这在潮汕农歌歌谣中说得很明白。譬如《门脚一丘田》:“门脚一丘田,枉费我囝种掉工;三四唔下种,五六爱收什乜冬。”农事不能耽搁,农事一延误,三四月不下种,五六月就无法收成,依农时而作,违背不得,这难道不是对劳动的一种敬畏吗?(2)具有友善和谐的教育内涵,善待他人,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这是友善的重要内容0友善,是良好社会氛围的要求,是社会和谐的润滑剂。善待他人,以互帮互助为基础。譬如《相揽肩》:“相揽肩,掇龙眼;掇有相共食,掇无勿相看,这首小朋友边玩边唱的歌谣,充满童趣,表现了孩子之间的纯真友谊,蕴含了互帮互助的教育意味s(3)具有崇尚读书的教育内涵a潮汕民系崇尚读书,几乎每一类歌谣都有不少以读书为吟咏对象或话题的,充分表达了潮人以读书为荣的文化心态以及读书做官的文化价值观。譬如歌谣《拥呀拥》:“拥呀拥,拥金公;金公做老爹,阿文阿武来担靴;担靴担唔浮,饲猪大过牛;饲牛生马囝,马囝生珍珠;珍珠辇辇圆,阿舍读书赴科期;科期科,阿舍读书中探花……”这首歌谣是一首摇篮曲,表达了寻常百姓希望孩子长大后能读书赴考,直至做官光耀门庭的良好愿望。从歌谣中可以知道,孩子出生了,大人希望孩子能读书,善读书,是读书的料,能成为“秀才”“探花”“榜眼”,甚至“状元”。其次,潮汕方言歌谣是儿童有益有趣的“教材”,有较强的教育借鉴意义。(1)启发儿童智慧,促进儿童认知。歌谣往往以十分生动有趣的语言,表现各种科学知识、生活常识、民俗知识,让儿童在反复念唱当中,在有意无意之间,逐渐掌握各种知识,形象有趣地帮助儿童认识自然界,认识社会生活,开发他们的智力,启迪引发他们的思维和想象能力。(2)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a歌谣在吟诵中,优美的音韵、和谐的节奏、真挚的情感可以给儿童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熏陶,潜移默化地把正确的道德行为规范灌输给孩子,寓教于乐。把大道理蕴涵在富有童真的小歌谣中,使孩子们受到求善求真的熏陶^(3)发展儿童语言表达能力^歌谣语言浅显、明快、通俗易懂、口语化,有节奏感,便于儿童吟诵@反复吟诵歌谣,能帮助儿童矫正犮音、正确把握概念、初步认识事物,并能培养他们语言的连贯力和表达力,训练和发展思维,培养并提高孩子们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借鉴《潮汕方言歌谣研究》中的创新性多模态传承体系,开发方言歌谣音乐教育实践的有效策略

(一)创编方言歌谣音乐教材

在儿童音乐教学中融人地方方言歌谣课程,教材建设是前提,合适的教材是顺利实施的保证。方言歌谣儿童音乐教材内容的取材、旋律的创编、节奏的设计都应以儿童音乐课标为依据,符合儿童的兴趣、能力和需求,结合其生活经验及审美认知规律,充分发挥歌谣的教化功能,让孩子充分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从而提高其音乐审美素质。教材的难度、分量应适应各年龄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及受教育水平,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中来,1.精选教材内容。教材内容,应该符合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容易受孩子们的喜爱,还要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大道理蕴含在小歌谣中,有助于孩子们增长知识,启迪智慧,培养良好的品德,陶冶高尚的情趣。当然并非所有的歌谣都有大道理,有的歌谣内容尽管没有什么教化作用,但音韵和谐,节奏感强,有助于协调游戏动作,为孩子们所喜欢,这就是歌谣中的童趣;有的以小动物的行为举止为题材,运用拟人手法,叙述生动,情趣盎然,使歌谣生动、风趣、可爱,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增添生活的乐趣;还有些歌谣故意用叠音词,目的在于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训练孩子们的口头表达能力。2.创编歌谣音乐旋律。借助音乐艺术,创作方言歌谣音乐作品。潮汕方言歌谣原本是谣不是歌,而潮汕方言有8个声调,加上大:*的连续变调以及每首歌谣都是很押韵的韵文,使歌谣声律变化丰富、抑扬顿挫、琅琅上口,具有很强的韵律感和音乐性。借助更具有感染力和艺术性的音乐形式,使传统歌谣得以更好地传承。在潮汕地区,老一辈传承人在吟唱歌谣时经常即兴演唱,演唱带有随机性,有时每一遍演唱的旋律略有不同,很难有统一完整的谱子,所以在编写歌谣音乐教材时,应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需要出发,对潮汕方言歌谣进行整理、改编、配曲,由浅人深地创编潮汕方言歌谣音乐教材。

(二)引入课堂教学

虽然有了配上音符的歌谣,但对于接触普通话多于方官的方言地区孩子来说,方言歌谣仍是沉睡于书本中的文字和音符,活不起来。如何唱响这些美丽的歌谣,将这些美丽的乡土元素传承下去?将无声音乐作品配上具有感染力和艺术性的音频伴奏,或融人传统地方文化风格的音律特点,或植人具有现代风格、动感时尚、诙谐有趣的潮文化元素的音律,这便可使歌谣具有很强的韵律感和音乐性。据此,我们将方言歌谣教学从高校起步,走进高师音乐专业课堂,高师学前专业课堂,让未来人师学唱、创新、融汇,然后再组织高校学生走进中小学及幼儿园课堂,用实习上课的方式,以及音视频录制的形式,把方言歌谣教学推进校园课堂,

(三)推上舞台表演

舞台表演的形式能够更好地展示方言歌谣的艺术特色及独特魅力,对于教育者本身,是一个最好的宣传和展示平台,对于受教者本身,更是一个引起共鸣、提起学习兴趣的机会。所以在方言歌谣的教育实践中,通过舞蹈编排、独唱、合唱等不同的舞台表现形式,展示方言歌谣从抽象到具体的文化内涵,从而达到教育和传承的目的。

(四)创编大课间韵律操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贯彻中央7号文件的一项重要体育运动,是落实学生活动一小时的保证和途径,具有促德、调智、健体、审美等功效,对调节学生学习节奏、缓解疲劳、增强体质以及培#终身体育意识等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把歌谣音乐创编成地方歌谣韵律操,推广运用在小学大课间活动中,并定期开展大课间韵律操比赛,通过韵律操训练和比赛的形式,学生能够深刻地感受到地方文化的深厚内涵,使他们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快乐自觉地投人到学习和锻炼中,从而使学生们的体质、兴趣、智力和品格得到综合的培育和发展的同时,也把地方本土文化根植于心中。总而言之,方言歌谣对今天儿童的教养作用仍然非常重要,将文化承载于代代相传的文本之中,将有关品德与教养的美好记忆根植于歌谣的韵律之中,终将会为儿童的启蒙教育开出一扇新的窗口。《潮汕方言歌谣研究》作为一本研究探讨地方歌谣文化的书籍,有着极具特色的文化内涵和教育功能。本书将方言歌谣文化作为切人点,对现行的教育方式,特别是音乐教育,有着非常实用的借鉴意义。

作者:曾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