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中学音乐教育改革必要性,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音乐是生活的灵魂,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从最初简单的号子,发展为如今高雅的艺术。随着社会的发展,音乐逐渐成为陶冶情操,营造高雅环境的必备品,音乐也成为义务教育阶段必学的科目。通过丰富的音乐色彩,带给学生轻松的心情,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根据调查,在实际教学中,中学音乐教育课堂仍存在厌学,对音乐课堂不够重视等现象,因此,中学音乐教育必须改革。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育;改革
引言
音乐是一种高雅的艺术,音乐教育更是艺术中的艺术。作为中学生,对音乐的认知,学习造就了一个人的素养。随着音乐教育的改革,通过对学生的尊重,以注重学生的感受为主,根据学生对音乐的接受能力,衡量教学的必要性。通过正确的音乐教育方式去感化学生,激励学生,教育学生,为中学生的综合素养,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面对形形色色社会的影响,不免对一些音乐艺术文化动心[1]。现如今,音乐呈全面发展趋势,中国风,流行,嘻哈等等曲风随之而来。由于中学生心智成熟较早,对音乐的追求呈现出多样性,对音乐偶像的崇拜充满盲目性,导致不能理性的看待音乐人,理性的追求音乐文化。音乐可以作为生活艺术的一部分,但不是生活的全部。以往的中学生面对的音乐比较单调,对音乐的好感度也不高。随着音乐教育改革,将健康,积极向上的流行音乐引入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音乐教学改革,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喜好,进行选材教学,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投入到课堂中来。通过音乐教育改革,引入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对音乐重新定义,正确看待音乐,正确追求音乐,塑造高尚的艺术素养。
二、中学生音乐教育改革的方针
(一)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为中心
学习兴趣是中学生面对任何学科的基础动力。没有好的学习兴趣,思想和灵魂虚无缥缈,难以融入现实生活,犹如行尸走肉一般,课堂充满了枯燥和乏味。随着音乐教育改革的开展,学校和音乐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位置。在改革后音乐教育中,对教师的要求更高,音乐教师不但需要过硬的知识储备,更好的音乐表现能力,还需要与时俱进的教学思维和全新的音乐艺术认知。随着音乐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更加注意学生的感受,不能再是强制性教学,而应利用新的教学设施,结合电子琴,钢琴,笛子等流行乐器,进行全方位的教学。例如在学习“我的未来不是梦”这首歌时,教师将电子琴带入课堂,从学生的心理上来说,会有一种兴奋的感受。首先,歌曲耳熟能详;其次,通过教师钢琴演奏,让课堂瞬间充满了活力,学生的兴趣高涨,容易达到专心学习的效果。通过人性化的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灌输全新的音乐课堂理念,让学生的三观得到应有的更新,加快中学生对音乐文化的认知[2]。
(二)面向全体学生教辅音乐文化
音乐教育面向的是全体中学生,每个学生都需要音乐去感化心灵,解放心情,陶冶情操[3]。音乐的多元化使得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发生改变,对课堂音乐充满了排斥心理。音乐教育改革以来,社会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音乐能力自然也不可或缺。为了实现在音乐课堂共同参与的目的,教师需要灵活运用教学方式,随机应变。对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进行分类,鼓励音乐基础好的学生进行领唱,降低学生的害羞心理,带动课堂气氛,让学生全员参与到学习中来。通过教师的教学,带动课堂气氛,带领全部学生融入到音乐学习中去。
(三)理论实践相结合强化学习
音乐是一门高雅的艺术,高雅的艺术在于通过绘声绘色的表现,达到沁人心脾的效果。学习,注重理论实践相结合。理论是基础,实践是真理,只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让学生融入到学习中,取得积极的效果。例如在学习《在希望的田野上》这首歌时,教师先对歌曲中的意境进行讲解,对歌词大意进行宣导,让学生先对歌曲有基础的认识,理解歌曲的意义。随后,教师进行领唱,让学生对歌曲的基本曲调有所了解。在唱第一句“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时,教师先对音调进行分解,先进行歌谱独唱,让学生跟唱,帮助学生掌握歌谱。随后再将歌词融入进去,让学生更加直观的学习。通过音乐理论和实际教唱相结合,让学生放空心情,置身于音乐环境中,强化学习能力。
(四)转变教育观念塑造音乐素养
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对歌曲的选材不够新颖,引起学生怠学心理[4]。根据音乐教育改革的指示,课堂需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开启新的音乐教学道路。在音乐教育中,教师要主要结合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进行创新教学。例如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根据教授歌曲的需要,配备合理的乐器。在学习《我和我的祖国》时,教师提前备课,对歌曲中需要用的乐器,电子琴事先准备好。在课堂上,先利用多媒体播放《我和我的祖国》视频,让学生先对歌曲梗概曲风有所了解,随后教师进行现场伴奏,领唱,让学生跟唱。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特长进行选拔,让有音乐基础的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演唱示范。在学生对歌曲基本掌握之后,可以尝试合唱,音乐教师及时穿插在课堂中,找出合唱中发生的问题,及时纠正。对于唱功好的学生,及时鼓励,让学生都有学习音乐的信心。通过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让新式教育融入到新音乐课堂中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塑造学生的音乐素养。
(五)鼓励学生个性发展
中学生是最有个性的一群人,他们的年龄和思想正处于对知识追求的黄金时期。在以往的教育中,以课堂教育,集体教育为主,课堂选材中规中矩,很难得到中学生的认可。对学生的爱好和感知造成来了压制,不能让学生彰显自己的个性。新的音乐教育方式,需要在学习中解放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找到自我,爱上音乐。例如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将课堂留给学生,让学生自信地展示自我,对自己擅长的歌曲进行现场演出,擅长乐器的学生进行伴奏,多方进行合作,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在课堂表演的同时,教师需要积极参与进去,对与学生的演唱情况进行点评,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音乐能力。通过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不断爱上音乐课,变得更加自信。
(六)充分利用学校活动,激发学生音乐感知
学校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在学校每个学期都会不定期地进行一些庆祝活动。在活动中,学校要鼓励学生门积极参与进去,积极在学校的舞台上展现自己的个性。学校可以举行演唱,让学生随性发展,根据个性选唱节目。举行校庆活动,学校指定歌曲,让乐感好的学生参与演唱。举行庆祝元旦,新年活动,让学生大胆尝试,发挥自己的特长,对不同曲目进行演唱。举行庆祝国庆活动,演唱红色、爱国歌曲,歌唱祖国等等。对每个活动的结果进行客观评价,调动学生对音乐的积极性。通过学校不同活动的进行,使学生对音乐的认知更高,对学习音乐的热情不断提高。充分利用学校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激发学生的音乐感知。
三、结束语
音乐是通过旋律的形式来表达美,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授者。音乐教育改革,在现代教育中是很有必要的。中学音乐教育改革,应当以全新创新的教学思维运用到音乐教育中来,通过科学的手段,对音乐课堂进行改造,运用现代化的方法,结合学生的心理进行全方位的感知性教育,让学生的心灵和身心都得到陶冶,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添加色彩,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娜.浅谈中学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研究[J].学周刊,2018,No.370(22):161-162.
[2]杜沐阳.浅谈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J].北方音乐,2018(15):203.
[3]王晨宇.论中学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J].艺术科技,2017(3):394.
[4]英成健.浅谈网络音乐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价值[J].中华少年,2018(27):167.
作者:王晓静 单位:韩山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