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传统音乐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的传承,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传承中国传统音乐是音乐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将对传统音乐内容中的三个板块进行分析,主要包括民族歌曲的传承、戏曲音乐的传承以及民族器乐的传承,与此同时,并将绘画、传统服饰、诗歌等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其中。有关传承方式,笔者认为课堂教学、社团活动以及课外音乐活动是最主要的方法,本论将重点谈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传承。
关键词:传统音乐;学校音乐教育;传承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是人类在自身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精神价值,具有显著的民族性、区域性特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全国所有民族和地域,它都有自己的语言、生活习俗、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等。当然,不同的人对于文化这个概念可以有不同的解读。而传统文化的全称是传统的文化,根在文化,是相对文化的传承而言的,它强调的是文化的本源和沿着这个本源传承下来的所有文化遗产,不仅仅在古代,而是到目前为止中华民族经过筛选,甄别,不断丰富又不断增长的人文精神的综合。中国传统文化应包括音乐、古文、诗歌、文字、民歌、民间歌舞、曲艺、中国画、传统服饰,书法等。中国传统音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又包括哪些内容呢?在中国教育学会主办的第二届音乐教育大会上,首都师范大学的王安国老师谈到:“中国五大类传统音乐包括民歌、民族器乐、歌舞音乐、戏曲以及曲艺”。这一观点应该是目前我国音乐界的共识,明确了中国传统音乐的范围和内容。再反观“五大类传统音乐”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及现状,我国传统音乐的精髓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传承。笔者通过多次访谈、实地调研以及问卷调查发现,虽然课改之后“五大类传统音乐”在学校音乐教育中有了可喜的变化,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大部分中小学生还是偏爱流行音乐,爱唱流行歌曲,对我国的传统音乐表现出不熟悉、不了解、不热爱、不珍视的状况,教师对其也不够重视。如只听说过或在电视上看到过昆剧表演,却不喜欢昆剧。而且大部分人认为西方音乐才是洋气的、高雅的,而我国的传统音乐就是“土”的。那么,如何广泛有效度地从中国五大类传统音乐等精粹中,发掘并将其转化为适宜中小学循序渐进地学习、理解、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材料,这是所有从事音乐教育方面的工作者值得关注的问题。下面笔者将对传统音乐内容中的三个板块进行分析,同时融入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且具体谈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传承。
一、民族歌曲的传承
通过音乐的起源,我们得知音乐起源于人类的劳动。最早的音乐也是运用于日常的劳动、生活之中,如劳动号子、采茶舞曲等民歌。因此民歌作为上千年来最贴近劳动人民,为劳动人民叙述的歌曲题材之一。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由于各民族生活习俗、文化传统、语言特点、审美心理等方面存在着一定差异,致使不同民族的民歌风格各异。那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风格迥异的民歌该如何进行教学呢?下面我将以《川江号子》和《采茶舞曲》为例。例如,在教授高中《川江号子》一课时,由于号子的演唱方式为“一领众和”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画旋律线的方式使得“一领众合”的演唱形式直观化,紧接着引出音乐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船工演唱号子时的内心真实情感。比如,教师可以充当“号子头”,且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围着一个圆圈在教室中行走,当听到歌曲中众船工“和”的时候共同做出“拔锲”的动作,歌曲当中相同的节奏和旋律,使得学生的步伐和力量趋于统一。此外,音乐教师也可将音乐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把号子与水势、劳动的关系加入到课程之中。通过这项活动使学生们深刻地感受到船工拉纤时的情绪,并且也了解到了劳动号子的风格特点、三峡地区人民能歌善舞的风俗和该地区特殊的人文地理。又如,在欣赏初中一年级浙江民歌《采茶舞曲》时,音乐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感受江南音乐的风格特征以了解我国的茶文化。由于歌曲主要表现了西湖边茶农采茶的劳动场景,在音乐活动环节,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教学素材(如:茶蓝),让学生学习采茶时的基本动作,如手掌向上,拇指和中指采茶,并翻转手腕,将采下的“茶叶”放入茶篮里。女同学扮演采茶的小姑娘,按照左采、右采、上采、下采的次序采茶。男同学可以即兴表演“茶叶”,两者相互配合,且也可通过交换角色再次进行展示。此外,在学唱《采茶舞曲》时,音乐教师可以让学生首先用普通话进行演唱,然后对歌曲有所熟悉之后,再尝试用江南的方言来唱,最后通过采茶舞和歌曲的结合,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民歌的风格特点以及江南地区的传统文化。
二、戏曲音乐的传承
戏曲音乐作为我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了戏剧、音乐、表演、杂技、舞美等艺术手段为一体的艺术。戏曲音乐的发展历史悠久,基于汉代的民歌、百戏音乐、唐代的歌舞音乐和宋代说唱艺术音乐发展而成。中国戏曲剧种繁多,其中较著名的戏曲种类包括昆曲、粤剧、川剧、京剧、豫剧以及湖南花鼓戏等,任何一类剧种都各具特色。下面我将从音乐教学的角度来探讨昆曲《牡丹亭》和《“玩票”川剧》课程。例如,音乐教师在教授高中昆曲《牡丹亭》一课时,可以让学生穿着明代服饰,现场采用明式家具陈设,多媒体展示水墨山水、淡雅的牡丹。通过教学的准备老师可以让学生表演《牡丹亭》中的某一选段,使学生能够体会其中一些富有生活趣味和情感逻辑的“小动作”,体验昆曲精致优美的表演,培养他们对中国戏曲艺术的兴趣。由于昆曲集结了文学、音乐、舞蹈、美学等元素,学生通过学习昆曲《牡丹亭》,对明代的服饰、舞美、昆剧当中的表演性以及声腔都有了一定的掌握。其次,音乐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引导学生对不同剧种进行对比,从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关联性入手,如昆曲总体相比京剧较优雅,这些差异与当地的人文地理环境以及地方方言都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在对比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对昆曲以及京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了解了当地的文化。例如,音乐教师在教授小学五年级《“玩票”川剧》这一课时,可以围绕川剧高腔中帮打唱三种相结合的表现形式来展开教学,同时让学生体会川剧的表演艺术,如变脸、吐火等等。其次,音乐教师也可通过穿着戏装以及持手帕来表现“唱腔”,学生来表现“帮腔”和“打”,学生通过演唱帮腔《别洞观景》,感受四川话和川剧之间的联系,体会语言和音调带给剧种风格的影响。教师在教授川剧高腔中的“打”时,阐述了川剧表演当中的主奏乐器,如:川小锣、川饺子、川小虎还有吊板,以及它们的演奏姿势、技巧以及节奏记法。学生通过这些主奏乐器演奏川剧特有的节奏谱《川剧锣鼓经》,如:才乃乃乃|才乃乃乃|才打次乃|课打|课打|课打|课-‖。最后音乐教师可以使用川剧中特有的川小锣乐器,并结合四川话的方式结束课程。通过整堂课,学生不仅学习了川剧表演中的主奏乐器、川剧服饰、川剧表现形式、以及四川的地方方言,对地方方言与剧种之间的关联性也有所掌握。
三、民族器乐的传承
器乐是完全由乐器演奏的音乐,其对应形态是声乐。民族器乐是指用中国传统乐器的性能特征,结合演奏技巧的运用,表现一定音乐意境的音乐作品,有独奏与合奏两种表现形式,独奏曲以乐器分类,常分为吹奏、弹拨、打击、拉弦乐器等类型,如古筝、二胡、琵琶等。合奏曲以乐器组合的方式进行分类,可分为五大类:弦索乐、丝竹乐、鼓吹乐、吹打乐和锣鼓乐,该分类主要是基于各地方乐种乐队编制和演奏特点进行的。例如,山西的绛州鼓乐,我国西北地区的西安鼓乐,喀什木卡姆、刀郎木卡姆等。不同的乐器组合,不同的曲目和演奏风格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器乐乐种。下面我将以筝曲《渔舟唱晚》和山西绛州鼓乐《滚核桃》为例,探讨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如何进行教学。例如,在教授小学五年级《渔舟唱晚》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对这首筝曲进行综合性艺术表演,可分为器乐组、舞蹈组、绘画组、诗歌朗诵小组以及书法组等。器乐组,学生可以通过竖琴来演奏琶音以表现水声,以及通过敲击三角铁来表现夕阳下柔和的月色,萧则表现宁静与安详的意境,其余的同学合奏《渔舟唱晚》,在实际的教学中,乐器的选择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而变动;小品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即兴创编对话以及动作,以表现渔民从出海、打渔到收网的喜悦心情;舞蹈小组则可以根据筝曲即兴舞动;图画小组的同学可以自行创编,如学生可以画出夕阳、白帆、远山等景象,也不妨加入海鸥等;诗歌朗诵小组,学生可以基于《渔舟唱晚》合作创编诗歌进行朗诵,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对我国的古典音乐、古筝、诗歌、美术、舞蹈以及书法等传统文化都有了一定的体会和认识,也对我国的捕渔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由于各个地区人文地理环境、语言特点和审美观念等方面的不同,古筝已形成九大流派,其中历史较为悠久的主要包括河南筝、山东筝、浙江筝以及潮州筝四大流派。在教授《渔舟唱晚》时,音乐教师可以通过《渔舟唱晚》这首筝曲与其他筝派的乐曲进行比较,可从地域特点和地方方言等方面着手,以熟悉各地的传统文化。此外,民间鼓乐也是基于民族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的传统器乐演奏形式。比如,音乐教师在执教初中一年级的音乐课程山西绛州鼓乐《滚核桃》时,它是绛州鼓乐的典型代表作之一。乐曲表现了在秋收的季节,农民将核桃晒之于屋顶上,等核桃干熟之后,风吹自落,沿坡滚下,坠地作响。鼓属于器乐里面打击类的,学生通过学习《滚核桃》,了解到绛州鼓乐的敲击方式、演奏技巧、部位名称、结构、音色以及奏法。教师通过课前准备道具以及核桃,让学生现场体验农民从装袋搬运核桃,运送核桃到房顶上晾晒再滚落下来一系列的劳动场景,其余的同学通过击鼓的方式感受农民晾晒核桃的情绪。通过设计此活动,学生深刻体会到了农民伯伯收成的喜悦心情,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且也认识到了山西的鼓乐以及民俗。无论是民族歌曲的传承、戏曲音乐的传承,还是民族器乐的传承,音乐教师都可以根据音乐的现实基础来进行教学,通俗来讲,教师可以结合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关联性并将其运用到音乐课堂教学中。那么,学生不仅在一节课程当中学习了一首民族歌曲或者民族器乐曲,通过两者的相互渗透,还了解到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当今社会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有责任也有义务去发展、传承传统文化。虽然目前问题依然存在,但我们依然要好好抓住新形势下的机遇,直面挑战,不断改善我们的教育观念和手段,更好地发展我国学校的民族音乐教育。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
[2]雍敦全.音乐教学法[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3]张前,王次炤.音乐美学基础[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年版.
作者:张芷齐 单位:四川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