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师资培养问题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师资培养问题,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中小学音乐教育师资培养问题

【摘要】音乐教育专业以培养高等师范院校和中小学校从事音乐教学、音乐研究、音乐组织及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型高级人才为目标。笔者作为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一名老师,就中小学音乐教育师资培养问题谈谈几点个人看法。笔者认为: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需要把握音教专业不同于表演与理论专业的特殊性、应将表演与创作的教学目标转向为歌唱教学、钢琴运用、教学技能展示等符合中小学教学实际的实践类课程。此外,高校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加强他们产出知识的能力,以应对今后日益提高的音乐教育实践需求。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教育;师资;问题

一般来说,音乐教育专业本科生都必须在中小学校参加为期一学期的实习工作,来作为教学实践的必修课程。笔者作为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一名老师,既担任了一些音教专业的专业课程,也参与指导了几届准毕业生们的教学实习活动。在这些实习活动中,音乐教育专业学生们展现了他们优秀的专业素质,同时也反映出在他们在知识结构、能力展现方面的一些不足。藉此,笔者将结合人才培养与实践活动来简要谈谈其中的几个问题。

一、音乐教育专业的特殊性问题

音乐教育专业以培养具有较强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在高等师范院校和中小学校从事音乐教学、音乐研究、音乐组织及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型高级人才为目标1。然而,很长一段时间里,音乐教育专业与音乐表演专业或音乐理论专业人才培养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地同质化倾向,并未十分显著地突出音乐教育专业的特色和价值。一方面:音乐教育曾一度被认为是音乐表演的衍生专业,“演而优则教”被认为是自然而然的过程,音乐教育并未获得作为一个具有特殊性、区别于其他专业的独立学科的普遍认知。一些表演水平未能达到优秀的学生被自动分流到音乐教育专业,又或者在音乐表演专业的基础上增加理论知识就似乎达到了音教专业的专业要求。另一方面:音乐教育专业的师资力量也大多来源于专业音乐院校,而普遍缺乏具有实践经验的一线教师作为指导,“纸上谈兵”的现象并不少见。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师对本专业的教学目标和学科定位认识不清,往往采用与音乐表演专业相同教学方法和内容来教授音乐教育的学生,或一味拔高音教学生的理论研究水平而不是锻炼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加之,音教专业教师的学科与实践背景也缺乏针对中小学基础教育的知识背景,极难达到有的放矢、根据教学总体目标来设计的专业教学。这些问题反映在学生实习阶段中尤为明显。不少学生对音乐表演的技能掌握较好,但对于如何在中小学校进行音乐课的教学、以及如何在中小学开展音乐活动却知之甚少。此外,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所掌握的音乐表演知识技能大多面对的是成年人群体,而普遍缺乏针对青少年甚至幼儿的特殊教育方法与教学内容。这些不足,使音教专业学生在中小学进行独立音乐课堂教学或独立开展音乐活动产生了困难。

二、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实践性问题

音乐教育专业在培养过程、专业建设、课程设置等方面都极其强调实践性与应用性。在江汉大学音乐学院2017级音乐学(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将教学见习、教育实习、专业实践、毕业音乐会、艺术实践等实践类课程作为份额较大的必修课程作为人才培养过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样,由于不重视音乐教育专业特殊性的问题,所以在实践性课程设置中也反映出许多突出的问题。例如:音乐教育专业学生除去在中小学教育实习基地所进行的“教学见习、教育实习”活动之外,其他实践活动与音乐表演专业学生的实践活动基本一致。在音教专业的课程设置方面,声乐、钢琴、中国声乐作品艺术指导等“音乐表演类”专业课程仍然是音教学生最为重要的专业课。而跟音乐教育实践相关的核心课程,主要是以“音乐教育理论基础”“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课程为主体,而普遍缺乏针对教育实践的、具体操作性的培训与指导。所以,在音教专业的教育实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不缺乏弹琴、唱歌、合唱指挥等音乐专业的表演技能,却缺少“如何教”学生音乐的教育实践技能。那些抽象化的、理论化的教育理论,并不能满足学生的实践需要。进入实习基地,音教学生往往要从头开始学习:如何教育和管理学生、如何设计课程和达到教学目标、如何运用特殊的教学方法增进教学效果……由教育实习中所反映的实践性问题,可以推断:我们音乐教育专业中的课程设置,应更注重每一门课程中的“教育实践”的渗透。应转变以声乐、器乐等个人表演技能为培养目标,而应以中小学教师所需要的音乐教育学和教学法相关课程为核心的培养模式。除了重视音乐教育学中“音乐教育学导论”“音乐教育史”“音乐教育心理学”等理论课程之外,还应加强如音乐教学法、音乐教材分析与教案写作、教学实践等这些实践类课程。此外,以音乐表演、音乐创作类课程的教学,应将表演与创作的教学目标转向为歌唱教学、钢琴运用、教学技能展示等符合中小学教学实际的实践类课程。

三、音乐知识从“传授”到“产出”的问题

在笔者参与组织与观察音教专业学生的实习过程中,不难发现:音教专业学生普遍缺乏“产出”知识的能力。换言之,学生仅仅只熟悉自己课堂上学到的音乐“知识”,而对于自己知识边界之外的知识无法企及。也就是说,即便是优秀的学生,也只具备将学校知识吸收,然后再复制、传播的能力,而不具备自己融会贯通、思考研究,继而产出“新知识”的能力。而一名优秀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分析音乐、理解音乐、以及初步创编音乐的能力,依靠有限的教材、教参提供的信息量,以及高校中习得的知识,将远远满足不了教学的需求。当然,培养人才具备知识“产出”的能力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也涉及到很广泛的因素。而从音教专业的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来说,也应就此作出一些改进和全方位的思考。笔者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之一,在于教育者仅仅注重知识的传递,而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长期在这样陈旧的、死板的教育培养方式之下进行教学,必将导致学生思维的僵化和能力的不足。以上,是笔者就中小学音乐教育师资培养问题谈的几点个人看法。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必将进一步思考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培养音乐教育人才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马达.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与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现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3,(05).

[2]余丹红.面向教育的音乐教育专业学科——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的学科定位及相关问题[J].中国音乐教育,2007,(11).

作者:李萍 单位:江汉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