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乐教育艺术特征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音乐教育艺术特征,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音乐教育艺术特征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的国民素质不断提高,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越来越强烈,其中音乐就有着陶冶情操的功能。目前来说,一些高校对于音乐仍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通过社会的进步来进行文化层面、人文层面以及民族层面的艺术挖掘,通过音乐的形式来体现社会的内在美以及个人情感。高校对于音乐教育的理解应该基于传统音乐,并且以当今社会所倡导的素质教育为背景,高校对于音乐教育的艺术特征的发掘应该基于社会文化,以便提高素质教育的内在形式和内涵。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育;素质教育;艺术性特征

内在艺术是一种很难发掘的艺术特征,可以通过其音乐风格以及音乐文化的内涵角度来判断。现代音乐的艺术特征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分别是民族性、传统性以及文化性,都是源自于社会层面,从社会层面上来挖掘艺术,可以很鲜明的体现出一个地域的特点以及文化底蕴,最终形成一种音乐流派。这也是目前高校音乐教育的主要特点,立足于社会美,进而散发音乐文化,可以全面的发展学生内心的情感素质和人文素质。

一、在文化层面上构建艺术性特征

音乐和社会文化之间存在着不可或缺的关系。音乐也是社会文化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对于音乐的建设也要建立在社会的基础上,以此来提高音乐教育的质量。针对此,高校的音乐教育应该围绕着社会环境进行合理化的构建,充分体现出音乐文化风格的艺术性特征和品质,这也是现代高校音乐教育的重中之重,推动音乐教育在文化层次的作用,以便满足高校音乐教育所提出的对社会文化、历史以及环境全面关注的要点。

二、要以民族传统性艺术特征作为音乐教育的挖掘点

(一)传统民俗特征的艺术性表现形式

我国人口众多,民族也分为很多种,多元化的民族特点造就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民族特点比较突出。单从音乐角度上来说,民俗音乐更能体现出传统音乐的一种古典风范,将古老的气息融入在音乐之中,让人肃然起敬。民俗音乐可以表达出不同民族所具备的不同特点,能够彰显出各种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历史背景以及民生民俗,这种多样性的艺术情感掺杂在一起可以充分的体现出各地域对音乐的不同理解。

(二)地域性音乐与艺术的结合

音乐不仅具有民族特色,还具有地域特色,各种地域的音乐可以客观的反映出各地域的发展现状。从现在的一些地域性音乐可以看出,大多数的地域性音乐往往具有欢快、热血等特点,也能够反映出一些当地的人文特点。高校要对一些人文情怀注入更多地域性理解,将地域性音乐进行分析和整合,从而使学生能够全面、准确的对音乐进行深度的理解。由于不同地域的人对音乐有不同的理解,内心对生活的追求也会体现在音乐中,可能会表现在对社会环境的称赞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高校在音乐教育的地域性教学中,要让学生是深切的理解到社会艺术与地域音乐的结合,能够紧密的融入到艺术性的范围内,从而推动高校音乐教育面向社会、面向环境、面向人文。

(三)民族音乐内涵艺术性特征的流露

民族音乐的传承会给当代音乐文化积累一些比较深厚的文化底蕴,民族音乐主要可以突出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也能够较为准确的反映出民族意志和民族追求,民族音乐也是现代音乐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高校音乐教育在向素质教育发展的同时还要明确艺术特征发展的方向,带来学生准确理解民族音乐的基本内涵和民族精神的体现,将其融入到音乐教育的行列,才能够使高校的音乐教育得到提升,使民族音乐的内涵在艺术性的角度被再次解析,将民族音乐传承下去。

(四)民族传统音乐的语言艺术的体现

我国现今的教育以素质教育为主,在高校的音乐教育中这也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可以在教育的过程中进行深层次的构造,从而使民族的传统音乐体现出一种民主性和传统性。民族音乐中对于语言艺术的诠释也很清晰,在一些民族音乐中大多数的歌词都是以押韵为主,而且还伴随着情感语言的体现,使得传统音乐和流行音乐形成强烈的对比。在民族传统音乐的语言艺术的体现中,能够反映出民族内心情怀以及民族精神的向往,这就使得民族音乐的风格往往是比较恢弘、古典的。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对于语言艺术的教育需要紧密融合民族传统音乐的语言艺术特点,从而使得学生对语言艺术的认知更为直观。

三、将社会和谐音符带入到高校的音乐教育总方针中

(一)“和谐美”

“和谐美”作为一种艺术特征的主要体现,也是高校音乐教育中的重点教育方向。所谓“和谐美”,就是将社会上一些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灌输到音乐中去,使得音乐也能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充分体现出建设和谐社会的决心。对于和谐社会我们要抓住人文、环境、文化、生态等因数进行整合,并且针对“和谐美”所体现的主要内容进行融合,以社会生态和谐体验、社会人文情感体验以及社会多元化情感体现为中心发展方向,进行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不仅如此,还要积极拓展音乐教育中的社会美,为高校音乐教育注入新的元素,打造出高校音乐教育中素质教育的新起点。

(二)“人文美”

想要准确的进行社会和谐音符的挖掘和构建,就必须要多关注社会中的“人文美”,将“人文美”作为和谐社会的主要落实方向。所谓“人文美”就是社会人文环境中所潜藏的一些内在美,主要可以分为人文情感和人文精神这两种,其中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人内心的精神层面,人类的内心世界是复杂的、多变的、抽象的,因此,不同的人所创作出来的音乐也大不相同;对于人文情感而言,就是人们对于自己的内心的一种表达方式。高校中的音乐教育在对学生进行“人文美”的熏陶过程中,也需要不断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提高学生的内在心理素质。在高校音乐教学中还要不断加强对“人文美”的关注力度,在陶冶学生内心的同时,还要注重其对民族精神以及民族品质的理解,以便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民族音乐。

(三)“生态美”

生态美可以充分的体现出艺术性内涵的构建和完善,社会的发展优化重点也在生态环境中进行打造,基于此,可以得出社会生态发展是社会和谐环境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可以以社会环境的因素作为艺术性的重点,加强对环境中的“生态美”的挖掘。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在对学生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优化学生的心理和情感素质,以便提高其欣赏音乐的能力,能够发现大自然中的“生态美”,这不仅是高等院校在音乐教育中的着重点,也是未来学生在音乐创作的源泉,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得到想象力,开拓学生的眼界。可以深度解析音乐教育中艺术性特征,多方位、多元化的体现高校音乐教育的艺术性内涵。

(四)“人格美”

在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的同时,还应让学生体会到“人格美”,拓展高校学生对美的体验角度,在发现自身内在美的同时可以陶冶自身情操,充分体会社会和谐美的氛围。基于普通人的认知,对于音乐是一个虚无缥缈的东西,很难深层次进行从现实角度进行挖掘,因此,就需要学生首先发掘“人格美”,能够让学生从心理层面上认识音乐中所潜藏的社会文化底蕴。高校在进行音乐教学时,要准确引导学生进行人格的构建,熏陶学生的社会人格,能够让学生充分的融入到社会,从而从社会中不断的挖掘一些“音符”。与此同时,高校不仅要提高高校学子的音乐能力,还要从体会音乐、认识音乐进行培养,使得使学生能够认识到音乐的魅力、音乐文化的雄厚。

四、结语

根据本文的论述可以得出,我国高校音乐的教育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要从学生的立场出发,不断增强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让学生融入到社会,从社会的实际环境中不断获取一些音乐文化,从而激发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文红.高校音乐教育艺术性特征分析———以素质教育为背景[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01):171-173.

[2]焦珂.高校音乐教育艺术性特征分析———以素质教育为背景[J].传播力研究,2018,2(14):202.

[3]祝翔.高校音乐教育艺术性特征分析———以素质教育为背景[J].艺术科技,2018,31(05):278.

[4]尚学钰.关于普通高校开展音乐艺术实践的探索[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5]李媛媛.论高校音乐教育[D].郑州:郑州大学,2014年.

作者:宋彬 单位:佳木斯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