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应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音乐教育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应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音乐教育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应用

【内容摘要】研究生的心理问题已经成为高校教育者关注的问题。音乐具有调节生理、心理的功能,因此,将音乐教育研究生心理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在调节不良情绪、改善人际交往障碍问题和提高创新能力等方面的作用,有利于提升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为此,文章探讨了运用音乐教育提高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为推动音乐教育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音乐教育;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研究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高层次人才,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的心理素质是研究生培养的基础。近年来,研究生心理问题出现的比例逐年增加,并且呈现严重化的趋势,教育部在2013年的《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现有研究表明,音乐对人的心理有显著影响,能有效调节不良情绪,改善人际关系,提升创新能力。目前,高校已经将音乐教育纳入本科生的通识课程体系,然而针对研究生开展的音乐教育十分匮乏,因此,探讨如何通过音乐教育提升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音乐教育及音乐的功能

音乐教育,属于教育活动的一种,它以音乐审美活动为核心,通过音乐美的形式和内容,发展个体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①。可见,音乐对于人的心理健康有重要作用,身心健康发展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目的。音乐具备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为促进心理健康提供了理论基础。首先,音乐具有调节生理功能。科学实验研究证明,音乐的节奏模式和曲调体系与人体的生理节奏有着奇妙的联结,不同类型的音乐会使大脑控制情绪的相关部位产生变化,音乐甚至有缓解疼痛的作用。其次,音乐具有调节心理功能。音乐可以调剂情绪变化,消除外界压力,缓解内心的紧张状态,使人身心愉快、心境美好。音乐的曲调、节奏、旋律不同,可对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兴奋、镇静和降压等作用。最后,音乐具有社会功能。音乐是一种社会性的非语言交流的艺术形式,音乐活动本身就是一种社会交往活动,许多音乐活动,如合唱、乐器合奏、舞蹈等,属于团体的音乐活动,需要合作协作完成,音乐在当中发挥了聚合作用,促进了参与人的自我表达,提升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从而增加人际交往能力。团队的音乐活动也有利于增强自信心和自我评价。

二、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原因分析

调查显示,37.8%的硕士研究生存在不同程度、不同表现的心理问题②,其中强迫、抑郁、人际关系敏感、敌对、焦虑和偏执等为主要的影响因子。同时,研究生群体存在着规模的扩大化、价值取向的多元化、思想问题复杂化、心理年龄低龄化等特点,使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引起研究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有:第一,科研学习压力大。一是所学专业知识难度增加,理论体系内容加深,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更高;二是参与科研项目研究,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对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能力要求更高;三是从知识的获取者向知识创新的参与者转变,对创新能力要求高;四是研究生的学习不仅是完成课程内容,往往还需要发表一定数量和级别的论文才能顺利毕业,使得研究生必须绷紧神经投入学习。这些高要求导致了紧张和压力,长时间的紧张情绪容易引起心理问题。第二,人际交往存在一定障碍。研究生阶段的生活区别于本科,班级和校园的概念更为模糊,一般限于实验室或者导师团队,本身的交际圈大大缩小,同时研究生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科研学习及实践中,集体活动参与度不高,这使得部分研究生存在人际交往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已成为影响研究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第三,经济压力大。经济压力是研究生普遍面临的压力之一,90%的研究生均是本科应届毕业生,本身没有经济基础,而年龄的增加使得情感上不愿再依靠家人,因此大部分研究生面临一定的经济压力,经济压力不仅使其承受着物质生活压力,而且会带来精神生活的消极影响。第四,自我期望与社会期望的落差大。由于时间、精力和经济方面的投入更多,研究生对于自身期望值较高,然而随着研究生的扩招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相对稳定,社会的期望值反而呈现降低的趋势,这种落差在研究生就业时得到凸显,使得部分研究生出现焦虑、烦躁等心理问题。

三、音乐教育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音乐作为当代研究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放松休闲方式,在现实生活中非常普及,一项针对青少年的音乐活动情况的调查显示,88.12%的人具有音乐偏好,主要通过听音乐、找人倾诉、看电视来缓解不良情绪③。可见,学生对于音乐教育有较高的热情和接纳度,因此,结合音乐具有的调节生理和心理以及社会功能,依托音乐教育,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和现实意义。首先,调节不良情绪,缓解心理压力。研究生普遍都面临科研、学习、经济、就业等压力,如果没有合理的宣泄和排解渠道,长期下来会对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音乐作品来源于生活,能传递各种情感,通过开展音乐教育,能提高研究生感受音乐作品和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更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心灵的契合,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在这个过程中得以疏导,心理压力也能得到缓解。其次,改善人际交往障碍问题,培养集体协作精神。研究生相对比较成熟,戒备心理更强,而音乐可以营造一种轻松自然的环境,使人身心投入、放下防备,参与人处于安全的人际环境中,主观上更愿意敞开心扉,交往也变得更为容易。研究生的生活圈相对较小,可以通过音乐聚集在一起,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情,打开沟通的渠道;音乐活动作为一种集体参与的活动,需要参与者的协作和配合,搭建一个交流和合作的平台,而音乐本身具有一种力量来促进参与者的合作,有助于改善人际交往障碍问题,培养集体协作精神。最后,开发创造性思维,提高创新能力,进而缓解科研压力。人的大脑由左右两半球组成,科学研究表明,两半球具有机能不对称性,左脑侧重于语言、数学等理性逻辑,右脑侧重于音乐、幻想等感性逻辑。目前的研究生教育侧重理性逻辑的训练,缺乏对感性逻辑的训练,造成研究生创造力和创新性不够。音乐能有效促进右脑的开发,从而提升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可见,推广音乐教育,有利于开发创造性思维,由7个简单音符构成的千变万化的旋律,有利于开拓研究生的发散性思维,这对于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素质的研究生而言尤为重要,而创新能力的提升也将进一步缓解科研压力。

四、运用音乐教育提高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高校对音乐等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开展多种形式的音乐教育,对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高校的音乐教育大多数针对本科生,通过开设音乐选修课或通识课程等形式,针对研究生开展的音乐教育很少,因此,探讨通过音乐教育提高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十分必要。

(一)深化认识,加强引导,构建研究生的音乐教育体系

相对于本科生而言,研究生的音乐教育十分匮乏,甚至可以说大部分高校并未开展针对研究生的音乐教育,目前高校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依然以新生入学心理筛查、辅导员谈话、心理中心咨询、心理健康讲座等形式为主,对于相对成熟的研究生而言,这类以说教为主的教育手段,效果甚微,有时候甚至是反作用。音乐教育的隐形教育特征,通过潜移默化,对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高校应深化对音乐教育的认识,将音乐教育的对象拓展到研究生,构建研究生音乐教育体系。可以尝试将音乐教育引入到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借鉴学术活动的模式,采用相对灵活的形式,鼓励研究生参与音乐活动,如本科生音乐类选修课、校园音乐讲座、音乐艺术活动等,改变研究生对于音乐教育的认识,从学校、导师到研究生,全员重视音乐教育,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音乐教育。

(二)全方位、多层次开展校园音乐活动,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

音乐课程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有助于更好地感受音乐、全面深刻地理解和领会音乐,但是仅仅通过音乐课程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要让音乐渗透到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充分发挥其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必须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校园音乐活动,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一是充分发挥学校广播台、校园刊物的作用,传递音乐文化,注意选择音乐和刊物内容时,有目的地选择有心理健康教育意义的作品,加强引导;二是丰富校园音乐文化,设立艺术团、音乐协会、合唱队、舞蹈队等学生组织,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改善人际交往关系;三是定期举办文化艺术节、音乐节、迎新及毕业晚会等活动,给学生展示的舞台,同时也是传播音乐的良好载体;四是定期举办音乐讲座和音乐沙龙,邀请具备较高综合素养的专业人员,阐述音乐内涵,提升音乐欣赏品位。

(三)依托新媒体手段,创新音乐教育形式

信息科技时代,新媒体丰富独特的功能和互动体验特色具有强大的吸引力。研究生群体作为最易接受新生事物的群体之一,在生活和学习中都喜欢使用新媒体,尤其微信和微博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交际软件。在研究生音乐教育尚未全面开展的情况下,高校可依托新媒体,创新音乐教育形式。一是通过高校和各院系的官方微信和微博,定期呈现国内外优秀的音乐作品,通过新媒体以音乐、视频和文字的形式进行丰富的展示,将音乐不知不觉中渗入研究生的生活,进而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作用;二是将新媒体引入到课程教学及讲座中,比如教学生使用音乐编辑软件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新媒体手段,为研究生音乐教育的开展开辟了一条新思路。

五、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对于研究生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高校应充分认识到音乐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加大音乐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逐步构建和完善研究生音乐教育体系,全方位、多层次开展校园音乐活动,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依托新媒体手段,创新音乐教育形式,使音乐教育成为促进研究生心理健康的有效抓手。

作者:陈露 单位:华侨大学土木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