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归因理论与高职音乐教学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归因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运用归因理论指导教学,可以更好地发挥心理学的矫正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归因理论;音乐教学;教学方法
高职音乐课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理论和实践练习,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培育,以提高他们的生物潜能、心理潜能,促进其全面发展。在音乐教学中运用归因理论,可以更好地发挥心理学的矫正作用,促进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什么是归因理论
归因理论是说明和分析人们活动的因果关系的理论,也称“认知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海德首创,并由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罗斯、澳大利亚心理学家安德鲁斯等人推动而发展起来。归因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它是指人们对个体的行为进行心理解构的过程。归因适用于所有领域,当然也包括教育领域。在教学中,正确的归因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有助于学生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归因理论在教学中的作用
(一)可以为音乐教学提供有效的方法
音乐教学中运用归因理论,可以发现学生行为的原因。当学生在练习钢琴弹奏“回课”时,若技术完成得较差,其原因可能是主观的(归因为个人因素),也可能是客观的(归因为情境因素)。如果是学生练习时不用功或不认真,则做其思想工作;如果是教师的教学方法有问题,则应改进教学方法。当学生演唱时的感情表达不到位时,教师可以将其归因为“教师指导不到位”;当学生的演奏技巧不熟练时,教师可以将其归因为“关键技术要领没领会”,再根据情况进行具体的示范指导。正确的归因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提高自信心。
(二)可以引导学生的行为取向
正确归因可以引导学生的行为取向。教师在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归因时,应积极引导,使学生多做有利于调动其积极性、自信心的归因。如:在舞台演出比赛环境中,不仅要比成绩,还要比难度、比技巧、比效果。比赛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强烈的心理刺激。成功或失败必将伴随着各种不同的情绪体验,从而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自我认知,并促使他们做出不同的归因。并不是所有学生的归因都是正确的。有些学生对于成功或失败的原因,由于认知模糊而导致归因错误,若不能对学生加以及时正确地引导,势必对学生的情绪和今后的学习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学习效果进行正确归因,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正确地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归因,无疑是使学生在前进的道路上少走弯路的最好方法,也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有效手段。有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不愿意从自身内部找原因,往往把失败归因为学习难度大,或者教师教法不灵活、不生动等外部原因,不愿意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这是学生自我认知能力较差的表现,他们不敢正确面对自己,不敢正视自己存在的问题,也就是说他们不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正确的归因,这种逃避的态度对他们的进步有害无益。同样道理,学生若能够掌握正确的归因方法,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正确归因,则能够提高自我教育能力,不断进步。正确的归因需要训练,如:当学生克服困难、学习成绩提高时,教师可以引导其进行情境归因(即外界的客观因素,如当时的情形、他人的影响、客观环境等);当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时,可以引导其进行个人倾向、个人的能力、性格、兴趣等因素归因。正确有效的归因训练,能够使学生正确认识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而改之。实现正确的自我归因。
三、归因理论在音乐教学中的实践
(一)运用于音乐实践情境中
对于音乐实践情境中的成功者,人们一般做出倾向性归因,也就是说,将成功归因于其个人特质;而对于音乐实践情境中的失败者,人们一般做出情境性归因,也就是说,将失败归因于外在因素。在现实生活中,音乐实践情境中成功的学生更倾向于进行稳定的内在因素的归因,如个人能力的归因。当学生在音乐实践中遇到挫折的时候,往往将失败归因于外在因素,如任务难度大或运气不好。学生在进行归因时,可能并没有正确分析导致音乐实践情境下成功或者失败的因素,而是在下意识地做出内在或者外在的归因。音乐实践情境中的成功与失败是一种正常现象。教师应该关注的是认知主体对音乐实践结果的主观判断与评价,从而不断深化归因对学生学习与实践的促进作用,而不能仅仅局限于简单的成功或者失败的范畴。如:某同学在进行钢琴“跳音”练习时,效果不理想,声音粘连,音色凝滞,原因在于学生未能较好地掌握动作技术要领。这时,教师应了解学生是否因为练习时间少或悟性不足导致弹奏效果不佳。然后教师进行归因引导,不应将学生悟性不足作为其未能掌握技术要领从而导致弹奏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应从学生主观努力方面进行归因,否则,归因为学生悟性不足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跳音掌握得不好除了个人的主观因素,还有如练习时间少等外部不稳定因素的影响,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二)运用于学生的学习中
研究认为,高效能个体往往把失败归因于自身努力不足,而低效能个体往往将失败归因于自身能力不足。高效能个体要比低效能个体更倾向于做出可控、稳定的归因。在音乐教学中,由于个体学习效果的差异,使得学生的归因方式也有差异。研究归因的目的在于正确引导学生,并对学生的不良情绪进行干预。如:美声唱法是一种对声带控制、发声技巧要求较高的演唱方法,学生在学习中技巧运用不当就不能正确地发声和演唱,从而造成失败。失败的因素可能很多,自身的能力、悟性,外部的如努力程度等。如果把失败归因于学生能力或者悟性不足,而不是归因于学生的努力程度不足,势必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积极引导,指出造成问题的原因是技术难度较大,学生必须付出努力,通过反复练习才能掌握演唱技巧。有了教师的鼓励,学生才能放松心情,不至于认为自己能力不足、悟性不足而产生挫败感。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多做外部归因,以提高学生的成就动机,促进其演奏、演唱技术技能的掌握。
四、结语
成功的学生和失败的学生在归因时有很大的不同。成功的学生往往将成功归因于自身内部稳定的因素,如比别人更多的努力、较高的能力;相反,失败的学生往往将失败归因于内部和外部不稳定的因素,如学习难度大、自己能力不行、教师水平低、对所学内容无兴趣、心理素质差等。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要使教学卓有成效,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归因,多做“努力”因素的归因。
参考文献
[1]张学军,李举锋.教学过程中的动机与归因[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16.
[2]刘妮娜.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思考[J].大众文艺,2015(15):215.
[3]李萌.归因与高职英语教学效果的关系[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2016,28(2):84-86.
作者:张琴 单位: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