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传统音乐教学创新模式反思,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传统音乐的发展与传承需要音乐教育的推动和支撑,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体系在经过多年的归纳、总结、恢复之后,逐步建立起了内容丰富、体系充实的教学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文章以此为视角,对高校传统音乐教学的创新模式进行了研究和反思。旨在通过本文的工作,为传统音乐教学效果的提升提供可供借鉴的信息。
关键词:传统音乐;音乐教学;创新模式;教学反思;高校
随着与世界其他民族音乐比较研究的陆续展开,关于我国传统音乐理论的研究越来越趋于科学化和体系化,音乐教学工作也因此得到了调整和优化,在未来世纪里必将充满活力和乐为人知。[1]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体系在经过多年的归纳、总结、恢复之后,逐步建立起了内容丰富、体系充实的教学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以此为视角,对高校传统音乐教学的创新模式进行了研究和反思。
一、传统音乐教学内容在音乐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1.声乐和器乐的地位与作用
音乐技能技巧涉及到声乐和器乐两个大的类别,在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声乐是人类表达情感的最为直接的方式,因其天然的顺应人类的天性,能够在人类活动中形成共鸣,通常作为音乐教育的关键途径。[2]因此,声乐教学通常能够得到当代大学生的普遍认同,也最容易得到这一群体的接受与参与。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声乐学习是器乐学习和音乐欣赏的基础性环节,不可或缺;器乐与声乐不同,是作为人类情感间接表达方式存在的,一旦学生能够借助乐器进行音乐表现,其音乐学习的兴趣也就得到了充分提高,其自我表现的欲望也能够得到满足,这对坚定学生的学习信心和信念是大有帮助的。[3]由此可知,声乐和器乐是非常重要的音乐表现技巧,学生经过相关的技术训练,不但可以加深对音乐知识的理解,还能强化对音乐语言的感受,这对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升其音乐创造力有明显帮助。
2.音乐欣赏的地位与作用
音乐作为听觉与时间的艺术,通过音乐欣赏能够对学生的音乐音响感知能力、情感体验能力和联想以及想象能力、理解认识能力等提供必要的锻炼机会。这是因为,音乐欣赏的审美实践通常从音响感知出发,在进入到感情体验阶段之后,能够唤起想象和联想,最后借助理解认识不断领悟音乐的思想与意境,从中获得美的享受。音乐欣赏教学在传统音乐教学中不可或缺,这一教学任务的实施,能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审美实践机会。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音乐欣赏,从中获得音乐的美的享受,从而激发其学习音乐的兴趣,甚至产生追求音乐旋律美、表现美的欲望。[4]更为重要的是,大学生在感受音乐美、进行音乐欣赏时,如果增加了教师的正确引导,能够使其审美观念更加客观和高尚,审美情趣也会因此而得到加强。此外,通过音乐欣赏教学,还能够锻炼大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等。
3.音乐知识的地位与作用
按照传统分类方法,音乐知识应该分为音乐理论知识和音乐语言知识。前者以知识结构逻辑性强、共性突出为主要特征,学生需要借助文字概念对其加以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学习该类知识时,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升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其判断、推理和记忆能力也会得到培养和锻炼,能够为日后进行音乐实践,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后者(音乐语言知识)是音乐教学的关键内容,在音乐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与作用。[5]实际上,在音乐语言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规律化的音像是信息输入的主要元素,能够在学生的头脑中构建其表象,并在听觉和想象的参与下,使整个知识的获得效果得到有效提升。由此可知,通过对音乐语言的学习,能够很好的启发学生的音乐思维,提升其想象力,同时也能为音乐实践活动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二、我国传统音乐教学现状分析
1.学生和教师对乐理的认识缺位
较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音乐教学无论是乐理知识还是钢琴基本功,都是在西方音乐技术理论的主导下进行的,一些教师和学生也因此认为西方音乐理论才是纯正的理论,相反,我国的传统音乐则变成了落后音乐的“代名词”。[6]这种狭隘的对传统音乐的认识是有失偏颇的,是对西方音乐的过度推崇,是对我国传统音乐的不公正。一些教师在教授学习西方乐理知识的过程中,对其中与中国传统乐理知识相关的部分并不关注,或者认为简单介绍下中国传统乐理,就完成了对传统音乐的学习,这种做法和思想是极其不负责任的。实际上,我国传统音乐理论的历史源远流长、内容包罗万象,在长达几千年的发展与演变过程中,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音乐理论,在很多层面上都已经超越了西方音乐。尤为重要的是,这一音乐体系在长期的发展变化之后,已经形成了自身的规律,不但在律制、记谱法等方面都表现出了难以模仿的特征,即便在乐理的系统性和规整性方面,也逐渐体现了中国传统乐理的“中国特色”。但是,需要承认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部分大学生已经对此形成了错误的观念,他们的部分人群已经失去了对传统音乐中民歌、传统调式音阶和本体论的兴趣,甚至将其归入到知识古老和乏味的队列,严重影响到中国传统音乐的教学和传承工作。
2.教学对象起点不一,差异性显著
从一般意义上讲,不同专业的大学生会在其所学专业的领域内具有一定水平的技术知识,在整体上不存在明显差异。但是,中国传统音乐的基础十分雄厚,所蕴含的内容博大精深,很多学生并且对此形成全面的了解,部分专业的学生甚至对其十分陌生。这种教学对象起点不一,彼此之间具有显著差异性的事实能够说明———在高校的音乐教学中强化传统音乐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在解决这一瓶颈时,需要克服大量困难。[7]比如,不同专业的学生会传统音乐会形成不同的认识,即便是同一专业的学生,也会因其专业知识水平的高低不同,而对传统音乐课程形成不同的理解。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不同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对传统音乐及其背后的传统文化加以宣扬和传承,使更多的学生能够在了解基本课程内容的情况下,逐渐强化和升华对传统音乐的理解。
3.传统音乐理论知识教学缺位
中国传统音乐是一个庞杂的音乐系统,按照传统的分类方法可以将其分为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和宫廷音乐以及宗教音乐等,这些音乐分支又可以进行进一步的细分。比如,民间音乐又可以按照其表型形式进分为民间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以及民族器乐、综合性乐种等;再如,文人音乐能够按照古琴音乐和词调音乐的形式进行教学;宗教音乐也是一个内容丰富的音乐体系,佛教音乐、道教音乐等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面对传统音乐这一庞大的音乐框架时,要想获得对其更为深入、更为全面的理解,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教学组织和引导。[8]但是,我国部分高校在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选择方面显得十分局限,大部分高校将其教学重点都放在了对中国民间音乐的集中学习方面,其他传统音乐未予以必要的关注,甚至不去提及。这种简单的教学处理办法并不利于系统全面的了解中国传统音乐,也会对音乐人才的培养起到负面影响,使之难以清晰明白中国传统音乐的历史进程,也无法在音乐实践中彰显更多的传统文化。
三、我国高校传统音乐教学体系的构建———以传统音乐种类为划分
1.宗教音乐教学模式创新
在长达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我国传统音乐中的宗教音乐都得到了稳定的传承,无论是佛教音乐还是道教音乐,都是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保存下来的人类文明的产物,在宗教音乐中蕴含了大量的与文化、经济、政治等相关的元素。因此,在宗教音乐教学中需要对其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使学生在了解音乐基础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对音乐背后的文化和历史形成全面、正确的理解。[9]比如,在佛教音乐教学中,要对发端于东汉年间的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事实加以重点介绍,使学生能够了解随之而来的除了有佛教文化外,还有独具印度和西域风格的佛教音乐,这类音乐在与中土风情结合之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佛教民间音乐,既具有中国民族音调,也满含西域风格。因此,通过教学创新让学生了解宗教音乐形成的历史背景和所蕴含的文化要素是十分必要的。
2.宫廷音乐教学模式创新
在我国,从上古三代到清末时期,宫廷音乐的发展已经经过了四千余年的历史,在与政治、宗教、军事等因素的关联和融合下,其内容和韵味更加浓厚,成为统治阶级的专有音乐。因此,在宫廷音乐的教学中,要按照不同的分类设置教学内容和组织教学工作。比如,在按宫廷音乐的演奏场合进行区分时,要向学生重点介绍外朝音乐与内廷音乐的区别与联系。那些在臣朝会办事的场所演奏的音乐属于外朝宫廷乐范畴,在皇帝和后妃生活区域演奏的音乐属于内廷宫廷乐范畴。而按照宫廷音乐的社会功能进行划分,可将其分为燕乐与雅乐两个类别。前者主要表现音乐的娱乐特征,有一定的变化性;后者能够体现出音乐的功利特征,保守性更强。而按照功能性质加以划分,就要在典制性音乐与娱乐性音乐之间进行权衡和区分,前者要体现当权者的威严与典礼的隆重性,后者要能够起到愉悦身心、供人欣赏的目的。从以上的分析可知,宫廷音乐的分类相对繁杂,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应控制教学学时。经验表明,其中的任何一个分类都应至少占用两节课的时间,否则,教学效果不显著。
3.文人音乐教学模式创新
长期的传统音乐教学实践表明,文人音乐教学需要以古琴音乐教学为重点。其中,琴歌的教学工作要借助琴为演唱伴奏,琴曲虽然是单纯的器乐演奏,不需要任何伴唱,但在音乐教学中占有特殊地位;琴论是古琴音乐理论,中国的历代文人对其作出了突出贡献,古代音乐理论的发展———创作、演奏、音律以及音乐美学等都因此而大放异彩。此外,古代的琴谱也是教学的重点环节,这是因为,琴谱凝结了古代众多文人的智慧,无论是减字谱的创制、保存还是后世的出版,都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直接相关。
四、我国高校传统音乐教学模式的反思
通过前文的分析可知,中国传统音乐是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存在的,与西方音乐形成了鲜明对照。因此,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有必要对现有的传统音乐教学予以考量和反思,寻找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问题的解决途径,以便更好的提升音乐人才的培养质量,为中华民族传统音乐的发展提供更为充足的动力。为此,本文认为,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同时做出努力:
1.正确对待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传统音乐
实践证明,只有以开放的心态,正确的对待世界各民族的传统音乐,才能在比较和对照的过程中,更好的继承与发扬中国传统音乐。为此,需要对我国传统音乐和欧洲传统音乐的不同发展轨迹予以正确认识。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首先强调民间音乐的作用,其次要对以此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文人音乐和宫廷音乐进行分析和总结;而在这一过程中,要对西方国家传统音乐加以介绍,尤其是其宗教音乐,更是对其音乐体系的完善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当然,为了取得更为理想的音乐教学效果,还应对中西方传统音乐的传授方式、音乐理论与音乐美学等加以必要的区分。
2.创新教学手段,构建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课堂
在中国传统音乐的教学实践中,虽然要对“传统”二字加以重点关注,但是为了获得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还应创新教学手段,构建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课堂。比如,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帮助下,对传统音乐教学予以改革,比如,虚拟现实技术、远程技术的应用等。这样一来,不仅能提升传统音乐教师教学的效率,还能改善传统音乐教学的单一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需要构建一个全新的、动态的传统音乐教学体系,通过资源的调整与重组,使学生能在生动的学习环境中获得更多音乐知识和技能。
3.对中国传统音乐鼎盛时期予以重点关注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传统音乐在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辉煌成就。高校传统音乐教师要对其中的精华部分予以重点关注,尤其是传统音乐鼎盛时期的成就,更应该通过教学组织和引导,让更多的大学生能够从中获得音乐学习的真知灼见。比如,有必要对汉代的相和大曲、相和歌和琴曲等进行详细的讲解和介绍,对元杂剧、南戏、元曲以及文人琴歌等加以全面关注;对明朝戏曲音乐、宗教音乐和文人音乐(包括昆腔)等进行系统性的讲授,以此发扬我国传统音乐的精华。而在音乐理论方面,也应全面关注我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比如可以对魏末嵇康《声无哀乐论》中的音乐美学思想加以讨论和发扬,通过组织学生讨论继承和发扬不同时期、不同时代的传统音乐成果,使之在与西方音乐的交流与融合中,共同促进现代音乐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马海生.对于中国传统音乐课程教学内容的思考[J].艺术百家,2014,(1).
[2]李建林,崔晓娜.中国传统音乐创新教学刍议[J].当代教育论坛,2013,(4).
[3]普敏,洪江.传统音乐教学内容与新的教育理念[J].音乐天地,2014,(1).
[4]孙桂芸.中国传统音乐教学新思路的探索[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0,(4).
[5]林春曙.浅谈中国传统音乐教学[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6]祝景建.让探究与创新融入传统音乐教学[J].科教文汇,2010,(12).
[7]张帆.传统音乐基础理论教学的改革方向研究[J].大众文艺,2014,(1).
[8]刘雅琴.高师传统音乐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3,(3).
[9]钱玥旨.论中国传统音乐教学的现状与反思[J].中国电化教育,2010,(9).
作者:时茜 单位:河南艺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