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音乐教学应用(5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信息技术的应用将高中音乐教学引入了一个全新的模式当中,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将音乐之美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将学生带入更生动、更活跃的境界中,加深其对音乐的体悟,不仅激发了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和热情,更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鉴赏力,陶冶了情操,从而真正达到学习音乐的目的。
关键词:
信息技术;高中音乐;教学应用
信息技术的应用将高中音乐教学引入了一个全新的模式当中。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多媒体载体极大丰富了教学手段,扩展了教学内容,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下,将音乐之美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将学生带入更生动、更活跃的境界中,加深其对音乐的体悟,不仅激发了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和热情,更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鉴赏力,陶冶了情操,从而真正达到学习音乐的目的。
一、信息技术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新课标明确要求: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1]。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要求:学校音乐教育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开发学生智力,提高综合学力,促进学生个性心理健康发展的素质教育为目的。音乐的抽象性和意境性是其独特的学科特征,不同于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的语文学科,不同于运用数学逻辑来表达的数学学科。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能够利用的资源和教具十分有限,通常在音乐课堂上除了黑板以外,只能增加一台录音机和一台钢琴。关于乐理知识,文化背景等,只靠传统板书来讲解;关于欣赏乐曲,只有一台录音机来播放;关于练唱歌曲,通常是教师弹唱一句,学生跟唱一句,如此反复练习。这样的音乐课堂无疑是呆板枯燥的,无法调动学生的热情,教学很难达到理想效果。高中音乐学习最根本的目的就在于提升学生对美的认知与感悟,提升他们对音乐的鉴赏力,这就要求在音乐的课堂上,教师要必须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打动学生的感情,极大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情感上得到陶冶,思想上得到启迪,精神上得到升华。
二、信息技术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1.拓展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教师依托教材内容,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拓展教学内容,充实音乐课堂,构建起音乐与其它艺术门类及其它学科的联系,从音乐文化的角度学习音乐,能有效提升教学效率[2]。例如,在课堂教学中,需要介绍某种乐器时,不需要把乐器实物带来,而通过图片、3D动画等就可以达到让学生认识、了解乐器的目的;又比如,在进行欣赏课教学时,不用像以往那样枯燥单调地读有关音乐作品的解释,而是以更加生动的形式将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历程、及特点等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更切实地把握作品的特征和价值。如此,教学内容得到极大扩展,教学方法趋于多样性和实效性。
2.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学习的源动力,是最好的老师,想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大部分学生的音乐天赋并不高,今后或许也不会培养某种音乐特长,那么高中开设音乐学科的目的是什么呢?高中音乐致力于对学生的审美教育,不论天赋高低,都应具备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切切实实施素质教育,以实现学生个性心理健康发展。可是,也正因为每个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天赋能力不同,许多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并不浓厚,在高中阶段,面临的升学压力又很大,学生们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备考上,往往忽视了音乐课。在这样的情况下,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改变过去单一的教学模式,可以把许多原先只能用文字和语言描述的美好的景象再现在学生面前,把无声的文字转化成有声,有形,有色,有具体情境的再现,变抽象为形象,变静态为动态,化枯燥为生动,将音乐全方位、多角度地呈现出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3]。
3.增强情感体验、提升音乐鉴赏力
对于音乐的理解带有强烈的主观性,依赖于个人的情感领悟。基于此点,传统音乐教学长期处于一种枯燥单一的状态,不符合音乐教育陶冶情操的原则。音乐学习是需要学生将听觉感知、情感体验、想象联想、创造性思维等心理活动融为一体的音乐审美实践活动。要达到学习音乐的真正目的,实现高中音乐教学的根本目标,就需要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把音乐教学变成生动、多样的情感艺术教育,通过声音、画面的视听结合,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体验,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从而在音乐中得到真切且独到的个人情感领悟,并引导和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悟,这样才能达到提升音乐鉴赏力的目的。
三、应用信息技术需注意的问题
在加强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上应用的同时,教师也应明确:这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不能过度地依赖于它。要谨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主导,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不可被信息技术所取代。信息技术的介入,打破了时空的限制,给学生以畅想的空间,但切不可喧宾夺主,本末倒置,信息技术是为音乐教学服务的,不可把学生的关注点全部引到多媒体教学手段上,而离音乐越来越远。
结语
信息技术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使高中音乐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为课堂带来了活力、注入了生机,能够更好地体现音乐学科的特点。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创造有特色的音乐教学方式,找到新课标改革与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作者:胡丽娜 单位:山东省临沂第四中学
参考文献:
[1]郑林颖.信息技术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特色运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5,05:125-126.
[2]张英奇.浅谈新课程改革下信息技术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6,14:221-222.
[3]张海妍.多媒体为音乐欣赏课弹奏精彩乐章[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09:98-99.
第二篇:高中音乐教学流行音乐实践研究
摘要:
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日益增长,教育作为立国之本,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关乎国家的发展,自上个世纪教育改革以来,中国社会对教育的关注越来越多,但多注重实用性科目,对音乐教学等审美教育重视程度并不高。但是音乐作为一种反映人类现实情感的艺术,其审美价值和美学价值对当前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而流行音乐作为一种大众文化现象,关于将其用于音乐教学的理论研究并不多。本文用微观的角度,对高中音乐教学中的流行音乐的应用进行研究,探究高中音乐教学的误区和流行音乐用于音乐教学的意义及策略。
关键词:
流行音乐;高中音乐教学;实践研究
音乐是赋有审美性和艺术性的学科,但是从当下中国的教育现状来看,音乐教学的内容更多地和理论知识挂钩,脱离了其人文性,音乐素养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单一地了解理论知识是无法理解音乐作品的精髓的[1]。除了理论教学,高中音乐教学的内容侧重的是传统古典音乐等高雅音乐的鉴赏和教学,对于大众化的民间音乐形式并不重视,流行音乐是一种富有生命力的大众文化现象,但是目前理论界对于流行音乐的价值意义评价并不高,这导致教学课堂中忽视了对流行音乐用于音乐教学的实践。因此,从课堂教学这一关键环节开始,必须寻找高中音乐教学的突破口,而将流行音乐用于教学之中具有其重要的突破意义。
一、高中音乐教学课堂现状
就现在高中音乐教学的情况来看,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很多老师依然沿用陈旧的教学模式,或者根据教学材料对于音乐作品的内涵过度解读,无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思维积极性。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很多老师采取单一授课的方式,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不高,即使是课堂提问,老师也偏向于提问音乐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无法使每一位学生的参与到艺术知识的学习过程当中,发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和艺术性思维得不到有效提高[2]。除了教学模式的陈旧,教学内容的单一性也是当前高中音乐教学的一个问题,当代艺术深受古典美学影响,而当前音乐教学也都偏向于对古典音乐的鉴赏和教学,对古典音乐的鉴赏需要较高的艺术素养,普通高中生很容易就对课堂学习感觉枯燥,无法对音乐作品产生共鸣。
二、流行音乐用于高中音乐教学的意义
(一)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
当前中国教育现状下高中生升学压力大,对于处在紧张状态下的高中生来讲,亲近通俗性的流行音乐更能使之精神充沛,除了音乐歌词外,流行音乐其强烈的节奏感和表现力也能让高中生缓解紧张的情绪。
(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由于高中生受认知和情感发展水平的限制,对音乐的接受往往都是盲从的,他们对流行音乐的狂热往往是受市场和主流氛围的影响,缺乏理性的认知,将流行音乐用于音乐教学中,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独立的认知,比如教他们去分析流行音乐作品的旋律、节拍或者音色特色等等,也可以引导他们去探究作品的特色和优缺点,这样在和学生相互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对流行音乐作品能够有理性独立的认知。只有通过对流行音乐的系统教学,才能让形成对流行音乐的鉴赏意识,也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流行音乐用于高中音乐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选择积极的音乐作品
经过市场大浪淘沙般检验的一些经典的流行音乐作品有一定的教化功能,因此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具有思想性、艺术性等内涵价值流行音乐作品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作者对现实生活人生态度的理解,给学生产生积极正面的教育影响。学生在聆听和体验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运用想象力来感受其意境,使学生在欣赏流行歌曲作品的同时领略对艺术的真善美的感受,这样学生也能够避免停留在盲目模唱流行音乐作品的低层表象上[3]。
(二)尊重个性情感和音乐作品的对话
在将流行音乐用于课堂教学时,要尊重学生个体情感和音乐作品的对话。在现在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都是直接灌输音乐作品的背景理论、音乐技巧等具象化的知识,首先打开教材上印着的乐谱或者词曲,然后放给学生听,告诉这个作品的年代背景和艺术技巧,忽略了音乐作品本身的艺术性,音乐作品本身的创造意义首先不是用来被做过度解读,而是作者一种情绪思维的表达,与听众的情感沟通才是音乐被传播的重要意义,流行音乐的内涵也是如此。因此,在音乐教学中首先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而流行音乐由于其通俗性和情感共鸣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兴趣,学生和音乐有了情感的对话,就能充分理解作者的思想,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只有学生融入强烈的自己的独特情感,用心去感悟,才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以及鉴赏能力。同时,学生在对流行音乐的理解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时,即使有的理解不够成熟和完善,教师也不应当轻易去否定或向学生灌输权威理论对作品的“正确”解读,多一些尊重,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加以鼓励,让学生主动提出看法和疑问,使学生在聆听音乐时善于自我思考。
结语
正如以上所讨论的,如何将流行音乐用于高中音乐教学,提高课堂效率,仍有很多方面的实践问题值得我们去探究。从理论方面,我们必须要选择正确的教学原则作为指导;从实践方面,我们要仔细甄选音乐教学内容。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同时,也不可忽略音乐作品作品本身在现代社会的艺术价值和意义。
作者:李慧 单位:山东省临沂第四中学
参考文献:
[1]单新伟.论流行音乐与中学音乐教学[J].科教文汇旬刊,2008,(11):188.
[2]蔡志华.探讨流行歌曲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音乐大观,2013,(11):13.
[3]何一波.高校流行音乐教学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24):50
第三篇:高中音乐教学重心浅析
1新课程改革的针对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认为摆在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课题是加强高中音乐教育自身的建设,完善音乐课程体系,推进美育的发展。之前,我们说,在传统的高中音乐教学中,一般都运用教师教学生学的办法,每学期教唱几首歌就算完成了音乐教学,试图通过学生的“实践”,让他们领悟相关的音乐知识,形成相应的欣赏能力。但这有限的实践,难以让学生从中获得欣赏音乐艺术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另一种情形是,有的“认真”的教师,就将高中艺术欣赏课上成了音乐专业课,欣赏内容被声乐、琴法、乐理、视唱、练耳等高考音乐考试内容所取代。因为这种内容上的一刀切,变成了教学要求的一刀切,不尊重学生的不同特点,同样不仅不利于所有学生的成长,也使本该快乐欣赏的音乐艺术,因刻板的知识教育变得面目可憎。新课改力图改变这种状况。
2新课程改革的努力
面对传统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课程改革者以全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力图真正面向全体学生,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要的位置,强调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多样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及体验感受,力图探索与发现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淡化学科意识,降低知识难度,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课改者希图新课标下的高中音乐教学已不再是以前被动式的听赏和学唱,而是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乃至成就学生人生素养的一门有价值的课程。
3目前音乐教学状况及对策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为音乐教学改革带来了一缕清风。但改革后的实际的音乐教育是怎样的呢?考察我校音乐教育教学现状,旧有的基础音乐教育无法形成完善的课程体系的问题没有彻底解决,我认为还出现了新的矫枉过正的失误———音乐课的去知识化倾向。且看我们一些音乐教师的音乐课。每节课只是让学生去看视频,听乐曲,认为这就是“欣赏”。课本上的乐曲少,就下载学生喜欢的流行曲,让学生来听来唱。不同形式的音乐艺术,既有作为音乐艺术的共性,更有它们作为一种特殊门类的个性,如果我们对它们的“个性”———特殊的表现形式一无所知,不了解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和艺术作用,我们何以真正领略它的艺术美?“音乐教育也要树立以人为本的音乐教育观。把尊重看成是现代教育的第一原则,提倡解放、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让教育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教学内容转向真实的生活化,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这种理念是前沿的,但“以人为本”并不是要我们完全舍弃知识,“尊重学生”并不是在课堂上让学生“想听什么就听什么”的放任自流,我们不能看到教师一教知识就说是“教学观念陈旧”,因为任何能力的获得都是在积淀了一定的知识之后“自然而然”形成的。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长期内化的过程,最主要的是知识的升华与内化。因此,扎实的知识功底、广博的知识视野、合理的知识结构才是素质的重要价值目标。舍弃了音乐知识,如何形成音乐素养,如何形成欣赏能力?降低知识难度,并不是不要知识,不教知识,不学知识。去知识化倾向的产生,大致来源于那种两级思维,原来一部分老师把音乐欣赏课上成了音乐专业课,课程改革“降低”知识难度,就被“彻底”改革者解读成了“不教知识”,只要技能。试问,课改者要完善音乐教育体系的初衷又是什么呢?“操千曲而后晓声”,音乐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所以仅仅听赏还远远不够。我认为真正的音乐教育离不开学生的实践。为此,我建议开展多种形式的音乐活动,比如大合唱,比如管乐队,比如舞蹈队……都是使学生通过实践真正认识音乐学会欣赏的有效途径。音乐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基本方式之一,也是人类了解自己、了解世界、改造世界的基本途径之一。因此,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作为一个未来公民理应学会用音乐的认知方式了解自己、了解世界、改造世界。有无音乐素养,关乎一个人的整体素养。我们无须要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音乐人才,这也不合于多元智能理论,这是在学生的智力类型上搞一刀切,是违背教育规律的行为。但是,我们完全舍弃了知识而求音乐素养的形成,则是缘木求鱼,想建空中楼阁。所以我认为,高中的音乐教学应该是在初中教学的基础上,有效地按照新课标的安排,传授音乐知识,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尽可能地知其所以然。一首曲,一种音乐形式,让学生尽可能地了解构成它的音乐元素,建立起艺术与生活的联系,了解具体的艺术形式与人类情感的联系,亦即各种音乐艺术是如何用不同的形式来变现人类情感的,使“普通人”懂艺术,甚至懂不同的音乐艺术形式,培养学生抓住音乐要素欣赏音乐作品的方法。着眼提高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一个人对任何事物不感兴趣,多半是因为对认知对象了解不够。相识,相知,才会产生喜爱的情感。积累音乐知识,就是增进对音乐的了解与认识,走近乃至走进音乐,提高音乐素养,培养欣赏水平。同时,我们在教学中发现了有音乐特长的学生,培养了专门的音乐人才,这和其他科目培养出了高才生一样,是可喜可贺呢,还是我们的“失误”?
4总结
音乐是以情动人的,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我们既要在教学的形式上不断跟进变化了的时代,更要在知识的传授上用精力,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学生快乐地学到音乐知识,形成音乐素养,培养欣赏能力。
作者:韩思憧 单位:江西省景德镇一中
第四篇:高中音乐教学音乐资源开发
摘要:
广东音乐起源于广州珠江三角洲一带,开始于清末明初,在清代光绪年间逐渐成型,民国时期得到广泛流传,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和悠久的历史。当前,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对广东音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意义重大,笔者试图在文中对广东音乐资源的定义与特点进行介绍,分析了广东音乐资源在高中音乐课中利用的意义;同时对广东音乐资源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进行了探讨,借地方特色,激发学习兴趣;借地方语言,放飞学生童真;借音乐文化,拓展文化视野;借资源开发,陶冶本土情感等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
广东音乐;地方特色;开发与利用
引言
据资料记载,明清时期广东地区经济十分繁荣,广东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不断提高,许多其他地区的器乐团将各自的特色音乐带入到广东进行演出,这些各地的音乐在传播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碰撞并融合,既有珠江三角洲写的不带歌词的谱子,也有广东人的民族音乐、汉乐、潮州音乐。现如今,广东音乐是我国丝竹乐一乐种,乐曲一部分是源于古曲或民间乐曲的改编,另一部分则是作曲家的创作。那么,将广东音乐资源融入高中音乐教学中并加以开发与利用具有怎样的意义?
1广东音乐资源概述与特色
广东音乐是流行于广州及珠江三角洲一带的民间器乐乐种。它的前身是粤剧的过场音乐和烘托表演的小曲。代表曲目包括《旱天雷》、《倒垂帘》、《汉宫秋月》、《双声恨》、《娱乐升平》、《连环扣》、《步步高》、《雨打芭蕉》等。广东音乐善于创新和借鉴,吸收其他地方音乐并借鉴西洋音乐的风格特点,自成一格,使自身的和声、调式和曲式呈现多样化,同时旋律新颖、华彩、活泼、流畅,具有岭南特色韵味,带有很强的时代气息。
2广东音乐资源走进课堂的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中小学要积极地开发与利用课内外的各种资源。因此,在高中音乐课中融入像广东音乐这种极具地方特色,并凸显强烈时代气息的民族音乐具有深远的意义。广东音乐由清末明初开始形成并经过四百多年的传承而流传下来,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因此从文化遗产的传承方面来说也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3广东音乐资源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
3.1借地方特色,激发学习兴趣:
广州简称穗,别称羊城,是广东省省会。位于广东珠江三角洲北部,历史悠久,一直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城市。在这座城市里,最具地方特色的就是羊城八景。在学习本土音乐之前,首先要了解本土地方特色。所以学生课前有个任务,就是要去逛逛羊城八景。在周末时间,选一景进行参观了解,并做好记录,在小组活动中进行讨论。羊城八景的产生和发展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从老八景到2002年的新八景,择景重点从以山水景为主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结合,说明广州人民重视文化古迹的作用和城市建设的发展,与时俱进。广东音乐也是如此,在一代代音乐人的创作中,广东音乐也是不断的发展中。这也使学生认识到地方特色与地方音乐两者的密切关系。
3.2借地方语言,放飞学生童真:
广东方言作为我国重要的七大方言之一,包括粤语、客话、闽语三大类,其中粤语相较于其它两类语言是更完善的语言,受到国内外众多人的热捧,在珠三角及国外华侨圈内被广泛使用。众所周知,粤语与汉语的在本质上来说是差别极大的两种语言,由于港台明星,粤语电视剧电影及粤语流行歌曲的盛行,对全国各地都有极大的影响。因此,在广东音乐的教学中运用粤语,是很有必要的。用一曲耳熟能详的《落雨大》导入,熟悉的语言熟悉的歌曲,学生倍感亲切。借地方语言,放飞学生的童真童趣,把学生轻松地带入新课的学习氛围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3.3借音乐文化,拓展文化视野:
广东音乐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岭南地方特色,是我国民间音乐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课堂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畅所欲言,讨论所知道的广东音乐。每年端午节,广州的珠江上就有龙舟比赛,一曲《赛龙夺锦》呈现出人民现代生活多么生机勃勃、欢乐和谐,也体现了广东音乐所蕴含的精神动力。在一些特定的场合,如宴会、颁奖典礼、过年的时候,节奏明快、充满喜气的《步步高》,经常会被用作背景音乐,这些都显现出广东音乐的艺术魅力。学生在讨论中认识到,广东音乐植根于社会、植根于民众,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蕴涵着不可估量的文化价值。
3.4借资源开发,陶冶本土情感:
在课堂教学中,笔者介绍了当代高胡大师余其伟,他被称为“广东高胡第三代传人”,是当代广东音乐的领军人物。他所领衔的“余其伟广东音乐演奏组”成立41年,足迹遍布海内外,是艺术水准最高的广东音乐五架头组合。学生通过对名师名作的欣赏,认识到五架头这一经典的组合形式,由高胡、椰胡、扬琴、秦琴和萧五种乐器组成。从名曲赏析到名家演奏到乐器辨识,学生循序渐进由浅至深的认识了广东音乐。随着全球文化融合趋势加强,西方文化渐渐渗入国内,过多的国人追赶西方文化,导致我国本土文化逐渐被遗忘。因此更需要我们培养出本土情感,我们需要自觉地维护民族文化尊严,保卫民族传统文化。
结语
广东音乐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将其融入到高中教材中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音乐的热情,而且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并且一定程度上能增强本土认同感,热爱本土音乐文化,从而深刻认识到民族文化知识的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意义,值得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推广与学习。
作者:吴芬 单位:广州市培英中学
参考文献
[1]易铭.广东乡土音乐资源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J].文教资料,2010,15:90-92.
[2]张团燕.广东音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北方音乐,2011,06:119.
[3]刘莉.高中音乐教学中渗透地方民歌实践性教育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
[4]鱼彬.本土音乐资源开发在西宁市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宁夏大学,2013.
[5]蒋薇.中小学开展民族音乐教学的现实意义和有效途径探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
[6]廖盟书.广东音乐的艺术风格与文化价值.中国文化报,2005年10月1日
第五篇:新课程高中音乐教学浅谈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地不断深入,新课程突出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鼓励音乐创造”等教育理念。高中音乐教学的重心从单纯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播,转向注重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的培养,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的形成,以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新时期;高中音乐;新课程艺术研究
新的课程的理念认为: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流、互动的舞台,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且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课堂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新课程给了教学很大的挖掘,不仅考验学生,对教师综合素质更是挑战。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学会积极认真审阅有关音乐教材、教参等资料,发挥集体智慧、集体备课,相互交流各模块的教学思路,取长补短,对整个教学教材进行分析,针对学校生源的优势特点以及任课教师的个人专业特长,对每个章节的教学进行了补充和取舍,学会如何用教材为学生上好每一节课而努力,真正体现音乐课改所倡导的以“审美为核心”“音乐创造”“有效教学”等理念。
一、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习兴趣
1、优化教学设计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把优秀的音乐作品以“有意思”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达到最优化的教学设计,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融洽师生关系
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地发展,所以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各项教学活动得以正常开展的保证,是学生对音乐课感兴趣的关键。无论是他人还是自己的教学,笔者深深体会到和谐的师生关系所创设的教学范围是那样的美妙和富有活力,师生配合默契的交流互动场景仿佛让人欣赏了一首感人的交响乐而令人难以忘怀。
3、参与实践
参与实践是指让学生参与到音乐演唱、演奏、舞蹈、律动、视听、创作等音乐实践活动中来,使学生直接体验音乐艺术的魅力,享受音乐表现与创作的乐趣。
二、创设教学情境,强化学生审美体验
创设情境是指教师利用多种途径与方式构建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欣赏体验音乐时犹如身临其境,从而迅速地感染上音乐作品的情绪色彩。例如:贝多芬“命运”交响曲中以简洁的主导动机开创了交响乐宏大的结构服从于一个中心思想的先河;贝多芬“九交”中史无前例的运用人声合唱“欢乐颂”来体现他“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鲍罗廷在《中亚西亚的草原上》通过力度的由弱渐强,由强渐弱来塑造俄罗斯军队与商队由远而近,由近及远的动态形象;《梁祝》中借用戏曲中紧拉慢唱的手法来营造祝英台“哭灵”的场面;“涛声”中用钢琴来模拟晨钟(暗示鉴真每一次充满希望的远航)和暮鼓(失败后更加坚强的意志)。这些例子看似简单,但是在我看来这些创意却凝聚了作曲家的创新思维。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创设情境,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捕捉这些创意,那么不但可以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音乐注意力,拓宽学生的创新视野,同时,也将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相信音乐的创意一定会让学生在今后的社会实践中,影响着他们的创新活动,产生一定的社会价值。
三、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探究与创造活动,倡到开放式和研究性学习方法,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如教学高中音乐教材第五单元《浪漫主义音乐欣赏》一课,可开展学生自主学习式的探究活动。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分别研究浪漫主义初期、中期和晚期代表音乐家及其作品。要求每位同学搜索资料、聆听音乐、认真思考,并把自己对浪漫主义音乐的认识与作品的欣赏感受形式文字,做好交流的准备,各小组均有2位同学负责协调与落实。两周后的音乐课上,同学们比较全面地介绍了浪漫主义音乐,同时展示了CD、VCD、绘画、音乐家传记等多种资料。不仅如此,有几位同学还穿插表演了钢琴四手联弹《猎人进行曲》、女声小组唱《摇篮曲》、电子琴独奏《卡门幻想曲》、钢琴独奏《雨滴前奏曲》等。使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原本一节课的交流活动,根本不够用,在精彩的展示和积极的发言中,同学们轻松愉悦地熟悉了浪漫主义音乐产生的历史背景、风格特征、发展历程及名家名曲,笔者也深受感染,仿佛遇到众多知音一样,心情十分激动。可见,探究性学习把学生真正摆到了教学的主体地位,是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音乐学习活动中来,对于充分挖掘音乐课程资源,培养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总之,新时期高中音乐教学需要渗入完美的教学艺术,一堂好的音乐课,就是教师能做到科学而富有创见性、愉快而富有艺术性地教学。只有极大地提高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才能使其在自己的体验中感受音乐的魅力,享受音乐的乐趣,提升音乐学习的兴趣,这也是一个音乐教师的职业责任和终身追求。
作者:李艳萍 单位:山西省临汾市古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