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探析论文(10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音乐教学探析论文(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小学音乐教学探析论文(10篇)

第一篇:小学音乐教学渗透德育教育探析

摘要:

小学音乐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音乐教学富有情趣、美感和容易接受的特点对德育工作开展是一项重要的优势。关于具体怎样在小学音乐中渗透德育教育,笔者进行了简单的陈述,主要内容包括: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以情动人,引发学生的共鸣,发挥音乐之美,陶冶情操,树立人物榜样和熏陶的作用,重视团体合作,培养集体荣誉感。

关键词:

小学音乐 德育教育 以情动人 音乐之美 榜样熏陶 团体合作

前言在素质教育广泛推行的今天,德育教育成为当前教育行业的一种趋势。《新课标》中提出,德育在各个学科教育环节都有渗透,它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思想道德素质,指导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实践环节,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小学音乐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改善教学方式,以优美的旋律、直观的感性途径去感染人,促使人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将人的道德、思想进一步净化和升华。那么,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逐步渗透德育教育呢?

1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以情动人,引发学生的共鸣

要真正达到德育的作用,首先要让小学生从心灵上有所触动,就是使学生能够发自内心地感动,从而使学生产生共鸣。例如,国歌是每个学生都熟悉的一首乐曲,其包含的主要是在国家民族深重危机的情况下,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为了民族的威望,毅然决然地走出书斋,奔赴前线的情感。要想体会当时人们的爱国情感,首先就是要让学生了解这首歌曲的历史背景,通过多媒体可以让学生看当时的图片或者视频短片,让学生加深对歌词的理解,深刻感受一下中国人民抵抗外敌、保卫家园的大无畏精神,也让学生们体会到今日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提升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和责任感,然后再让学生学习歌曲。一旦学生的情感被激发出来,在唱歌的时候会更加具备情感,并且经过一首歌曲的学习,学生的思想道德也将得到进一步升华。

2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发挥音乐之美,陶冶情操

音乐作为一门特殊的艺术,给人以听觉的享受。歌曲中散发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演唱的情感美、表现的体态美,可以净化人的心灵和行为。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中发现各种美,并能深刻地认识和体验美的存在,从而提高学生创造美和发展美的能力。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不仅包括传授歌曲技能,还包括对古今中外的优秀音乐作品的欣赏和学习,特别是对我国民族音乐的欣赏,不仅能够提升小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还能使得小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优良传统美德。对于学生们喜欢的流行音乐,教师也要慎重地进行选择,并将一些好的作品介绍给学生,详细分析作品的特点和闪光点,对作品提出不同的见解,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在音乐中帮学生提升发现美和欣赏美的能力,从而点燃学生的心灵之美。

3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树立人物榜样和熏陶的作用

小学生较为敏感,喜欢模仿。而这一时期榜样在学生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在为学生分析音乐的优美时,不要忘了对音乐中的主人公或者作词人的分析,要通过挖掘其中的感人事迹,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积极的人生态度。对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小学生来讲,在现在充满金钱权势的社会,榜样的力量是强大的。小学生学习榜样、受到榜样的感染,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今后的道路上有正确的指导方向。例如,在雪灾和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的时候,成龙、韩红、刘欢等影视明星将会前往一线进行捐款和演唱,号召各方人士进行支持,他们用行动和歌曲表现了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性的光辉。当然,我们音乐教师也是学生的榜样。所以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为人师表,言谈举止要大方得体,有爱心和责任心,认真做好学生的榜样,让学生在榜样的身上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4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重视团体合作,培养集体荣誉感

新课改实施和推广以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使用多种教学方式来改善教学质量,其中团体合作是最重要的教学方式。而团体练习需要学生之间相互配合,这要求学生要有集体意识,一切命令听指挥,演唱者之间要能够相互照应,从整体利益出发,还要有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例如,在组织合唱前,首先我让学生单独练习,同学之间互相倾听,调节音律。学生们积极性很高,互相讨论学习,最终在合唱演奏中保持了声音的协调性和统一性。学生在练习与合作的过程中,不仅能够通过亲自动手和动脑体会音乐实践的乐趣,掌握音乐的旋律,还能在相互配合当中养成学生遵守纪律、服从集体的好习惯,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5结束语

在音乐的生涯中,有句话让我记忆深刻:“学艺先学做人。”这是在告诫我们,在音乐教学中要树立“育人为本”的理念,不仅要教会学生音乐知识和技能,还要让学生能够通过音乐学习、感受到美的存在,提高自身鉴赏美、发展美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在音乐的海洋中不断地认识自我、提升自我。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当中落实素质教育,渗透德育工作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将艺术教育与德育教育融为一体,使得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作者:谢丽娟 单位:南昌市华安学校

参考文献:

[1]赵晓兰.携德之手与音同行——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1(05).

[2]陈小英.浅谈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如何以学生为本[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28).

[3]浅谈在音乐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DB/OL].百度文库,http://wenku.baidu.com/view/aeca4d29915f804d2b16c10c.html.

[4]赵松青.玩中学乐中育——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快乐教学[J].山东教育,2011(07).

[5]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DB/OL].道客巴巴,http://ww.doc88.com/p-271833886783.html.

[6]刘朝军.循循善诱潜移默化——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语文学刊,2011(04)

第二篇:小学音乐教学钢琴即兴伴奏探析

【摘要】

一首歌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象,是通过演唱者的再创造来完成的,即兴伴奏是音乐教教育智慧的体现,是每个音乐教师都是应该具备的基本功,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分析了钢琴即兴伴奏在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

兴趣审美 表现力 创造力 技巧 伴奏 织体 音乐 气氛

一首歌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象,是通过演唱者的再创造来完成的,而音乐形象和音乐风格则需要恰当的和声、音型等伴奏技巧来为歌曲起到恰当地烘托。即兴伴奏,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一、带动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钢琴即兴伴奏能在音乐课堂上能够带动课堂的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首歌曲的情感可以通过歌曲伴奏的速度、音高、力度、音型等达到应有的音乐教学效果。比如少数民族歌曲《娃哈哈》,这首曲子是典型的新疆舞曲特点,所以可以采取音型的交替使用、重在使左手的伴奏音型上突出切分节奏的特点来表现新疆舞曲的风格特点,前奏一出,同学们对新疆舞曲的特点立即有了形象地了解。有些学生能立刻投入律动跃跃欲试,完全调动他们的音乐共鸣,让同学在音乐中抒发感情、自由想象,从而更好地感悟音乐作品,培养、增加对音乐的学兴趣。

二、表达歌曲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师的即兴伴奏,融入了教师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能够很好地控制伴奏的速度、力度和音色,辅以教师丰富的肢体表情,能让学生很好地感觉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在潜移默化走进了音乐的世界,感受到音乐的美,这便是音乐的美育作用,提高学生的审美。比如歌曲《闪烁的小星》,这是一首耳熟能详的儿童歌曲,可以采用分解和弦的伴奏织体,使得旋律富有歌唱性,又不失动感,学生演唱歌曲的过程中,自然感受到了美好的情感,当反复演唱同一旋律时,我们也可以以灵活多样的手法,去改变伴奏不同的疏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制造不一样的氛围,将学生带入音乐的美丽世界,提高了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三、巧用钢琴的兴伴奏,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在《勤快人和懒惰人》教学中,我利用钢琴的高音展现勤快人的音乐形象,清脆、悦耳又短促的调音,使勤快人的音乐形象惟妙惟肖,能让学生们你就仿佛看到他们勤快、利索的干活的情景,同时,可以让学生跟着音乐来律动展现。然后,又利用钢琴的低音区进行伴奏,用减慢的速度和加重力度的弹奏,展那懒惰人慵懒,拖拉的音乐形象,使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那么,为歌曲配好钢琴伴奏我们通常需要在这些方面进行学习和思考:

1.做好歌曲的分析,重视对基础技巧的把握和综合运用首先,要对歌曲的题材、内容、结构、旋律等进行分析,感受歌曲的内涵,塑造音乐的形象,我们常用的歌曲有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进行曲,舞蹈歌曲等,即兴伴奏的完成需要老师有很好的创造力,旋律伴奏要与歌声互为一体。因而,课堂上进行即兴伴奏不仅要求教师有较高钢琴演奏水平,还需要教师有具备优良的课堂教学智慧和艺术。这样,在即兴伴奏时便不会感到有技术的障碍,能根据结合课堂情况,结合歌曲特点心情发挥。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之余,要努力掌握扎实的钢琴演奏基本功,有了基础技巧的把握和综合运用,才能进行更高水平的即兴伴奏。

2.根据音乐情绪选择恰当的伴奏织体伴奏织体是“和声声部的具体组织形式”。它的基本类型有:柱状和弦式、半分解和弦式和全分解和弦式三种。每种织体类型各有其不同的表现特征和适用范围。在教学作品中,不同情绪的歌曲,应该运用的伴奏织体和触键方式也应该是完全不同的。例如进行曲风格,可以选用坚定有力的柱式和弦伴奏音型,比如《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义勇军进行曲》等;欢快风格,可以选用轻松活泼的半分解和弦伴奏音型,比如歌曲《哇哈哈》《闪烁的小星》等;抒情风格的选用分解和弦伴奏音型,比如《友谊地久天长》等等。而不带旋律的伴奏只用和弦、音型衬托,比较重用于节奏自由、复杂和速度较快的歌曲,给学生们发挥更多自由的空间,当然这仅仅适用于完全熟唱歌曲之后。

3.学习根据课堂气氛的临场发挥和运用教师的即兴伴奏融合了教师对歌曲的理解,带着丰富情感,这样的情感能引领学生融入到音乐作品中。伴奏的前奏作预示,可以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歌唱,琴声的间奏可以连接歌声的段落,琴声的铺垫可以激发音乐的转折,琴声的尾声可以使歌声的意境得以延伸,所以,钢琴即兴伴奏的影子无处不在,它是营造“音乐气氛”中相当重要的部分。教师往往可以用钢琴来替代教师的语言,用以引导孩子们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音乐课堂上的即兴伴奏需要教师有临场发挥的能力,我们需要提高对乐感的感受能力。所谓乐感也就是对音乐的感受能力、能够准确及时地把握音乐形象的能力。

四、总结

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我们可以以带旋律的伴奏织体为主要手法,结合无旋律伴奏织体。和声节奏较为规则,和声进行的脉络较为清晰,和弦材料较为简洁。当然也需要把握小学生的性格特点、情绪变化规律以及兴趣爱好,通过即兴伴奏把好的歌曲更好的展现出它的音乐本质,让学生更好到融入到作品中,会使音乐变得更有教育意义!

 

作者:费所望 单位:江苏省苏州市虎丘中心小学

第三篇:小学音乐教学节奏感培养探析

【摘要】

节奏感是音乐学习及节奏训练的中心环节,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节奏感的培养,对小学生进行音乐节奏感的培养有利于陶冶其情操,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对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内心节奏感及进行有效的节奏训练,进行不断的探索,创新音乐课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音乐感悟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

【关键词】

小学音乐 教学 节奏感培养

节奏是构成音乐学习的第一要素,著名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曾说过;对儿童音乐的教育要从节奏教学开始。培养小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是学好音乐的基础和前提。在以往的音乐教学课堂中,教师并没有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的节奏感训练,学生也就很难准确的拍击出完整的节奏,唱出完整的歌曲。音乐节奏感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培养和建立起来的,它需要较长时间的计划和步骤的培养,节奏感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一、感知生活中声音的“节奏”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节奏与听觉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要想使学生真正以听觉的方式来掌握节奏,就必须使学生。大自然中拥有丰富的节奏和声音,如动物叫声、风雨声、车辆鸣笛声等等,让这些日常生活中能听到的声音带进课堂,让学生仔细聆听,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声音中的变化规律。在音乐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认知和倾听后,再对这些声音的节奏规律进行分析,小学生对这些声音并不陌生,但是缺乏对节奏感的了解。以动物叫声的学习为例,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模仿并体会动物的叫声,感知其中的节奏,以小组讨论学习的方式,进行组与组之间的比赛体验,让学生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对音乐节奏产生兴趣,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找出生活中的节奏,并将其模仿出来,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更加浓厚,同时也能营造出全班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氛围。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经验,以借助与学生日常生活中息息相关的事物来进行音乐课堂教学的方法,能更加有效且直观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效果,真正达到小学音乐教学的目的。

二、以肢体语言的形式来体验节奏感

通过肢体语言的形式来体验音乐的节奏感是一种通过身体动作来表达音乐感受的直观方式,教师要根据小学生年龄的特点,将肢体语言的表述恰当的应用到音乐课堂的教学中,让学生借助肢体动作来体验和表现节奏感,促进学生节奏感的培养,肢体语言的形式主要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声势,二是律动。声势是最为简单的身体动作的声音进行的节奏组合活动,声势能有效的培养小学生的节奏感和对不同音色的体验,以对应的声势动作来对节奏中的不同时值进行反复训练,将节奏符号、对应时值以及声势之间确立相关的联系,以此来形成有效的记忆,这种肢体语言形式和教学方法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及教学效果,逐渐发展成为教师引导学生辨别音乐拍好及音的长短的有效方法。律动作为肢体语言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同样是以简单的身体动作对音乐的表现,律动对学生音乐节奏感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积极创设音乐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以不同的身体动作来体会音乐,增强其节奏感,学生根据音乐节奏感来充分发挥想象,不同的曲节奏来展现不同的动作,这种节奏练习方法,能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通过肢体动作的表演不仅获得了情感上的满足,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肢体语言的表述除了以上两种形式外,还包含着舞蹈、指挥、表演等多种方式,教师在教学活动和教学课堂中要发挥其引导作用,合理的将肢体语言运用到音乐课堂教学之中,这样的课堂教学会更加有序、生动、有效。

三、应用打击乐器,强化节奏感

在众多的乐器中,打击乐器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节奏感,由于打击乐器是通过敲击而发出响声的,它独具特色的表现形式能吸引小学生的吸引力,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我们要采取不同的打击乐器来对学生节奏感的练习。如:针对一年的学生,要在原本音乐课堂教学的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1—2种打击乐器,了解乐器的组成结构、节奏特点以及演奏的方式方法,指导学生应用打击乐器来进行节奏感的训练;针对二年级的学生,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熟练的使用打击乐器,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发声体和与所使用的打击乐器音色相似、音质相同的节奏,积极的模仿声音并主动参与到各项演奏活动之中。开放式、自主式的课堂教学方式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节奏感,还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创作积极性,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创造有利的途径。

四、结语

经过较长时间的教学实践,本文中所总结的教学方法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节奏感,让学生对音乐拥有更深层次的体验。在遵循音乐教学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扎实推进音乐教学课堂与研究,全面、大力推进音乐教学的改革,不断提高教学实效。

作者:张明慧 单位:北华大学师范分院音乐系

【参考文献】

[1]王月剑.浅析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节奏感的培养[J].新课程(下),2014,06:113.

[2]沈桃蓉.如何培养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的节奏感[J].新课程学习(上),2015,04:88.

[3]缪思思.把握音乐的脉搏——培养小学阶段学生音乐节奏感的教学探究[J].音乐时空,2015,10:185

第四篇:小学音乐教学审美教育渗透

小学音乐是一门培养学生艺术细胞的启蒙课,小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对世间的万物还不了解,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优秀的音乐课程,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进行升华,使学生的心灵得到美好的冲击,拥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本文以多首歌曲为例进行分析,并赏析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音乐的教学是以培养学生审美情操,提升学生的教养。以音乐课自身所具备的审美优势来熏陶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成为一个懂得欣赏美的人。只有心中懂得欣赏美,生活才会变得愉快。音乐中所表现出来的美好场景能够为学生带来美好的情绪,脑海中对于歌曲中的画面充满无尽的遐想,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一、以特殊的音乐背景,进行审美教育的融入,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在教《虫儿飞》这首歌曲时,“黑黑的天空低垂,虫儿飞,虫儿飞,虫儿飞,虫儿飞,你在思念谁,天上的星星流泪,地上的玫瑰枯萎,冷风吹,冷风吹,只要有你陪”,首先教师对这首歌的故事背景进行讲述。从歌词来看,《虫儿飞》这首歌是关于爱情的,可以看到歌词中多次重复了一种孤独的忧伤美,黑黑的夜晚是寂静也是凄美的,玫瑰也枯萎,环境如此凄凉,但是虫儿一直飞。用虫儿独自到处飞去寻找一份真挚的爱情来表达虫对爱情的渴望。冷风吹,在这寒冷的夜晚,虫儿孤独地寻找,锲而不舍,这是一幅执着而美妙的画面。这时教师可以将这个画面用多媒体展现出来。其实虫儿在本质上是无情的,但是人是有情的,因此作者将自己的感情寄托在虫儿身上,当虫儿飞的时候便带上了人的主观感情色彩,就有了寻找温暖的含义。歌词多次出现了“天荒地老”的画面(此处以动态视频展现),以表达一种凄凉寂寞的感情色调,与美妙温暖的爱情进行对比。用童声的柔和来表现这首歌的温婉情绪。童声又是轻缓有序地,表达虫儿在寻找爱情时的耐心,细心与用心。同时童声又带有纯真,以表现虫儿对爱情的真挚。整首歌曲都以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当看完之后学生对于这样美好的画面充满无限的遐想。而小动物恰恰是生活中无处不在的。音乐寄托的是人的情感,而人将自身的情感转化到动物身上,利用动物来表达这种情绪。学生在这种方式进行音乐的学习,在感同身受的同时,又会对生活充满热爱,是一种美的享受。

二、利用音乐之间的对比,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升学生的赏析能力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对于音乐的学习是很快的。但是他们对于音乐的赏析能力却需要教师进行引导才能正确判断出来,让他们对不同的音乐有正确的认识。下面以《采蘑菇的小姑娘》和《踏雪寻梅》这两首歌为例,进行对比分析歌曲中所表达的内涵。《采蘑菇的小姑娘》这首歌,首先初步听歌的时候可以判断这是一首轻快愉悦的歌曲,里面有小姑娘的朴实童真。然后在仔细品味这首歌的时候,里面有歌词写道“谁不知这山里的蘑菇香,她却不肯尝一尝,盼到赶集的那一天,快快背到集市上,换上一把小镰刀,再加上几块棒棒糖,和那小伙伴一起,把劳动的幸福来分享”。当唱到这句歌词时,可以体会到小姑娘虽然人小却很懂事。不愿意去尝尝采来的蘑菇而是到赶集的时候将蘑菇都卖掉,换来小镰刀这里说明小姑娘是一个热爱劳动不被诱惑所吸引的孩子,然后再换棒棒糖和小伙伴一起分享,这里可以看出小姑娘是一个懂得分享快乐分享自己劳动成果的孩子,是所有学生所要学习的榜样。这首歌教会了学生要热爱劳动,用自己的劳动换取食物,不仅如此,还要懂得分享。这首歌就充分地让学生的情操得以提升,在学习歌曲的同时,对其进行审美教育。《踏雪寻梅》“雪霁天晴朗,腊梅处处香,骑驴坝桥过,铃儿响叮当,响叮当,响叮当,响叮当,响叮当,好花采得瓶供养,伴我书声琴韵,共度好时光”,这首歌的歌词很简短,是一首欣赏冬天自然美景的歌曲。梅花不畏严寒,傲然独立,千百年来有不少诗人歌颂雪梅不畏严寒的精神。《踏雪寻梅》写的是一群少年学生骑着毛驴,不惧怕寒冷,迎着雪去欣赏梅花绽放的盛景。歌曲中完全没有严寒的学生,而是以轻快的语调歌表现出少年们赏梅时内心的愉悦与兴奋。这样的一种场景是一种美的享受。当学生们学习这首歌时可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与美好,我们应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这两首歌所表现出来情绪是完全不同的,但是听歌的时候都能使身心愉悦。用歌曲来感化学生,让他们细细品味歌曲中的深远意义。体会歌曲中所表现出来的美好景象。

三、总结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具有不可小视的重要作用,它能够在无形中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将教育思想融入其中,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热爱大自然中一切美好热带,使学生的心灵得到洗礼,为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供重要帮助。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要深入挖掘出音乐歌曲中内在的思想情感教育因素,充分发挥音乐的情感作用,陶冶学生的性情,提高审美趣味,使学生们一个个健康快乐地成长。

作者:李玉环 单位:吉林省长春高新第一实验学校

第五篇:小学音乐教学情感体验探析

摘要

小学音乐课的目的是通过音乐教学陶冶学生的情操,升华学生的情感。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情感教学,是针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和综合素质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

小学音乐 情感教学 体验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音乐是最情感的艺术。”音乐是情感最丰富的一种表达形式,也是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小学音乐是小学审美教育的重要学科,是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课程。把情感教学融入到小学音乐教学,能进一步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使课堂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情感教学融入到小学音乐教学的意义

小学音乐课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课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情感教学,能更好地丰富学生的情感,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丰富学生的情感

小学生的想法比较单纯,好奇心也比较重,对一些新奇的行为和语言,都想要尝试。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融入情感教学来丰富他们的情感,在满足他们好奇心的同时,也能提高他们对生活中美的认知能力。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情感教学,能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接受情感教育,进而丰富他们的情感。这对小学生来说是他们走近音乐、走近生活的一种比较有效的途径,对学生的情感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二)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小学时期是学生性格成型的重要时期,这时小学生的情感比较脆弱,所以小学的教育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重要影响。音乐课的教学环境比较轻松,学生也比较喜欢音乐课,但如果教师在音乐课堂上仅仅教授音乐知识,那音乐课程便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并还会让学生对音乐失去兴趣。因此,在音乐课程中融入情感教学,通过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改变,使学生对音乐一直保持着兴趣,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也接触情感教育,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的发展有着很重要意义。

(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现在小学教育越来越注重小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也做了很大的改变。其中,美育的代表学科就是音乐和美术,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情感教学就是把美育和德育相结合,使两者没有特别明显的界限,在灵动的音乐课堂上融入情感教育,能增强学生接受情感教育的意愿。对于其他学科来说,学生的情感是决定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融入情感教学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说,发挥了一定的支持和带动作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得以同步发展。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情感教学,对学生的情感、身心健康发展、综合素质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为情感体验做好准备

课堂气氛是决定学生学习态度的重要因素,所以音乐教师要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方案,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为引入情感体验作铺垫,使学生更容易更快地接受情感教育。例如,在《小宝宝睡着了》的歌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拉上教室的窗帘,使教室的光线变暗,并在墙上贴上一些星星、月亮、小树、小鸟等图画,给学生营造一个安静的夜晚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歌曲里所蕴含的情感。

(二)借助先进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已经在教学中得以广泛使用。音乐教师也可以借助这种教学手段,改变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每首歌曲在创作时都有一定的背景,可以通过多媒体把学生带入到歌曲的创作背景中去,使学生对歌曲的理解更加透彻,让学生在歌曲变化的基调中感受音乐背后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蜗牛与黄鹂鸟》的创作背景就是一则寓言故事,其讲述的是黄鹂鸟和蜗牛在讨论葡萄成熟的故事,在故事中向人们揭示一个道理:黄鹂鸟太自以为是,拿自己的长处与别人的短处相比,还取笑别人的短处;而蜗牛则具有不怕艰苦,执着追求目标的精神。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把这则寓言做成动画的形式,让学生在欣赏动画和音乐的同时,激发他们的情感体验,使他们更深刻地了解歌曲背后所蕴含的道理。

(三)结合实际生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学生在生活中学到的知识是非常多的,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还不能完全理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道理和知识。很多歌曲的创作都来源于生活,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如果能结合实际生活,将能增强学生对歌曲的理解,也能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在歌曲《童趣》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小时候印象最深刻的故事说出来与大家分享以及把自己以前玩过的玩具、看过的书和一些有纪念意义的照片给同学展示。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这首歌,还能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三、结语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有效地融入情感教学,不仅能够增进学生对音乐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对音乐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和道理有更深的理解和认知,使学生身心健康得以发展、情感得以升华,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朱虹 单位:安徽省蚌埠第二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何喜芳.何时最入情--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10):83-84.

[2]周桂益.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9):47-48.

第六篇:小学音乐教学创新初探

一、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

目前,我国小学音乐教学中还没有体现素质教育的理念,教学内容比较贫乏、模式比较单一。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主旨,要求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要点之一就是为了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小学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其具有鲜明的学科特点,因此其在对小学生的审美心理、人格完善及创造力的培养等方面具有非常独特的作用。但近年由于受传统教育及考试制度的影响,许多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我国的小学音乐教育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因此,音乐老师就要在教学中力争创新,丰富教学内容,增加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其对音乐的创新能力。在教学模式上缺乏创新,还是一味地采取老师教唱,学生模仿的模式,教学枯燥、机械,扼杀了小学生的创新力。

二、创新对小学音乐教学的作用

小学教学中进行创新对于鼓励小学生通过音乐学会主动探索与创新,其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首先创新性教学可以锻炼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老师与学生之间可以互动,共同创造,同时,陶冶学生的音乐文化修养,使其掌握用音乐语言思考、读写和创作的能力,提高小学生的整体素质。其次,创新教学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建立起师生和谐的关系。在教学中,音乐老师是组织与指导者,是使学生与音乐之间沟通的桥梁。为了保证教学的顺利开展,音乐老师与学生之间要建立民主、互助的师生关系,并尽量采取多样的组织形式,创造美感的人际关系与课堂氛围,使音乐的美在创新的教学中得到完美的诠释,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和创新学习的机会。

三、小学音乐教学的创新措施

1.教学中采用多样化手段

小学生的乐感是不尽相同的,基础也存在差别,也存在个别五音不全者。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就要采取多样化的手段,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来施教,如对于基础薄弱者要适时进行音乐知识、音乐技能的传授,但切忌过分强调训练此方面的技能,否则物极必反,会使他们失去对音乐的兴趣与热情,对音乐课产生抗拒心理。此时,老师可以采取游戏的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学到新的知识,并能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动作用。例如,在教节奏排列时,老师可以先出示五张节奏卡片,以比赛的方法让学生随琴音学习节奏,然后老师可安排学生五人一组进行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最后再让全班同学对每个小组的游戏进行评价,学习他们的优点,同时也指出他们的不足,使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会教学内容,并培养其思维创造能力。这样,学生在愉悦的游戏活动中不但掌握了节奏的排列要领与方法,还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激发了其创新力。

2.创设激发学生的创新力的情境环境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激发需要具备一定的环境,环境是创造力产生的重要因素。学生在具备浓厚的创新氛围与有利于创新的环境中,创造性才能得到培养与激发。因此,音乐老师要用心创设良好的情境,以启发小学生的想象,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进而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感知与理解音乐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作灵感。我们知道,小学生是比较好动的,这是他们的天性,仅用歌声来表达情感难以满足他们的需要,他们不会满足于安静地听音乐,而是更喜欢用动作来表现他们的情感,动作是小学生认识音乐并从中获得快乐的最有效的方法。音乐老师要重视小学生这个特性,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象,给学生足够的实践与空间来表现音乐与创新音乐。如可以在教学中,使用投影仪,让音乐情境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其身临其境,活跃课堂气氛与学生的思维,然后在音乐中鼓励学生对情景进行模仿与创新,最终达到使学生对乐曲表达的情绪及场景了如指掌,然后,在此基础上配以理性的传授,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这样用创设情景的方式来教学,不仅让小学生的内心产生一定情感体验与情绪,增强其对教材的理解,而且还能激发他们产生用音乐来表达的欲望,从而也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3.要以学生为主体来培养其创新精神

小学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实践的过程,各个学生因为具有的基础及自身因素的差异,其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与想象力也会有一定的差别。音乐老师就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性及个人不同的生活环境与阅历,创设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采用灵活、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增强小学生的信心与勇气,使他们能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激发其学习热情,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目标。新的课程观认为,音乐教学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及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应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为了培养专门人才,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但目前小学音乐教学仍是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即以班级为单位,按照学科教学大纲的规定来安排内容组织教材施教,学生的主体地位与独立性得不到体现,学生在学习中难以发挥探索性与激发创造性,且学生之间缺乏沟通,合作、动手机会非常有限。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关键性问题是教师主唱,学生参与有限,学生往往是被动的听众并机械地模仿,主体地位与独立性得不到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自主的学习心理便会逐渐丧失,对音乐的兴趣逐渐减少。因此,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就要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确立,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展示,在教学中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把音乐教师从领唱者转变为音乐实践的主体,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

作者:赵磊 单位:江苏泰州市高港实验小学

第七篇:小学音乐教学游戏运用探析

根据小学音乐教学大纲要求,小学低年级的音乐课应适当增加唱游内容。这里的唱游主要是指歌表演、律动、集体舞以及音乐游戏等内容。由于小学生好玩喜动等特点,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游戏成为唱游教学的关键所在。小学音乐游戏主要指培养小学生音乐能力的游戏活动,音乐是其灵魂,让小学生在音乐游戏中表现具体形象或者意境,从而唤发好奇心以及联想,进而学到音乐知识。因此,小学音乐教学中游戏的运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游戏的意义及作用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游戏的意义

孩子们的生活与游戏是紧密相联的,因此将游戏带入孩子们的音乐教学当中,必然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根据小学生音乐教育视角分析,按照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知识水平等,其音乐学习时无法全心全意地集中在音乐学习上。小学生的心理更多想的是“玩”,如果将游戏引进到音乐课堂教学中来,孩子们就会对音乐课产生极大的兴趣,喜欢上音乐课。因此,作为音乐课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日常生活、思维习惯、感知活动出发,创造设计小学生喜爱的音乐游戏内容,将游戏融入音乐教学。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游戏的作用

小学音乐教学中游戏的运用,一是其具有无法替代的教学优势,能够让枯燥的音乐知识学习以及抽象音乐符号变为具有感染力和凝聚力生动形象富于情感的游戏,其与音乐艺术的运动特性相符合,同时能够满足小学生好玩好动心理特点,实现了快乐教学目的。二是通过游戏能够体现以学生为本的主体作用以及教师主导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人,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启发创造音乐游戏,进一步提高音乐学习兴趣,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让所有学生都能热爱音乐课,同时也可以发现具有特殊音乐天赋的优秀学生,重点加以培养。此外,通过游戏还能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游戏的特点及类型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游戏的特点

音乐游戏是音乐教学的学习手段和方法,而音乐才是灵魂所在,所有音乐游戏都要以音乐为根本,要体现音乐游戏的“音乐性”,让小学生通过游戏学习音乐知识,感受音乐带来的旋律起伏、节奏跳跃、音色变化、速度情况等,同时能够分辨出不同的音乐旋律、节奏、节拍、速度等基本的音乐要素,有效训练小学生的听觉、视觉、运动感觉,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完成音乐学习目的。音乐游戏除基本的音乐性特征以外,还应体现音乐的自然性、趣味性、创造性等基本的游戏特征,从而更好地运用于音乐教学当中去。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游戏的类型

小学音乐教学中游戏可以按照游戏功能分为以下类型:一是节奏训练类型;二是音准训练类型;三是音乐感受力培养类型;四是动作及音乐协调类型;五是识谱类型;六是其他类型。具体运用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要,选择一种或者几种综合运用。

三、小学音乐教学中游戏的具体运用

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能够灵活、有效、恰当地将游戏融入音乐教学中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课题,结合教学实践,具体运用时可以从以下方面加以运用:一是游戏作为导入过程,其能够揭示课题,增强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发挥抛砖引玉功能;二是游戏作为调节活动,其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小学生情绪,规范课堂秩序,增强学习积极性功能;三是根据教学实际即兴编排游戏,有效弥补教学不足,提高教学效果;四是让小学生按照音乐内容自己编排音乐游戏,从而培养其创造力、丰富其想象力、提升其感受力;五是通过游戏环节渗透枯燥的音乐基础知识等,辅助完成音乐教学任务;六是将音乐游戏融入课外音乐活动中,丰富小学生的音乐学习生活。小学音乐教学中游戏的运用具有很多好处,一是可以让学生练习正确发声,培养正确姿势。坐姿端正、站姿规范是音乐学习的第一步,必须养成良好歌唱习惯方能正确发声。反之坐姿与站姿不规范时,无法进行良好的气息呼吸。例如发声训练过程中,小学生经常出现肩膀抬高,下巴伸长、吸气响声等问题,可以通过训练养成良好习惯,使发声自然和谐。同时让学生的坐姿、站姿端庄优美。二是通过音乐能够陶冶小学生情操以及规范小学生言行。在美妙歌声里小学生也能体验音乐之美,不会讲粗话乱打闹,会注意个人的言谈举止,培养良好习惯,提高个人修养。同时教师也会无形中影响和教育学生。

四、总结

总之,小学音乐教学中游戏的运用至关重要。今后教学过程中,应逐步探索经验做法,使小学音乐教学中游戏的运用更加灵活多样,有效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

作者:贾辉 单位:辽宁省辽阳灯塔市烟台街道兆麟小学

【参考文献】

[1]程强.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开展音乐游戏教学的现实意义[J];音乐大观;2012年12期

[2]李荣辉.浅析音乐教学中游戏的意义和作用[J];辽宁教育;2010年06期

[3]吉红蕾.如何运用音乐游戏辅助小学音乐教学[J];企业家天地;2009年08期

第八篇:小学音乐教学渗透多元文化内容意义略述

【摘要】

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渗透并融入多元文化能够使教学内容更加的丰富,凸显独具特色的风土人情,妥善应用则对提高教学效率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本文首先分析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渗透多元文化的作用与意义,然后对渗透多元文化的基本途径展开探讨,总结了教学导入、课堂活动这两个环节的渗透策略,望能够使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整体质量与水平得到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小学音乐 教学 多元文化 渗透

音乐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由于艺术载体在历史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都不是独立的个体,故而对于音乐而言同样如此。换言之,音乐艺术的发展背后体现的是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文化发展成果与积淀。针对当前多元化的文化氛围特点,若教师能够采取有效的策略将多元文化内容渗透至小学音乐教学中,则势必能够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同时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多元化的音乐形式与异域风情,提高教学效率。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多元文化的作用

人类社会在不断复杂化的趋势作用之下,信息流通更加的发达,文化层面的表现形式、具体内容、以及表现载体等方面更新转型速度日益加快,已有文化面临着不同程度上的机遇与挑战,新文化也层出不穷,进而使文化层面的发展表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性、有针对性的渗透多元文化内容,能够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与感知能力,使学生通过深刻的社会体验,理解并尊重多元性的文化知识,为适应多元化的文化发展形势打好基础。在社会大众精神层面需求不断丰富、完善的背景下,不同地域以及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地方习俗不断交流与融合,形成多元文化。义务教育阶段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的中心理念在于: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对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与爱好,利用音乐为审美核心,大力弘扬民族音乐,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奠定基础。同时,小学音乐教学中还需要大力弘扬民族音乐艺术体系,让学生能够接触到并了解不同地域与民族的音乐文化,树立具有文化多元化特点的价值观念,从而更具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多元文化的途径

1.教学导入环节中渗透多元文化的途径:

小学生年龄层偏低,孩童时期普遍具有活动、好动的特点,难以集中注意力。而有效的课堂导入设计能够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们的眼球,调动学习兴趣,在渗透多元文化方面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七个小兄弟》这一教学内容为例,教学的目标与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认识“d”、“r”、“m”、“s”、“l”、“t”、“f”,并形成整体感知,教师在教学导入环节中就可以采取如下操作:首先用多媒体播放《七个小兄弟》的旋律作为背景,然后PPT展示“七个小矮人与白雪公主”的童话故事,发出提问:在这七个小矮人中,同学们最喜欢的哪一个?为什么?。学生积极展开讨论,整个课堂教学氛围很快被调动起来。经过一段讨论后,教师可以将七个小矮人的形象与“d”、“r”、“m”、“s”、“l”、“t”、“f”分别对应起来,并用多媒体播放其发音,让学生说出唱名以便能够及时纠正。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下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课堂活动环节中渗透多元文化的途径:

课堂活动的开展质量将会对小学音乐教学的整体效果产生直接影响。教师利用课堂活动展开重要知识点的教学,可辅助学生逐步建立音乐感知与理解能力,同时促进其表现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的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渗透多元化教学策略后,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水平,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对多元文化的了解更加全面、充分。以《两只小象》这一教学内容为例,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置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如小象两姐妹在大象妈妈的带领下参加音乐会,将《两只小象》中的旋律节奏分为三类,分别为X-/X-/、XX/XX/、以及XXXX/XXXX/。为学生分配不同的角色,并根据节奏旋律模仿肢体动作,将握握手、勾勾鼻子等这些简单的动作融入旋律当中,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学会音乐知识,掌握节奏与旋律的特点,另一方面还能够密切学生之间的沟通,让学生体会到同学、伙伴之间的友谊。除此以外,还可以以不同地域大象的生活习性作为切入点,讲解西双版纳、非洲、印度等地区大象的相关知识,达到丰富学生知识面的目的。

三、结束语

小学音乐教育是一个非常系统与复杂的过程,教师必须在教学活动中总结经验,不断调整并改进教学方法。在多元文化的时展背景下,将多元文化渗透至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除了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外,更是发展提升学生音乐素养水平的内在需求。故而要求教师从多元文化教学的要求入手,在教学导入、课堂活动等环节中渗透多元文化,从而丰富学生音乐知识,拓宽视角,提高对音乐艺术的理解力与感悟力。

作者:孙琳 单位:盐城市日月路小学

参考文献:

[1]刘艺.多元文化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践策略构建[J].成功(教育版),2013,(8):123.

[2]陈溪.在创造中收获课堂——小学音乐课堂即兴创造活动的多元探索[J].教育观察(下旬),2015,(2):90-90,82.

[3]杨韵儿.选择多元音乐素材,拓展小学音乐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1,(z3):243.

[4]李春兰.雨润桃李细无声,音乐灵魂伴我行——多元视野下的小学音乐教学微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5,(4):188-188.

第九篇:小学音乐教学影响学生学习因素及对策

关键词:

小学教育 音乐教育 问题对策

一、小学音乐教育中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

(一)学生对教材内容不理解

现在的小学生普遍喜欢流行歌曲,特别喜欢活泼、欢快的歌曲形式和内容。他们特别希望自己拥有美妙的歌喉,会唱当代所有流行歌曲。唱歌是表达自已情感的最好途径,但对教材上的歌曲他们不太感兴趣。

(二)非考试科目的原因也影响学生的积极性

由于音乐是非考试科目,很多学生和家长认为学不学音乐都无所谓或是应付,这个比例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升学压力的增强而上升。由于少数学生功利心的存在,是音乐教育就变成在夹缝中生存的原因之一。

(三)单一的教学形式影响了学生持续的发展

班级集体授课最主要的教学方式就是“弹唱”。老师弹奏钢琴,学生跟着旋律演唱。这种教学形式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音乐的要求,也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许多教师因为急于完成教学任务而忽略了这一点,他们往往采取的是“一步到位”的教学方式,即老师唱一句,学生跟着学一句。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学会一首新歌,这就是他们所认为的音乐教育。教会学生唱一首新歌也就算完成了相应的教学任务,但是他们忽略了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教材内容

音乐课可以提高自身素质,开发智力,陶冶情操。音乐课放松、快乐的气氛加上流行歌曲,同学们都喜欢,但是,经典歌曲当年都是流行歌曲中最有代表性、最经典的歌曲。它们是时代烙印,它们代表那个时代,那段历史。音乐教育是从基础知识入手,要让学生了解音乐,鉴赏音乐。通过对音乐的鉴赏,领悟音乐的真谛,感受音乐的内涵,从而达到审美能力不断升华的理想境界。

(二)改进音乐的教学方法

音乐教育不只是简简单单教孩子唱歌。艺术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一个思想健全的人,音乐教育应该把教学提升到这样高度。传统单一的“唱歌课”已经不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了,音乐教育应该走创新、发展的道路。音乐教育是培养人的审美能力,提高人的审美意识的教育,只要这个初衷不变,那么创新就可以无处不在。例如,从电视、电影、甚至网络上获取资源,满足每个学生对不同风格、流派的需求。课堂丰富多彩了,学生才会更喜欢音乐和音乐课。

三、完善评价机制

把艺术教育提升到一定高度上,艺术教育的教学质量考核应区别于文化科目的考试,应该有自己的一整套的考查指标体系,除了建立起这样的指标体系,还应该有艺术修养的考查机制。评价学生的素质,应该是全方位、综合的考查学生,艺术修养应该占有很重的分量。

四、总结

总之,我国中小学校音乐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优化音乐教育任重而道远,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艰巨任务,同时对孩子的个人成长也起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应该引起所有教育者和家长的重视。我们只有在明确了音乐教育重要性和地位,找到目前教育体制下音乐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才能有助于今后音乐教育的良性发展。

作者:王新叶 单位:河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第十篇:小学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摘要:

创新是人类的灵魂,是不断发展的动力。小学阶段是人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想象力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创新教育,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小学时期的良好教育能够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音乐教育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儿童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

关键词:

小学音乐教学 创新思维 培养 兴趣

小学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必修课程,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心灵成长的重要学科,优美的音乐旋律和激扬的旋律节奏在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更能滋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逻辑意识和美好情操。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的创新教育和乐器的演奏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有效地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更能够活跃教学氛围,增强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提升记忆力、想象力,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音乐感悟。

一、当前音乐课堂创新教育的现状

1.教学方向的偏离。

当前,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中存在两种极端现象:一种是教师片面强调乐理知识的学习和音乐技巧的练习,课堂上灌输给学生过多的乐谱知识和音乐符号,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另一种则是恰恰相反,教师迎合学生的要求,总是让社会上的流行歌曲充斥课堂,没有从提高学生的乐理知识,音乐审美出发,教给学生健康、向上、适合学生心理成长的歌曲,激发学生潜质,培养学生的乐感和生活情趣,没有达到应有的教育质量和教学目的。

2.资源匮乏、重视不够。

许多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对音乐教育重视不够。教学资源受限,课程的有效进展不够。教师在课堂上不重视学生的个性培养和全面发展,缺少足够的课前准备,在教学方法上也没有变化,缺少创新;由于缺乏足够的教学资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没有使用乐器演奏,课堂气氛无法调动起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忽视对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生和家长都不重视对音乐知识的学习,学生缺少识谱能力、唱歌技巧和简单的乐理知识,缺乏一定的音乐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许多学生不能自觉地将乐谱和节奏、歌词完整地结合起来,在没有伴奏的情况下就无法独立完成一支曲子的演唱,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只凭机械地记忆和练习,并不能真正领会乐曲的内涵和意义,这样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素质,更增添了学生学习音乐的负担,阻碍了音乐教育的发展。

二、小学音乐课堂

1.情境氛围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课堂是学习的阵地,教师应有效抓住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音乐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巧妙布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鼓乐传情》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感受到鼓乐这种特殊乐器的独特魅力,了解鼓乐的节奏特点,以及民族鼓乐与非洲鼓乐的不同风格,可以有意创设教学情境,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现非洲的田野、村庄、草原、沙漠等自然风光,并配上中非民间歌谣《寻找朋友》,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典型的非洲音乐风格。这样的情境教学课堂可以让学生全情地投入音乐中,全身心地感受到非洲鼓乐中的热情、奔放、激扬的饱满情绪,在欢快、热烈的气氛里将教学活动推向高潮。

2.展开联想开拓学生的创新潜能。

想象力是一匹思维的骏马,开拓出创新能力的边疆。孕育想象的种子比知识的传递更为重要,它是人们智力提升的首要基础,更是创新思维的展开翅膀。想象力将人的智慧、愿望、追求进行了延伸和拓展,使人的潜在能力得到挖掘和提升,奠定了思维振翅的土壤。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克服一贯单一、乏味的模唱,让学生通过想象,体会运用不同的演唱方式去表达歌曲的意境和思想。例如在欣赏歌曲《花儿与少年》时,教师启发学生通过想象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每年农历四月前后甘肃、宁夏、青海地区盛况空前的花儿会上的热闹情境,山花烂漫、人海如潮,人们摩肩接踵,歌声此起彼伏,身着多彩的民族盛装的年轻人纷纷起舞献歌的场面,接下来,教师采用口琴伴奏的形式,安排学生欣赏独唱、对唱的不同演唱形式,体会歌曲ABA的三段式结构,让学生随着音乐的节拍和情绪进一步领略到具有浓郁的高原风情和少数民族生活气息。学生通过歌曲不同的表演方式进行对比交流,体会其中的音乐韵味,加深了对乐曲的理解,得到新鲜的体验,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实践活动中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

音乐课堂的实践活动内容可以全方位地挖掘出学生的音乐潜能,同时滋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有效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良好途径。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里,进一步提高了自身的音乐素质。例如,在学习《敲起我的小木鼓》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肢体语言配合乐曲节奏,表现乐曲的内容,感受到少数民族佤族的鼓乐风情,学生在这样的音乐实践活动中能够发挥出自己的创作欲望,加深对作品的认知程度;同时,在教学实践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使用水杯、黑板擦、筷子等物品作为自己独特的乐器,让学生自由练习不同的乐曲节奏,并随着不同的节奏跺脚、击掌、摆动身体,调动所有的学生积极参与起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这样的音乐实践活动能够真正提炼学生的创造力,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让他们在思维的形成上产生质的变化,实现教学的目标。教师应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通过新颖别致的课堂实践活动,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互动中建立友谊和团结,并帮助学生发现自我,提升潜能。

三、结语:

总之,传授音乐知识,培养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音乐魅力,提升创新思维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教师应从改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入手,采用积极的、丰富的教学手段,巧妙采用多媒体设备实施情境化教学,通过生动的教学实践,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音乐素养,使学生通过音乐课堂的学习,提升良好的品质和能力,成为国家需要的具有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的人才。

作者:潘菲 单位:江苏昆山市柏庐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陈少杰.浅论小学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思维创新的措施[J].音乐时空,2013,12:129.

[2]孙悦香.怎样在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J].赤子(上中旬),2014,16: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