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音乐教学论文(4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当前高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凸显出来的问题
1.音乐教学目标模糊。
就当前我国高中的音乐教学情况来看,其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方面尚没有明确的规定,表现得较为模糊不定,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因此在长期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一些高中在对教师的音乐教学效果进行评定时,仅以学生的音乐考试成绩为准则进行评定,完全忽略掉了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对高中学生自身不同个性化需求的满足以及学习兴趣的激发。二是在开展课堂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由于自身教学能力以及水平的限制,并没能将音乐教材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只是单纯地根据考试的需要对学生进行传统式的应试音乐教育,这不仅难以将音乐教育的特色充分的显现出来,也导致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表现的兴致不高。
2.音乐教学方式过时。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再加上一些高中忽略了对音乐教师进行关于教学方式、教学策略等方面的培训,致使高中音乐教师在教学方式、教学理论等方面的水平较低,不能充分满足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具体表现为,大多数高中的音乐教师仍然应用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方法来对学生开展音乐教学,在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都是由教师来对音乐教材、知识进行讲授,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并不对教学活动进行参与。同时,教师在对每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规划时,也只是按照课时来对教材进行简单的划分,缺乏科学的划分方式,不能有效地将每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连接,以促进音乐教学整体教学目标的实现。此外,还有一些教师所应用的教学方式与高中教学大纲中关于音乐教学的规定不符,与音乐教材内容相偏离。
二、高中音乐教学方法与策略的运用
1.实行因材施教。
为进一步提升我国高中的音乐教学水平,我们必须应用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通过对学生音乐学习现状、特征、需求等情况的了解,以学生目前实际的音乐学习水平为根据,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达到对症下药的目的。同时,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化,通过在学生之间应用互帮互助的音乐学习策略,在促进学生团结互助的基础上,使学生的整体音乐学习水平得到明显的提升。此外,音乐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独特想象能力以及个性化的发挥,使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得到良好的培养。
2.科学选取教学方法与策略。
为进一步提升音乐教学方法与策略的科学性、合理性,教师需要在对学生的音乐学习情况、学校的整体教学实力水平以及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知识水平等情况进行综合考量的基础上,来对音乐教学整体方案进行科学的制定,并以此为根据来对各种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以促进预期音乐教学效果的实现。同时,在课堂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通过对自身灵活教学应变能力的发挥来更好地应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突发状况,使教学的发展方向始终处于掌控之中,并通过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应用,来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教师在对音乐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选取时,还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对学生喜欢、熟悉、习惯的教学方法、手段的利用,来激发起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深化学生对于所学音乐知识的理解。
三、总结
总之,随着近年来新课改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进一步推进,为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提升教学质量,高中音乐教师必须在对当前音乐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综合考量的基础上,根据当前本校的音乐教学实际情况,以学生为主体,选取并运用科学、合理以及与当前教学、教师、学生等条件都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音乐教学,只有这样,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提升。
作者:王晓敏 单位:河北师大附中
第二篇:高中音乐教学重心浅析
一、新课程改革的针对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认为摆在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课题是加强高中音乐教育自身的建设,完善音乐课程体系,推进美育的发展。之前,我们说,在传统的高中音乐教学中,一般都运用教师教学生学的办法,每学期教唱几首歌就算完成了音乐教学,试图通过学生的“实践”,让他们领悟相关的音乐知识,形成相应的欣赏能力。但这有限的实践,难以让学生从中获得欣赏音乐艺术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另一种情形是,有的“认真”的教师,就将高中艺术欣赏课上成了音乐专业课,欣赏内容被声乐、琴法、乐理、视唱、练耳等高考音乐考试内容所取代。因为这种内容上的一刀切,变成了教学要求的一刀切,不尊重学生的不同特点,同样不仅不利于所有学生的成长,也使本该快乐欣赏的音乐艺术,因刻板的知识教育变得面目可憎。新课改力图改变这种状况。
二、新课程改革的努力
面对传统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课程改革者以全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力图真正面向全体学生,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要的位置,强调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多样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及体验感受,力图探索与发现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淡化学科意识,降低知识难度,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课改者希图新课标下的高中音乐教学已不再是以前被动式的听赏和学唱,而是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乃至成就学生人生素养的一门有价值的课程。
三、目前音乐教学状况及对策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为音乐教学改革带来了一缕清风。但改革后的实际的音乐教育是怎样的呢?考察我校音乐教育教学现状,旧有的基础音乐教育无法形成完善的课程体系的问题没有彻底解决,我认为还出现了新的矫枉过正的失误——音乐课的去知识化倾向。且看我们一些音乐教师的音乐课。每节课只是让学生去看视频,听乐曲,认为这就是“欣赏”。课本上的乐曲少,就下载学生喜欢的流行曲,让学生来听来唱。不同形式的音乐艺术,既有作为音乐艺术的共性,更有它们作为一种特殊门类的个性,如果我们对它们的“个性”——特殊的表现形式一无所知,不了解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和艺术作用,我们何以真正领略它的艺术美?“音乐教育也要树立以人为本的音乐教育观。把尊重看成是现代教育的第一原则,提倡解放、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让教育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教学内容转向真实的生活化,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这种理念是前沿的,但“以人为本”并不是要我们完全舍弃知识,“尊重学生”并不是在课堂上让学生“想听什么就听什么”的放任自流,我们不能看到教师一教知识就说是“教学观念陈旧”,因为任何能力的获得都是在积淀了一定的知识之后“自然而然”形成的。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长期内化的过程,最主要的是知识的升华与内化。因此,扎实的知识功底、广博的知识视野、合理的知识结构才是素质的重要价值目标。舍弃了音乐知识,如何形成音乐素养,如何形成欣赏能力?降低知识难度,并不是不要知识,不教知识,不学知识。去知识化倾向的产生,大致来源于那种两级思维,原来一部分老师把音乐欣赏课上成了音乐专业课,课程改革“降低”知识难度,就被“彻底”改革者解读成了“不教知识”,只要技能。试问,课改者要完善音乐教育体系的初衷又是什么呢?“操千曲而后晓声”,音乐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所以仅仅听赏还远远不够。我认为真正的音乐教育离不开学生的实践。为此,我建议开展多种形式的音乐活动,比如大合唱,比如管乐队,比如舞蹈队……都是使学生通过实践真正认识音乐学会欣赏的有效途径。音乐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基本方式之一,也是人类了解自己、了解世界、改造世界的基本途径之一。因此,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作为一个未来公民理应学会用音乐的认知方式了解自己、了解世界、改造世界。有无音乐素养,关乎一个人的整体素养。我们无须要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音乐人才,这也不合于多元智能理论,这是在学生的智力类型上搞一刀切,是违背教育规律的行为。但是,我们完全舍弃了知识而求音乐素养的形成,则是缘木求鱼,想建空中楼阁。所以我认为,高中的音乐教学应该是在初中教学的基础上,有效地按照新课标的安排,传授音乐知识,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尽可能地知其所以然。一首曲,一种音乐形式,让学生尽可能地了解构成它的音乐元素,建立起艺术与生活的联系,了解具体的艺术形式与人类情感的联系,亦即各种音乐艺术是如何用不同的形式来变现人类情感的,使“普通人”懂艺术,甚至懂不同的音乐艺术形式,培养学生抓住音乐要素欣赏音乐作品的方法。着眼提高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一个人对任何事物不感兴趣,多半是因为对认知对象了解不够。相识,相知,才会产生喜爱的情感。积累音乐知识,就是增进对音乐的了解与认识,走近乃至走进音乐,提高音乐素养,培养欣赏水平。同时,我们在教学中发现了有音乐特长的学生,培养了专门的音乐人才,这和其他科目培养出了高才生一样,是可喜可贺呢,还是我们的“失误”?
四、总结
音乐是以情动人的,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我们既要在教学的形式上不断跟进变化了的时代,更要在知识的传授上用精力,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学生快乐地学到音乐知识,形成音乐素养,培养欣赏能力。
作者:闫彩宁 单位:西吉中学
第三篇:高中音乐教学审视与实践
一、高中生在学习音乐课程时的心理特点
高中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高中生在这一时期对一切的事物都非常的好奇,对于现实生活的探索以及判断都充满了好奇,理智的思维方式已经成为了高中生对于音乐课程的探索方式,在这一时期内,高中生的心理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高中生在这一时期内学习音乐的时候需要体验音乐学习的快乐,解决学生的困惑与矛盾,因为高中生在这一时期内拥有高度的思维概括以及组织的能力,对于事物本质的探索不断的深化,对于学习的品质要求较高,因此高中的音乐教育应当符合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其次,高中生在这一时期内拥有非常丰富的情感,对于知识的探索从深刻的认知逐渐深入到稳定的探索,处在这一时期的高中生情感的体验非常的强烈,两极性比较的突出,高中生对于生活充满激情,善于明辨是非,情绪上也比较容易冲动,易爆发,在高中的音乐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的时候一定要符合学生的情感需求。最后,高中生在这一时期内自我意识逐渐的成熟,其日益丰富的社会生活使得高中生对于群体活动有较强的见解,独立性以及自治性明显的增强,学习以及处事的时候少盲目性、多自觉性,进行自我评价的时候更加的现实、客观,对于音乐课上所学习的知识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可见,在高中的高压教学中创设音乐课,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心理特征的角度出发,审视自己的教学方法,回归学生的本真,选择适合高中生的学习内容。
二、回归本真—高中音乐新课程改革教学的探索
新课程标准使得高中的教学体制强化了对于音乐这类素质课程的重视,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强化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意识,在学科知识的教学之余,设置音乐的品鉴课、歌唱比赛、演奏比赛等等,使得高中的音乐课程教学将课程实践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提高高中生对于音乐鉴赏的兴趣,丰富自己的高中课余生活。在传统的高中生音乐教育中,由于校方以及学生对于音乐课程的忽视,使得学校内的音乐课程的教学环境较差,例如:学校内缺少供学生练习的演奏教室或者是乐器,学校内的音乐教师的数量以及质量也比较的缺乏,使得高中的音乐教学一直都处在一个较差的水平之中。在进行高中音乐课程教学的实践以及教学方法审视的时候,高中的音乐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优化音乐课程的教学模式,例如:音乐教师在讲解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以及学堂乐歌等等章节的时候,应当将学生的唱歌活动引入到音乐课程之中,例如独唱、小组唱歌或者是小合唱的方式,在这些形式的教学引导下,使得学生主动的参与到音乐课程的教学环节之中,在这样的教学形式中,高中的音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我国经典的歌曲《送别》以及《祖国歌》等等音乐经典,不仅能够延伸我国音乐艺术的活力,还能够活跃高中的音乐课堂,增强我国高中音乐的教学深度,在多样化的高中音乐课程的教学中,音乐能够引导学生强化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在课余活动之余减轻高中生的学习压力。不仅如此,在高中的音乐课堂的教学中,高中的音乐教师可以充分的结合当前的社会生活,引导学生客观的评价当前流行的通俗音乐文化,当前社会上在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歌曲风格的流行,这些流行音乐对当前的高中生的影响较强,并且传播广、普及性强,大大的占据了学生的世界,为了吸引学生对于高中音乐课程的兴趣,高中的音乐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介绍通俗的音乐与歌曲,借学生的兴趣抓住学生的兴趣,与学生加强沟通,与学生共同探讨通俗音乐的魅力与特点,引导学生欣赏一些积极向上的通俗音乐,并以专业的角度向学生介绍通俗音乐独到的特点以及时代性,引导学生远离那些庸俗、没有艺术感染力的音乐,在这样的吸引人的高中音乐教学环节中,引导高中生形成独有的音乐观、审美观,并有助于培养学生提高音乐体验以及文化修养,使得学生在高中的学习之中形成对美的事物的鉴别能力。通过与学生共同的交流流行的通俗音乐,还要引导学生品鉴欣赏我国的民族音乐,民族音乐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欣赏民族音乐的时候应当向学生介绍本民族的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在民族音乐的感受过程中不断的进行尝试、交流等等,引导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和了解,并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更加深刻的认知,并逐步的产生音乐学习的欲望。最后,高中的音乐教育最重要的就是音乐教师要与学生强化交流,也就是在高中的音乐课堂中全面的应用人文教育的精神,按照学生的需求设置音乐课堂教育的内容,实现高中音乐教育的最高的目标,放松高中生的身心,使得学生在繁重的学习生活中实现心理健康成长,并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音乐鉴赏的技巧,为今后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符合新课程改革对于高中总体教育的要求,最终实现高中生素质的全面提升,改善我国传统高中教育的弊端。
三、总结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我国的高中教育对于音乐这类素质课程的重视加强,要求学生在高中学习的过程与音乐保持密切的联系,在繁重的学习任务之下感受音乐,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并在高中的音乐学习之中契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审美心理,采用丰富的高中音乐教学内容和表演的实践,培养高中生对于音乐艺术的兴趣以及稳定的爱好和鉴赏能力,使得高中生的素质得到普遍的提高。
作者:周静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新丰中学
第四篇:高中音乐教学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研究
一、创设音乐情境,提升审美乐感
乐感是一种不可用标准来衡量,难以用理论来归纳的音乐感知能力。在审美体验中,乐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其不仅仅是从音乐展现中提取到的感悟,也是自身对音乐的本能直觉和灵感。拥有敏锐的乐感,才能对音乐审美方向判断准确,抓住重心,而乐感的激发通常通过创设情境实施。通过情境创设,能够让音乐感官更全面、深入地融合,拓展联想,建立灵感审美。例如,在高中音乐鉴赏《彩云追月》的学习中,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了两个情境:清幽如水的夜幕下,朦胧月光周围环绕着大片彩云,风起云变,月光时隐时现,夜色令人沉醉;另一个情境则是月下的女子遥望远方,脸上充满温暖而期盼的神情。教师让学生们一边体味情境一边用心聆听这首著名的中国民族管弦乐曲。情、境、感官的合一让学生们各有思量,感悟到了乐曲灵动、愉悦的情绪,品味出了曲境的超脱雅致。
二、重视人文渗入,丰富审美情感
音乐元素看似简单,实则综合广阔,它不仅仅是音符的构成,从音乐审美角度来说,深层次的审美内涵往往囊括了更丰富的元素,人文元素便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没有人文深度的音乐可以说是没有灵魂的音乐,因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离不开人文渗入。学生可以通过历史、风俗、精神等丰富的人文了解充实乐曲印象,并从中提取音乐情感,由感而思,由心而发地进行艺术赏析。例如,在进行高中音乐鉴赏《敦煌梦(选段)》的教学时,教师向学生们讲述了舞剧《敦煌梦》的创作背景,尤其是选段《伎乐天》中有着千年传说的“香音之神”的来历、地域、服饰、乐器,并扩展到敦煌文化千年来的艺术价值。在神秘、辉煌、优雅的音乐中,学生们纷纷形容感受到了香烟袅袅、飞天乐舞的佛国幻境,更有不少学生将音乐与我国博大精深的音乐艺术联系在一起。
三、开展音乐活动,强化审美实践
音乐学习最终要走向实践,感官和思维需要真实的体验。开展音乐活动就是要让学生们不仅拥有审美意识,而且能够运用审美能力,让审美不再只是单一的学习感受,而是成为学习、创新的工具。
(一)应用性活动
音乐活动有着丰富的形式,以及灵活的方式,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让学生没有任务的压力,而是体验的轻松。对于审美教学来说,最直接的启发就是应用性活动,也就是将审美知识以学生们熟悉、便于实施的形式以活动表现出来,让学生们能够有明确的审美方向,从而在活动参与中快速应用,加深印象,巩固所感。在实施中,教师要选择符合大众审美标准,情感充沛的教材资源。例如,在学习高中音乐鉴赏《崇高美与欢乐美》单元时,教师组织学生们展开了“音乐美的大比拼”活动,让学生们分为两组,各代表崇高美、欢乐美,让两组学生分别收集资料,包括乐器、意境、旋律特点、精神内涵、名作等,从综合审美的角度表现各自的美。学生们积极性非常高,充分体现审美意识,从各个角度去寻求艺术的新高度。除了课本曲目,还收集了《土耳其进行曲》《步步高》等音乐资料。
(二)创造性活动
创造性活动相对于应用性活动最大的特点就是拥有更加开放的发挥空间,对学生的限制、要求更少,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要求更高。如此的形式如同教师把指挥棒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音乐审美力,自由打造独具个性审美的音乐创新活动。音乐创新需要审美能力的支持,而审美能力也需要创新思维的启发,二者是相互作用的。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设计吸引力十足的活动。例如,在高中音乐《和未来有约》的学习中,教师安排了分组表演的创造性活动,让学生们当编导,从歌曲演唱分配、舞蹈配合,到道具准备等都由学生自己设计。学生们不约而同地运用歌曲中的青春、希望、生命和爱的审美内涵,并充分消化歌曲的通俗流行旋律,展示出了各具特色的表演效果。有的小组朝气蓬勃、载歌载舞;有的小组加入了诗歌旁白,令人惊喜。每一个活动环节,学生们的审美感知都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
四、总结
音乐素养成为新时期音乐学习的重要追求,审美能力正是音乐素养的组成部分。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将审美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在锻炼音乐技能的同时渗透审美意识,强化审美思维,拓展审美应用。
作者:李江 单位:江苏省海门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