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音乐教学论文(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我国高校音乐学科未来发展方向分析
(一)高校音乐学科和教学改革之间的关系分析
在我国教育工作的进行中,任何一个学科改革工作的进行都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也为了更好的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对于音乐学科来讲,它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体现的是社会发展中的方方面面,而一部音乐作品的呈现,更多的是对人们生活的总结。从社会的角度分析,高校音乐教学未来的发展需要紧随时展的潮流,而在这个发展浪潮中,当代音乐学科和音乐教学改革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高校音乐教学改革的进行首先需要对音乐学科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考虑,然后结合发展需求寻找改革策略。目前,我国音乐的发展正处于民族音乐百花齐发,外国音乐不断涌入的局面,音乐学科正在经历由简单变丰富、单一变复杂的发展,此时,音乐教学改革的进行就需要先对音乐教学的发展脉络进行充分的考虑。不仅如此,音乐教学也只有不断的进行改革,才能不断的涌现各种形式的音乐学科,这不仅丰富了音乐学科的内容,更促进了当前音乐学科的发展。而在这一关系之中,我国高校音乐教学改革的进行就需要充分的考虑两者之间的关系,改革的方向也需要从两者之间共同的发展利益来考虑。
(二)高校音乐学注重思想文化建设
针对目前我国高校的定位来说,其品牌的定位主要是依靠人文来决定的,只有具备一流的人文环境才能建设出一流的大学,这就说明高校音乐教学改革的进行需要从各个层面展开。从高校音乐未来的发展方向分析,传统音乐教育中重视技能,轻视文化的现象非常普遍,而这一现象和音乐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不一致的。在高校音乐教学工作的进行中,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培养出高技能的专业音乐人才,还需要具有全面的音乐素养,以一位音乐美誉的实施者或音乐文化的传播者而存在。在我国高校音乐的这一发展目标中,高校所需要的音乐教师需要能够全面的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而在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中,高校音乐教师只有从音乐的角度去实践音乐教学目标,所培养出的音乐人才才能更好的满足社会的需求,才能更好的完成音乐的传播工作。根据当前音乐的这种发展需求,在高校音乐学科的未来发展中,传统教育观念中以技能传授为主的理念需要改变,并根据社会的发展需求将音乐技能和音乐文化进行结合,这样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才是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三)高校音乐教育要成为音乐文化的辐射源
从我国音乐近些年的发展成绩来看,其已经为我国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专业音乐人才,为我国音乐事业的传播工作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并一直为音乐教育和传播事业在奋斗着,所取得的成绩是非常瞩目的,但是音乐教育的方向却逐渐无法适应社会需求。目前,为了适应当代的就业状况,我国高校音乐教育正逐渐发生转变,在这种环境下,我国音乐教育的实施方向就需要从专业教育向基础性教育方向转化,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一个契机———高校音乐教育要成为音乐文化的辐射源。当前,高校音乐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出真正的音乐文化传播者,面对这个要求,他们不仅要熟练的掌握专业音乐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高度的音乐文化素养,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就需要学生在个人专业能力和文化素养上共同提升,也只有这样,培养出的学生才能在不吸收新音乐文化的基础上更好的开展他们的音乐传播工作。
二、高校音乐教学现状分析
(一)高校音乐教学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我国音乐的起源虽然比较早,但是在具体的音乐教学规划,以及高校的音乐教学发展历程上却相对比较短暂,而在这个短暂的历程中,高校音乐教学管理工作中相应的管理机制还不是很完善,从当前高校音乐教学的管理机制分析,其还存在着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管理人才短缺等各种问题。例如,在很多高校中,其内部的音乐教育管理人才都不是专业的教育管理人员,这虽然是由人才短缺所造成的,但不能否认的是我国很多高校音乐教育的管理人员的确不够专业,并存在管理机制设置不合理的问题,其中最明显的一个表现就是高校管理机构的设置上没有进行独立划分,以此造成了管理的混乱和缺失。
(二)音乐课程设置不合理
当前高校音乐教学工作的实施中,音乐课程设置不合理是比较常见的,而如今依旧还有很多高校在采取传统的课程教学设置模式,很多需要的音乐教学工作依旧按照一对一的模式开展着。与此同时,我国高校在音乐学科课程的设置上,完全照搬其他专业艺术院校教学模式的现象非常普遍,很多高校都没有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去对专业进行设置,这种现象的存在就导致了很多学科设置的不够合理,学生的发展潜力较小,挖掘不够深入。音乐学科的发展方向是不能随意变革的,它需要从社会发展水平的进步程度中逐步提升,目前我国高校音乐教育水平正处于一种逐步上升的阶段,面对这个丰富多彩的社会环境,学生的需求也逐渐多样化,传统的学科课程设置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学校以及社会的需求,学科之间的融合度还需逐步加强,高校音乐学科的课程设置急需改进。
(三)教育与实际生活缺少联系
艺术是现实生活的产物,面对这种发展模式,音乐教育工作的进行就需要和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在我国高校音乐教学工作目前的实施中,过于生搬硬套的现象非常普遍。从我国传统教育理念出发,大多以死记硬背为主,这一现象在各学科中均有存在,也因此对我国后来的教育造成了一种定性影响。同时,音乐教学片面的依靠课堂来实施,对于生活的融入比较匮乏,学生在音乐创作上很难突破自我,缺乏创新意识。不仅如此,我国高校音乐教学发展初期,外来文化开始不断涌现,也需要和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相结合。面对这种发展需求,我国音乐教育也随之引进了一些国外的音乐教学方法,但是因不同民族音乐之间的差异性比较大,外来音乐文化和我国的民族音乐之间出现一种排斥性,以至于两者的融合不够紧密,但很多高校在吸收外国音乐教育方法的过程中并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依旧硬性的接收,进而造成了现实学情和音乐教学没有相互融合的情况。
三、我国高校音乐教学改革措施分析
(一)提高学科重视度,完善教育管理机制
在我国音乐教学的具体实施中,教育部门虽然颁布了一系列关于音乐教育的发展文件来为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政策基础,但和其他学科相比较,除了专业的音乐类院校高度重视音乐学科的发展外,普通综合类高校对音乐教学的重视程度是明显不够的,而这也是导致音乐教学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的一个主要因素。面对这些问题,高校音乐教学改革的实施中,提高音乐学科的重视程度,摆脱传统的音乐教育观念,加强重视和发展并存的观念非常重要。同时,在音乐学科的设置上,还需联系学生的实际需求,紧抓教育重点,多开设一些有利于学生发展和对社会影响有作用的学科,以此来满足学生的音乐需求。高校音乐教学改革中,要想让音乐教学改革的实施得到持续发展,完善的管理机制非常重要,而在这个管理机制的设置和完善中,人员的合理配置、齐全的机构设置、有效的管理制度,缺一不可。针对这些需求,高校音乐教学管理机制的完善就需要分三个环节来进行:一是加强音乐教育学科重视程度宣传;二是教学联系教学实际对学科进行设置探索;三是严格执行教学管理制度。
(二)合理设置音乐课程
目前,我国高校音乐课程的一个最大弊端就是没有从我国音乐教育的实情出发,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音乐课堂教育模式,而要想改变这一发展现状,就需要合理的设置音乐的课程安排。在合理设置高校音乐学科课程的过程中,顺应学生发展需求,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最大程度满足学生需求的课程才是最合理的。高校音乐课程的设置中,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参与度放在重要位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音乐特长和特殊爱好,给予学生一个可以能够充分激发个性发展的空间,这是音乐教学的首要方向。同时,为了更好的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应该体现出可选择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将因材施教和普遍参与结合在一起。音乐教学中,以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度为主体,重点培养学生在音乐的感知、理解、表现、想象、创作、评价等方面的能力,以进一步的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然后遵循音乐教学的基本规律,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将以音乐审美教育为核心的基本理念渗透到不同的学习模块中,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三)注重音乐欣赏,推进音乐教学改革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表达方式,它存在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让人们去欣赏,然后在欣赏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欣赏教学始终是一项最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同时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音乐气质修养和陶冶学生高尚道德情操上都有重要的价值。音乐作为一种表现艺术情感的方式,欣赏者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联合自己的经历去感知,能更好的感受音乐所传达的思想,不仅能够唤起学生的美感共鸣,还能达到开阔视野、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目的。在音乐教学中,其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民族音乐,接触外国优秀音乐。同时,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还需要一种浓郁的艺术氛围,而这个氛围就是来源于教师的语言。一个良好的欣赏思维空间是可以通过教师在进行音乐欣赏之前,采用优美的语言和抒情的语调为学生创造一个联想的意境,并在欣赏的过程中进行概括使学生通过这些欣赏环节,在教师叙述时了解到作品的意境从中得到启发。同时在表达上可更具感染性,而通过这一环节,能够将学生和教师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相互的融合,进一步的加深了学生对乐曲美感的体验和感悟。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音乐欣赏,学生能够感受到各种新鲜的音乐作品,不仅拓展了学生的音乐视野,还培养了学生的音乐艺术修养。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音乐学科的发展和变化,高校音乐教学改革的步伐也随之不断迈进,而音乐作为一种艺术表达方式,其改革的步伐更具困难性。从本文的分析中可以发现,目前我国高校音乐教学工作的实施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对此,高校音乐教育的改革是必须的,但是这这一改革的步伐中,它需要和音乐学科的发展脚步相互适应,针对这一改革目标的实现,改变传统的音乐教育观念,结合学生和社会的实际需求,在继承传统和符合现代环境需求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这是培养出符合当前社会需要的合格音乐传播者的一举,也是为了更好满足高校音乐教学改革中时代赋予使命的重要方式。
作者:梁玲芝 单位:湖南城市学院音乐学院
第二篇:高校音乐教学文化传递作用及实现途径
一、音乐教育和民族传统之间的关系
(一)高校音乐教学是进行文化传递的重要方式
高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地方,也肩负起弘扬传统民族文化的历史任务。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历久弥新,如果单纯地依靠文化机构、文化组织进行文化传递是远远达不到要求的。高校是进行文化传递的重要媒介,是未来民族文化发展的希望,高校音乐教学有利于实现民族文化的广泛传播。
(二)文化传递是高校音乐教学的基础
音乐文化是音乐的基础,如果学生缺乏对于音乐文化的理解与掌握,那么是无法有效提升自己的音乐水平的。以促进高校音乐教学出发,当前的高校音乐多设置成基础性的教学课程,在教材内容的选取方面也是十分符合文化需求的,这不仅仅是丰富音乐教学内容的表现,也是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现代体现。尤其是在文化多元化发展的现代社会,独特的音乐特色对于提升音乐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文化传递是高校音乐教学的基础。
二、文化传递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价值
(一)文化学价值
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不仅仅是通过口耳相传或者是文字记录来传递、传接传统文化的民俗内容。传统音乐文化是中华民族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历史积淀与文脉传递,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逐渐形成的别具风格的音乐观念、音乐形式、表现手法。对传统音乐文化资源的开发,是经济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期的音乐文脉价值要求。
(二)社会学价值
传统音乐一方面有自己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表现在哲学、宗教、政治、道德、文学、艺术、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等多个层面。音乐文化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文化背景,是当时社会深刻的文化总结,通过对传统音乐文化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感受到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特点,才能够为现代音乐注入浓郁的时代精神和文化气息。
(三)教育学价值
纵观传统音乐文化作品,多数都表达了人民的日常生活,展现了人民的心生、感情和愿望,使人民展现自我的重要艺术方式。以传统笛子音乐作品《姑苏行》为例,较多的滑音给人以柔软、甜美的感觉,通过手指在音孔上缓慢滑动,将音乐的音调变得更加平滑、低沉,从而表现出江南水乡的柔美与婉约。在民歌、经典戏曲唱段中,体现了人民群众的精神追求,表达了人民传统的人生观、价值观。将传统音乐作品与现代高校音乐艺术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能够让学生们欣赏到原滋原味的音乐作品,同时也可以通过音乐作品诉诸和唤起大学生的情感过程,进而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四)艺术审美价值
传统音乐文化源远流长,其通过多种多样的传递方式来进行传递,其中包括歌唱艺术以及音乐表演、戏剧、舞台剧等肢体行为表演、书籍文字记载以及观念意识传承,按照人民的审美观在流传中不断进行融合与提纯,形成具有高度艺术感染力的音乐文化形象,富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以及文化教育价值,为人们的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让大学生们在学习音乐文化的同时,对于传统音乐作品的理解以及创作过程进行分析,在领略到传统音乐的魅力和博大的文化价值的同时,学习到传统音乐审美心理及技法技巧并从中吸收到有益的艺术灵感。
三、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的策略
(一)完善高校音乐教学中的课程设置
民族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音乐元素,这也为高校音乐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积极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不与当前的教学内容冲突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开设音乐文化课程,这样就可以将更多的民族音乐文化引入到高校音乐教学中,汲取音乐文化艺术的养料,充分发挥出民族音乐文化的艺术导向作用。在教学中应结合高校音乐的教学要求,欣赏并且感悟原汁原味的民族音乐作品,掌握最原始最全面的民族音乐资料,并且充分吸收与借鉴这些第一手的民族音乐资料,进而保证高校音乐教学更加富有民族文化内涵。
(二)树立正确的民族文化观念
将民族音乐纳入到高校音乐教学中是为了实现民族传统音乐的现代传承,从而将民族音乐文化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延续下去。因此在高校音乐教学中,要端正高校音乐教师和学生的思想观念,实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外来音乐文化吸收的有机结合,因此在高校音乐教学中要注重对于不同形式的音乐文化作品的吸收;传统音乐文化也不完全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因此在高校音乐教学中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收传统音乐文化中积极向上的元素,摒弃那些消极否定的文化元素。将传统音乐文化中诸多文化载体用现代设计方法传递出来,深层挖掘传统题材,将其赋予鲜明的时代含义,将其蕴含的精神实质、思想感情、表达线索等深层次的内容通过音乐教学阐述出来,让学生们在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能够深受音乐作品中的文化元素的感染。
(三)培养具有民族文化素养的音乐师资队伍
对于高校音乐教学来说,音乐师资队伍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高校音乐教学发展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对音乐教师民族音乐文化素养的培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鼓励和引导高校音乐教师树立正确的民族音乐观念。同时为了丰富音乐教学内容,要求音乐教师积极开展音乐文化采风活动,欣赏并且感悟原汁原味的音乐作品,掌握最原始最全面的传统音乐资料,并且充分吸收与借鉴这些第一手的传统音乐资料,实现音乐教学与文化传递的有机结合。除此之外,还应该邀请民间音乐艺术家讲授示范。积极主动向那些具有较强音乐造诣的民间艺术家们虚心请教,就他们对于传统音乐作品的理解以及创作过程进行分析,在领略到传统音乐的魅力和博大的文化价值的同时,学习到传统音乐审美心理及技法技巧并从中吸收到有益的灵感,从而丰富高校音乐教学内容。
四、总结
借鉴并且融合传统文化元素是未来高校音乐教学的发展方向,是有效解决高校音乐教学缺乏特色、民族化缺失等问题的有力措施。充分利用传统文化丰富的内容以及深刻的艺术内涵,加强文化传递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丰富音乐教学的内涵,进而彰显出其独特的生命力与艺术价值。因此在高校音乐教学中,要注重从文化中汲取音乐元素,不断丰富音乐教学内涵。
作者:丛丽丽 单位:西安音乐学院钢琴系
第三篇:高校音乐教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关键
一、高校音乐教学的现状
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精神文明的提升,人类在思考中运用自身的聪明才智开展创作,让生活更加的美好。当今社会竞争中更多需要复合型人才,所以高校的人才培养计划也要以此为目标,唤醒学生主体学习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且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让学生主动积极的投入到音乐学习过程中,自身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进而推动社会整体的发展。新课程改革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高校对音乐教学思路开展创新,但是,还是不能马上摆脱传统的音乐教学思想影响,真正的摆脱束缚,制约音乐的教学思想,教师一般习惯于训练学生的单项技能为主,这样就容易忽略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很多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没有真正的融入到教学的过程中来,只是把音乐当成了一门学科,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或者相关的演奏技巧,其实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对学生的大脑和手的灵活性开展训练。如果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只是能够演唱一些高难的曲目,可以是即兴演奏也可以是场景配乐,这种表演方式很机械,不能够把学生掌握的知识更好的发挥出来,学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只能处于弱势,不能游刃有余的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很多高校在延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把侧重点勤学苦练,这样不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动力,更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音乐教学质量更是无从谈起。因此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高校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当教学手段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中,创造性和高效性得到激发,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实践,领会音乐的真谛,提升学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创新能力的培养措施
(一)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
最优化设计的教学过程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运用最少的精力,并且学生能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知识学习的源动力就是想象力,世界在不断的发展当中其推动力也是想象力。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当对学生的想象力进行培养的时候,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构建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比如,在课堂上,欣赏《十面埋伏》的时候,先要让学生了解整个音乐的发生背景,这样学生在欣赏的时候就能够结合场景了解曲目要表达意境,把“霸王别姬”以及“楚汉之争”的片段和场景给学生播放,学生在历史重温的时候,对琵琶曲有深入的理解。曲目的欣赏结束以后,可以运用其他的乐器像萨克斯、钢琴演奏《十面埋伏》,让学生直观的感受不同乐器所表达出意境以及不同的演奏效果带个听众的感触,在比较中寻找不同,学生能够深刻的体会出不同乐器在同一个场景中不同表达效果,创设氛围在原有的音乐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音乐的表达形式进行改变。学生开始感觉很困难,教师可以给学生引入一个例子,比如《栀子花》运用不同的曲调演唱,所表达出来的不同效果,运用京剧的腔调演唱会有一种古香古色的感觉,运用现代歌曲的演唱方式、运用歌剧的演唱方式,学生尝试表演的过程中可以加入自己习惯的演唱方式,有的学生加入了民族唱法,有的学生加入了摇滚唱法,这样学生对于多种表达效果有深入的了解,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已有的音乐知识进行创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丰富教学内容,开拓创新空间
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首先要理解教材,另外拓展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又有着比较强烈的号召力,并且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的信息和知识渠道也在延伸以及拓展,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新的关系,音乐教师不再成为教学的主导者,反而要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机械的讲授不是教师的主要教学任务,更多的是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创造、探索、分析、发现知识这才是教学的重点,和学生一样变成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例如:音乐欣赏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入一些流行音乐,拓展学生的思维,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对音乐有深入的认识。比如:学习《爱我中华》的过程中,可以把单声部的旋律创新改变,让学生也参与到改变过程中,彼此的协作分工,进而形成多声部大合唱。
(三)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音乐教师也要改革音乐教学方式。把单一的教学模式转向复合型双向互动的教学模式。互动中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培养。传统音乐课堂改变的过程中,让高校的音乐课程成为学生才艺展示、能力发挥的舞台。在合作钻研和探索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音乐知识的掌握中提升创新能力。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改革,重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给学生传授学习方法。例如:《歌剧魅影》的学习过程中,在课堂上给学生引入舞台剧的概念,学生一直认为音乐就是唱歌和乐器的学习,其实音乐中还有表演等多个门类,通过这样的方式给学生打造多元化课堂,摒弃机械、单一的歌唱方式,也让学生在课堂上对歌剧这种艺术表现形式有深入的理解。
三、总结
音乐教学过程中不可替代的关键部分是音乐创新能力的发展,这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新的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改革中的重点,因为现代社会的发展创新能力是考察人才的素质的重要保障,所以,要联系生活丰富音乐教学活动,并且不断的探索教学模式,引发学生多角度、多方位的思考和发现问题,增强创新意识的同时培养创新能力,满足对人才发展的需求。
作者:万力 单位:湖南文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