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论文(6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音乐教学论文(6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6篇)

第一篇:小学音乐教学优化思路探究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面向学生”是新课改重点强调的内容,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内容:第一,数量上要求通过新课改,使大多数的学生能够获得成功;第二,质量上要求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第三,要求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第四,注重学生心理变化需求及其发展的特点。由此可见,新课改要求音乐教师必须要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真正意义上实现音乐教学的素质教育。

二、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音乐教师仅仅扮演知识传授者的角色,然而新课改却要求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同时还要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总而言之,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只是传授知识,还要去激发、辅导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学以致用。

三、重视音乐课堂的德育渗透

我国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歌曲,旋律优美、演唱形式丰富,学生在听到这些歌曲后极易受到震撼。新课改下的小学音乐教学一方面要求学生在经过学习后,演唱能力能够得到提升,另一方面还要求小学生在欣赏这些歌曲的过程中对人生形成一个初步的认识,养成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因此,音乐教师要以健康的音乐形象为中心,通过创编、表演及演唱等形式,培养小学生对祖国、人民、科学、自然热爱的情感。比如在教授《国歌》这首曲子时,首先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对当时的历史条件及背景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就能够加深对《国歌》的理解,自然而然地对学生使命感及责任感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此外,在欣赏教学中也应该渗透德育。所谓欣赏教学,即围绕音乐作品展开,通过聆听、联想等手段,帮助学生全身心的体验作品由内而外的美。因此,音乐教师应该牢牢抓住作品的拍子、旋律、音色及节奏等要素,塑造出一个真实饱满的音乐形象,创造符合条件的教学情境,给学生带来不同的音乐体验。比如在欣赏《鼓浪屿之波》这首歌曲时,要让学生明白“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带着这份坚定的信念去体验、感受、理解歌曲,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音乐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一方面使学生学习了音乐知识,另一方面还使学生接受了一定程度的思想教育,对学生社会责任感以及历史使命感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四、加强音乐听力的训练

音乐听力训练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听琴音,另一方面是听歌声。其中,听琴音在音乐教学中属于最基础的听觉训练,因为我国小学大部分的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使用电子琴、风琴、手风琴、钢琴等乐器,所以说听琴音也是学生学习音乐所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而听琴音又包括辨琴语、说音名以及唱音符这四项。在听歌声训练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先让学生欣赏指定的歌曲,然后再进行一系列的听力训练。一般来讲,听歌声训练的内容包括听歌曲、评歌手以及谈感受。听歌曲环节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经典的或者流行的歌曲,让学生在欣赏体验不同流派及风格的作品基础上,来训练学生歌曲感知的能力。待学生欣赏完某个歌曲作品后,要求学生对歌曲演唱者的技巧及风格进行大胆评议,通过这种方式来提升学生对歌曲的鉴赏能力。听音训练结束后,要求学生畅谈自己的训练感受,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实现音乐学习的自我提升与完善。

五、不吝啬对学生的赞扬与鼓励

一般来讲,学生在得到教师的赞扬与鼓励后,会更愿意在课堂上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相反,如果对学生进行批评,学生整节课堂都会情绪低落,学习效率也变得非常低下,特别是年龄小的学生在受到批评后情绪尤为低落。因此,在平时的音乐教学课堂中,教师要不断的给予学生适当的赞扬与鼓励,这样才能营造一个活跃轻松、促进学习的氛围。当然,教师并不能一味的鼓励,学生犯错时,运用恰当的语言技巧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批评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六、总结

总而言之,新课改下的小学音乐教学要求教师在实践中改变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课堂上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实现小学音乐教学的目的。

作者:费云 单位:江苏省灌南县花园小学

第二篇:小学音乐教学创设活力课堂探究

1.利用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音乐学科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性来设计教学内容,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使每个孩子的个性都获得发展。小学生的好胜心很强,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进行歌曲欣赏时,把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跟随音乐节奏进行表演,看看哪组的学生表演得最好。每个小组的成员都希望获得胜利,这就激发了他们的主动学习意识,使其积极进行分析和探索,并在表演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有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运用游戏教学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让学生在感受、体验过程中高效地掌握音乐知识。通过创设情境,可以让学生喜欢上音乐学习,并能从课堂学习中感受到乐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能力

(1)在听的过程中对音乐学习产生兴趣。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让学生在听音乐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音乐欣赏能力。听音乐在音乐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倾听音乐,才能对音乐进行探究和分析,才能从中获得真正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只有给学生提供倾听音乐的机会,才能让他们跟随音乐走入到具体情境中,感知音乐,真正体会音乐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在让学生进行音乐倾听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让他们边倾听、边思考,从而深刻理解音乐所表达的内涵。在倾听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一边听,一边跟随音乐打节拍,使他们的音乐节奏感更强,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进行音乐欣赏,有效提高音乐教学的效率。

(2)在唱的过程中感受音乐内涵。

在音乐教学中,除了注重让学生进行倾听音乐,教师还要让学生在把握歌曲主旋律的同时演唱歌曲,使他们在演唱过程中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充分体会乐曲中展现的情境。例如,在欣赏《蜗牛与黄鹂》这首歌曲时,由于很多小学生都比较熟悉,在听完歌曲之后,我让学生都站起来,一边唱,一边进行表演。通过生动的表演和演唱,学生充分感受到了歌曲中对蜗牛和黄鹂的描写,使他们更加喜欢这首歌曲。

(3)通过跳来感受音乐节奏。

小学生都活泼好动,在音乐教学中,要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乐感,教师可以让他们在听音乐的过程中跟随音乐节奏进行舞蹈,使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充分融入音乐情境,使学生喜欢上音乐学习,并积极地进行师生互动,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听音乐、唱音乐、跟随音乐起舞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充分展现自己,让他们感到快乐的同时,收获了更多的音乐体验,掌握更多的音乐基础知识,促进音乐素质的不断提高,从而为创设高效的音乐课堂提供前提。

3.增加音乐体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体验,让他们跟随乐曲进行自由想象,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有效提高。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产生共鸣的过程。无论是对于普通的音乐听众,还是对于音乐的专家来说,感情体验都是在进行音乐学习时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要素。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以驰骋想象的空间。任何一首歌曲或乐曲都是艺术家的情感产物,它通过音乐特有的方式来表现,或活泼、或婉转、或庄严、或凄凉,使人们受到美的熏陶以及情感的陶冶。教师应充分挖掘音乐形象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地体验音乐中的情感,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音乐的审美实践与创造中逐步发展与丰富。由此,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用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让他们带着一份真情去体验音乐,享受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

4.总结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沉闷氛围,用新颖的教学方式来调动课堂氛围,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况闷氛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活跃积极,促进他们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在教学中,教无定法,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适合学生的方法,才能使课堂充满活力,构建高效的音乐课堂。

作者:孙歌 单位:江苏省太仓市城厢镇第三小学

第三篇:小学音乐教学学生音乐素质培养浅议

一、创新教学观念与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老师是音乐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引导着学生的兴趣,并提升着学生的能力。在我们的印象中,中小学音乐教学的观念是极其僵化落后的,总是千篇一律地进行歌曲内容教学和乐理知识的教学,在进行歌曲教学的时候是老师先唱一句,学生跟着唱,直到教会为止,这样做只是注重结果,并没有把精力放在过程上。没有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我们仅仅是教会他们一些歌曲而已,上课的教学目标没有达到,这样的话根本谈不上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我们要兼顾学生的差异性和天赋的不同,创造良好的氛围,提高他们的兴趣,引导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来参加活动。我们还要做的就是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唯有如此,才能达到教学目标。比如,老师可以在教学“唱歌的正确姿势”时,可以让学生观察和听辨自己用两种完全不同的姿势唱出来的效果,一种是弯腰驼背毫无感情地唱,一种是用腹式呼吸的方法、投入感情地唱,然后再问学生哪一种效果比较好。经过对比,学生自然会感受到正确的姿势是多么重要。然后再让学生自己进行练习和对比,找到正确的演唱姿势,这样师生的互动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二、创造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如上面说的一样,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同时注意过程和结果,不能偏废,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老师不仅要精心备课,改进教学方法,按照不同的教学内容施以不同的方法:要让学生多听多看多想,更重要的是老师要把自己对歌曲的感悟和理解传达给学生,激起他们的共鸣,提高他们的兴趣;还要注意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比如,我们可以结合一些歌曲的特殊意境,来提高学生的想象思维。拿《捉泥鳅》这首歌来说,分析它是用了什么样的节奏和旋律来表达人的高兴情绪,我们可以试着让学生自己编排几个动作来完成自己的情绪表达。边唱边跳更加能培养他们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又如,我们在描述春天给我们怎样感受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结合拍子节奏、舞蹈、诗画等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觉。这样的话,想象就成为孩子心灵和音乐欣赏的桥梁,有效提高了孩子的创造力和鉴赏力。

三、采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1.多媒体教学方式

多媒体教学已经是很普及的方式,它具有直观、活泼生动的特点,深受学生欢迎,学生大多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种方法对那些注意力不能太集中和想象力不够丰富的学生来讲特别适用。这样轻松的教学手段能够让学生在一边学习的同时体验到玩乐的趣味,这样他们的能力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2.注意乐器的演奏

根据需要表达的不同音乐主题,我们可以用不同乐器的演奏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音乐的风格等,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比如,摇篮曲等通常用钢琴、小提琴来演奏;而进行曲通常用管乐器来演奏,这样能够表现歌曲的激昂奋进和浩浩荡荡。所以有条件的学校,完全可以根据不同的音乐体裁选取不同的乐器来为学生表现出不同的效果,让学生直观感受不同乐器的特点。

3.适当用流行音乐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流行音乐相对于传统音乐、民族音乐和西方古典音乐来讲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在人们的心目中,流行音乐占了很重要的位置,这不自觉地会影响小学生,这样的影响不可避免。这对我们的音乐教学也提出了挑战,因此我们更应该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力求创新,从流行音乐中提取积极的元素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达到流行音乐为我们服务的目的。我们要在引导学生对良好的流行音乐盲目追捧的同时,还要适当运用流行音乐来激发学生的激情和兴趣,让它为我们服务。

4.利用各种节日

我们可以利用节日,特别是和小朋友有关的节日,来搭建一个舞台,让学生自由发挥,达到玩乐的同时并培养提高音乐素养的目的。通常来说,小孩子的艺术灵感可以在这样的活动中得到提高。例如,六一儿童节的时候,安排一场文艺会演,让更多学生把自己的才能展示出来;安排一项音乐特色技能的全校比赛,让全员参与等等这一系列的活动,重点在于培养学生们的音乐素养。

三、总结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只有教师本身的水平提高了,我们才能谈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所以教师要不断改革创新,探索有利于音乐教学的手段和方法,为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而不断努力。

作者:施维娜 单位:张家港市南丰小学

第四篇:小学音乐教学土家族音乐渗透研究

一、土家族音乐对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的促进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了音乐教学应“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理念,有着重要意义。土家族音乐从古至今,源远流长,大多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生活,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生活场景的再现。当把土家族音乐渗透进小学音乐教学之中时,学生们感到亲切,学起来很轻松,加上土家族音乐本身具有明快活泼、古朴雄浑的特点,学生们心中的激情迅速被点燃,一下子产生了学习音乐的极大兴趣。如我在教学“土家打击乐‘司刀、铜铃’的音韵”这一内容时,带着学生一起欣赏土家族打镏子《锦鸡出山》。这首乐曲是由“山间春色”“结队出山”“溪涧戏游”“众御顽敌”“凯旋荣归”等五个部分组成,它以土家族打击乐特有的演奏技巧,生动地表现了美丽的锦鸡展翅出山、结伙游戏和团结对敌的场景,展示了土家族打击乐丰富的表现力与艺术神韵。学生们在欣赏过程中不时发出欢笑声、惊叹声,很多学生跃跃欲试,表现了极大的学习兴趣。我顺势引导他们学习土家族打镏子的技法,学生们都学得很积极、很认真,不断地尝试,并没有像以前那样觉得无聊和勉为其难,而我也很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土家族音乐对提高学生音乐技能的促进

广义的音乐技能范围比较宽,包括音乐听力训练、乐理、记谱法、视唱和视奏、和声学、配器和作品分析等方面。而对于小学音乐教学来说,音乐技能主要是听力训练、视唱和视奏等最基本的东西,使学生们懂得区分音高音低、音强音弱、渐强渐弱,知道节奏的快慢,会唱一些歌曲,会用一些乐器。土家族音乐节奏明快简洁又富于变化,非常适合小学生进行听力训练、视唱和视奏等。为了开展好学生的节奏训练,让他们较好地掌握节奏,我把“龙山土家三棒鼓”渗透进小学音乐教学课堂中。整个过程中由锣和鼓同时敲响进行伴奏,我把学生们分成两组,一组同学用“锵、锵、锵”来模仿锣的节奏,另一组同学用“咚、咚、咚”来模仿鼓的节奏。节奏一般不复杂,音高变化也不大,有利于小学生掌握敲击节奏的技巧,配合生动有趣的唱词,让他们的音乐技能能得到更好的提高。当然,土家族音乐里面也有对学生音乐技能要求较高的内容,我循序渐进地渗透,学生们一步一步地提高了自己的音乐技能。

三、土家族音乐对提升学生音乐创造能力的促进

由于音乐的表现形式和表现内容的自由和多样给人们提供了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因此,音乐是创造性很强的艺术,有利于培养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把音乐创造作为小学音乐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可以使小学音乐教学获得较高的成效。小学音乐教学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与创造,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潜质,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为了帮助学生们理解和学习音乐创造,我将土家族音乐中的山歌渗透进小学音乐教学之中。土家族山歌贴近于人们的现实生活,从不同的角度生动地反映着人们的生活,具有粗犷豪放、雄伟壮丽、肃穆凝重、慷慨悲歌、古朴严谨、欢快跳跃、风趣诙谐、抒情优美等特点,同时很多山歌都是应情应景即时编唱的,编者和歌者都是一个人,尤其在对唱时,对唱者的创造力要求较高。我让学生们先听,再试着编和唱,之后组织他们对唱,从比较简单的“四言八句”开始,采用师生互对、同桌互对、男女生互对等。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充分活跃课堂气氛,还可提升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

作者:彭大卫 单位:湖南省龙山县第五小学

第五篇:小学音乐教学审美分析

一、音乐之美的内涵

音乐之美,美在旋律,旋律是最具风格化的,是乐曲的灵魂,不同民族、不同文化都有各自不同的旋律;美在和声,协调的和声彰显和谐,不协调的和声突出动力;美在节奏,乐曲的紧张、平静如同自然界中的四季更替、江河奔流、呼吸律动,无不体现节奏之美;美在音色,不同的乐器具有不同的音色,也能产生不同的表现力,多样化的乐器选择带来丰富的音色。

二、审美教育的意义

1.可以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听觉感知能力。

学生音乐审美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用耳朵去聆听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教师要通过音乐欣赏、视唱练耳的训练,提高学生感知音乐语言,感受音乐之美。

2.可以培养小学生的联想能力,激发其创造力。

音乐是想象的艺术,能引发学生的自然联想,而这种联想,又能使音乐内容更丰富,从而能触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3.有益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

优美的旋律能刺激兴奋,使人心旷神怡、精神振奋,也有利于消除疲劳。音乐审美教育通过动人的音乐语言,使人的情感得到共鸣,心灵得到净化,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三、小学音乐教学中实现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

1.歌唱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现。

“诗言志,歌咏言。”歌曲是人的情感外露,会给人带来愉悦的审美享受。歌唱教学是审美教学的最直接而有效的手段,教师通过展现完美的艺术形象去感染学生,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内心情感,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1)情景引导法。

教师根据教学情景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讨论,拨动他们的心弦,触动他们的情感。如在“共同拥有一个家”教学中,教师创设情境如下:“让我们随着美妙的音乐《布娃娃》走进一段动人的故事,这是一个寒冷的冬天,外面飘着鹅毛大雪,路上没有行人,大家躲在暖烘烘的小屋里,突然,外面传来了布娃娃的哭声(播放婴儿啼哭声),她为何哭得如此伤心?如果你遇到如此情景,你会怎么办?歌曲中的主人公同情布娃娃的遭遇,给予了她帮助,唱出了怎样的心声?”

(2)感受法。

教师根据歌词创设问题,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如在“春天在哪里”教学中,教者提出问题:“春天到了,万物复苏,处处充满着生命的气息,小草绿了,河水涨了。”学生先聆听歌曲《春天的小河》,感受歌曲的情绪,接着通过随录音模唱、教师范唱、学生演唱等方法,让学生感受音乐的优美,将自己融入春天的怀抱中。

2.乐器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现。

学习乐器,可以了解音乐的发展历史、乐器的沿革、演奏方法、作品风格等内容,还要学会视谱,把握好音准、节奏。在乐器学习过程中,要做到脑思音、眼视谱、耳听音,实现多种器官的协作统一。

(1)呈现实物图片,讲解沿革历史,拓展学生视野。

教师通过呈现葫芦丝、爵士鼓、古筝等乐器的实物或图片,展示不同的乐曲,介绍乐器沿革的音乐文化,能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让他们对不同风格的乐器有清晰的认识。如在欣赏《草原小姐妹》歌曲时,教者提出问题:“这段音乐熟悉吗?是什么乐器演奏的?”教师简要介绍琵琶的起源、发展、流派,初步了解其基本构造、演奏技巧、代表作品。

(2)感受优质乐器演奏的音乐。

教师运用节奏富于变化的电子琴、优美婉转的长笛等乐器,使学生陶醉其中。教师通过示范讲解、乐谱弹奏、节奏练习等方法,让学生对乐曲形成整体的认识。

(3)激发演奏的欲望。

由于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他们在感受乐器之美的同时会跃跃欲试,教师要因势利导,让学生感受浓烈的学习氛围。演奏分组练习时,要做到多种器官的协调统一,还要具有读谱、背谱的能力。在合奏练习中,要有意识地放慢速度,避免急于求成,这样才能形成合奏的艺术效果。

3.音乐欣赏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现。

(1)音响感知。

“六律具存而莫能听者,无师旷之耳也。”音响感知是欣赏的基础,需要学生不仅对音高、节奏、力度、音色等具有辨别能力,还要具有旋律感、节奏感、多声部音乐感等整体感知的能力。

(2)情感体验。

通过音响感知,在欣赏者的感性经验基础上形成喜怒哀乐等不同的感情类型。在音乐欣赏中,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熏陶,在潜移默化之中感受音乐之美,从而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享受美的愉悦,也使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得到发挥。教师要借助于图画再现学生易于接受的音乐情境,让他们在扮演角色中获得内心体验,在学习活动中激发了欣赏音乐的兴趣。

(3)促进联想。

教师要引领学生通过现实的音响艺术、审美情感产生联想,使审美达到更高的境界,如由《四季》感受自然界春、夏、秋、冬的魅力。总之,音乐教学离开审美教育,就显得枯燥乏味。我们小学音乐教师要让审美教育植根于音乐教学,在提高学生技能的同时,丰富学生情感,让音乐课堂绽放生命与活力。

作者:王玲 单位:江苏省滨海县实验小学

第六篇:小学音乐教学互动浅析

一、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强调了音乐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重要性。“互动”是以师生平等互助的关系为前提的,让学生能够在平等民主的氛围中主动地音乐学习。师生之间要互相促进、互相启发、互相沟通,在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形成音乐学习的“共同体”,达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审美享受的理想境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在人格上坚持师生地位的平等性,意识到师生双方都是彼此关系的创造者,从而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师应以自然亲切的姿态,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在师生互动教学的过程中,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使学生爱学、乐学。例如,教学《巴乌进课堂》时,大多数乐曲老师还没有教,很多学生就已经学会吹奏了。教师就应当积极把握互动教学,营造出的轻松的、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教学生,让学生都爱互动、乐于互动。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让会唱的同学做“小老师”,促进生生之间的互动。在表演的过程中,让学生大胆、自由地发挥想象表演,自由地、尽情地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在音乐学习中体会到满足与快乐感,自由地创造音乐、探索音乐。课堂上,师生主要通过语言、通过彼此间的对话进行互动。然而,传统的“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形式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对话。真正的对话要求师生精神上的平等性,要求师生心灵上的自由性。一旦进行平等的对话,教师就不能表现出“权威者”、“训导者”的形象,而应该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表达不同的看法与观点。即使学生的回答不符合老师的要求,甚至是非常幼稚的,教师也不能表现出任何不愉悦,因为哪怕一个小小的眼神和动作都会让学生产生紧张感。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鼓励学生思考,防止学生产生不安的情绪,给予学生足够的心理安全感,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快乐地学习音乐。

二、营造生生互动的课堂氛围

音乐来源于生活,贴近生活。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关注学生的成长环境,进行互动式教学。学生的成长环境包括科学认识、文化背景、情感经历、日常生活等多个方面,应从学生的人际交流、情感表达、需要、兴趣出发,关注每个学生的生活背景与个性特点,将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能够在互动的音乐课堂上积极实践、勇于探索,激励学生以乐观向上的心态对待学习、对待生活。例如,在教学《包子剪子锤》这首歌曲时,考虑到学生天玩,游戏对于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它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一边玩游戏一边感受音乐,并用歌声的强弱提示学生玩游戏,不但让学生轻松愉快地上课,还在游戏过程中巩固了歌曲,使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到了音乐教学活动中。

三、形成师生互动的教学统一

生动的教学情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新鲜感、亲切感,为师生的情感互动创造有利的条件。新课程改革指出,课堂是师生共同参与的、互动式的创造性活动。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调动起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促进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合作,保证课堂讨论活动的顺利开展,形成师生互动的教学环境。只有师生之间积极互动,才能在课堂上营造充满活力与生机的氛围,才能激发师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充分体现音乐课堂的独有价值。学生会模仿教师的言谈举止,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成长带来很大的影响。学生对语言和音乐有着天生的好奇感,教师应当用语言感染学生,用富有童真的语言将学生带入音乐世界。例如,在教学《回声》时,通过语言的合理运用创设意境:“一只小鸭子迷路了,它只说它的家在一个有山有水的地方,我们帮它找到家好吗?”让学生说出小桥、流水、高山,并在黑板上画好简笔画。小鸭子高兴地说道:“谢谢你们!你们真棒!”小鸭子游到了桥洞下,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高兴得叫起来:“嘎嘎嘎……”这时不知哪儿也有一只小鸭在叫:“嘎嘎嘎……”这下小鸭子傻了,由此导入《回声》的教学,并让学生上台模仿回声。于是,学生们纷纷举手要模仿回声。看着学生们积极的态度,我趁热打铁,让所有学生一起模仿回声,通过不同的力度表现回声,不但营造了轻松的教学氛围,还强化了课堂教学效果。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应当尽量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师生互动分享掌握知识的无穷乐趣。例如,在教学《金孔雀轻轻跳》时,我就十分注重师生互动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了多次师生互动。在节奏练习的过程中,运用卡片出示音乐的节奏,让学生随意拼凑成一段完整的节奏,师生共同用打击乐器演奏,并让学生听辨,引导学生找出最优美的节奏,再学习音乐。在歌唱教学中,运用师生对唱的形式进行教学;在表演教学中,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老师的表演动作,再让学生教学生,最后由师生共同表演;在乐器欣赏教学中,老师吹葫芦丝伴奏,学生拍手唱歌。这样不但能让学生体会到新鲜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与欲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最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总结

教学是一种信息互动,是一种人际交往。现代教学理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积极互动、沟通合作、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中,如果没有互动,没有沟通,没有合作,就不存在教学。《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学是师生共同享受、表现、创造、发现与体验音乐美的过程。音乐课应当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使所有学生都能运用最合适的方式学习音乐,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共同体会学习的乐趣。

作者:伍菊香 单位:昆山市陆家镇?溪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