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学论文(4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音乐教学论文(4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初中音乐教学论文(4篇)

第一篇:初中音乐教学互动式教学模式应用探究

一、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推进素质教育发展进程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成了当前教育的主要趋势。所谓素质教育,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德、智、体、美综合素养,因此,音乐教学成了提高学生美育教学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当前的初中音乐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手段降低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不利于音乐课堂的高效进展。而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科学地使用互动式教学模式,通过教师与学生间的良性互动,有利于提高学生在课堂的参与性,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还能够在不断的互动之中帮助教师找到自身教学的不足点,不断改善自身的教学方式,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二)提高学生的音乐感悟,推动其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

音乐是音乐家传递情感最直接的途径,音乐家在歌曲的创造过程中,倾注了自身的真实情感,而倾听者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容易与这些情感产生共鸣,在正确情感的指导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教材,在歌曲的选择上,教育部门是进行了严格把关的,歌曲所表达的都是一种积极向上、乐观的人生姿态。因此,如果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合理使用互动型教学模式,学生更能够在与教师、音乐的交流中,体会这些乐观的人生态度,因而效仿这些姿态,建立自身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互动式教学模式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措施

(一)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突出互动教学模式

互动教学模式,加强了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上的交流,不仅促进了教师与学生良好关系的建立,还有利于增强教师对学生的个性化了解,帮助教师找到教学中的不足点并不断进行改善。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使用互动教学模式,就要借助一切的教学资源,为自己与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例如,我在讲解人音版教材《大海啊!故乡》时,教师就可以巧妙地使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与大海相关的歌曲,如黄品源的《海浪》、张雨生的《大海》、张惠妹的《听海》等等,在学生欣赏了这些歌曲之后,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交流,我们所教授的歌曲《大海啊!故乡》与教师之前播放的流行歌曲之间存在怎样的区别。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教材中这篇歌曲更能够表现创作者对大海、故乡和母亲的真挚情感,在演奏上更加得激情澎湃,引人入胜。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场名为“大海,我的家!”的小型演唱会,鼓励学生将自己所知道的关于大海的歌曲进行表演,教师能够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找出这些歌曲的配音,提高学生的表演效果。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不仅活跃了初中音乐的课堂氛围,还大大提高了初中音乐的课堂效率。

(二)巧设音乐情景,展现互动教学模式

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是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前提,而巧设音乐情景,则是体现互动式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教师在初中音乐课堂上,根据音乐教材内容,以教学目的作为出发点,合理创设音乐情景,逐步引导学生进入情景进行音乐教学,充分体现了教师与学生的良性互动,对推进初中音乐的发展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例如,我在讲解人音版《给未来一片绿色》时,教师在音乐课堂导入之前,就可以对教室进行布置:在教室里布置满道具做的大树、道具做的鲜花、小草、道具做的高山等等,并利用多媒体展现一片阳光普照大地、海水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景象。再鼓励学生为自己制作一双精美的翅膀,当歌曲进行演奏时,我们鼓励学生想象自己是歌曲中所提及的小天使,可以尽情为未来的世界进行绿色装饰,他可以为未来的世界种上一片绿色的大树、可以为未来的世界栽下一个美丽的花园,可以严厉惩罚破坏树木的人群等等。通过这样的情境设置,充分展现了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互动性,也能够促进学生理解给未来一片绿色对促进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巧设音乐情境,是互动式教学模式的重要展现形式,能够高效地推动初中音乐课堂的可持续发展。

三、总结

由于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因而,本文提出了新课程背景下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首先论述了互动式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优越性,其次提出了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措施:合理利用教学资源与巧设情境,希望这些论述能够给广大的教育者一点借鉴与启发,推动初中音乐的全面发展。

作者:陈彤 单位:山东青岛第二十四中学

第二篇:农村小学与初中音乐教学衔接问题探讨

一、目前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阐述

在我国中小学的音乐教学中,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和非课堂化的状态,所谓阶段性状态,是指音乐教学在受到众多外部因素的作用下,课堂教学被迫中断,无法保持连续的教学状态。尤其在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由于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的音乐认知缺陷,导致农村中小学音乐处于游散的状态;所谓非课堂化状态,即为中小音乐教学多数以业余班、兴趣班的形式而出现,而缺乏课堂教学的保障,缺乏对小学音乐向初中音乐的衔接与转变。针对上述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现状,基于音乐素养人才的培育考虑,必须采用“欣赏教学”的音乐教学策略,让学生通过音乐的学习促成其内心理想追求的心态,用欣赏教学的视角,利用学生的求知心态完成音乐学习,提高中小学音乐衔接的紧密性。

二、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衔接探讨

音乐是美育的组成内容,它通过歌曲的学唱、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美学欣赏等途径,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在农村中小学音乐的学习中,不仅可以活跃农村学生的音乐细胞,而且可以扩大农村学生的音乐知识面,拓宽他们的视野,有助于引导农村中小学生塑造完美的人格,并向积极、健康的人生道路发展。

(一)音乐教学的认识需要转变

在农村音乐教学中,社会和家庭对于音乐教学的理论认知和思维引导需要一个全新的转变,要从培育全面型人才的角度,立足农村学生特点,针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的问题,进行观念与体制的变革,对农村音乐教学硬件环境也要适当加强设备投入,在观念的改变下,不仅要教授农村学生传统的歌唱教学,还要适时向农村学生介绍音乐背景知识、音乐理论基础知识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产生强烈的音乐求知欲,达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分析学生心理培养音乐理想

中小学生由于其年龄阶段的不同,因而呈现出不同的音乐学习心理状态,教师要注意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音乐教学方法,培养不同阶段学生的音乐理想。例如,音乐模块教学方法是一种针对音乐不同类型的教学方法,它根据音乐的不同类型分为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教师要注意观察不同阶段学生的反应和兴趣,摒弃集中统一教学的方式,而是进行分组、分类型的音乐教学,这样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音乐类型,而且可以培育出自己的音乐理想。

(三)提高学习兴趣激发音乐情感

从欣赏音乐教学的视角,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保障是中小学音乐教学衔接的关键因素,教学过程中要切实维护好学生的不同兴趣,这就需要教师采用灵活的音乐教学方法,诸如:音乐情境创设法、音乐故事传递法等。如有些学生比较喜爱浓郁民族气息的音乐,则可以在教学中适当穿插特色民族舞蹈、民族乐器伴奏等形式,并适当介绍特色民族的历史文化习俗和社会经济特点,使学生在了解民族音乐的特色内容下,极大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苏教版》的七年级音乐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喜爱民歌的兴趣展开《茉莉花》的音乐教学,学生可以感受到江苏民歌中曲调流畅抒情、婉转优美的旋律,在字正腔圆而连贯的学唱中感受其音乐风格和曲调。另外,教师还可以展开“音乐第二课堂”,组织指导学生进行课外交流,相互交流各自对喜爱音乐的讨论,教师则可以根据交流成果,制定出相应的音乐教学方案,有效完成中小学音乐教学的衔接过程。

(四)注重农村中小学音乐的系统性衔接

在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的不同环境中,音乐教学的方式方法和教学内容都有显著的变化,学生难免会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也会大打折扣,不利于音乐素养的生成。因而,初中音乐教师不仅要掌握初中学段的音乐内容,还要充分了解小学音乐内容,要从系统教学的角度提升中小学音乐的衔接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苏教版》的《欢迎进行曲》音乐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到小学阶段已学过,它是小学音乐的延伸和深入,因而,可以不必花费太多的时间进行音乐背景知识的传授,而是可以直接简单演奏学生已学过的类似音乐,在提高学生亲切感和熟悉感的前提下,进入深入的学习,并根据《欢迎进行曲》的体裁特点进行音乐创作,引导学生将所学的音乐知识运用到实践创作当中。这样,在初中音乐教师的系统性、整体性编排之下,可以有效完成中小学音乐知识的衔接,巩固学生由小学建立的音乐知识系统。另外,教师还要注重音乐系统知识学习评价的衔接。为了构建音乐素养全面人才,中小学音乐教学要从评价的内容和主体上进行全面完善,可以对学生的小学到初中过程的音乐学习建立档案,记录学生的课堂行为表,利用健全、丰富的动态、发展性评价完成小学到初中音乐学习的衔接。

三、总结

总之,小学音乐与初中音乐的有效衔接牵涉到各因素,要根据农村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转变观念的前提下,从音乐欣赏教学的视角对中小学音乐课进行系统衔接,培养具有音乐素养的人才。

作者:周平 单位:江苏省洪泽县老子山镇九年制学校

第三篇:初中音乐教学有效性分析

一、初中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

(一)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应该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除了音乐基本技巧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要能体会到音乐带给人的美感。通过师生共同的学习,体会音乐的情感体验,发现并享受音乐的美。这样在享受美的过程中,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以更生动的形式去学习,同时也发挥出音乐不同于其他课程的魅力。

(二)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在初中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首先课程的设置要面向全体学生。尤其是音乐课程,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融入到课程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同时,教师也要学会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设置多种多样的学习形式,在照顾到全体学生的同时,也要为个别学生的发展提供空间。

(三)重视音乐实践与音乐创造音乐的教学过程,最主要的是进行实践,只有积极地引导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才能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自信,同时也在集体活动中学会了团队协作,对音乐审美进行的真实的体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通过一些小的活动,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拓展他们的想象空间,要学会对音乐进行创造。

二、提高初中音乐教学水平的建议

(一)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学观念也在逐渐地改进,因此,在推动音乐教学发展的过程中,也要遵循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传统的音乐课程的教学中,只是注重课本知识的传授,这样使得教学的内容过于繁重,也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加不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这样就导致目前学习音乐的学生出现了两种误区,一种是学生具有很好的天赋,唱的很好,但是不了解基础知识,另一种则是具备充分的基础知识,但是唱得不好。因此,在现代初中音乐的教学过程中,教学要学会更新教学理念,不能单纯地传授知识,也不能只是教会学生唱歌,就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不断地完善音乐课程的体系,从而达到提高音乐教学水平的目的。

(二)教师要采用新的教学模式音乐属于一种艺术,而艺术是源于生活的,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也要不断地改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不仅仅是“唱唱歌”。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认为只要教会了学生唱歌,就完成了教学任务,这样导致了学生对于音乐没有新的思考,也不具备自我创新的意识。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学的主体应该是学生,教师要通过科学的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地融入到课程的学习中,这样就调动了学生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习的自我学习,不断的提高音乐的综合素养,进而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三)将音乐与其他学科相结合音乐学科是基础教育阶段一门必修课程。音乐这门艺术学科除了具备自身的特性外,还与舞蹈、戏剧、美术等姊妹艺术一样具有形象性、情感性、审美性等鲜明特征。音乐学科教学,最重要的是要充分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通过音乐艺术手段不断启发学生思维,获取更多的知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师不能只做音乐教育的专才,更要做多门学科的通才。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应当充分考虑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有机结合,以音乐教学为主线,不断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趣味性,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艺术审美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

(四)教师要重视民族音乐的教学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象征,通过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可以学习到我国博大精深、绚丽多彩的历史文化,感受自己民族最深层的东西。在民族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尤其对于少数民族的学生来讲,更能够增加他们的自信,调动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祖国,增强爱国主义情操。因此,要将优秀的民族音乐纳入初中音乐课程中。教师时刻注意培养学生对我国戏曲音乐的热爱,善于吸收并融合其他剧种于音乐教学,看似深不可测的戏曲也一定会在音乐教学中焕发出特有的艺术魅力。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初中音乐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教学模式的不断改变,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水平,改善教学质量的目的。

作者:胡小菊 单位:江苏省沭阳县马厂中学

第四篇:初中音乐教学艺术美感培养方式应用

一、艺术美感培养的重要意义

针对学生开展具体的艺术美感强化及培养,能够通过多种方式、多个渠道进行。在这一过程中,要能够从心理上对初中阶段学生进行全面认知,以此为基础明确学生审美取向,从而进行针对性音乐教学,使学生能够被充分吸引,并对音乐教学产生兴趣。从艺术角度来讲,音乐本身存在着一定的美感和魅力,但是只有强化学生对于相关音乐内容的理解和领会,才能够使得音乐教学更加富有成效。在这一过程中,首先要能够强化学生技能训练,使学生能够学会唱歌,在此基础上还要学会识谱,不仅如此,还需要在此基础上强化学生的情感认知,使学生与音乐内容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但是这一阶段的学生年龄相对较小,情感并未完全成熟,并且没有形成稳定的性格,这样一来学生就很难在课堂学习中长时间集中注意力。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就需要使得教学形式更加灵活,能够进行随机应变的教学,使学生注意力被充分吸引,并能够感受到整个音乐氛围,同时全身心沉浸其中。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逐渐学会欣赏,从而可以进一步提升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刺激学生对于音乐的热情。这样一来能够使学生在面对强大的升学压力过程中,为枯燥乏味的学习生活增添一定的色彩,对生活进行一定程度的调剂。在这种情况下,音乐课堂就会成为学生宣泄和释放渠道,将因升学而产生的疲惫感一扫而空,从而能够更加精力充沛的进行学习。

二、利用审美体验刺激学生审美认知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音乐方面的启发和引导。使学生能够懂得对于音乐的感悟和认知,从而触摸到其中存在的美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能够对音乐教材进行充分利用,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挖掘,使其中存在的美的元素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展现,从而能够使得课堂教学能够营造出与音乐相关的意境,使学生对音乐进行深入感知。这时学生在课堂开始的一瞬间就能够快速沉浸到音乐氛围中,感受到音乐中存在的意境。在此基础上,教师在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引导,对音乐所表现的内容进行适当地诠释,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感受到音乐中美的存在,并且会被音乐中的意境美深深感染。具体来讲,在针对《七子之歌》进行具体简介过程中,通过悬念的设定来对学生进行吸引,对学生们提问,是否知道有一首歌曲的歌词是由一位诗人的组诗创作而来,这名诗人由于爱国行动被反动派最终暗杀,然后他的著名诗篇就被编创成了一首著名歌曲,大家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吗?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对这首歌充满期待,并且对这首歌的内容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在这种情况下,随着音乐旋律的响起,学生将会全神贯注的进行聆听,在聆听的过程中还将深深沉浸其中,对词中意境进行充分感悟和感知,这样一来由词曲引发的情感共鸣将会油然而生。

三、创设情景进行音乐教学

对于中学阶段的音乐教学来讲,要能够使学生通过学习懂得对音乐进行鉴赏,从而能够对其中存在的美进行深入挖掘,最终形成一种音乐素养和能力。在社会变革的背景下,对学生素质提出全新要求,学生需要具备更加健全的人格,在此基础上还需具备综合素质和能力,使学生能够拥有一定的审美品位。在针对音乐进行具体教学时,使学生能够对音乐形成更加敏锐的感觉,强化智力水平。但是在传统模式下开展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学内容仅仅局限于音乐教材,通过对学生技能培养,使学生能够顺利通过相应考试,因此教师只需要强化学生歌曲知识积累,以及音乐专项技能,就能够轻松完成音乐教学任务。但是这样的模式化教学没有对学生审美需求进行关注,学生审美能力将很难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系统培养,从而不能够对音乐进行深入感知。但是在素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针对音乐教学已经发生了系统变化,音乐教学目标已经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转变,审美因素已经被纳入到了音乐教学任务中,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进行音乐学习才能够形成更加全面系统的音乐能力和素质,并能够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音乐素养。在此基础上,学生就能够通过音乐获得情感上的净化,以及思想精神上的升华。再加上教师进行情境上的具体创设,使学生能够得到更加充分的感官刺激。具体来讲,在针对《歌唱祖国》进行具体学习过程中,配套播放我国大好河山的画面,学生自豪感将会呼之欲出,从而燃起强烈的爱国热情。

四、结语:

针对初中阶段的音乐教学,要在传统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增添进艺术美感的具体培养,这样一来音乐教学才能够拥有灵魂,学生音乐素养的形成才能够更加完整,从而能够达到音乐教学的终极目的。

作者:贾正艳 单位:新沂市马陵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