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音乐教学论文(4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Seminar教学模式概述
Seminar最早产生于德国,德意志统一后,Seminar的教学模式开始渐渐得到重视,且随后在西方国家传播中美国受其影响最大。在德留学的美历史学家HenryAdams19世纪70年代将Seminar引入哈佛大学,并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成立后在美国得到真正的发展。Seminar教学模式是美国高等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要措施,旨在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跨学科的和有深度的大学学习体验。其教育理念是充分发挥学生潜能,使学生在交流中对事物有更深刻的认识。
二、seminar教学模式特点
Seminar教学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学术交流互动,将学生学的与老师的教形成整体,彼此之间相互启发,循循善诱。学生与老师之间对于不清楚的问题进行讨论与交流,在最大程度上产生互动,使学生在学习中具有主动性,实现学术交流的最佳效果。从这些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与每个学生独特创新的思想。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师生之间美好的友谊关系以及学生彼此之间的一种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Seminar教学模式的第二个特点是民主性。在21世纪的现在,美国更加重视自由、平等、民主并且充分地尊重每一位公民的权利。美国高校的教育理念是一种以自然人性为本的音乐理念,它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尊重学生个性,重视培养学生健康完整人性,鼓励学生自主学习。Seminar教学模式就是建立在一种民主平等关系下的学习状态,学生在课堂可以各抒己见,教师充当一种引导学生,辅助学生学习的人。因此学生可以开放思维,勇于探索,去寻找属于他们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与想法。Seminar教学模式的第三特点是研究性。教学和研究的过程中,教师从事的是研究性教学,而学生从事的是自主性的研究学习。美国高校的教师在培养学生由好奇到探索到树立学术精神的过程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学习的。研究性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逐步养成问题意识,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在研究过程中,学生也就在逐渐的扩宽自己的知识面,同时也在培养自我的各种兴趣,有利于学生们形成头脑风暴,实现知识的创造性与想象性。因此,对于Seminar的这一特点可适用于高校的音乐教育课程中,以弥补从前重教学而轻研究的现象。
三、seminar教学模式在中国高校音乐教学应用的构想
在中国,高校音乐课堂上课以听老师授课为主,学生机械接受。最后考试方式也是学生死记硬背考试卷。这种教学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渐渐淡忘。Seminar研讨会式的教学方法在音乐教学中运用,可以逐渐改变这种现象。该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习的知识是经过探究得出的结论。老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小组可以选择一个音乐问题进行研究,课下自行查找资料,教师辅助学生为她们提供一些查找资料的来源以及关于她们在研究上需要注意的问题。下一周,学生将自己所找到的资料与所有同学进行探讨。结束后,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通过该教学模式,可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并且在研究问题的同时,也学到更多课堂上所没有学习到的音乐方面的知识。中国高校的音乐教育中,学生们只看重书本上的知识,却不注重经验的积累。自古以来,中国的教育模式就是填鸭式的教育。笔者在美国交换的一年时间里,发现美国的学校很注重实践,学生都有极强的动手能力。遇到他们不懂的问题,他们会自己搜寻解决的办法,并且自己学习经验知识。而不像中国的学生,有些书上不曾提到过的问题产生,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老师。因此,学生在走入工作岗位后,需要很久的时间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Seminar的教学模式恰巧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它提倡的学生自主的研究性学习。例如在中国的音乐教学论课堂上,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提供一些其他老师上课的视频,学生在这段上课的视频中找到教学中的失误以及教学中可借鉴的地方,然后大家一起讨论这位教师在教授中做的好的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对自己未来走上教师的道路积累一定的经验。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转换为实际的视频演示,更有利于学生以后的应用。中国教育与美国教育给大家留下的印象大都是美国培养出来的孩子实践能力比中国孩子实践能力强。同样,在中国高校音乐教育中,学生们的实践能力是比较薄弱的,实践课程的设置基本上为零。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例,音乐教育的实践课程只有实习,时间是大四上学期,实习的周期大概为三个月。短短三个月的实习经历,学生们就即将走上工作岗位。对于音乐教育的学生显然不够。Seminar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们在讨论中,交流中学习到知识。根据seminar教学模式的特点,可以鼓励学生们多实践,学校可设置一些课堂让学生们模拟实践上课的场景,课后让学生们交流实践感想,为以后走上讲台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吴扬 单位: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第二篇:高校音乐教学民族音乐文化探讨
一、高校音乐教学中融入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性
对于任何成功的音乐作品而言,均彰显着特殊的情感,通过对此类作品的讲解,学生的发展才能够具有全面性与积极性。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内容与积极的思想,高校的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二者的融合,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民族音乐的熏陶,学生的文化素质、道德素养等均将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中,民族音乐文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历史长河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民族音乐文化的底蕴更加浓厚,其民族精神的呈现更加深刻。在社会稳定发展的环境下,民族音乐文化得到了持续的发展,它体现着社会的各个方面。在现代音乐教学过程中,融入民族音乐文化是重要的,学生不仅能够感受民族音乐中所传递的情感,还能够增强自身的民族自豪感,进而将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二、高校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问题的表现
1、在高校方面
目前,高校十分注重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即:综合素质的提高。但教学模式的传统性与落后性,制约着音乐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因此,音乐教学未能与民族音乐文化实现有效的融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文化课程,而忽视了民族文化。
2、在教师方面
当前,民族融合的趋势日益显著,世界各国的文化均在密切的交流,此时要注重民族文化的传承,但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受到了阻碍。在高校中,音乐教师受西方音乐的影响较多,在教学过程中,不自觉地具有了西化的特点,进而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3、在学生方面
新时期,音乐的类型具有了多样性与丰富性。在高校,学生对于流行音乐的关注度较高,而未能明确民族音乐的重要性。部分学生不了解甚至抵触民族音乐的教学,主要是由于民族音乐教学具有一定的乏味性与枯燥性,未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因此,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难度较大。
三、高校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问题的处理
1、正确理念的树立
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是必要的,但在与高校音乐教学二者融合过程中,要进行传承的创新与改革,将其中的精华进行保留,而对于落后的、封建的文化进行剔除。同时,高校音乐教学要求教师要形成正确的教学理念,关于民族音乐作品的运用,要选择优秀的,此时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识才能够有所转变,进而易于调动学生对其学习的热情。
2、教学模式的创新
高校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的有效传承,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借助不同的教学方法,使二者的融合更加完美。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民族音乐作品进行积极的利用,通过作品的欣赏与讲解,让学生明确作品中的技巧,以此促进学生音乐体验的增多;同时教师要明确民族音乐文化的差异,通过分类使不同民族音乐文化的差异更加明显,进而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了解将更加全面,与此同时学生也能够更好地把握民族音乐文化的价值。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对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运用,如:情景教学或者互动式教学等,教师也要注重对教学模式的创新,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进行有机的结合,此时民族音乐教学的诠释将具有生动性与清晰性,同时学生对于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易于形成深刻的印象,进而利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目前,高校音乐教学和民族音乐文化的结合,是音乐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与客观规律。
3、教学水平的提升
在高校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高校要注重教师队伍的培养,在高效培养的基础上,教师的知识体系将更加完善,进而音乐教学的质量才能够不断提高,同时也利于和谐教学环境的形成。在高校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对于学生的困惑要给予及时的解决,并且要有意识地结合民族音乐文化。高校教师队伍的构建是必要的,通过系统的培训,教师团队的综合素质将有所提升,进而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效果将更加显著。同时,高校在对民族音乐课程教师安排过程中,要任用民族音乐专业素质、教学能力均相对较高的,同时还要注重教师的教学经验。针对我国高校音乐教师欠缺民族音乐文化素养的现状,要求教师要对民族音乐文化展开积极的、系统的学习,以此促进自身知识体系的完善,进而其教学能力也将不断提高。与此同时,教育部门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如:民族音乐培训课程的开设,此时要保证培训的系统性与定期性。当高校音乐教师民族音乐素养不断提高的基础上,通过教学将直接影响学生,在示范与带动的作用下,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学习效果将更加显著,进而民族音乐文化也将得到高效的传承。
4、教学手段的改进
高校音乐教学要注重教学手段的改进,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需求等,选择适合的民族音乐作品与教学手段,此时要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如:多媒体、投影仪等,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并注重学生的课堂表现,在此基础上,音乐教学的质量才能够有所提高。
四、总结
综上所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需要与高校音乐教学进行有机的融合,为了有效解决高校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几点建议,相信,在高校、教师与学生三者共同努力的基础上,不仅高校音乐教学水平能够提升,同时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效果将更加显著。
作者:田冰洁 单位:河南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
第三篇:高校音乐教学革新探讨
一、音乐学习对现代大学生的裨益所在
历史长河浩荡延绵,音乐依附左右传承千年。追溯至封建时期,我国便享有“礼乐之邦”的美称,音乐文化源远流长,历史上每一阶段所创造的音乐文化都是历史精神的凝结,是民族思想文化的沉淀,同时也折射出我国古代人民的艺术内涵和价值取向,体现了我华夏文明的博大精深。高校音乐教学正是立足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所开展的重要课程,也是对上古文明与传统文化的继承。长期接触和学习音乐文化,很大程度上也是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此外,学习音乐对陶冶高雅情操、培养高尚人格方面也有着不可取替的作用。我们在日常音乐学习中,所学到的不仅是简单音乐乐理或是曲目赏析,其中还包涵人文教育,使得民族精神、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出更多热爱音乐、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操,为成长为“外而有礼、内而和乐”的高素质人才夯实了艺术基础。
二、沉静的礼乐之邦———当前高校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客观问题分析
第一,音乐教学设施简陋。
虽然近些年音乐教育在人才培育中承载的重要职能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但受教育大环境的限制,学校对学生综合能力评判仍以文化课成绩为主,导致教师和学生都将主要精力投放在文化课学习上。这导致了对实质的音乐教学缺乏足够重视,音乐教学设施建设沦为教育硬件建设的“弱项”。须知道,教学设备是开展音乐学习与活动的基本物质基础,对学习音乐起关键作用,基于缺乏足够的音乐学习场地、乐器或音频设备来支持音乐活动的开展,教学质量与学习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第二,器乐教学效果欠佳。
器乐演奏需要手、足、眼、口、脑等多器官的协调运作,能够锻炼大脑的综合协调能力。但大多数高校乐器存量短缺,学生人均乐器拥有量很低,直接影响了器乐教学的正常开展。与此同时,针对器乐的教学方法也较单一,教学理念陈旧,教师往往“机械式”地讲解些许吹、拉、弹、唱技巧,缺乏理论传授,学生难以通学要领,一堂课下来收获甚少。此外,器乐多以学习西方乐器为主,鲜有对本国传统民族乐器的教学。
第三,声乐教学鲜有情感。
西方国家对于声乐教学除了讲究学生对声音的拿捏程度,同时还注重教授学生如何更好地将声乐作品进行处理与表现。反观国内音乐学院的教学过程,错误地将“声乐艺术”认知为“声音艺术”,教师多侧重讲解声音技巧的塑造、打磨,忽略了培养学生体悟音乐作品中蕴含、流露的各类情感因素。例如,世界级女歌唱家杰西•诺曼曾来访我国进行示范授课时,在众多音乐高材生中挑选了两名演唱莫扎特著名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待两名学生唱毕,杰西•诺曼问道:“两位是否知道这首曲子表达了怎样的思想与情感?”两名学生全然不知如何作答。杰西•诺曼在行程结束时感叹道:“中国音乐学生的外形优雅,声音优美,却欠缺乐章的灵魂———情感表现力。”由此可以看出,对演唱技巧的过分执着,造成情感培养缺位,声乐艺术的“声情本味”尽失。
第四,授课形式缺乏创新。
由于部分教师教学经验与能力有所欠缺,在教学活动的组织过程中缺乏足够的创新能力,一味沿袭与模仿传统的音乐教育模式,甚至全然不顾个体差异性而采用分层教学,故而教学质量堪忧,也在某种程度上打击了学生音乐学习兴趣。例如,部分教师虽能正确认识培养情感对学生声乐学习的重要性,但却苦于无处下手,也没有具体细化的指引说明什么是情感培养,于是情感教学或是一笔带过,或是隔靴搔痒,鲜有实效。
三、将课堂变为舞台———高校音乐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的相关建议
作为音乐教育的直接受众,笔者认为当前高校音乐教学应尝试性迈出创新步伐,不断在实践中探索更适合学情的教学模式,例如对情景教学法的灵活运用。所谓“情景教学”即运用语言、实物、画面以及音乐等教学手段,模拟出音乐教学所需要的环境或情景,使学生能够实现情感和认知的结合,从而激发出更多的音乐情感。仿真情景不仅能使学习气氛变得轻松愉快,还能陶冶学生情操,提高音乐欣赏水平。此外,在授课模式上还可以借鉴当前关注度高的社会音乐类比赛模式。如《中国好声音》的比赛规则,在比赛开始时由四位导师背对学员,通过声音来判断学员音乐水准,如果学员演唱能够打动导师,则导师转身。这类新颖的比赛模式能够有效吸引观众。如将此舞台情境与音乐氛围“搬”到课堂上,为课堂注入的音乐激情更是不言而喻。具体可分为两个步骤:
一是舞台情境的创设。
首先,让学生饰演中国好声音中的导师,让教师饰演学员,开讲之前学生可以低头或趴在桌子上,如在讲授过程中对教师讲课内容感兴趣,就可以抬起头来;反之,若觉得教师讲课内容缺乏新意,就不必抬头。由此一来,学生为了尽到“导师”的责任而更加认真听课,对讲课内容进行深刻钻研;同理,教师为让更多学生“抬头”,则会更努力开展教学研究,两者都能更为积极地投入到音乐学与授中。
二是点评方式的设置。
《中国好声音》中四位导师以幽默、机智、专业、真诚的点评方式点燃了整个舞台的热情,也温暖了所有参赛学员的心,同时获得了电视机前观众们的认同,可见正确的评价方式的重要性。在音乐学习中,正确的教学评价方式对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同样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于教学评价的看法,笔者认为这既是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的客观需求,也是关于教师语言技巧、教学智慧、人格魅力的自我展示,如果教师能够将“导师”的真诚、机智、幽默运用到课堂实践中,用真挚情感打动学生、用妙语连珠让学生顿悟、用风趣幽默让学生倍感亲切,将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大有助益。当然,不仅只是导师点评学员,也要给学员点评导师的机会。所以,在音乐课堂上,可以适当地给学生评价教师的机会,提出音乐学习感悟,指出教学中的不足。由此一来,不仅对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有所帮助,同时也能让师生之间有更为良好的交流互动。
四、结语
当前高校音乐学习内容涉猎广泛,对于内心情感、艺术素养等方面都有重要促进作用。音乐教育是高素质人才培育的重要途径,作为知识经济时代下的社会接班人,大学生要不断完善自我,积极向上,以新的教学姿态迎接新时代的挑战。
作者:王喆 单位:安徽大学
第四篇:高校音乐教学实效性研究
一、创造性策略
创造力是高校音乐教学赖以生存的源泉,也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高校音乐老师在教学中应当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进行创新,不断地创造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使得高校音乐教学能够冲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入更多新元素。在过去高校音乐教学模式下,老师更多的是在讲台上“唱独角戏”,这种模式不仅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甚至产生抵制的情绪,而且也极大地影响了教学实效性的提高。因此老师务必要将教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具体来说,可以对音乐训练方法进行创新,在给学生讲授完基本的音乐知识后,老师应当正确地引导学生建立起音乐知识结构与逻辑体系,使得学生能够在平时的音乐学习中实现自我调整和自我提高,最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训练效率。例如老师可以创造新的教学评价方式,对于个别学生犯的低级错误,老师可以使用具有普遍性的集体纠正方式来引导学生发现自己身上存在的错误,从而更加主动地进行自我纠正和自我调整,提高高校音乐教学的实效性。
二、人文性策略
实际上,音乐是属于人文科学的范畴内的,在当前时代快速发展、高等教育不断改革的环境下,要求高校音乐教学务必要重视人文性这个特点。通过将人文性与实际的高校音乐教学活动结合起来的方式,使得尊重学生、尊重艺术的理念深入人心,有利于提高高校音乐教学的实效性但是在传统的音乐教学环境下,老师仍然采取“我讲你听”的方式,这使得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极大的限制,学生只能跟着老师的思维走,没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见,失去了教学的主体地位,这对教学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学生会对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产生抵制情绪,不利于音乐教学活动的顺利发展。因此,老师务必要改变以前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真正地将人文精神贯彻到自己的实际教学活动中。具体来说,为了能够实现高校音乐教学实效性提高的教学效果,高校应当加大对人文主义精神的宣扬和投入力度。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增强高校音乐老师的人文素养。作为一名现代高校音乐老师,在具备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要在教学中不断深化和贯彻“人文精神”,将“以人为本”作为教学的指导思想,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认为素质和人文关怀。“以人为本”要求老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实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和状态,不能一味地只是给学生灌输音乐知识,却忽略了学生的内心感受与想法。老师应当以学生为主,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得学生真正地成为音乐课堂的“主人翁”,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高校音乐教学课堂中,深入地思考和学习,从而改变过去沉闷、枯燥的教学模式,提高高校音乐教学的实效性。
三、实践性策略
高校音乐教学理念与实践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新形势下,高校音乐老师应当在教学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也将这种思想传输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在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后懂得学以致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慢慢地认识、掌握和领悟各种音乐知识,并且将其运用到实际中,实现高校音乐的与时俱进,从而更好地提高高校音乐教学的实效性。但是很多老师认为理论知识的教授十分重要,并且将教学的大部分时间用于给学生讲解理论知识,学生虽然基本掌握了这些知识技巧,但是由于他们没有过多的实操,使得他们很难讲这些技巧和要领运用起来,等到真正需要使用音乐器材时,学生再去重温之前学过的内容。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老师务必要认清教学中存在的各种要素,并且实现“边教边学”,使得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具体来讲,实践性策略要求处理好教学中出现的各种教学要素之间的关系。举个例子,在开展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便要重视对学生的研究、对各种教学工具的研究等。通过从整体上加强老师与学生对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研究工作,使得各种音乐教学要素都能够得到最好地优化和配置,增强了要素与要素之间的交流与联系,从而保证了高校音乐教学的实效性。举个例子,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对自身的学生特点进行研究,将学习方法和自身的实际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学生对学习特点的研究,有利于老师进一步对教学内容进行改进,从而提高高校音乐教学的实效性。
四、科学技术策略
现如今网络技术越来越发达和普及,这给传统的高校音乐教学手段和内容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很多高校的教学课堂开始运用多媒体技术,使得多媒体技术在以更快的速度进行推广和发展。加上高校大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好奇心十分强烈,他们趋于接受新的事物,因此老师便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特点,在教学中运用好科学技术策略,使得高校音乐教学的实效性得以保障。具体来说,老师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将音乐基本知识、有关的图像或者是音频等资料进行整合与运用,给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教学画面,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活动的开展,让学生通过听曲子来猜作曲家等等,这不仅能极大地提高高校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得以集中,而且也能极快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基础能力,真正地在高校音乐教学过程中确保教学的实效性。
五、结束语
只有不断地提高高校音乐教学的实效性,才能真正地保证高校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使得高校音乐教学目标能够顺利地达成。为了能够实现教学实效性,高校音乐老师应当要具备较好的教学策略性和较高的教学战略性,立足于学生长远发展以及综合能力提升的角度,不断地创造出新的、有效的教学模式。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音乐老师也要从实践出发,立足于教学实际,在增强自身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要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人文关怀,以更好的姿态来处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前提下提高高校音乐教学的实效性,为高校音乐开辟出新的天地。
作者:刘静静 单位:重庆旅游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