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审美教育论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音乐教学审美教育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小学音乐教学审美教育论文

一、寻找审美教育的突破点

审美教育是一个宏大的概念,因为宏大,所以对小学音乐教学具有明确的指导性和引领性,这是优点所在。但对小学一线的音乐教师而言,过于宏大的概念又容易让人寻找不到有效的抓手,从而使得理念的落实成为困难。笔者在审美教育的观点引领下,努力寻找一个突破点。经笔者实践与思考,感觉从学生的意趣角度建立审美观点,是一个比较可行的途径。意趣指向学生的学习心理中最基本的意味与情趣,学习心理的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小学生的学习而言,最好的刺激手段就是激发学生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小学音乐教学理论上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但这往往是浮于表面的,因为学生往往不是对音乐本身感兴趣,而是对音乐课上的轻松自由感兴趣。因此,音乐教师要努力把学生的兴趣转到音乐知识上来。更重要的是,意趣引领下的审美教育,可以让小学生接触到音乐的本质,能够通过自身的有效体验去感知音乐的美。笔者研究了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的系列小学音乐教材,发现教材中精选了大量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节奏明快、旋律优美的音乐作品。因此,音乐教材是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的主要载体。从意趣培养的角度来看,音乐教师首先要做的一个工作就是,让学生能够通过对音乐教材的使用,感知音乐的美。这是一个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工作,因为很多情况下,学生一学期下来,音乐教材还是新的。这说明教材的使用还处于比较原始的阶段(有的甚至没有使用)。笔者在五年级上册的教学中,从第一课《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教学开始,就试图让学生去体验教材中的美:看似杂乱的数字其实是音符;第一单元的“快乐嚓嚓嚓”必须让学生领略到“跳起欢乐舞,快乐嚓嚓嚓。校园春来早,春歌美如画”的意境。总之,要想实施审美教育,基于教材并寻找意趣是首要之举。

二、探究审美教育的好方法

审美教育的效果来自良好的教学方法。如果说寻找到意趣这一有效的激发点是首要之举,那么好的审美教育方法就是决定审美教育成败的关键。笔者在教学探究中发现:只有基于小学生的认知需要才能获得好的方法。这一认识与传统的认识有所不同,传统音乐教学强调音乐本身的优美,但这种优美如果不能为学生感觉,就无法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审美体验。因此,笔者以为好的审美教育更应当基于学生的需要,看看他们真正喜欢音乐的哪些方面。所以说,好的方法不在于方法本身,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原有认知与音乐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越紧密,说明采用的审美教育的方法越好。

三、激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

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接收到了审美教育会有哪些表现?笔者以为关键在于学生的审美情趣激活。小学生毕竟是小学生,他们对包括音乐在内的事物的美并不容易直接感知,而这也是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学生有了审美意识与初步的审美能力之后,激活学生的审美情趣成为重中之重。审美情趣表现为学生对美的敏感性,当美的音乐出现在学生面前时,他们要能立即有所反应。到了小学高年级,尤其要追求这种教学效果。笔者的教学经验表明,这是有可能实现的。特别是一些百年老歌,如《祝你生日快乐》《毕业歌》等,常常能够让学生在平静的背后展现出内心对曲调的认同与欣赏。笔者努力的另一个目标,是让学生在学校组织的大型活动中,能够在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关于这一点的实现,仍然是基于上述审美教育方法的使用,激活学生感知曲调的审美情趣。当同事表扬笔者所教班级的学生总能在大型活动中高唱国歌时,笔者意识到努力是有效的。

作者:张玲玲 单位:江苏省启东市南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