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势律动初中音乐教学论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声势律动初中音乐教学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声势律动初中音乐教学论文

一、声势律动教学法的含义

所谓声势,指的就是通过人体的各种姿势动作来产生声响。声势的具体表现形式主要有:捻指、拍手、拍腿、跺脚等,它是人类表达和交流情感最古老和最直接的表现方式。在卡尔•奥尔夫创立的音乐教学法的基础之上衍生了声势教学的理念,它通过身体律动作为乐器来进行节奏的训练。对于初中生来说,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之上,利用自身所熟悉的肢体来产生有规律的节奏,可以使其更好地理解音乐知识,使动作协调发展,并帮助开发其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律动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初,其首创者是瑞士的埃米尔•雅克•达尔克罗兹,他是著名的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该教学法也被称为“体态律动”。该律动教学的最终目标与音乐教育的目标始终保持一致,即为了培养“创造型”人才,也就是希望通过身体动作来体验和培养自身的节奏感,使音乐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得到加强,从而使得学生的创作动力得到提高。学生通过律动来直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从国外的音乐教育体系来分析,不管是瑞士的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学,还是德国奥尔夫的节奏教学,都强调用身体的动作去理解和再现音乐。在音乐课教学过程中,不断给学生创造进行律动的机会,鼓励他们通过自己喜爱的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领悟,要充分地利用学生好动的特点,达到动静结合的目的。从律动入手,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帮助和引导学生从更深的意义层面来联想音乐形象和理解乐曲,从而在主动参与和实践中产生愉悦和美的享受。对此,著名的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曾说过:任何音乐理念都可以转化成身体律动,而某一身体律动也可以相对地转化成音乐。

二、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全面挖掘和训练初中生的节奏感。

人的动作自身就带有节奏的动力,人从最简单的行走、跑跳,直到日常生活和劳动过程中的动作本身,无一不是为动作节奏教学提供了相应的素材。节奏训练的重要目标是将身体作为最基本的乐器,通过人体动作来挖掘人天生的节奏感,之后体验和发展人类越发敏锐的节奏感。对于初中生来讲,正是由于处于这个年龄段的人群身体较为协调,反应和表现较为敏锐,所以通过人体动作来培养他们对节奏的体验和享受,是最佳年龄接受期。虽然方法最简单,但是效果却最好。

2.培养和发展初中生的创造力。

当学生听到一些音乐会即兴地做出一系列身体动作的反应,这种即兴表演可以促进学生自我表现以及创作的欲望,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该方法也是最简单和效果最好的。只有拥有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通过人体动作把对声音的感知表现出来,比如声音的大小、走向以及拍子强弱的变化,甚至不同的音色和曲式结构等。

3.有助于初中生身心的平衡发展。

初中处于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与小学阶段相比,该时期的学生对一些事物的感知能力要高于小学阶段,逐步产生了广泛的个人兴趣和丰富的思维方式,心中对未来美好而又伴有挫折的生活充满了好奇与期待。所以对于音乐的学习,他们对音乐的听力和与辨析能力随着年龄的增加,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和提高。但是也正是由于年龄的增加,使得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等多方面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于是他们不会再像小学那样勇于发言和积极表现,尤其在音乐课上也不愿唱歌和表现自己了,这使得初中的音乐课堂变得越来越沉闷和无趣。但是通过声势律动教学的科学合理的融入,改变了单一的教学模式,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可以很好地促进初中生身心的平衡发展,也符合他们的心理需求。

4.有助于培养初中生敏锐的听力和注意力以及反应能力。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声势律动的教学是动作根据音乐中音量的高低、速度、音色、节奏等自觉反应出来的。比如“节奏的模仿、利用节奏进行造句游戏”等。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唤起学生欣赏音乐的本能,还能培养学生的听力、洞察力,还能有效提高其注意力和反应能力,此外还会培养他们细腻的情感,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原则

1.适度性。

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律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而在实践中经常会出现当活动已经结束之后,一些学生仍然还沉浸在自己表演角色中的现象,这种情况的出现不但影响了课堂纪律,还降低了教学效率。因此,我们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律动的具体含义,它仅仅是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感受音乐乐趣的一种手段,律动的本质主要是服务于音乐学习的,在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为了避免过度和不当的律动所带来的一系列的负面效应,就应该把握好适度性,即适当的使用律动手段来辅助教学的开展,从而保证课堂的动静互相适宜和井然有序,使律动教学的作用得到真正的发挥,并以此来提高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

2.指向性。

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声势和律动不单纯是用来活跃课堂氛围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的,其主要作用还有用来培养初中生的节奏感,使其用心感受音乐的风格和情绪等。所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对教学中的声势律动环节设计时,应当注意明确最终目标的指向性,应该紧密结合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来设计律动环节,从而确保其与音乐保持一致,如干净利落的动作配以轻快活泼的舞曲,和缓舒展的动作配以柔和优美的抒情舞曲,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动作表演中感受到音乐的风格。此外,动作的设计中也应尽量简单易学,达到少、精、简、明的效果,以保证学生在学习动作时,不会影响到音乐知识以及音乐技能的学习。

3.典型性。

在运用声势律动来辅助音乐的教学时,最具优势的就是各种类型的舞蹈,学生通过舞蹈来进行音乐的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音乐感受力和音乐技能得到增强,还可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舞蹈基础,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形成良好的体形和气质。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音乐辅助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舞蹈都适用,尤其是民族舞蹈,在选择和教学时应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该民族的文化和情感。

四、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1.通过节奏律动来体验和掌握音乐知识及技能。

在音乐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对于节奏的训练,可以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这是因为在节奏的训练过程中,各种相关的节奏之间都会产生律动效果,从而可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以及掌握自己所学到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初中音乐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应一味机械地给学生讲解一些比较枯燥的理论,这样会很大程度上削弱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教师应该充分结合教学实际情况,使自然的节奏和律动得到充分的运用,要在听、唱、动等一些环节中有效地融入音乐知识和技能,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声势律动教学的过程中,要与欣赏手段有效结合起来,通过摇晃、拍手、拍肩等动作使学生节奏感得到锻炼,从而引导学生感知和体验音乐的魅力。比如我们在欣赏《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时候,可以设计诸如跺脚、拍手、行进踏步等动作来帮助学生认识音乐不同的节奏,从而更好地感知和理解进行曲的曲风;在学习意大利的那不勒斯船歌歌曲《桑塔•露琪亚》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些划船的动作来体验其中微风荡漾摇晃的节奏,从而可以感知到歌曲中所表现的美好意境;在欣赏《伏尔加船夫曲》的时候,可以根据音乐的特点设计一些动作来模仿纤夫合力拉纤,从而使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学习中,在音乐中感受和体验俄罗斯底层人民在沙俄统治时期艰难困苦的生活。此外,音乐教师应该多结合初中不同年级段的音乐教材来设计不同的动作,可以让学生的声势律动与音乐节奏相结合,培养学生身体动作的协调性。

2.通过声势律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将声势律动教学科学合理地融入初中的音乐课堂中,且教师利用体态律动来表现音乐,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了学生们的音乐学习积极性。举例来说,老师在给学生讲《青春舞曲》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提前播放一些较为轻快明朗、优美的音乐来增强学生们对音乐的感知力,从而很有力地来促进学生们对于音乐的学习。学生在音乐开始响起的时候,可以根据音乐的特点做一些合拍的动作,这样可以渲染课堂气氛。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提前进入音乐上课状态,也可以在陶醉于音乐的过程中,很好地感受音乐中美妙的意境。此外,老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也要适当指导学生们对于发声、节奏以及视唱练习所要注意的要点,这样才能使得学生们掌握正确的音乐学习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在音乐的教学实践中,动态的韵律美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它对于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可以产生十分积极的作用。因此,音乐老师应该在教学中多给学生们做一些带有动态韵律美的示范动作,从而激发学生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3.通过声势律动来帮助学生感受音乐情感。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还有一种提高学生们学习的教学方法也应该得到重视,即将舞蹈的激情运用于律动中。众所周知,音乐和舞蹈的表现方式是截然不同的,前者是通过声音来带给人们美的享受,而舞蹈是只通过肢体的动作带给人们美感。但是,出于各种各样的理由,音乐和舞蹈是可以相互配合的,而且两者一旦配合起来,肯定就会显得无与伦比。不仅如此,这两者的结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很好地渲染出浓厚的艺术氛围,并且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们内心深处的情感,促使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去进行律动方面的练习。在音乐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老师应该引领学生们进入音乐学习状态。为此,老师可以给学生做一些有规律的、符合音乐节奏的等其他的示范性动作,并且在示范过程中要告诉学生们需要真正掌握和理解的要点。在教学中,我们还发现有的教师为了能更好地帮助和指导学生们进行律动的练习,有的时候会给学生们示范一些具有高难度的舞蹈技巧动作,这种情况出现时,往往会事倍功半,即不仅给学生增加了学习的难度,还会使一些学生们产生消极的学习思想。所以老师要想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信心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就应该在做舞蹈动作时,选择对学生来说容易接受的比较简单的一些舞蹈动作。只有这样,学生们才会在舞蹈与音乐相结合的课堂学习中,来激发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来感受音乐自身的魅力,从而帮助他们提高音乐感知能力。比如,教师在讲《雪域高原》时,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如从“左右点步”到“退踏步”再到“颤膝脚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正月十五那一天》来作为伴奏音乐,给学生表演已经设计好的一些简单容易的舞蹈动作,这时候学生很容易就会被轻快活泼的动作所吸引,此时再对学生们的集体练习进行指导,效果会更好。

4.通过声势律动来提高学生对音乐意境的欣赏能力。

音乐在所有的艺术门类中是营造意境的最佳方式,音乐的媒介是声音,它不仅具备语言的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功能,而且还超越了语言的功能。所以在音乐的鉴赏过程中,要想真正品位到音乐作品本身的韵味,必须对音乐的意境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发自内心的感受,做到心境与意境的紧密融合。由于不同的音乐作品内容和主题不同,意境自然会不同,因此要想提高学生们的审美水平,只有通过律动来欣赏歌曲的意境。比如音乐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将《牧歌》供学生们欣赏,学生们在欣赏这首歌曲的过程中,应该会感受到我们国家丰富多彩的文化背景,为了更快地让学生感受到该音乐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和内涵,教师可以教授给学生蒙古族典型的“柔肩”动作,以形成律动的练习,这样学生们在练习的过程中就很容易地融入到音乐当中,感受到少数民族中粗犷豪放的风情特色,从而激发他们对少数民族的热爱之情。又比如说,我国与茶叶有关的音乐作品非常多,因为茶叶在我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所以教师可以在学习《采茶舞曲》时,教授给学生一些简单的“采茶”的动作,以帮助他们在律动中体会采茶的乐趣和艰辛,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知识水平。在初中音乐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掌握声势律动教学的基本原则,并将其科学合理地融入到音乐课堂中,使其贯穿于教学始终,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感知能力,使学生们的情操得到陶冶,音乐素养和审美水平得到提高,进而促进学生美育方面的良好发展。

作者:丁雪莲 单位:柯岩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