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歌谣文化与音乐教学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引导学生学会辨析刘三姐歌谣的艺术特色及文化价值
教师可以对学生讲解刘三姐歌谣的发展历史以及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变化,使学生能够掌握歌谣的基本规律以及基础表现手法、技巧,并能够对歌谣的一些经典曲调有所认识,懂得山歌的竟唱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对刘三姐歌谣中的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歌谣编写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口头创作能力。
在经过歌谣的相关学习后,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的要求:学会利用多种方式对歌谣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学会用基本的调查方法提高自身报告撰写能力,以及充分挖掘自身口语表达能力、创作能力以及演唱能力等。教师将刘三姐歌谣引入音乐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热爱之情,从而激起其自觉承担家乡建设的责任感。教师将刘三姐歌谣中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部分带入课堂,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情感与价值观,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同时也会本土文化留下更多的人才,以此维持地方文化的发展,促进广西桂中地区民间艺术的进步。
二、培养学生唱与情的高度统一
歌唱艺术的灵魂是唱出感情,为了更好地推动高校音乐教学的发展,教师应当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注重给学生唱与情统一的培养。培养学生民族唱情法,既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水平,又能够使民族文化得到弘扬与流传。刘三姐歌谣是壮族民歌的经典,也是壮族人民真情实感的最佳体现。“情”是刘三姐民谣的基础,演唱者所唱的都是自己所见所想,来源于生活并反映生活,唱的人动情,无论是歌唱者还是聆听者都能够得到良好的情感体验。如刘三姐歌谣中的爱情歌谣,无论是见面唱还是定情唱,这些情歌都表现出强烈的情感做到情景交融,以歌传情,使听者的心绪也随着歌声而起伏变化。这一唱与情的高度统一的方式完全可以运用到高校的音乐教学环节中来,让学生学会用歌声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学生唱与情结合,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三、传承歌谣文化与民族精神
广西壮族人民从年少时就开始学习唱歌,到了青年到山上对歌,老了就教后辈唱歌,这一传统在壮族人民中流传了千百年,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歌者。这些歌者就是壮族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者。歌者要想传承歌谣文化,首先就要做到成为本民族文化的代表人物和创造者。因此,在高校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当将传承歌谣文化的重要性纳入教学范围之内,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精神。如开展民族文化教育活动,利用歌会的形式为学生培养一个良好的歌谣学习氛围,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歌谣教学中来,充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动力。从而利用刘三姐歌谣的教育手段来丰富学生的音乐教学,使学生能够对本民族文化有一个全面的认知和了解,从而更好地弘扬本民族精神。
四、总结
总之,刘三姐歌谣是我国壮族民间文化艺术的重要部分,其沉淀了珍格格壮族历史发展的经验,也反映了我国壮族人民生存的智慧,使我们能够通过歌谣更好的了解壮族人民的生活习俗以及审美情趣。刘三姐歌谣这种特有的文化应当融入地方高校音乐课堂教学中去,在促进高校特色教学发展的同时,丰富和扩大民族歌谣文化的精神内涵。
作者:丁杰 单位:河池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