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堂中节奏练习教学策略实践分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音乐课堂中节奏练习教学策略实践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音乐课堂中节奏练习教学策略实践分析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音乐的起始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十分浓厚。节奏是音乐的脉搏,是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是学生音乐素质培养的重要环节。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节奏练习中,应通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发掘生活情境中的节奏,利用音乐游戏、律动、童谣等形式将节奏练习融入音乐课堂中,让学生感知体验和表现节奏,增添音乐课堂的趣味性、能动性,探索出音乐节奏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视唱能力,为其终身学习音乐打好基础。

【关键词】音乐;节奏练习教学策略

课标指出,在教学中,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将音乐节奏知识演变成生活化、趣味化、形象化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有效的节奏训练,为他们音乐素养的提升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在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中,广大音乐教师逐渐认识到,节奏是音乐的“骨架”,是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任何音乐都离不开鲜明的节奏。学生在演唱、演奏、创编、聆听、感受、鉴赏等教学实践活动中,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节奏。良好的节奏感更是学生学好音乐的重要前提。作为音乐教师,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学生准确掌握节奏的能力能够直接影响到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

一、节奏教学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实施现状

目前,在学生节奏训练的过程中,部分教师仍然存在着节奏训练模式化、方法单一化、训练任务枯燥、训练效率低下等现象。很多教师对节奏教学缺乏认识和研究,仍旧采取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样做不但不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背离了教学的目标,而且影响到了节奏训练的效果。另外,部分教师在音乐教学实践中,虽然认识到了节奏训练的意义,但大多是单一地根据音乐教材中的节奏内容进行训练。学生往往是直接利用教师生硬的方法去学习。节奏训练活动的枯燥乏味,大大降低了学生节奏学习的积极性。音乐课堂教学中,个别教师只根据所学音乐作品的节奏对学生进行讲解,脱离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和学习规律,忽略学生自身音乐能力差异性以及教学梯度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对节奏学习不感兴趣、学习节奏的主观能动性不强、课堂效率不高,进而严重影响了音乐教学的整体水平。因此,如果教师此时不注意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形式,就不能很好地吸引学生去听、去练,那么,学生音乐学习的效果肯定不佳。为了解决以上困境,在音乐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做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力求通过尝试多种教学策略,让学生能够对节奏训练逐渐产生兴趣,并快乐地参与节奏训练的学习。

二、节奏训练教学策略探究的准备工作

(一)厘清教材、课标对各学段节奏学习的相关要求

教师在实施音乐实践教学活动前,必须首先厘清课标对所教学段所授知识内容的具体要求,明确了解教材中每个节奏型与歌曲之间的联系,并以此确定此学段学生的学习内容和目标。如果教师心中没有明确这条教学主线,那么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便会模糊不清,就更谈不上利用好教材并以最适合的方式将教学内容呈现出来。因此,在教学活动实施前期,教师对课标、教材的梳理、研读至关重要。我们梳理了人音版音乐教材中一至六年级节奏教学的主要内容及各个年级需要教学的基本节奏型。(见下表)音乐教材中包含了大部分基本的音符、节奏型及休止符,在音乐教学中,学生除了学习基本的演唱方法外,对以上音符、休止符及节奏型,应该达到基本掌握的能力状态。也就是说,在学会视唱音高的基础上,六年级学生应该可以达到视唱出较为简单的乐谱的能力。教师只有对教材中的各类音符、休止符和节奏型了然于心,才能更好地设置教学重点,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难点问题。

(二)从学情出发,合理设计学习梯次

教师在实施节奏练习之前,一定要充分调研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实际学情,结合所教学段学生的心理年龄、认知规律和特点,合理设计音乐节奏教学的学习梯次。例如,通过对低年级(一、二年级)的音乐教材进行分析,笔者发现需要完成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四分休止符和八分休止符的基本节奏型以及各种节奏组合的教学。通过对所教学生学情的分析,笔者制定了低年级音乐节奏训练的教学梯次:(1)了解音乐恒拍,利用小钟摆的形象激发学生对恒拍学习的兴趣和感知概念,使学生能随音乐恒拍晃动身体,感受音乐的基本拍子、强弱规律,体验并明确身体晃动的恒拍中包含几个单时值的节奏;(2)能用柯达伊教学体系中的音节读法读出各个基本节奏,并用“嘘”的动作表示休止符;(3)识读出由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以及休止符的各种节奏组合;(4)利用所识读的节奏组合完成整首歌曲节奏的识读。这样,笔者通过建立循序渐进、从易到难的教学梯次,引导学生从最开始的掌握基本的节奏要素,到最终能够独立解决节奏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为接下来的中高年级利用所学的基本节奏、基本节奏型、节奏组合进行节奏创编、听辨以及打击乐器的加入打下坚实的学习基础。

三、节奏练习教学的策略实践高效的音乐课堂

一定是让学生既感到快乐有趣,又能够真正习得音乐知识和技能的课堂。所以,教师要在音乐课堂中着重做好以下几点。

(一)联系生活情境识读节奏

从学生有更多真实体验的实际生活中发掘节奏元素,从中取材,这样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欲望,从而淡化其学习痕迹,降低学习难度。因此,在节奏训练中,笔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探索生活中声音的长与短,使学生对生硬枯燥的音符、休止符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不同的节奏,用不同的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读出、拍出,这种方法便于学生识记、运用和理解。例如,在附点四分音符“ו”的学习中,笔者先引导学生观看农村市集卖豆腐的吆喝声“豆腐•”,然后出示八分音符和后四分附点音符“×ו”,让学生体验它们的时值和豆腐的叫卖声是一样的,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每次遇到附点四分音符时,都会先联想到这个生活情境,然后准确地读出四分附点音符。

(二)用象声词模仿节奏

小学阶段是学生对节奏的初步感知和认识阶段,在这个阶段,他们会不自觉地对生活中很多有趣的声音进行模仿,而这个时候就是进行节奏训练的好时机。在节奏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所要求掌握的节奏与学生熟悉的象声词相联系,利用学生爱模仿的天性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节奏识读。在模仿过程中,学生的兴趣一直被调动着,其举手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节奏练习的参与度都大大地提高了。多次反复练习后,学生对难的、复杂的节奏就可以一点点攻克了。例如:2/4××︳××‖可以读作咚咚︳咚咚‖(心跳声)或读作滴答︳滴答‖(时钟声)2/4×××︳×××‖可以读作哒哒哒(马蹄声)或者读作当当当(敲门声)2/4××××××××︳××××××××‖可以读作沙沙沙沙沙沙沙沙(下小雨的声音)或者读作咔嚓咔嚓咔嚓咔嚓(火车开动的声音)2/4×ו|×ו‖可以读作滴滴•|滴滴•‖(汽车喇叭的声音)

(三)运用身体律动感受节奏

活泼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听到自己喜欢且节奏感强的音乐,学生会非常自然地随着音乐律动。教师在最开始的音乐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感,可以先让学生用身体律动感受音乐恒拍。具体方法:首先,教师让学生跟随节奏感受鲜明的音乐,模仿小钟摆来回摆动自己的身体,或者用拍手、拍腿、拍击音乐凳等方式感受音乐恒拍的速度、强弱;其次,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音乐背景下做各种律动小游戏,如将学生分组,让一组学生拍恒拍感受音乐拍子的强弱规律,另一组学生边听音乐边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动作,或站成排随音乐在教室中踏步、行走等;最后,教师也可以利用小打击乐器(小军鼓、小木鱼、节奏棒等)让学生随音乐边走边敲击,感受音乐的节奏变化。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在律动中边体验边感受节奏练习带来的乐趣。

(四)巧用童谣读好节奏

童谣是儿童学习语言的捷径,更是节奏练习的切入口,它易记、易学、备受儿童喜欢。童谣最大的优势便是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在音乐教学中,教师把难以理解的基础乐理和看似复杂枯燥的音符、休止符编成一个个有趣而又有节奏感的童谣,再加上合理的形体动作、声势和表情,使节奏变得有意境、有内容、有情趣。好奇心与新鲜感主宰着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的学习不再是被动的,并且他们慢慢感觉到音乐不再神秘。仔细发掘教材,我们发现每一首歌曲的歌词都是一首有节奏、有韵味且动感十足的童谣。吟诵童谣,会使音乐教学中的节奏练习变得简单、有趣,也会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为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做很好的铺垫。例如:教授八分音符与四分音符组合时,笔者出示这样的小童谣:《拍手歌》你拍一︳我拍一︳一个小孩︳坐飞机︳你拍二︳我拍二︳两个小孩︳掰手腕︳……《洗手绢》红太阳︳白云彩︳妈妈洗衣︳我也来︳……学生非常乐于参与这样的学习方式,再加上动作或者打击乐器,其学习兴趣就会浓厚了。这种形式让学生在掌握歌曲中包含的节奏组合后,再将其迁移到所学的歌曲中,就能很好地进行歌曲的节奏学习了。

(五)用音乐游戏丰富节奏练习的形式

高尔基说过,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哪里有儿童,哪里就有游戏。在节奏练习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音乐游戏这一深受学生喜爱的学习载体,丰富教学形式。实践证明,在学生认识音符或是学习节奏组合时,教师把游戏引入节奏训练,不仅能让学生的运动、感知、思维、记忆等器官得到协调统一的发展,还能在音乐游戏中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主动交流、探究的精神,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教师在选择音乐游戏的过程中,除了要选择具有自然性、趣味性和创造性的游戏外,还应注重游戏的音乐性。例如,在复习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时候,学生非常容易混淆各个音符的时值,更难以理解它们时值的倍数关系。这时,笔者带领学生进行“开火车”“传悄悄话”等游戏,就能很好地让学生在“玩起来”“动起来”的过程中有效记忆这四个音符的时值和倍数关系。游戏一:“开火车”游戏。具体方法如下:1.将四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站成一个竖排,每组第一个学生扮演火车头双手叉腰,其他学生扮演火车车厢,将左手搭在前面学生的肩膀上,右手模仿火车车轮;2.每组学生中第一个学生先模仿火车出发前汽笛的声音“呜—︳”第二个学生模仿火车排放蒸汽的声音“哧哧”︳第三个学生模仿火车刚刚开动的声音“咔嚓咔嚓︳”最后一个学生模仿火车开得飞快的声音“咔嚓咔嚓咔嚓咔嚓︳”3.哪组学生“火车开动”得平稳快速,哪组最终获胜。游戏二:“传悄悄话”游戏。具体方法:在学习歌曲《白桦林好地方》这首歌时,可以将歌曲最后的节奏×××××︳×××××︳×××××︳×———︳×—×—︳×———‖分别分解成ABC三组节奏练习A.×××××B.×———C.×—×—,用传悄悄话的形式一对一进行节奏传递,最后组成一个节奏组合,哪组学生传得既快又准确,哪组获胜。以上,是笔者在音乐课堂节奏练习教学中的一些初步的实践探索。总之,在小学阶段,加强节奏学习、培养良好的节奏感,对提高学生音乐素养、打好音乐学习的基础十分重要,节奏练习教学的路径任重道远……相信在教与学方式变革的新形势下,在广大教育同仁的共同钻研与实践下,我们一定会为学生埋好节奏的种子,使乐谱的繁花飘向音乐的彼岸。

作者:王丹 单位:辽宁省实验学校赤山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