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奥尔夫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由德国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创立,自引入我国后,让人们认识到音乐教学不应该机械单一地讲授音乐符号知识,而要以学生的亲身参与和兴趣为前提。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将语言、动作、音乐与节奏融合在一起,增强学生的参与力、想象力及创造力,对我国音乐教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因此,本文结合小学音乐教学现状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总结关于节奏教学可操作的形式,以期改善和丰富小学音乐教学质量和内容。
【关键词】奥尔夫;节奏;音乐教学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节奏
卡尔·奥尔夫(1895-1982)出生在德国慕尼黑军事家庭,是德国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自小受良好家庭教育、音乐氛围熏陶,对音乐和戏剧产生了浓厚兴趣,从少年开始就追求一种原本性的音乐。1954年,五卷本《学校音乐》教材出版完成,并被世界各国相继翻译出版,享誉世界的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问世。奥尔夫音乐教育以“诉诸感性、回归人本”为基本理念,通过感觉协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在音乐游戏里体验、丰富自身情感世界,从而获得感性认识,达到音乐审美。“原本性音乐”作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精华,是一种最自然、朴实的音乐素材,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下学习音乐。在学习过程中,它将动作、舞蹈、语言等要素结合在一起,用最简单、最基本的音乐要素让人们表达自己最本真的情感。它打破传统应试教学理念,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自发去探索和创造音乐,实现自我的发展。奥尔夫强调节奏是音乐学习中的第一要素,在奥尔夫的“原本性音乐”里,动作、舞蹈、语言的结合是以节奏为基础建立的。同时,节奏是奥尔夫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手段,它是通过语言、声势、乐器、律动等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节奏技能,使得节奏教学更为生动和有趣。利用奥尔夫节奏教学,以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进行节奏训练,有利于打破课堂死气沉沉的气氛,开发学生的节奏感;学生从被动变主动参与音乐活动,在参与中感受音乐节奏的律动,获得情感体验,从而爱上音乐。因此,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一种态度和思想,其内容和方法是鼓励和启发创造,不断推陈出新,向前发展。
二、小学音乐教学现状
我国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音乐教学呈现“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教师是主体,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音乐课堂更多的是音符、节奏知识的机械讲授,学生缺乏体验和参与,教学形式单一枯燥,音乐课堂了无生机。小学阶段正是想象力和创造力最蓬勃的时期,体验、参与音乐尤为重要。随着音乐课程标准改革的深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作出了相应的调整,课堂角色重新定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使得音乐教学围绕学生身心发展和兴趣拓展而展开。但是,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教师按部就班地教唱音乐作品、机械模仿节奏等问题依旧存在,学生只是简单地模仿,特别是在讲授歌曲节奏时,教师在教学方法和形式上过于单一,学生没有体验和参与,自然在音乐学习中感受不到快乐和兴趣。而奥尔夫教学法将语言、声势、图谱等和节奏联系在一起,可以使课堂教学方式变得多样且生动。
三、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方法
奥尔夫认为节奏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针对小学阶段学生好动、想象力丰富的特点,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占据重要位置。在歌曲教学中,节奏相对更易掌握。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为支撑,把节奏放在首位,结合语言、声势、乐器等多种教学手段,丰富课堂节奏教学形式,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开发学生的节奏感潜能,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
(一)语言。语言是每个人都具备的能力,教师要充分将学生与生俱来的语言能力运用到节奏教学中,以通俗易懂的字词进行节奏朗诵教学,小学阶段选取的字词可以是动物、花草、交通工具类的词,以课例《动物类字词》为例:1.让每位学生想一个动物类的名字,要求是2-4个字组成的词,循序渐进地说,教师出示对应节奏型卡片。在此基础上,教师朗读词语并以2/4拍节奏拍手给予学生示范,学生跟着边拍边读。如图1:2.选取学生所说具有代表性的动物词语对应到图1中的三组节奏型上,教师指挥全体学生念,待念整齐、速度均匀后再换一种。3.将全班分为两组,一组只说两个字,另一组说三个字,形成二声部,基本念齐后,交换声部,再加入四个字的词语,循序渐进。4.待全部节奏基本念齐时,通过教师指挥,变化声音大小、速度快慢,完成三组节奏型的朗读,熟练掌握二拍子律动。通过语言的方式引入学习节奏,以通熟易懂、可操作的内容形式帮助学生掌握基本节拍律动规律。遇到难的节奏型,可用语言作为学习节奏型的教学方式。
(二)声势。声势作为最直接、最原始的情感表现方式,每个人自然而然地都会使用。声势是把身体当作乐器,以跺脚、拍腿、拍手和捻指等形式来进行节奏训练。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可以发挥想象力,创造出形式多样的声势动作。课例1:声势节奏训练1.准备练习。教师拍手示范,引导学生依次演示以下节奏型。(起初不间隔一拍一下,后隔两拍、隔三拍拍手,来稳定学生节拍。)XXXX|00XX|000X|2.节奏模仿①教师“拍手”打出以下节奏型,示范2遍,后半拍给学生进行模仿。(整体重复做,待整齐为止)X|XX|XXXX|XXX|②将以上4组节奏型,用声势动作表示,分成4小节,以2/4为单位拍,教师每个小节示范2遍,学生进行模仿。(字母代替声势,拍手:A、拍腿:E)XXX|XXXX|XXXXXX|XXX|EAEAEEEAEAAEA③学生自行创编新节奏,利用声势进行节奏训练。课例2:利用声势伴奏——固定音型,以奥尔夫学校教材歌曲《去果园》为例:1.设计与歌曲相关的故事情境,带学生去果园摘水果。根据歌曲节奏用与歌曲名字、情境相关的词语替换,让学生跟着教师做“摘放”水果动作。2.待学生学会后,加入声势(拍手和拍腿)表示“摘放”动作,固定节奏。4.学生为《去果园》创编声势动作伴奏。用声势为歌曲伴奏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可以更直接地表现音乐作品的形象,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声势转化为动态的体验,使学生能较快感知歌曲节奏,培养了学生的节奏感、记忆能力及创造能力。
(三)乐器。奥尔夫曾说,“用一种以节奏性为主,并比较容易学会的原始乐器(和人的机体相近乐器)来训练节奏……”①因此,奥尔夫乐器诞生的初衷是每个人都能在轻松愉悦、无负担的状态下进行乐器演奏。可见奥尔夫乐器对技术无特殊要求,简单易学。在奥尔夫乐器中,大部分是打击乐器,分为有固定音高能奏出旋律的和无固定音高而起节奏作用的两类。利用奥尔夫乐器进行节奏训练,让学生以新的形式感受节奏,在参与乐器演奏中获得快乐并建立起学习音乐的自信心。课例1:无固定音高打击乐器感知节奏1.教师出示以下节奏型,用三角铁、鼓、沙锤示范节奏,让学生感知。三角铁:X-XXX|鼓:X-XXX|沙锤:X-XXX|2.待学生对节奏感知后,教师出示编配好的节奏型,让学生加入休止符,以2/4拍为一小节,分别用三角铁、鼓、沙锤来表现节奏的时值长短。①三角铁:X-|0X|XX0|②鼓:XX|0XX|X-|③沙锤:XX0|X-|XX|3.将学生分成三组,每个组代表一种乐器来表现节奏,在教师指挥下,进行合奏。以奥尔夫乐器将节奏表现出来,通过实操、合奏的方式,对学生音乐表现力和交往合作能力有促进作用。
(四)图谱。音乐学科本身属于非语言符号的范畴,音乐教学中进行的教学活动和使用的教学方式要体现非语言的性质。根据奥尔夫的元素性音乐教学法,可以把图谱理解成表现音乐的一种元素。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采用图谱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知音乐作品,丰富课堂教学方式。图谱是一种便于让学生欣赏音乐的形式和方法,以直观、形象化的图形谱来帮助学生感受、理解和体验音乐。课例1:作品局部节奏要素感知,以歌曲《小青蛙找家》为例:图4将“XX(跳跳)”、“XX(呱呱)”节奏设计成带有直观画面的图形谱,将“跳跳”设计成青蛙两只脚,“呱呱”设计成青蛙嘴。将节奏转化为具象的图形谱,学生一目了然。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以很快掌握歌曲节奏。
四、结语
奥尔夫节奏教学中的理论和教学方式对小学音乐教学无疑助益良多,对音乐教学方式单一枯燥的改善、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发展、音乐课堂气氛的活跃以及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有一定的意义和作用。但奥尔夫音乐教学中的节奏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学习节奏,将语言、声势、图谱等要素应用到教学,更重要的是教学背后的态度和思想,让学生在放松、愉悦的状态中学习节奏,在体验中获得情感释放,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和创新。
作者:陶清岚 单位: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