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教学中师生心理调适与呼应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音乐教学中师生心理调适与呼应,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中音乐教学中师生心理调适与呼应

摘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作为课堂的引导者与主体是一对平等的关系。学生从老师到获取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共同进步。在这个过程中善于听从学生意见的老师,才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学习特点不断改进教学方式,从而找到一个适应学生的教学方式。本文笔者根据高中音乐课堂的现状,分析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师生心理调适呼应问题。

关键词:高中音乐;师生;心理;调适;适应

实践证明,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心理情况和高中音乐课程的实际情形,引导学生在理解音乐内涵的基础上,正确分析和判断社会上存在的一些音乐现象,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审美内涵和音乐素养。音乐是一项具有深厚群众基础的艺术形式,作为人类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在陶冶人们的精神情操之外,还给人们的社会实践以指导。特别是在高中音乐课堂上,教师在打造师生共同体的时候,应当在音乐教育心理学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课堂差异,改善教育方式,完善和丰富教学活动。

一、高中音乐教育与心理学的联系

在高中音乐实践活动过程中,必然离不开学生心理活动的参与。与其他学科相同,学生的听觉和触觉可以感知到音乐当中的蕴含的情感,从而在此基础上做出对应的情感反应。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当认识到理论在指导音乐实践活动中的作用,认真分析和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水平和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使得班级当中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教学活动当中提高音乐水平。同时,教师还应当善于利用学生的心理规律,在新课程教学标准的影响下,创新教学方式与方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二、高中音乐教学中师生心理调适的体现

在高中音乐教学活动当中,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自己在课堂上传授的知识可以为学生所感知,而学生则希望自己可以被教师所感知,因此教师和学生就会产生思维“火花”,产生了音乐教学中不断深化的心理调适行为,其每一次交际都为后一次的交际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尤其是高中音乐教学以音乐作为外在的物体,教师与学生形成共同体,同为欣赏者和审美者,其主要的心理调适与呼应表现为情感的交流。作为一种心理活动,学生感知到的情感要比其他审美活动强烈一些。因为音乐是创作者直接表达思维与情感,只有情感充沛,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深入细致的体会音乐作品的程度与层次。对于教师而言,其是否可以胜任岗位,主要在于自身的心理素质是否可以有效的调整课堂活动以及行为表现。通常情况下,教师良好的角色适应能力和心灵感悟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有助于其更好的把握教育教学活动,从而以一个积极的态度开展教学活动。

三、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呼应”

在传统的高中音乐课堂上,教师是课堂的绝对主导者,学生则处于一个被动的地位,服从教师的课堂安排。这种单一的教学活动降低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与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逐渐下降。实践证明,学生的学习效果直接决定其自学能力,而不是课堂上教师传授了多少知识。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是一种“流水线式”的教学活动,培养出来的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不高,在进入社会之后适应能力不强。如果在课堂上学生参与意识不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会弱化,教育活动就失去了源泉与生命力。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影响下,高中音乐教学提倡教学方法的创新,希望打造师生共同体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首先,在课堂上教师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认识到主动学习与被动学习的差距,从而以一个积极的态度进行自学,除了组织自学活动之外,还可以通过学习评价、迁移知识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还应当创新教学方法,尊重班级个体学生的差异和学生的学习规律,将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联系在一起。其次,要引导学生自己主动提出问题,在课堂上多给学生思考和提问、讲话的机会,真正打造一个“双主体”的教学课堂。高中音乐课程虽然不是高考的科目之一,但是其对于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的学生而言就像是一杯“甘泉”,给学生打造一个“灵魂净土”,陶冶情操,减少学习压力,从而以一个更好的状态参与学习活动。比如当下学校正在组织“国庆”活动,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提高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笔者在班级之中组织了音乐《黄河大合唱》的活动,这个作品产生的背景是抗日战士们保家卫国。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合唱之前,可以先给学生讲解一些当时的抗日事件,体会在那个时代人们包含的精神与坚定的信念。学生们只有切身实地感受到抗日战争所代表的意义与价值,才能将自己真实情感带入到合唱当中。这种“共情式”的演唱方式对于丰富高中音乐教学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与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四、结语

在高中音乐活动当中,教师要想使得教学活动达到理想的效果,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心理规律,不断调试教学方法,打造一个既符合学生心理需求,又具有时代特色的教学模式。从而引导学生更好的把握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得高中学生可以真正成为一个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赵万雄.教师心理健康对高中英语教育的影响[J].课程教育研究,2019,(34):194-195.

[2]陶楚.高中心理课主题选择——基于学生兴趣及班主任和心理教师经验[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16):25-27.

[3]苏文静.高中教师生涯适应力与总体幸福感的关系:心理弹性的作用[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08):17-23.

[4]杨静平.高中生态型心理教育课程基地建设——以南京市第五高级中学为例[J].江苏教育,2018,(64):73-75.

作者:韦丹阳 单位:广东省广州市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