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探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不能仅仅是学校德育部门、政治课教师的事儿,而应该所有的学科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特别对与初中音乐教学而言,由于音乐在陶冶人的情操、振奋人的精神上具有独特的作用,因而音乐课理应成为德育渗透的主渠道。那么,在初中音乐课堂,究竟如何进行德育渗透呢?
一.利用音乐作品提升德育水平
音乐是感性的语言,优美的旋律、动人的乐章其本身即具有感染人、打动人、影响人的功能。从这个角度看,音乐的德育功效是其他学科不具备的。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欣赏或者演唱音乐作品的时候,可以有意的让学生感悟作品中蕴含的正能量,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为他们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在带领学生欣赏《黄河大合唱》的时候,这部经典作品的表现形式比较丰富,既有合唱,还有轮唱,也有对唱与独唱等,表演者都是我国著名的艺术家,而且表演阵容强大,表现了那种宏伟的场面与磅礴的气势,在这样的作品面前,任何人都会动容的。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在欣赏这部作品的过程中可以产生发自内心的民族自豪感,会为作品所表现的那种气势所震撼,对中华儿女永不屈服的奋争精神、不畏艰险的英雄气概所感动,会形成积极的心理力量。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其效果是很可观的。
二.发掘音乐作品的德育功能
其实,音乐教育其本身就是很好的道德教育,因为音乐作品本身就有丰富的寓意,以及优美与激昂的旋律,这些都会对听众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具有感召人心的功能,这是对人心灵的净化,对人的道德情感的陶冶。在听众的感觉中,一旦与音乐作品产生了共鸣,那么,他就会与音乐的思想、情感相一致了,内心会得到净化,精神得到了洗礼,思想得到了升华,对人生的态度也会随之改变,健康的心理、人格也会形成。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柴可夫斯基《D大调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中的《如歌的行板》的时候,通过多媒体课件先音乐作品的情感基调让学生感受到,这首音乐作品所表现的是苦难者内心的痛苦挣扎。然后再把拯救苦难的勇气与决心深入发掘出来,让学生产生共鸣。再如,在教学《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曲的时候,由于这首歌是流行歌曲,大家都很熟悉,大家基本都会唱。这首歌之所以能火起来,主要是其表达了一种情感,那就是母女之爱,或者说女儿对母亲的爱,而这种爱是永恒的,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先播放原唱的视频,这本身就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与情感感染力,然后,引导学生演唱,演唱的过程就是体验自己对母亲的爱的过程,这本身就是最好的道德教育
音乐教学应该还以育德为本,这就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好要实施差异化教学,这样,教学才能有针对性。因为每个学生其学习基础、思维特点与领悟能力都有各自的不同之处,其在课堂上的接受能力、理解感悟能力也会不同。在教学时,有的学生可以侧重从乐理方面去引导,有的可以从基本的演唱角度去要求,有的从总体上提出严格的要求,让所有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收获。同时,正面道德教育,即初中音乐课堂必需把德育教育放在第一位,和学校整体德育教学相配合展开法制教育、安全教育、遵章守制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以此端正初中生的学习意识、态度,构建良好的班风、学风,奠定初中生音乐教学基础,确保方向正确。
参考文献
[1]刘清华.怎样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以音乐教学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5(35).
[2]刘小玉.汉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13).
[3]李春香.浅析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7(58).
[4]马银杏.试析初中音乐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有效途径[J].中华少年,2017(8).
[5]赵悦.音乐教学的德育教育功能与实现探析[J].戏剧家,2018(8).
作者:鲁墨秀 单位: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