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合唱文化对初中音乐教学的影响,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黎族是我国海南特有的少数民族,上千年的生活和生产为后人留下了诸多优质的音乐作品,是我国民族文化建设中较为重要的资源,其中一部分已经成为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历史长河的发展进程中,在社会主义经济以及各种文明的相互冲击下,黎族合唱文化也在逐步改进和创新,为我国初中音乐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此文简要分析了黎族合唱文化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优势,以及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实际教育意义,并以此探索了黎族合唱文化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实用措施。
【关键词】黎族合唱文化;初中音乐教学;措施
黎族人是我国海南省的原著居民,在上下几千年的生活、生产中,黎族群众创作了众多带有民族特色以及海南独特文化的合唱方式、民谣、音乐剧以及舞蹈。以上一些黎族民谣、打柴舞蹈以及黎族的竹木乐器前后被填入了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在各种文化和文明的相互碰撞下,以及黎族人群的迁移、汉化等等,黎族合唱文化在传承和弘扬方面有了较大的改进和创新,其中在初中音乐课堂上的高效引入就是较为普遍的对黎族合唱文化传承的方式。对于黎族合唱文化的保护和弘扬,有关部门做出了相应的措施指引,一方面是把黎族合唱文化放在教育中,突显黎族传统文化的特征;另一方面把黎族合唱文化融入日常生活中,做好宣传普及工作。
一、黎族音乐文化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优势
黎族合唱文化是黎族生产生活中较为重要部分,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占较大比重,黎族合唱文化具有诸多优势,能够协助音乐老师构建轻松、趣味性的、自由的音乐课堂,并且还能够激起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好奇,推动小学生自主融入到初中音乐实践中。
(一)黎族合唱文化的地方特色突出
黎族合唱文化包罗万象,其中的宗教仪式合唱、贺喜曲以及口技曲被人民广为传唱,从合唱腔调方面来说,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逐步形成了一种少数民族的地方合唱腔调,比如,歪歪调、娃呀娃或者是毛阳古调、什运古调等等,就这一方面来说,民族特色较强。并且在一些黎族的部落和地域的合唱文化没有明确的文字记录,大部分由黎族人民直接哼唱出来,这种合唱方式不论是在音乐的声韵表达还是在哼唱的方式上都完好的保存了黎族传统音乐文化的特色,在初中音乐文化的教学中可以把这些优势都突显出来,以此来强化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
(二)黎族音乐乐器的古老并且多元化
对于黎族合唱文化中的音乐乐器来说,发展趋势逐步趋于多元化和多样性,大部分乐器都是由竹木制作,像鼻萧、独木鼓等等,丰富多样的音乐乐器以及多样性合唱方式相互融合的方式能够丰富初中生在实际合唱过程中的情感,逐步优化初中音乐课堂。竹木乐器发出的不同的音调可以向学生传达不一样的情感,丰富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文化学识。
(三)黎族合唱文化的相关政策支持
在我国相关文化建设政策的支持下,黎族合唱文化逐步被有关部门重视,尤其是初中音乐教学工作者,新课标要求,我国初中的音乐课堂需要具有更多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创新性特征,因此,初中音乐老师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指引下,能够高效利用立足合唱文化逐步优化初中音乐课堂,黎族合唱文化在培育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以及特色音乐文化教学方面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
二、黎族合唱文化融入初中音乐教学的意义
黎族合唱文化是黎族传统文化中较为重要的内容,是在上下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流传下来的一种音乐表现形式,在初中音乐课堂上的高效引用可以推动初中民族特色音乐课堂的组建,弘扬并有效的宣传黎族传统音乐文化,在增强初中生音乐素养和文化素养的过程中,增加了初中生的民族文化涵养,促使初中音乐课堂能够逐步朝着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努力前行。
(一)黎族合唱文化是传承黎族文化的需要
每个民族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是需要一定的实践活动来依托的,对于黎族的合唱文化来说,是依据其特色的生活条件以及独立的生活方式创作出来的,在当下各种民族文化的相互撞击下黎族合唱文化的发展方式也在逐步创新和转变。在日常的节日或者活动中能够有效传承黎族的合唱文化,尤其是在初中音乐教学课堂上的引入,能够更好地带动学生对黎族合唱文化的传承,进而弘扬黎族传统文化。
(二)黎族音乐是地方音乐老师音乐教学创新的需要
在素质教育大变革的进程中,各个地方学校逐步重视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育,并且在音乐课堂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以及音乐器材的建设方面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力度,逐步优化了初中音乐教学课堂。对于音乐老师来说,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融入黎族合唱文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音乐教学内容,达成音乐教学方案的创新和改进,并且黎族合唱文化中的地方特色浓厚,对于音乐老师在课堂上创新教学手段和内容来说,具有深远的教学意义。
(三)黎族合唱文化是初中生音乐素养的培育的重要依托
黎族合唱文化为初中音乐课堂带来了诸多民族色彩以及带有民族特性的音乐表演方式和唱腔,在较大程度上扩充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视野和范围,为初中音乐课堂带来了较多的发展机遇。在实际初中音乐课堂上,音乐老师最终的教学目的就是为了强化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专业技巧,黎族合唱文化就为音乐老师提供了这样一个较为优质的教学途径,在初中音乐课堂上黎族合唱文化的引用高效的增强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协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音乐学习观和审美能力。
三、黎族合唱文化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措施
音乐合唱也是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在黎族合唱文化的积极引导下,当地初中学校的音乐课堂已经建立了带有民族特色的音乐课堂教学,为音乐老师培育学生的音乐素养和专业音乐技巧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内涵,并且黎族合唱文化带有极强的专业性和生活性,为学生的音乐演唱也提供了诸多便利条件,促使其逐步走出音乐课堂,在日常生活中、课下空余时间都能够灵活地运用黎族合唱文化演唱歌曲。
(一)创新教学方案,引用地方民族特色
在素质教育大变革的发展进程中,初中音乐课堂需要做出有效的改进和创新,建立带有民族特色的音乐课堂。所以说黎族合唱文化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就初中音乐课堂自身而言,是诸多学科中娱乐性以及表演性较强的一门学科,所以初中音乐老师在实际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给学生组建一个相对活跃、趣味的实践活动以及能够促使其展示自我的平台,在此过程中黎族合唱文化教学的引入就为学生提供了诸多表现机会。例如在学习竹木乐器的过程中,老师可以给学生提前准备各种黎族合唱乐器,让学生在其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实行演唱;其次,音乐老师需要借助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施为学生展示这些竹木乐器的演奏视频和正确使用方式,以此加深学生对竹木乐器使用的印象;最后,让学生直接体验竹木乐器的演奏方式以及合唱的方式。在初中校园内部,音乐老师需要为学生提供诸多音乐实践机会,比如“学校音乐节”“民族特色文化活动”以及各种节日活动等,在这类的实践活动中促使学生充分发挥其黎族音乐特色和自身的音乐专业技能,在舞台上绽放属于学生自身的光彩。初中音乐老师这样的音乐教学方式不仅仅可以传播黎族合唱文化,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文化内涵,还在某一程度上丰富了初中生的音乐课堂,为其创建了一个相对活跃的音乐学习环境,在此过程中培育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推动初中音乐课堂朝着更加健康、高效的方向发展。
(二)为学生创建生活化的音乐教学环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就音乐这门学科自身而言,其起源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远古的音乐演唱方式主要以哼唱为主,其主要目的就在于在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过程中放松心情、舒缓压力。对于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来说,也是一种,需要把音乐教学融入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以生活实践为指引,扩大学生对音乐这门学科的认知。在初中音乐课堂上引用的黎族合唱文化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内容,其生活化特征较为显著,具有较强的民族属性。因此,在实际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老师需要带领学生走出音乐教学,融入大自然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走进黎族人民群众的生活内容,热切的感受黎族音乐给黎族人民带来的变化。比如学生可以在街上听到各种叫卖声、吆喝声以及民谣哼唱声,学生可以把这些声音运用到音乐课堂中的合唱上,这样不光为整首歌曲增添了更多的民族特性,还综合了各种合唱方式,极大地丰富了初中音乐课堂。
(三)借助情感教学,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
黎族是一个较为热情的民族,其合唱文化中的情感表达较为丰富,所以在初中音乐课堂上黎族合唱文化的引入,高效的推动了初中音乐情感教学课堂的发展与进步。对于初中音乐这门学科来说,音乐老师不光要向学生传授音乐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在实际音乐课堂上注入丰富的情感,促使学生在歌曲合唱或者演唱的过程中充分调节其情感,以此来感染听众,灵活地调节初中音乐课堂氛围。音乐情感教学能够缩小音乐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打破老旧音乐课堂对学生思维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限制,以此提升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效果,推动黎族合唱文化的高效传播。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音乐课堂上引用黎族合唱文化能够促使音乐老师组建高效的音乐课堂,为学生创建带有浓厚民族音乐文化特色和文化氛围的音乐学习环境。在此过程中,初中音乐老师需要打破老旧的音乐教学方案,引用相对先进、新奇的教学工具和教学思想理念,创新、改进现有的初中音乐教学活动,并在实践活动中贯穿黎族合唱文化教育,以专业的教学水平和丰富的情感教学优化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文化内涵,推动初中音乐课堂朝着民族特色课堂、实践课堂的方向努力前行。
参考文献
[1]左萍.浅谈初中音乐互动教学策略实施不力的原因与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9(12):17,21.
[2]李佳晓.传统音乐在教育中的川曾——评《浙东传统音乐欣赏校本教程》[J].黄河之声,2019(5).
[3]何子珊.初中音乐教学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应对策略[A].教育理论研究(第七辑)[C].重庆: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1).
[4]刘晓霞.基于黎族合唱文化背景下对初中音乐教育教学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8):11.
作者:程书鹏 单位:忻州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