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

摘要:人的审美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能力。为了在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便需要老师采取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向学生传授音乐知识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本文通过具体论述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策略,为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提供丰富的理论支持。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审美能力

音乐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艺术学科,其不仅仅是一种听觉艺术,还是一种视觉艺术。在整个初中的教育阶段中,音乐都是一门不可缺少的课程,对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引导学生欣赏音乐,深入感受音乐的美

在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是非常重要的主体,但老师对学生的引导和推动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针对不同性格和不同类型的学生,老师应该采取何种策略来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这是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其中,老师应该准确理解音乐作品本身的内涵,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这样能够充分激发初中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当然,如果音乐本身较为枯燥,而要给学生解释这个音乐怎么怎么美好,或者是怎样感人是不可行的,这样难以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因此,老师可为学生选择优秀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深刻理解音乐内涵,从而更加深入的感受音乐的美。例如,在学习六年级第二学期第五课《雪花飞》这首歌曲时,老师便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想象《雪花飞》歌曲旋律中的场景,让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来欣赏这一景象,然后老师再通过向学生描绘诗中的场景来强化学生对这首歌曲中的相关情节的理解。这样根据老师的描述,学生便能够在脑海中想象一个十分懂事的孩子在看到下大雪时的想法,再将其与音乐内容紧密结合起来,便能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能够有效增强自身的审美能力。例如,在学习六年级第一学期第二课欣赏贝多芬的《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第二乐章———溪旁景色的过程中,如果老师选择从音乐作品本身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来进行讲解,则难以激发学生对这段行板乐章的学习兴趣。因此,老师可选择用柏辽兹的话来形容:作曲家创作这个美妙的行板时,躺在草地上,仰望着天空,听着风声,陶醉于周围光和音的柔和的反射中,同时还注视着、倾听着细微的白浪,当它们闪烁着、拍打着岸上的石子、发出喃喃私语的时候,真是太美了。这样学生便能够惊奇的感受到管弦乐队行云流水的演奏技艺的神奇。然后,老师再转向音乐的角度,促使学生深入感受到这一乐章所传达的思想和情感,从而在提升学生欣赏水平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注重音乐课堂互动,培养学生的音乐发现能力

在以往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老师都采用的是灌输式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只能够在音乐课堂中被动的接受知识,导致学生与老师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很容易让学生出现懒惰的情绪,从而不愿意主动去发现音乐作品中存在的美元素。因此,为了真正达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便需要老师在音乐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高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的主动性,让学生能够自然地去发现音乐作品中的美,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对音乐美的发现能力。例如,在《一二三四歌》这首歌曲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与学生进行互动。首先向学生播放一段国庆阅兵仪式中士兵整齐划一行走在阅兵大道上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视频来深入认识军人与音乐之间形成的和谐共鸣,深入感受运动与音乐旋律的完美结合。然后,老师再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士兵在教官的带领下边跑边喊口令热火朝天的军营生活的视频,让学生透过视频来感受音乐的力量和节拍,令人想到在过去战争中,战士们在行军途中说快板书的场景,思考应如何把握音乐的节点。这时,老师再让学生试着跟着音乐的节奏打拍子,深入体会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最后,再让学生试着跟着音频进行小幅度的运动,深入体会运动的旋律。这样通过开展一系列的互动活动,便能够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意境,避免学生的思想只是跟着老师走,有效增强学生对音乐美的发现能力,为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强化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

当前大部分初中学生在思想上对音乐都抱着一些疏远的感觉,喜欢听一些流行音乐和节奏感强烈的歌曲,而对欣赏民族及古典音乐并不感兴趣,这样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学生对音乐和生活的感受不到位,没有相应经历,所以难以对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因此,为了有效增强初中学生的审美能力,便需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深入感受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以此来强化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最大限度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例如,在《清流》这首歌曲的学习过程中,老师便可以巧妙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构建良好的课堂情境,再让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理解歌曲的歌词通俗、朴素,深入感受歌词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歌词的词句规整、押韵,读来就琅琅上口,唱来更是易记易背。它的音乐上的艺术性和歌词内容的教育性,都具有较高的价值。这样通过创设良好的音乐课堂教学情景,将学生的思维与作者的思想联系起来,便能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所表达的情感,真正达到强化学生音乐感受力的目的。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方法较多,除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还可以采用语言描述的形式。老师通过对学生进行歌词点拨,便能够让学生在脑海中想象出生动的画面,引导学生去亲身感受,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例如,在学习七年级第二学期第五课《大海啊,故乡》这首歌曲的时候,老师可先让学生朗读歌词,再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描绘歌曲所创造的场景,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情绪,促使学生深入感受海外游子对祖国母亲、家乡的眷恋之情。这样学生便可以充分利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来演唱歌曲,真正达到增强初中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

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深化音乐情感体验

为了深化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便需要老师在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音乐鉴赏,深化学生在音乐鉴赏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深入领会音乐作品所描绘的意境,切实达到增强学生音乐体验的目的。例如,在学习《美丽的哈拉玛》这首歌曲时,老师可先给学生讲解藏族歌曲的音乐,放一些关于藏族人唱歌和跳舞的视频,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中深入感受藏族的音乐魅力,充分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同时,通过引导学生理解歌词的内容,促使学生深入感受这首歌曲的情感,即藏族人民对家乡美丽大草原自然风光的无限热爱和眷恋之情,又表达了对家乡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迸发出来的生机和活力的赞美,真正达到增强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流行元素学习课本知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音乐情感体验。如对肖邦的《降A大调波兰舞曲》进行欣赏时,大部分学生都不了解肖邦。所以,教师可以在导入阶段用周杰伦的《十一月的肖邦》此专辑引入,既把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吸引了过来,同时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新知识;七年级第二学期第一课欣赏广东音乐《步步高》,江南丝竹《欢乐歌》,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浓厚的中原美韵。同时还可以借助流行音乐介绍器乐知识,例如在介绍中国民族器乐时,找来女子十二乐坊的演出片段,让学生们在旋律优美,激情荡漾的视频欣赏中,观摩二胡、琵琶、竹笛、古筝和扬琴等乐器的演奏,充分认识中国民族乐器的特点和许多新奇的演奏表现手法。久而久之,学生对课本上歌曲会渐渐地喜欢,并主动去了解和接受它们,从优秀的音乐中吸收养分,陶冶情操。总之,在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再紧密结合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采取多元化的策略,真正做到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促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课堂中,最大限度提升初中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本文中使用的教材均为上海市中学生使用的少儿版九年义务音乐教育课本(六七年级),上海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艺术教育课本(八九年级)。

参考文献:

[1]温鑫.初中音乐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分析[J].好家长,2017,(46):176.

[2]谢嘉幸.关于当代中国音乐教育的文化思考[J].中国音乐教育,1995,(05):41-42.

[3]管建华.中国音乐审美的文化视野[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李若何 单位:上海市闵行区莘松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