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中形象化教学法分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音乐教学中形象化教学法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音乐教学中形象化教学法分析

【摘要】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音乐教学又是美育的重要手段。现代音乐教育强调以人为本,突出主体精神,面向全体,关注终生发展。而传统的音乐教学将侧重点放在学唱歌曲和乐理知识上,这样单调老旧的教学方式难以突出音乐的学科特点及其艺术特点。同样,美育的作用也就微乎其微了。故而我们提倡将形象化教学法引入到音乐课堂教学中来,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可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某些事物某种现象着手,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动作、表情、道具、活动,准备与之相匹配的视听材料,来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并且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及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力。

【关键词】感知;体验;理解

一、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形象化教学法的必要性

(一)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对艺术的感受能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当今社会发展迅速,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创新型人才,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而创新的源泉则是想象力。音乐是一门极具艺术性和想象力的学科。音乐教育工作若能充分发挥出这门学科的优势,那对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将大有裨益。而音乐教学中最能提高学生想象力的方法便是形象化教学法。以欣赏课《阳关三叠为例,上课前我先给学生讲了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唐代音乐创作中大量使用了唐诗入歌的创作手法,《阳关三叠》就是使用这一手法的佳作之一。全曲曲调纯朴而富有激情,表达了离情别绪以及对友人无限的关怀。”讲解铺垫后,我请学生们想象一对挚友,在清晨刚下过雨的渭城驿道旁依依惜别的场景,然后让学生们分小组讨论诗人和即将“西出阳关”的挚友之间会有怎样的思想感情和心境呢?经过简单的启发后,我请学生们分组来回答他们的讨论结果。学生们的回答都积极、详尽并且贴合主题,大都围绕着诗人与挚友之间依依惜别之情谊、诗人对远行者处境的担忧这几个方面做了回答。经过这样的启发和小组讨论、想象之后,之后的教学过程显得较为轻松,学生们在充分理解了曲目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演唱这首曲子真是饱含真情实感。这种形象化的授课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想象力,还能提升学生们对艺术的感受能力。

(二)改善枯燥乏味的学习

在新课改思想的影响下,教师应打破传统观念,积极地接受和学习新的教育思想。传统的教学方法多为“填鸭式”,教师在课堂中鲜与学生互动,学生在课堂中显得很被动,授课过程也较为单一枯燥,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慢慢减退。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失去兴趣得被动式学习,学习兴趣可见一斑。形象化教学法则能改善枯燥乏味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领悟歌曲中音乐形象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教唱歌曲《黄河大合唱》为例,授课伊始,我用多媒体播放肖斯塔柯维奇的《第七交响乐》,然后问学生听后的感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日本鬼子进村的感觉”,这时我怀着满腔的愤慨和爱国之情,给学生们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寇侵华犯下的滔天罪行,以及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民族奋起抗日的历史,以及诗人光未然和冼星海创作《黄河大合唱》的背景及创作过程。我启发学生在学唱这首歌时将自己想象成一名坚强、刚毅的红军战士,在民族危亡之时,奋起抵抗,保家卫国。经过这样形象化的讲解和铺垫后,学生们的情绪高涨,很快就学会了歌曲。最后,我又指导学生运用了轮唱的方式来演唱歌曲,这样就能更加深刻地表现歌曲所诠释的一浪高过一浪的抗日热潮。这堂课我将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解和多媒体资料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满怀兴趣地学会了这首歌,还激发了他们的爱国、图强之精神。这样的授课方式改善了从前枯燥乏味的教唱模式音乐课,深受学生们的喜欢,一举多得。

二、音乐形象化教学法的方法

(一)多媒体教学法,丰富教学信息

音乐是一门极具艺术性的学科,音乐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音乐课堂教学要突出学科特点,更要突出艺术特点,要具有吸引性和打动性。以往的音乐教学媒体,主要有黑板、教学挂图、模型等,授课方式也主要靠老师字面上得讲述和范唱及板书来完成,不仅课程枯燥乏味学生易开小差,而且学们很难理解乐曲中所表达的知识。而多媒体教学则能很好地改善这一点,教师可以利用文字、实物、图像、视频、声音等多种媒体,向学生传递信息帮助他们感受和理解知识,并且开发他们的想象力。人对图像和音频得喜欢程度要高于语言和文字,而且还会加深记忆力。所以,教师可以将课件制作成形象化的PPT,用电子白板或者投影播放出来。比如在学习“独特的民族风”这一节时,我就将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服饰节庆等一些信息制作成图片和视频兼具的PPT,让学生们对本课中出现的少数民族有了基本的了解后,再教授歌曲。在教授维吾尔族的歌曲时,我用多媒体播放了手鼓演奏视频,并请学生尝试敲击,请全班学生一起跟着视频中的鼓点学习附点节奏及切分节奏。然后,我又用多媒体播放了《达坂城的姑娘》让学生寻找出乐曲中附点及切分节奏出现的地方,并且着重训练。为了加深对维吾尔族音乐的理解,最后让学生们欣赏了《十二木卡姆》。这样,学生能更加直观地学习和欣赏音乐,并能最大化地理解和体会音乐本身的含义和魅力。

(二)形象化导入法,激发学习兴趣

一堂课能否成功,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就是课前导入,课前导入是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教学过程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心理认知过程,需要感觉。知觉、想象、思维等多种心理活动参与。而注意力是否集中、是否具有学习兴趣则是这种认知过程能否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和关键因素。实践证明,形象化导入法能最大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常见的形象化导入法有情感导入式、故事导入、直观导入、音像式导入、提问式导入、诗歌式导入等。以《孟姜女哭长城》一课为例,授课伊始,我给学生们看了雄伟壮丽的长城视频后,接着给学生讲了这个故事“相传在秦始皇时,劳役繁重,青年男女范喜良、孟姜女新婚当天,新郎就被抓去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下,孟姜女身背寒衣,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去世的噩耗。她痛哭城下,三天三夜不止,这段长城就此坍塌,露出范喜良的尸骨,孟姜女于绝望中投海而死。”在了解了《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后,学生们听了这首歌后,大都能说出歌曲所表达的情绪和思想感情是悲伤、气愤,和对当时社会沉重徭役的不满。

(三)将乐器带入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好奇心较强,喜欢新事物,音乐课堂中带入乐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乐器作为音乐教学中的辅助工具,能够帮助学生掌握音准、音高。音乐是直观与抽象并存的一门艺术,有时单凭语言的描述让学生去理解一些抽象的音乐情感和思想,是比较抽象和困难的,而将乐器带入课堂用来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抽象音乐情感,那效果毋庸置疑是很好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形象化教学法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它可以应对当今学生在音乐课堂中普遍存在的音乐基础薄弱、知识面窄的问题,还能营造有趣且有艺术性的课堂氛围,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艺术实践,感受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何流.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模式创新探究[J].黄河之声,2013(3)

作者:郭军 单位: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八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