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钢琴音乐教学的民族化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钢琴音乐教学的民族化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钢琴音乐教学的民族化研究

摘要:当前我国高校钢琴音乐教学大多沿用了西方钢琴音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为了加强我国高校钢琴音乐教学民族化内容、完善钢琴音乐教学体系,我国高校钢琴音乐教学理应担负起教学民族化的重任。在钢琴音乐教学理论研究、作品创作、人才培养中,要加强宣传、投入力度,创设良好的传播环境,借用民族符号、传播主体等选择具有民族文化色彩的钢琴作品作为教学材料。通过开办“民族钢琴音乐会”等形式,宣传推动中国民族钢琴文化的发展与创新。

关键词:传播学;中国钢琴音乐;教学;民族化

西方钢琴音乐教育理念长期在我国高校钢琴音乐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这一现象的产生,一方面是因为西方钢琴音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比较完善,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我国高校钢琴音乐民族化教学观念的淡漠。而传播学作为新闻学的分支学科,理应担负起高校钢琴音乐教学民族化的重任。因此如何在钢琴音乐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民族化传播环境,如何借用民族符号、传播主体来推动高校钢琴民族音乐的振兴应成为相关部门考虑的主要问题。

一、传播学在高校钢琴音乐教学民族化中的作用

上世纪30年代在新闻学的基础上出现了传播学这一分支学科,传播学是一种在社会中进行信息沟通的科学,传播学的信息交流是以“人”作为主体,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完成传播。传播学中包含着复杂的政治经济学、社会心理学、语言学等学科内容,而传播的信息则需要经过加工与转化才能实现。传播学在高校钢琴音乐教学民族化中的主要作用在于推动教学与学习主体之间的信息交流。当前高校钢琴音乐教学的民族化,仅仅是作为概念在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如何将民族化的内容融入到钢琴音乐创作中?许多教师对钢琴音乐民族化的理解并不到位,认为就是用钢琴来演奏民族音乐就是民族化,这就容易让民族化的钢琴音乐教学误入歧途。钢琴音乐民族化的真正含义是在钢琴演奏中融入民族音乐的表现形式,创作出具有民族元素的钢琴音乐作品。而传播学在高校钢琴音乐教学民族化中的作用是通过创设民族化的传播环境,利用民族符号、传播主体等来传播本民族化的钢琴音乐作品。只有传播具有民族文化色彩的钢琴作品,培养更多的民族钢琴演奏人才,才能推动中国民族钢琴文化的发展与创新。

二、我国高校钢琴音乐教学民族化的现状

中国高校钢琴音乐教学的民族化发展,必须创设具有民族特色的钢琴音乐教学环境。环境不仅能影响人,而且能够造就人。因此在何种环境下进行民族化钢琴音乐的传播,对最终钢琴音乐教学效果有着决定性影响。当前中国高校钢琴音乐的教学基本以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都非常完善的西方钢琴理论为主,但西方钢琴教学中程式化的教学内容容易将学生培养成同一类型的“演奏机器”,从而会失去其本身的个人特色。而民族钢琴音乐中的古典文化元素能够对学生的审美情趣、性格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从而帮助学生建立高雅的音乐情操。因此在钢琴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民族化教育,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西方传教士的传乐,进入中国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了,但到了20世纪初,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与钢琴教育活动才真正在中国大地传播开来。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迅速发展,西方文化对中国高校钢琴音乐的影响也逐渐加深。中西方的文化融合不仅促进了人文交流,同时也让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受到一定的排挤,导致高校钢琴音乐民族化的发展停滞不前。在高校钢琴音乐教学中,西方钢琴音乐和东欧国家的钢琴曲已经使用多年,教育者也形成了以欧美为主体的钢琴教学观念。但近些年来我国众多钢琴作曲家也在不断的开拓与创新,80年代开始,钢琴音乐创作开始真正繁荣。中国风格从此摆脱了以往的单一模式,变得更为个性化和多样化,他们创作出《喀什噶尔舞曲》《快乐的?嗦》《春江花月夜》《蝶恋花》《多耶》等独具民族特色的钢琴作品。其中陈怡创作的钢琴作品《多耶》,无论是作品的标题还是音乐的内容都融合了侗族合唱“呀多耶”的因素,作曲家将无调式音乐与民族乐曲进行融合,在民歌部分采用多声部对唱的织体表现形式,以侗族民间舞蹈为主要创作灵感,整体音乐表达还具有“世界音乐”的特征,可谓是民族钢琴音乐中的精品之作。随着朗朗、李云迪等中国钢琴家在世界比赛中屡次获奖,尤其是李云迪在各类比赛中使用《彩云追月》等古曲作品进行弹奏,这系列的传播使得高校钢琴音乐教学开始逐渐关注起本民族的音乐作品。各个高校也开始以《中国作曲家钢琴作品》《中国50首钢琴名曲》《中国百年钢琴独奏作品》等教材作为钢琴教学的主要教材。我国举办的CCTV钢琴小提琴等大赛,也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比赛的含金量也越来越高。因此只有中国钢琴演奏家弹奏民族乐曲、作曲家创作出独具民族特色的钢琴作品,大学钢琴教学必须转变原有的教学模式,不断对教学思想创新,才能形成民族化的钢琴音乐教学氛围,才能不断推动与传播高校钢琴音乐民族化的教学。

三、高校钢琴音乐教学中传播民族音乐符号

民族音乐符号属于无形的物质传播,不同于传统的信息交流。民族音乐传播通过流动的声音,是一种听觉语言的传播。而我国民族音乐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其艺术表现形式包含着天人合一的人文观念。人的情感是从心生发出来的,是通过声音传达进行情感表现的。声音的传播要与“和”这一标准相符,才能被叫做音乐。“和”应该作为音乐创作的最高标准,也是乐曲“美”所传达的主要内容。所以从钢琴作品的表达方面来看,乐曲创作应该是由内到外的一种活动,乐曲的流动与情感也息息相关。在高校钢琴音乐教学中,可以将《喀什噶尔舞曲》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喀什噶尔舞曲》是以新疆舞蹈为主要创作题材的钢琴作品,钢琴曲中加入了新疆的伴奏舞曲音乐形式,音乐的整体旋律动感欢快,如同维吾尔族少女在花丛中的载歌载舞。或者还可以在民族钢琴音乐教学中讲授《空谷回音》这首作品,《空谷回音》以藏族地区的山谷回音作为主要的钢琴创作灵感。《空谷回音》中广泛应用钢琴踏板延音来突出空荡山谷中的回音效果力度,整体弹奏音色较为空灵寂静。这些民族性的音乐符号特别是少数民族的乐曲与歌舞,能够与西洋钢琴曲进行有机结合,激发钢琴作曲家无穷的音乐灵感。因此高校钢琴音乐教学中,推动这些民族符号的传播,能帮助学生建立传统的音乐表达理念,从而促进我国钢琴的民族化发展。

四、加强传播主体对高校钢琴音乐民族化教学的引导

在各种信息传播的过程中,信息传播主体承担着主要的传播责任。随着互联网信息科技的发展,信息传播主体的传播渠道也越来越广泛。例如:微博、QQ、微信等新兴媒体传播渠道,开始在信息传播中发挥主要作用。传播主体在传播信息发送之前,会对其中的内容进行符合社会需要的美化,然后再将最终的传播内容传播给受众。因此高校钢琴音乐的教学,需要传播主体对信息受众进行引导。高校钢琴音乐教学一直受到西方钢琴体系的主导,一方面原因是我国钢琴音乐教育者的自主性选择。大多数教师在钢琴音乐教材的选择上更倾向于使用西方经典的钢琴教育课本,而相关部门又没有一定的限制与引导,这就使得民族钢琴音乐逐渐衰落。只有通过不同的传播渠道进行宣传,才能推动民族音乐内容在高校学生之间的交流。所以高校教师、民族钢琴作品创作人、民族钢琴演奏家等相关人物,都属于高校钢琴音乐教学的引导者和传播者。这些群体肩负着传播民族钢琴音乐的重任,特别是与学生联系较为紧密的高校教师,更应该在教学中推动民族钢琴音乐的传播与发展。传播主体的审美品位,会对学生钢琴音乐的学习和价值理念产生深刻影响。而且在民族钢琴音乐的发展过程中,钢琴作曲家也会在创作内容、创作题材、创作风格的选择方面进行创新,以迎合现代钢琴演奏的发展需要。高校教师应在高校钢 琴音乐教学中,融入我国的少数民族舞蹈、民族歌曲、民族器乐等多种民族文化。还可以在钢琴音乐教学中解读民族钢琴作品,对其中的创作背景、内容借鉴、乐曲创作原理等进行分析,来推动民族钢琴作品的传播。同时在高校钢琴音乐教学的民族化表达方面,教师要深刻把握民族文化的精髓,并将其进行现代化的改革与创新,加入与时展相匹配的元素。因此传播主体对民族化钢琴音乐的传播与引导,能够很好的促进高校钢琴音乐的民族化发展。

五、提高传播客体的钢琴音乐民族文化修养

传播客体作为民族化钢琴音乐信息接受的一方,在高校钢琴音乐教学中特指学生,学生自身的素质文化修养,对钢琴音乐的民族化结果有着重要影响。人们常说:“高山需能碰上流水,才能完成信息的传播活动。”这表明信息的传播需要听众的支持,脱离听众的钢琴音乐作品就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而听众只有具备较高的民族文化修养,才能领会民族钢琴音乐内容的深沉与含蓄,从而感受民族钢琴音乐风格的清丽与高雅。高校钢琴音乐教学的受众为学生,学生是通过对所学钢琴音乐作品的吸收,来完成自身技能与人格的塑造。当前学校仍旧采用“讲授式”的钢琴音乐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最大缺点在于信息的单向传播。教师在高校钢琴音乐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只是作为被动的信息接受主体,这使得民族化钢琴音乐传播的范围较窄,传播效果也非常差。因此在高校钢琴音乐教学中,首先要对学生进行传统的古典文化教育,只有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欣赏能力,才能完成民族化钢琴音乐的双向传播。学生在高校钢琴音乐教学中,应该变被动为主动,主动参与到民族音乐钢琴作品的探讨中。例如:学生可以自发组成小组,对《多耶》钢琴曲中侗族民间的音乐与舞蹈形式进行研究。只有学生对民族钢琴音乐有着较深理解,才能将其传播给更多的人,从而促进传播主体与传播客体之间的互动交流。传播客体是信息传播的中坚力量,只有提高传播客体的民族文化修养,才能推动我国钢琴音乐的民族化发展。

六、推动钢琴音乐民族化教学的社会传播

钢琴音乐民族化教学是社会活动的组成部分,所以社会大众参与到民族钢琴音乐教学中也就变得理所当然。各界社会成员在民族钢琴音乐教学中,能够起到重要的推手作用。政府或社会企业可以为钢琴演奏者提供演出机会,通过举办钢琴音乐节等艺术活动,来推动民族钢琴音乐在社会中的传播。但当前我国民族钢琴音乐教学还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钢琴教学体系,在民族钢琴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也存在着较大的随机性。因此在民族钢琴音乐的社会传播过程中,相关教育部门首先要对民族钢琴音乐教学的大纲进行确立。只有在民族钢琴作品弹奏中建立技法与指法标准,才能摆脱西方钢琴教学模式的束缚,才能促进钢琴音乐民族化的社会传播。而且社会成员在钢琴教学民族化的发展进程中,不仅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也是民族钢琴音乐的传播者。当前大多数城市成立有专业的民族钢琴音乐社团,这些社团与其他的音乐部门有着广泛联系,特别是在高校的民族钢琴音乐比赛活动中,社团中的专业人员可以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点评和指导。社团中的成员应该经常演奏《喜丰年》《松花江上》《蝶恋花》等民族钢琴音乐,不定时地举办民族钢琴作品宣传活动,这些举动都可以推动民族钢琴音乐在社会上的传播。

[参考文献]

[1]陈晶.中国钢琴作品中民族化元素教学研究———以高校音教专业钢琴教学为例[J].大众文艺,2015(19):249.

[2]代百生.何谓钢琴音乐的“中国风格”———从文化的视角研究中国钢琴音乐[J].中国音乐学,2005(3):98.

[3]石翠花.“中国钢琴学派”振兴之路———我国普通高校钢琴教育民族化现状及对策研[J].音乐创作,2014(6):128.

[4]宋扬.现代教育理论在大学钢琴教学改革中的有效运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8):183.

作者:傅韵 单位:铜陵学院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