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反思(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而随着我国与西方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说”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这就为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作者根据平时教学,总结出大学英语口语常见口语问题及针对问题的实用教学方法,旨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大学英语;英语口语;教学方法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各领域对从业人员的英语口语能力也越来越重视,而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口语表达仍然存在中式英语、词不达意、张冠李戴等问题。因此,高校英语教育工作者须立足现有情况,探寻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有效方法,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使之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口语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1、教学材料落后及内容安排不合理
语言是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产物,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环境的变更,语言作为人们之间的沟通工具也必然随之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其口语表达形式的多样性新颖性也因时代的发展而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而现在的大学英语口语教材时效性不足,内容少则几年不变,多则十多二十年不变。另外,口语教材的内容设计没有更好地和其他书面教材区分开来,如教材中的听力和阅读材料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生词难词过多影响学生学习热情。
2、中式英语明显
“中式英语”即人们在学习英语时,受母语影响,掺杂了过多中文表达思维而造成的畸形语言形式。大学生的英语口语夹杂明显的中式英语,除了受母语影响外,另一方面还是因为小学和中学英语学习方式单一,缺乏充分的口语练习形成的。大学生的中式英语主要体现在语音语调、语法结构和习语谚语的使用方面。以语调方面为例,等。
3、学生英语基础薄弱,语法问题突出
由于在上大学之前对英语语法不够重视以及一些根深蒂固的语法错误未能及早纠正,很多学生在英语口语中仍然存在一些明显语法错误。同时因为英语口语以短句为主,一个细小的语法错误就会严重影响一句话的表达效果和语义的传达,给交流带来很大的不便。
三、提高口语教学的实用方法
1、教学内容灵活多变,与时俱进
鉴于我国目前的大学英语口语教材的局限性,教师在备课时需要额外搜集适合大学生的口语课堂练习材料。材料涉及的主题和话题应贴近现实生活,具有实用意义,打破传统僵化的口语教材的束缚。以常见的问候语为例:受传统英语教材的影响,学生在口语中使用该句的频率较高,甚至习惯性地将其作为问候语模板。通过留意今天英语国家的人们使用问候语的习惯,我们不难发现,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人物关系中甚至不同的心情下讲话者会使用不同问候语,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多学习采纳以上例子,让口语表达脱离教材的束缚,变得更丰富、更地道。
2、注重文化因素的导入,避免中式思维
教师要注重文化因素的导入,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经常使用委婉的良好习惯;例如用中式思维点餐时人们会说另一方面在课堂上应针对一些口语表达适时地讲解介绍其文化文学背景,练习口语的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英语知识。例如成语“掌上明珠”在英语里表达为“theappleofone’seye”,教师可向学生补充讲解其在《圣经》和莎士比亚作品中的出处。
3、教学形式多样化
不同于英语其他科目的课堂教学,大学英语口语课堂教学对书本的依赖程度较低,对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练习口语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力。充分利用复述法、看图说话、小组讨论法、辩论法、角色扮演法,让口语课堂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在开展不同的教学形式时,教师应做好活动的组织工作、监督工作以及总结工作。
4、合理利用英文电影
英文电影中的流行口语具有方便、新颖、生动的特点,能激发学生练习口语的热情。教师可选取具有口语教学意义的英文电影或电影片段在课堂上播放,让学生在特定的故事情节和语境中感受英语口语的使用特点。播放结束后教师再重新设定话题,让学生强化练习电影片段中的重点短语和句式,最终内化成学生自己的积累。
四、结语
口语能力是英语学习者的必备技能之一,但口语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目前我国大学生练习英语口语的环境不足,这对学生和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善于总结,结合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兴趣,解决问题,从而取得卓有成效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葆青.实用英语语音[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蔡基刚.试论影响我国大学英语教材健康发展的外部因素[J].中国大学教学,2006(6).
[3]刘慧.大学英语口语课堂材料补充刍议[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4(10).
[4]岳晨,李姝毅.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及教学方法探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2(20).
作者:吴桃春 单位: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
第二篇:语境文化差异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启迪
摘要:通过在不同文化交流中高与低语境的比较,揭示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探讨了文化差异产生的原因,并分析了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因此,在英语口语课程教学实践中,不仅要注重学习语言知识,更不能忽略目标语国家文化的学习,才能有效避免交流障碍和误会,促进成功的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高语境文化;低语境文化;跨文化交际;口语教学
一、引言
任何一种文化有其内在的思维体系和模式,无形中制约并影响着其文化圈中族群的思维和行为。语言作为文化最主要的载体之一,必然深刻的反映其文化背景,因此,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便是也需要学习语言所反映的文化。不同的国家与民族间的人们在口语交际中,因为缺少足够的文化知识或文化意识,直接导致的交流误会与障碍不胜枚举。因此,提高语言交际能力,必须正视文化教学的因素,通过实践教学措施,帮助学生学习目的语的文化背景,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有效降低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干扰[1]。近年来,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相关课题在我国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核心期刊上相关量也逐年增加。其中,语言学科较之其他学科更关注跨文化研究。然而,不少期刊研究单纯定位在跨文化教学层面,没有考虑如何将其与大学英语口语这样的专项语言技能课程结合起来[2]。本文基于语境文化差异及其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的研究,提倡在口语教学课程中引入文化教学的相关内容,不断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努力降低跨文化交流中文化差异所造成的障碍。
二、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概述
语境文化(contextculture)反映言语所处的社团文化背景与社会距离,是影响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因素,它深刻而微妙的制约着人们的言行,并对句子的意义产生较大的影响。1976年,在《超越文化》一书中,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T•霍尔首次认定文化具有语境性,阐明了有关语境的确切释义,并进行不同类别划分。阐述了不同语境对交流内容的影响[3]。高语境具有将信息预先编排的功能,需要传达的信息一部分已经存在于信息接受一方及其背景当中,还有一部分存于交流的言语当中。该种语言交流环境下,交谈双方言行的意义很大程度上受到当时所处环境的制约和影响,相当一部分需传达的信息包括在手势、语气、表情及空间距离的提示中,语境中则无需再一一表达,也就是说,需要传达的信息一般多于语言载体本身的含义。低语境恰好相反,需要传递的信息大部分是语言所包含的信息,因为缺乏相同的背景,必须通过语言补充语境缺失的部分。所以,低语境文化中更多强调的是交流内容,而不是交流时所处的语境———一切都需要用语言清晰准确的表达出来。中文和英语就分别属于两种不同的文化语境。因此,以汉语为母语与以英语为母语的群体进行的语言交流,就是我们所说的高低语境间的文化交际。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只有在克服文化差异这一因素所导致的交流障碍后,才能以语言为媒介,开展成功的文化交际[4]。
三、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的差异及其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一)差异(表格说明)
与低语境文化恰恰不同,高语境文化在进行信息传达时,要按照预先编好的程序进行;而低语境文化的信息传达更多的是基于理性,通过逻辑推出结果,可以说低语境文化是强调理性和逻辑的文化。也就是说,高语境中需要传达的内容一定程度上更依赖语境,交流言语中所涵盖的内容常常只是双方进行信息传递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则靠信息方及其背景等非语言语境完成补缺。低语境文化与之相反,需要传达的语义基本存在于语言的字里行间,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语言的字面意思。两者具体差异如下图所示:
(二)差异根源
高语境文化的产生有其地缘和历史的根源,此类文化由于农耕发达,人们被束缚在土地上,人口流动迟缓,阶级固化明显,社会的整体变化缓慢,人际交往模式单一,口语表达趋于同质化。因此,高语境文化背景下的语言表达有模糊暧昧的倾向,很多信息不需也无法清晰地表达,语义更多的通过语言之外的其他成分来传递。因此,高语境环境中的非言语交际的作用较低语境环境更为突出,参与交际的主体不期待其他主体提供详尽的信息,同时也不被其他主体要求提供详尽的信息,整个交际过程可以在暧昧模糊的语言中进行。信息的来源渠道多样化,除了语言之外,动作、语气、表情、氛围以及空间距离等都能传达相当多的信息,甚至于可以通过沉默这种非言语的方式传递感情,沟通思想,可谓是“此时无声胜有声”。而商业文明孕育的低语境文化中,人口流动频繁,人际关系多以契约维系,同质性较低。在人际交际中,交际者本身和环境大多不具有相同的信息背景,只能通过明确的言语表达来传递信息[5]。因此,低语境文化环境下的交际语言明确具体,交流信息大多存于语言本身,而不是通过情境来展示。
(三)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中国是一个注重人际关系与情感的高语境民族国家,无论是谈话,谈判还是合作,没有太多明确的沟通,含而不露、秘而不宣,对彼此间信任的追求远远高于规范和制度,因为信任和共识才是双方下一步行动的基础。而以英语为本土语言的美国是一个源于亚里士多德逻辑和线性思维行为系统的国家。他们不重视环境的作用,国家大部分处于提倡精确计时、崇尚具体细节的低语境状态。交流与共谈的人际交流间不需要有根深蒂固的文化内涵,简单,直接的表达足够以传递明确的信息。总体上来说,中国人委婉、含蓄,更多考虑对方感受,英美人则更喜欢直来直去的表达。因此,跨文化交际时,因为不同国家不同的语境文化形成了不同的逻辑思维方式,具体体现在两国间人们交际形式不同,表达方式不同,回应方式不同,实现成功沟通的责任不同,以及对规则的依赖程度不同[6]。以上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具体影响如表1例示。以下预料摘自一位在美国经销健身用品的中国人Davis与美国本族人Brown的间的生意谈判对话。仅仅几分钟的谈话不难看出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民族之间由于文化背景差异造成的语言交流特点的确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异。
四、口语学习中文化教学的必要性及措施
要实现不同国家人与人间的交流,语言教学中离不开系统的口语学习。口语教学中,务必要重视目标语文化的学习,根据文化与语境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才能有效避免跨文化交际,以及由于文化差异造成的误解和交际障碍。作为知识传授者的教师,对教师而言,课程教学能力在口语教学中的体现,绝不仅仅局限于英语口语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教授。教师更需要有较高水平的文化意识,深入了解、明晰文化差异,口语教学中要从以下几个具体方面,有意识地进行文化输入,掌握如何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进行英语口语教学。[7]
(一)全面做好教师培训
想要切实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水平,就必须开展转换高低语境的语言教学。而这种教学方式对教师的教与学能力和文化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才能更好、更高层面地组织和实施文化教育。通过课程进修和培训,教师首先要明确:一种语言和文化怎样在人们头脑中影响另一种语言和文化;对文化差异深入了解;明晰文化课课堂上和学生的关系以及具体应该采用何种教学方法。
(二)通过大量阅读进行有意识地文化渗透
教师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引导,不能是单纯地掌握字、词、句的意思及语法结构,在立足语言本身、重视材料特色学习外,要花心思传递文章中的文化知识,尤其是句子的深层次意思。从多方位、多角度去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化感知意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例如,在大学英语教材第一册中有这样的两篇文章,一篇为《Thankyou,Volunteers》,另一篇为《PunctualityPays》。两篇文章看似无关联,内容分别为感谢志愿者和关于守时。然而,在学习这两篇文章时,我们可以用比较讨论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充分了解中西文化在节日习俗和时间观念上的差异。课堂讨论可安排如下:1.阅读文章了解文章大意,找出文章中所列出节日的风俗。2.对中美两国主要的节日习俗差异及对待时间的不同观念进行分组讨论。3.请每组学生代表采用对比的形式进行陈述、表达。除讨论外,教师还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目标文化,与文章内容实现切实、有效的精神交流。
(三)通过写作练习进行文化学得训练
思维模式决定语言,不仅反映在说的方面,在语言的书写层面,尤其是写作风格和模式方面也会有所体现。在写作实践中,教师有责任和义务提醒学生注意中英文写作风格的文化差异,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用西方的思维方式进行英文写作。例如:汉语中的描写性文章更倾向于用形容词来描述和修饰,而英语作者则倾向于更平和的语调和语言。再如:公文、信件的格式差异;地址、日期不同的签名方式等等,对语言初学者来说,文化学得是一个难点。所以,布置学生写作书面作业前,教师可采用课堂陈述、对比讨论,有意识地通过筛选不同风格体裁文章的方法,引导学生充分了解这种差异,以避免交际中因不必要的错误,阻碍有效交流。
(四)通过翻译实践进行目标文化积淀
翻译是东西方相遇的沟通桥梁。第二语言学习者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水平的高低一定程度上体现翻译的水准及效果,翻译最终要实现的“信达雅”的标准体现了对译者熟练驾驭目标语文化的潜在要求。不少因文化差异引起的翻译偏颇、误解,甚至引发矛盾,最后产生交流障碍的例子证明:要想做到成功的翻译,教师要强调并养成学生对目标语文化进行长期积淀的习惯。在翻译实践中需注意,强化训练、多练习;必要时,直接比较中英文表达方式差异。这样,才可能避免两种语言所产生的文化碰撞。
(五)通过提升课后训练活动的强度补充文化教学
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一方面教师的引导、课堂教学内容的正确导向是基础,另一方面,有目的地开展课后多种形式的训练活动是强化手段。如:1.经常有意识地举办有关文化、历史、人类学及社会学方面的讲座。普及基本概念、原则,尊重差异,减少偏见,倡导多元文化并存。2.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阅读作品尽可能广泛、全面,体裁不限。文学艺术、故事童谣等各类形式的文学作品,都可以是我们深入了解另一个民族价值观和信仰的媒介。通过广泛涉猎,有利于更全面、成熟地把握目标语国家文化。3.学会利用资源。学校的外教、留学生等,只要善于利用,都可以是有力补充文化教学的有效资源。努力营造轻松氛围,坚持将交流形成一种习惯,最大效果地学得另一种文化。综上所提及的方法,坚持系统地使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避免交流障碍和误会,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成功的跨文化交际。
五、结语
可以看出,学习目标语言和口语交际过程中,因国家间的文化差异,缺乏对目标语文化知识的了解,造成的交流障碍等语用失误现象随处可见。为减少此类失误,口语课程中可以考虑将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同时进行。尤其是在教学实践操作上,就是不仅要搞好语言知识教学,更要努力提升课堂上文化教学的占比,认识到文化渗透对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影响力。其次,掌握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学习方法是确保语言学习者学得较为全面语言文化背景的根本[8]。作为教师,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素质水平的提高,需对目标语文化非常熟悉;另一方面,要有计划地确立明确的目标,依据文化教学原则,构建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有系统、有步骤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手段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实现教学计划。作为学生,亦需明确学习目的,采用适合自身的有效方法、坚持在长期的学习积累中学得目标语文化。
参考文献:
[1]李怡.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干扰及教学策略研究[J].天中学刊,2011,(10):125-127.
[2]史兴松,朱小玢.我国近十年跨文化交际研究回顾与展望[J].《中国外语》,2015,(11):58-64.
作者:顾亮 单位: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第三篇: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口语课堂教学探析
摘要: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而大学英语口语一直是独立学院学生英语学习中较薄弱环节。本文作者分析了目前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来提高学生的大学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旨在进一步深化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改革。
关键词:独立学院;英语口语;时效性;基本策略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英语无疑已经成为世界第一语言。众所周知,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其主要功能便是交流。2004年,教育部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提出重点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作为第二语言习得者,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途径来自于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课堂的时效性直接影响到学生英语学习的效果,有效课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因此,如何提高大学英语口语课堂的时效性是值得每一位英语教师深思的问题,
二、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口语课堂教学现状
(一)教师方面
1.教师过于纠正学生的发音,系统语音学习枯燥、无味
一些教师认为要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首先要从纠正学生的语音做起,因此在口语课堂上加入了大量的语音练习,然而大多数非英语专业学生对单纯的语音练习并不十分感兴趣,很多学生反映系统语音学习十分枯燥、无味,学生完全提不起兴趣。在口语课堂练习的过程中,教师也会刻意纠正学生在会话及朗读时的发音错误,这使得学生在说英语时更不自信,甚至不敢开口。
2.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听力输入部分涉及较少,使得学生并不知道如何规范地表达
课堂上一些英语教师并未给学生提供足量规范、地道的语言素材,导致学生听力输入不够,学生肚子里“没货”,并不知道正确、规范的表达方式,只能在口语交流中胡编乱造,因此很多英语输出也是无效的。
(二)学生方面
1.学生英语语言基础薄弱
独立学院学生普遍英语基础薄弱,尤其是英语听力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十分低下。由于缺少系统的英语语音学习,并受到母语地方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独立学院很多学生的英语语音不规范。同时,由于长期受高考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学生学习的是“哑巴英语”,在英语课堂上的口语交流中,学生创造中式英语现象频繁出现。再加上近些年来大学生就业同大学英语四、六级笔试成绩直接挂钩,很多院校完全忽视了对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导致很多学生虽然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却从不敢开口说英语。
2.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心理问题严重
据笔者了解,很多“90后”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出现了心理障碍,例如:焦虑、胆怯、厌倦及急于求成等心理。一大部分独立学院大学生在开口说英语时不够自信,存在害羞、胆怯的心理,一部分同学甚至畏惧开口说英语,一提起说英语便会产生一种畏惧感。因此,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上大多数同学选择沉默,课堂上敢于大胆开口练习讲英语的永远是少数同学。长此以往,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始终得不到提高。
三、影响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因素
(一)语言环境
良好的语言环境是学好语言的前提,也是掌握语言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作为第二语言习得者,大学生英语学习的语言环境主要限于课堂上,学生课外英语学习的语言环境极少。
(二)听力理解能力
语言的输出是以输入为基础的,因此学生只有在完成足够量英语听力资料的输入后,才能掌握表达某种交际功能必须的语言形式,从而模仿着用英语开口说话,进行有效地输出。听力理解能力的低下必然会制约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
(三)语音因素
语音即发音是英语学习者学习语言的前提和基础,英语语音的缺陷会阻碍英语语言综合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二语习得者的母语及方言都会对其英语语音产生一定的负迁移作用。
(四)心理情感因素
积极、自信的学习心理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消极、焦虑、恐惧等心理障碍会给学生的英语学习带来不良的影响。
四、大学英语口语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策略
(一)加强文化输入,夯实发音语调等基础知识
了解世界的能力已被列入21世纪人才必须具备的四项技能之一,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上,教师也可以以此作为英语教学目标之一,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及社会风俗,从而开拓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视野。使得学生在了解世界的同时能完成口语中最基本的语音学习。作为英语教师可以节选国外最新的热点话题及时事新闻、国外体育明星的英语演讲稿、国外著名影星的访谈节目、英文诗歌等素材,并把英语语音学习贯穿其中。如:最近电视上一档节目《朗读者》爆红,笔者曾在英语口语课堂上把其中某期嘉宾许渊冲先生翻译的英文诗歌《别丢掉》带给学生学习欣赏,并分析带读了诗歌里出现的核心词汇及重点语句,捎带向学生介绍了相关的朗读、发音技巧,如:重音、弱化、连读、吞音、语调等,并让学生下载配音练习朗读并表演,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这种学习内容的安排既可以让学生去了解世界,接触西方国家的文化习俗及生活习惯,同时又让学生颇有兴趣地完成英语口语中的语音、语调及朗读技巧等基本技能的学习,从而提高学生英语口语交际的效率。
(二)增加听力输入,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输出的有效性
语言学习是语言输入、吸收、输出的过程。英语口语并不是学习者自己创造出来的,而是通过有效的输入,理解后模仿而来。英国语言学家克拉申曾提出输入假说模式,克拉申认为,只有当学习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bleinput)即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才会产生习得[1]。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必须先从正确的“输入”开始,只有让学生“听得懂”才会“说得出”。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尽可能的向学生提供足够量可理解的、规范的、地道的英语语言素材进行“输入”,包括音频和视频的语言素材。同时,在输入的过程中让学生多练习仿说,学生只有通过模仿并掌握素材里的某种交际功能及表达时所需要的语言形式,才会举一反三的进行规范、自然的英语角色对话。其次,学生可以模仿其中规范的语音语调,这样才能达到有效的语言输出。
(三)注重合作学习,降低学生学习的焦虑感
独立学院的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普遍存在着厌倦、胆怯等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也是一直困扰着英语学习者学习的主要障碍。国内外外语学习心理领域的研究证实,合作学习作为一种课堂教学活动可以有效地减轻英语学习者的焦虑等心理障碍[2]。笔者在教学中发现,课堂上单个同学发言会令一部分同学感到恐惧,长此以往愿意主动发言的同学也越来越少,因此英语教师应该多设计课堂集体活动,让学生在口语课上多参与合作学习。如:教师可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5∼6人为宜,提倡集体分工合作。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定的情景,让每个小组的同学分角色进行扮演。教师也可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后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freetalk,这样便于学生集思广益,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在口语输出的环节,主张全组同学一起上台汇报,每人陈述自己相关部分的表达任务,这样对平时讲英语自信心不足的同学将是极大的鼓励,全组发言可以大大地降低学生的焦虑感,同时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积极性,让越来越多对讲英语有畏惧感的同学渐渐地敢于尝试“冒险”,从而开口表达。
(四)细化平时成绩,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英语教师可把学生的平时成绩同发言次数及内容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认真登记每位小组成员上课参与情况,并根据参与的次数及参与的内容给予不同的平时成绩鼓励。教师可多采用集体加分的竞赛类教学活动,并通过不定时公布小组成绩的方式来激励各个小组同学的赶超意识。这种教学方式利于帮助那些口语表达能力暂时较弱的同学,使他们也尝试在小组活动中崭露头角,并使得课堂表现不多的同学通过集体的最终成绩来获得个人的相应平时鼓励分,同时也能让他们及时发现自己同别人的平时分差距,便于产生学习的动力。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又能鼓励那些平时口语表达能力差的同学为了不给小组同学拖后腿渐渐地尝试着开口讲英文,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五)创新课堂活动,优化学生英语学习的语言环境
教师课堂上设置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是影响学生课堂参与度的直接因素。“90后”的大学生心态开放,易接受新鲜事物,他们对传统的英语教学已经完全不感兴趣,因此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根据现在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组织课堂教学。大学英语老师应尽量设置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想方设法的为学生多创设语言环境,如:英文话剧表演、诗歌朗诵、英文电影配音、英语演讲、分角色情景对话、游戏竞赛等,从而实现教师和学生课堂角色的真正转变,以此来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趣味性,从而优化学生英语学习的语言环境。
(六)鼓励学生报考大学英语四、六级口试,提高学生对口语交际的重视
一直以来,大学英语笔试成绩与大学生的就业直接挂钩,因此造成学生对英语口试能力的忽视。自2016年9月起,大学英语口试考试在全国大范围内实施,凡是报考大学英语四、六级笔试的同学便具备资格报考大学英语四、六级口试。由此可见,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教育部也一再呼吁努力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作为大学英语教师,应尽快地采取相关的教学改革措施,鼓励学生报考大学英语四、六级口试,让学生逐步认识到提高英语口语能力的重要性,并给予学生一定的参加口语测试方面的指导。同时,在课堂上教师应多给予学生鼓励和引导,多肯定学生的进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展开课后口语练习,以利于进一步开展英语语言环境建设。
五、结语
英语口语交际表达能力与学习者的听力、词汇量、语音等方面是息息相关的,要想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绝非一日之功。作为大学英语教师应在课堂上不断地为学生创造多开口说的机会,努力提高大学英语口语课堂的时效性。
[参考文献]
[1]胡莎莉.外语学习焦虑与合作学习[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3).
[2]康志峰,陆效用.我国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09).
[3]刘永华.浅析如何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J].甘肃农业,2006(09).
[4]郭小兰,李华.浅析提高英语口语水平的攻略[J].海外英语,2011(6X).
作者:佟乐乐 单位: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