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英语口语障碍分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中学生英语口语障碍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中学生英语口语障碍分析

摘要

凉山彝族自治州因为地域局限性和民族特殊性,英语基础教育水平相对滞后,彝族中学生英语口语存在诸多问题。文章通过分析凉山彝族中学生英语口语障碍的主要原因,帮助彝族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激发他们英语口语的信心,以达到提高英语口语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

英语口语;障碍;中学生;凉山彝族

0引言

一项针对凉山彝族中学生英语学习的调查报告显示,大多数学生认为“说”的技能是最令人头痛的。可以想象,在中、高考指挥棒的引导下,中学英语教育的唯一目的似乎就是应对各种各样的学期或升学考试。在长达3~6年的中学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哑巴英语”或“难以启齿”的英语口语渐渐地成了一种自然的“熟视无睹”状态。英语口语成了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奢望。

1口语障碍分析

诚然,近年来彝族中学生整体英语水平有较大的提高,但是英语口语依然存在“先天不足”。我们称之为“英语口语障碍”,这主要是指学生在进行口语表达时所遇到的种种困难。造成口语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一概而论。在排除学生的智力因素外,我们总结得出以下四个主要方面:

1.1地理环境与语言环境的影响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西南部,是全国最大的彝族人口聚居区,下属16个县和一个市。是一个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区和贫困地区。据2009年统计,彝族人口占凉山州总人口的48.85%。这里经济发展和思想观念相对落后,信息比较闭塞,缺乏与外界交流,多数彝族中学生说本民族语言——彝语,接触较多的是四川方言。课堂教学是学生们学习英语的主要、甚至唯一的途径。承担英语教学的也多数是土生土长的彝族同胞,他们既懂彝语又懂汉话。除此之外,所能接触到英语的地方就是那些不远万里来凉山旅游观光的老外。但是由于双方语言不通、表达不清常常出现交流障碍。61%的彝族学生认为:造成口语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良好的口语环境。生活中缺乏应用英语的环境;英语口语需求量不足,仅有的一些课堂英语知识很难转化为口语交际能力;现代技术和教育手段落后,彝族中学生接触英文电影、电视、书报的机会很少,而多媒体和远程教育等技术手段的严重匮乏也是导致彝族中学生口语障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1.2本族语、地方方言和汉话的影响

彝族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彝语言有其固有的特点和规律。丁椿寿指出:“彝语言,与在彝区广泛使用的其他语言一样,同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支。它包括六大方言,尽管各语系之间有很大的差异,但这些方言在一定程度上有着共同的历史渊源。”1975年,标准彝语实施纲要正式启动,彝语言进入规范化和官方化使用阶段;而当地汉民族聚居区使用的是四川方言。凉山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区,不同民族之间是可以通婚的,因此就会出现多种方言并存的局面。自从全国范围内推广普通话后,当地居民开始学说标准汉语。在彝族家庭传统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双重影响下,彝族学生开始学汉语时就形成了使用本民族语言和文化的思维模式。数年的汉语学习后,他们开始学习英语。传统的英语学习方法是建立在汉语背景之下的。这时他们就会无意识地将不太熟练的汉语翻译成英语,再用本民族语言对其加以理解和吸收。这样的转换过程是非常痛苦的。因为长期固有的彝语言、地方方言和汉语的定向思维模式妨碍了学生英语口语,使得学生在口语中带有明显的彝英或汉英痕迹。“先构造彝语言或中文表达,然后基于语法翻译成英文”的基本模式是阻碍学生口语表达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再者,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它与汉藏语系有着非常巨大的差异。况且许多彝族中学生来自老少边穷的闭塞山区,勉强说点汉话,英语就别提了。

1.3心理障碍

英语口语障碍的最大因素来自学生自身的心理障碍。面对自身母语以外的一种全新语言,学生常常暴露出信心不足“不会说”;在不得不接受英语教育的“逼迫下”,彝族中学生性格中多表现有孤傲的一面,从心理上对英语口语有着严重的焦虑症,并由此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而“不敢说”,StephenKrashen指出:情感因素,例如动机、自信、对语言的焦虑程度都会对大脑获取语言的器官产生推动或阻碍作用。另外,在各种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词汇和语法成了“狂轰滥炸”的目标,口语自然就“不必说了”。心理学认为:心理障碍主要反映在人的行为中,它通常与个体心理承受的痛苦有关,尤其设定的目标是个体能力所不能及时。它被认为是一个个体发展不健全的表现。

1.4文化差异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词汇的文化内涵是不一样的。比如:“relative”一词,在美国人看来,该词在“家庭”一词中所占的比重不大;但在彝文化中“relative”一词是“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于可以指整个家族或家支。凉山彝族有着古老的奇特的民族文化,它从一个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可谓是一步跨千年,这种巨大的社会变革的背后是根深蒂固的彝族传统和文化。这些文化内涵与西方工业文明有着不可跨越的代沟。彝族中学生口语障碍与他们自身文化和英语文化之间的差异有关,差异愈大,困难愈大。“口语是一种需要迅速反应的跨文化交际行为”。由于缺乏对英语国家文学、艺术、历史和哲学的较为深入的学习和了解,学生往往表达口语不得体。这种不得体、不恰当的英语比语法、语音方面的错误更难被英语本族人所接受。随着西部经济大开发,彝族的语言、习俗和传统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面对现代英语迅猛地发展,英语中大量的俚语、习语所承载着深厚的西方文化,容易造成彝族中学生“文化休克”。

1.5英语师资薄弱

英语师资不足,综合素质差,思想保守,不愿意积极采取先进的交际教学法已成为彝族英语教育发展的瓶颈。在各县和彝区的中学里,绝大多数英语教师是本科毕业,还有相当一部分没有大学学历。这些愿意坚守在工作环境艰苦的教师们,不是不想教好英语,而是功底不够,无法胜任。理由之一是,引进高学历、高水平外来英语师资的可能性不大。之二是:彝族传统思想比较保守。因此,凉山彝族中学英语教育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彝族中学生的升学、就业,甚至影响到西部大开发和西部地区高科技人才的培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对外语教学质量提出了“五个因素和一个公式”。即:教学质量=[学生(1分)+教材(2分)+环境(4分)+教学(3分)]×教师素质。由此可见,教师素质分值越高,教学质量就越高。因此,提高英语教师的整体素质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

2结束语

彝族中学生口语障碍确实不可避免,解决方案也是有章可循的。当然,我们应该明白:克服口语障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花大力气、下大功夫。没有足够的练习时间,没有正确的练习方法,没有坚持的毅力,则很难摆脱口语障碍。因此,希望彝族中学生努力克服语言环境的不足,克服本民族语言负面干扰,摆脱一切心理阴影和思想包袱,洞察彝英思维模式和文化差异,为达到提高英语口语的目标而努力!

作者:甘岱侠 单位:西昌学院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丁椿寿.现代彝语.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1.

[2]文秋芳.英语口语测试与教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3]冯忠良.教育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4]甘岱侠.三级教学中口语表达能力提高之途径.西昌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

[8]谢芳.少数民族地区大学英语口语障碍与教学策略.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