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英语口语教学探析(8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1引言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语言学科。英语教学的原则之一就是交际性原则,而当前国内英语的教学多注重了对英语的教学,忽略了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更多的应具有其交流功能。学习英语,要具有一定的表达能力,能够流利地用英语与人交流,这才是学习英语的意义所在。小学阶段是英语的起步阶段,我们应利用灵活、适当的方法,逐步来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学生,英语学习方面卷面的阅读理解、完形填空、写作都很不错,但是一到实用性的听力练习和日常口语对话,就方寸大乱,广播都播三遍听力短文了,还是不知道人家说的大意是什么,和别人的口语交际也表现不佳,沟通表达有碍,最终在研究生面试环节,被名校无情的淘汰,拒之门外。这就是长期聋哑英语带来的恶果。成为做题的巨人,实用的矮子。这个实际的例子告诉我们,教学要注意实用性,尤其是英语语文这样的语言类的学科,更要力求学以致用,让学生能真正在日常生活中,用到课本上所学的语言知识,实现与人用语言自如从容交流的目标。这就是本文探索小学英语口语教学有效性的意义和目的所在。
2口语教学有效性的现状
为了发现问题所在,更好的解决问题,我们应该先了解下当前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尤其是英语启蒙阶段小学英语的口语教学状况。我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高中生甚至到大学生,学生考试常常能拿高分,但要让他流利地说几句英语却很难。在进行课堂口语练习时,有的学生面对老师和同学十分害羞,不愿积极参与口语活动;有的学生虽然参与积极性较高,心里或许也想得不错,但一到口头表达,就抓耳挠腮,不知怎么表达;还有的学生自由讨论会话时语言流畅,一到正式发言就吞吞吐吐,结结巴巴,表达时出现许多语言错误。这些都是“哑巴英语”的表现。而共同的原因都是因为从小学阶段就没有打下听和说的良好基础,上学过程中一路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直到需要实践交流的时候才后悔莫及,为时已晚。总体来说,当前我国的小学英语口语教学不容乐观,让人堪忧。应该深入分析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根据病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下药,之后再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力图改变这种局面。
3口语教学有效性的原因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此种“哑巴英语”的现象发生呢?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和认真思考,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3.1小学生普遍对口语交际有焦虑情绪,缺乏兴趣爱好。
大部分小学生有发言的焦虑情绪,表现为退缩、紧张。因此,语言焦虑与语言表达成反比,语言焦虑越大,语言表达越不流畅。其次,经过调查发现,部分小学生表明当众发言不自在,怕犯错误,其情况比较严重。比如上课过程中有的私下说的很好的同学就容易怯场,说的结结巴巴,不像样。
3.2良好语言环境的匮乏。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同样,英语口语水平只有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多加练习才能得到逐步的提高。但由于我们的学生并不是生活在英语的语言环境中,除了课堂外,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使用英语的机会很少。而且即便在课堂上,如果教师不能创设轻松愉快说英语的情境和氛围,学生也不会乐于参与。加上农村的家长绝大多数都不会说英语,平时学生所听、所想、所说的都是汉语。学生缺乏必要的语言学习和练习环境。
3.3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中,掌握的词汇并不多。
小学生英语水平实在有限,掌握的词汇并不多,对老师课堂所说的东西一知半解,似懂非懂。英语口语训练时,有一部分小学生词汇贫乏,造成不会说,无话可说,使原本能体现个性和创造性的英语口语交际变得枯燥无味。曾经有个孩子对语言学习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因为一次交流中词汇匮乏被人开了玩笑,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3.4小学生受母语限制,形成中文英语。
小学生因为生理心理等原因,自己独立的思维能力还没有完全培养出来。因为从小思维受到了母语的限制,形成了中文式英语(ChineseEng-lish)。以中文式思维来学习英语口语。比如我们小学采用的是苏教版牛津英语,三年级的情景对话中,出现了一个“Howareyou”,我让学生翻译,结果中文式翻译是“你怎么了”,“Howareyou”中文式翻译是“怎么是你”等。闹出了不少语言学习的笑话。
3.5小学教学设施差,学生人数较多。
部分小学学校教学资源设施比较差,语音室、多媒体设施不齐全,甚至没有。教师单凭口授,教学方式单一、枯燥。比如我们学校的在校人数和教学资源设施比例就严重不足,往往一个教具几个老师等着用,严重影响英语教学进度。
4口语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4.1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充分说明了兴趣的重要性。学生的学习活动总是由一定的学习动机引起的,只有当学生喜欢学、要求学,有迫切学习愿望时,才能自觉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的活动中去。兴趣是推动人探究新事物的主要诱因,特别是在自觉性不够强的小学生中。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总是注重对生活中英语学习的渗透,关注生活中的英语。
4.2用英语上课,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他们无所顾虑、敢想敢说、求新求异的愿望强烈。因此,我们必须因势利导,不要为了片面追求课堂纪律而打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英语教学的主要矛盾是汉语与英语的使用。课堂学习的是英语,日常生活用的却是汉语。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全程用简单易懂的英语来授课,为学生们培养语言学习环境。一段时间实行下来,学生英语兴趣和成绩普遍有所提高。
5口语教学有效性的重点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遵循教育学习规律,按部就班,慢慢来。切不可操之过急,一下给学生灌注太多,容易欲速则不达。所以口语教学的有效性重点就是逐步渗透。前几年教学中,曾经有个老师就犯了这样的错误,整个教学过程用了高深难懂的英语词汇,学生们听不懂,课堂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6结语
本文主要是对小学英语教学有效性的探索,通过现象入手,逐步深入分析问题本质,探寻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并逐个对症下药,提出来切实有效可行的解决措施。并采用大量的教育案例现身说法,理论和实践结合,说服力强,希望能为有效性教学做出贡献。
作者:王连坤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城南新区科技园小学
第二篇:高职旅游英语口语教学作用浅析
一、输入输出理论及相互关系
该理论最早是被美国学者提出的,其核心是可理解性输入,是二语习得的关键所在。在此基础上产生了i+1原则,i代表语言学习者现有的知识水平,1代表略高于现有水平的输入,他认为学习者如果能够理解略高于现有水平的输入时,语言习得就自然而然地产生。大量的可理解输入可以使学习者获得目的语的思维方式,从而逐渐过渡到其语言模式,并有效地抵制母语的干扰,使学习者的能力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之后其他学者又强调了语言输入的重要性,而认为语言输出只是语言习得的结果,输出语不会对语言习得产生影响。随着二语习得研究的发展。本文认为输入和输出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输入是前提和基础,只有大量的可理解输入,并且发展到一定程度或具备足够的元语言知识时,输出才成为可能。输出是必由之路,没有输出,输入也不可能向习得转化。片面强调输入或输出都是不利于二语习得的,也无益于学习者语言能力的提高。
二、高职旅游专业的英语教学特点
首先,从高职教育本身的特点出发,高职教育本身的职业性很强,其区别于普通教育的关键就在于高职教育会更多地从学生的特点出发,并更多地结合市场需求,因此高职旅游专业的英语教学也必然更加注重学生口语应用能力的训练,注重学生理论英语实践的能力培养,从这个方面来看,高职旅游专业学生英语口语的训练必然要不断强化,在市场要求不断增加的同时,英语口语教学也需要不断激发学生对于更高口语水平的渴望,这是符合学生学习规律以及教育发展规律的做法,只有顺应这个规律才能够更好地促进高职旅游专业学生英语口语水平的不断提高。其次,从高职旅游专业的角度来看,旅游专业的学生必然要精通英语,高职旅游专业培养就是能够更好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多种的高素质人才,因此掌握英语理论知识的同时,学生需要掌握如何使用英语知识的方法,能够更好地、更加灵活地用英语与人们进行沟通,因此高职英语口语水平的提高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这直接影响着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这时候,语言知识的输入对于学生来说十分关键,在得到了大量的知识之后,高职教师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从而实现学生专业技能提升。最后,从我国市场需求的角度来看,近些年来我国旅游行业发展非常迅速,市场对于复合型旅游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同时高职教育的特点就是职业性,就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而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来说,英语口语是最基本的学习内容,而输入输出理论符合高职院校教学特点,市场需求以及旅游专业教学发展的规律,能够培养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就业,以及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
三、高语旅游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职英语旅游口语教学,应当充分以学生的职业应用能力为主要内容。想要找到适合高职旅游英语口语教学的对策,首先要分析高职旅游英语口语教学中的不足。
1.专业定位不明确,与职业岗位需求相脱节。
职业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已经十分久远,在这些漫长的发展历程中,职业教育经历了很多不同的发展时期,在不同的时期里,市场对于职业教育的要求也不尽相同,那么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国职业教育定位实际上是在不断改变、不断完善的。但是辩证地看,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我们也需要正确对待,首先高职高专院校常常忽视职业岗位需求这个问题,从而导致职业定为与市场脱节,学生从业能力很低,而旅游英语专业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职业性,学生一旦在职业定位方面有所偏移,那么步入社会之后,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其实践能力也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2.课堂教学模式失当,忽视学生职业能力需求。
从目前我国高职高专旅游英语的情况来看,大部分的学校依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主导着课堂,理论性灌输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同时教学方法也十分单一,另外,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需要进行大量的实践训练,在训练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学生往往会面临很多实际问题,教师给予的解释往往千篇一律,没有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这些必然会阻碍学生能力的发展以及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3.教学设备落后,匮乏高素质教师团队。
从教学的目的来看,旅游英语专业是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旅游人才,尤其是在英语语言与旅游技能方面的双优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已经成为了该专业的发展方向,但是实现这些目标的基础是拥有一支强大的教师团队以及先进的教学设备,但是目前我国一部分高职院校在这些方面还比较落后,并没有意识到教师队伍的重要性,从而导致专业教学实践以及理论知识教学的效果都十分理想,学生能力提升缓慢,制约了高职教育的发展。
四、语言输入输出理论对高职旅游英语口语教学的作用
1.能够帮助教师转变教师教学思想,更好地把握教学方向。
语言输入强调的是知识的学习,而输入实际上强调的是知识的应用,这两个方面恰恰与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特点相吻合,那么从高职旅游英语专业的特点来说,其相较于其他高职学科,在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的要求更高,语言驾驭能力以及沟通能力,可以说就是这个学科的核心,因此在高职院校旅游英语教学中引入语言输入输出理论,恰好符合了高职旅游英语专业的核心要求,能够帮助教师转变以往陈旧的教学思维,更好地把握教学方向,同时,语言输入输出理论的引入,使得高职英语教学设定方面更加的整体化、全局化,教师与学生是站在面向整个职业领域的角度开展教学活动的,实现了教育思想的转变,教师更好地认清了职业性,在开展教学的时候目的会更明确,方法也会更科学。
2.更加凸显了高职教育的职业性。
语言输入输出理论的引入,更好地体现了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它更加强调了学生吸收知识与运用知识的结合,作为高职旅游英语专业的教师,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立足于市场需求,引入输入输出理论,能够建立更加符合高职学生发展的教学课程,帮助学生吸收更多的职业知识,更多地了解到自身学科的意义。教师要明确一点,将输入输出理论作为指导,通过教学内容要求开发学生职业技能。要把学习知识和使用知识结合到一起,实现英语教学职业化的目的,旅游英语教学应该从打好语言基础开始,通过有针对性地进行英语教学训练,实现语言的输入,同时在通过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校企合作等实践环节,实现语言的输出,在经历了这样的过程之后,学生的专业技能会得到有效提升,从整体上来看高职旅游英语的职业性也到了更好的凸显。
3.能够实现高职院校英语职教能力的提升,强化硬件设备的投入力度。
要想提高职业化教学,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英语人才,首先就需要提升教学的教育实力,而教学实力的增加依靠的就是高素质的教师团队以及过硬的教学设备,学校应该通过构建各种激励机制,从社会上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同时还应该针对本校在职教师开展定期的培训活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学研究活动,还可以通过与社会上先进企业合作的方式,强化教师与市场之间的联系,使其更加了解目前职业需求的方向与目标,从而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能力,为旅游专业教学服务。学校还需要鼓励英语专业的教师报考一些跟专业有关系的职业资格证书,这样教师也可以和企业接轨,多同企业部门人员交流沟通,有效开展社会社会实践调研。
五、结束语:
输入输出理论是建立在学生主导地位、学生独立学习基础上的一支新型的教学理论,学生首先大量吸收知识,在经过一定的消耗和整理吸收后,将其转化为实践行为,从而实现一个知识输入到行为输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都会得到有效提高,尤其是旅游英语的课程方面的学习,这样的理论思想极大地使用了该学科的实践性特点,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英语活动以及社会实践的兴趣,促进了我国高职院校旅游英语的发展。
作者:薛健 单位: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国语学院
第三篇:多模态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与测试策略探析
1多模态话语理论及其在口语教学中的作用
模态是指人类通过感官(如视觉、听觉等)跟外部环境(如人、机器、物件、动物等)之间的互动方式(顾曰国,2007)。用单个感官进行互动的叫单模态,用两个感官的叫双模态,三个或以上的叫多模态。多模态话语是指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等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张德禄,2009)。根据学习风格理论,每个学习者的学习风格也存在着个体差异。从感知学习风格来分,学习风格可以分为听觉型(Auditory)、视觉型(Visual)、动觉型(Kinesthetic)和触觉型(Tactile)(Reid,1987)。因此,不同学习风格的学习者会偏爱不同模态的交际方法,而传统的口语教学法模式单一,不能全面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不能满足不同风格学习者的需求。相比之下,多模态英语口语教学法利用文字、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符号资源给予学习者多重感官刺激,能满足不同学习风格的学习者的需要。此外,它可以激发高职学生的口语表达的积极性,丰富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为学生创造比较真实的语境,减少口语表达时的语言障碍,最终使学生口语表达更加充实、流畅、准确、得体。
2多模态英语口语教学与测试策略
将多模态教学理论应用于口语教学的各个环节能有效地提高高职英语口语教学效率与效果。其具体做法如下:
2.1采用多模态的方式输入语言与背景知识
对于缺乏语言交际环境的外语学习者,特别是语言和背景知识匮乏的高职学生来说,口语表达前的语言和信息的输入是非常必要的,否则学生就会出现无话可说、言不达意或“有货倒不出”的现象,最终使口语教学活动变成教师的“一言堂”。因此,在英语口语教学的呈现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语言与背景知识的输入,充分调动学生口语表达的欲望,并且要确保学生口语输出的内容符合英语国家的交际习惯。以餐馆用餐这一场景为例,学生可能因为不了解西餐的用餐习惯而在口语表达时机械地把脑中的汉语句子生硬地翻译成英文,这样表述出来的内容可能既不地道,又不符合西餐的礼仪。因此在学生口语练习前,教师可以通过结合多种符号资源的PPT多模态地为学生呈现关于西餐上菜顺序以及点菜方式等方面背景知识及常用表达。此外教师可以通过视频来介绍西餐的各个环节,如预定、领座、点菜、菜品推荐等,并让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各个阶段的常用套语,从而为学生的口语输出减少语言障碍。
2.2利用多模态创设交际情景
桂诗春(1988:152)指出:“口语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创造交际的环境,激发学生的交际意图,使学生确实感到有话可说。”在课堂教学中,想要学生有口语表达的动机,提高学生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教师必须给学生提供接近现实的交际场景,而这种模拟现实交际场景必须通过多模态的方法来创立。同样以餐馆点菜这一场景为例,,要想学生迅速进入角色,单靠枯燥地介绍常用的句型是不够的。教师可以利用能结合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模态的餐馆点菜的视频给学生创造交际场景。学生通过观摩视频可以直观地了解餐馆点菜时服务生与顾客之间是如何互动的,服务生如何利用语言与肢体语言体现他们的礼貌原则,顾客在点菜时的常用表达有那些。观摩之后,学生可以模拟餐馆场景进行角色扮演。有了视频的演示,学生可以更快地进入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尽快地准备好道具,表演时可以使自己的语言与动作、表情等更加自然、得体。
2.3实施多模态的口语练习活动
在语言输入阶段,多模态话语主要起到启发和示范的作用,即通过多模态来刺激和引导学生的语言输出。在口语产出阶段,鼓励学生采取多模态化的口语练习活动会增强学生口语表达的趣味性,提高交际效果。这种多模态的交际方式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也是很常见的。比如在发表演讲、产品推介、主持文娱活动时,为了提高听众的兴趣和注意力,增强演讲的说服力,我们会借助文字、声音、图像、动作等手段与观众进行沟通。这种多模态的交际方式对传递的信息能起到修饰与强化作用,其效果自然比单纯地语言交际要好,因此在口语课上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多模态口语交际能力。具体做法有:让学生借助PPT演讲,借助图片讲故事,给电影片段配音,借助服饰、道具等表演对话、小品等。这种多模态的口语练习方式不仅可以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还可以让其他同学有兴趣观摩、学习和借鉴。
2.4采用多模态的口语测试方式
口语测试作为口语教学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的口语学习起着一定的刺激和导向作用,因为不少高职学生会出于口语考试的压力而注意练习自己的口语。因此教师要注重口语考核方法的设计,确保口语测试既能考核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能刺激学生平时的口语训练。传统的口语考核方式往往让学生就某个话题发表自己的观点,采用即兴发挥和有准备的口头报告两种形式。从实际情况来看,即兴演讲主要适用与英语基础较好的本科生,对大多专科学生来说难度太大,除非是简单的自我介绍或介绍喜欢的某个球星、歌手等。为了提高考核成绩,大多教师会提前告知学生口语话题,让学生准备一两天再进行考核。为了应付口语考试,学生会事先写好讲稿再死记硬背讲稿内容。这种考核方式既枯燥乏味,又不能锻炼学生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对学生的日常口语练习也起不到反向刺激作用。这就造成学生平时不重视口语训练,而主要依赖考前背诵来提高口语成绩的现象。因此,要想使高职英语口语教学改革起到应有的效果,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单一的口语测试方式,采用多模态的口语测试方法。多模态的口语测试方式可以通过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对为学生的口语表述提供背景知识、内容和语言提示等,同时还有助于激发学生脑中已有的内容和语言图式,活跃学生的思维。此外,这种测试方法还能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丰富表达内容,避免造成无话可说的尴尬局面。多模态的口语测试方法包括看图说话、听故事复述、看视频复述、评论、角色扮演等。为了帮助学生回忆音频和视频内容,教师可以给出几个关键词来提示学生。多模态口语测试方法能考查学生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体现学生口语表达的真实水平,同时能增强口语测试的趣味性。此外,看图说话,复述视频等方面的技巧需要学生平时在口语课堂和课后不断练习才能提高,因此这种多模态口语考核方式可以刺激学生平时注意自己多模态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3实施多模态口语教学与测试时的注意事项
多种模态的参与能丰富口语教学内容,提高口语课的趣味性。但凡事“过犹不及”,多模态的过度使用或者使用不当对口语教学不仅不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甚至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比如在口语教学中如果过多地使用视频资料,学生很容易产生视觉和心理疲劳,导致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可能会产生厌倦心理。因此教师要做好教学设计,力求合理地利用手中的教学资源。此外,教师要注意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效率,尽量选择适合学生的年龄且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模态来呈现与示范语言和背景知识,要尽量缩短语言和信息输入阶段的时间,以便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口语练习活动,切不可把口语课变成PPT或视频展示课。在口语测试阶段,教师要根据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选择合适的考核模式,必要时要给出一定的提示。比如在看图说话时给出几个核心的提示词来减少学生的语言障碍。
4结语
综上所述,多模态口语教学方式能激发高职学生的口语表达的兴趣和积极性,能有效地促进高职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但由于多种模态介入的英语口语教学在语言输入阶段会占用较多的课堂时间,因此教师要控制好多模态的使用限度,同时尽可能地把多模态口语练习活动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比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后借助PPT准备演讲,利用手机拍摄自编的英文对话、小品、话剧等。学生的作业可以通过班级论坛、博客等平台上传分享,教师与其他同学可以对提交的音频、视频等作业进行点评,指出其中的优点与不足之处,学生再根据教师与其他同学的反馈纠正自己口语表达方面的问题。当然本文只是对多模态口语教学策略的初步探讨,至于多模态口语教学及多模态测试的效果还有待实证研究的检验。
作者:潘海燕 单位: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
第四篇: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及策略初探
1中学口语教学的现状
1.1教学理念陈旧
长期以来,从小学到中学,在英语课堂的教与学中教师始终占霸主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注重灌输系统的语法知识,以本族语(汉语)为主进行英汉翻译式的教学。课堂教学模式只以应对高考为目标以教师为主,只注重抓基础知识(词法、句法)的训练,忽略了学生基本技能(口语)的练习,从而导致学生英语口语能力日渐退化。因此,广大英语教师亟待更新教学理念———课堂应以学生的学为主体,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应加强基本技能(听、说)能力的训练,遵循“听说领先读写在后”的教学原则,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技能。
1.2教学能力所限
口语教学的关键是学校是否具有优秀的英语教师队。因为教师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流程的设计者、实施者,口语训练的时间频度和效果取决于教师。首先,教师是否具备扎实的英语基础非常重要,包括听说读写等能力。口语教学的效果不但受教师的专业水平的影响同时也受其文化素养的影响。中学英语教学对优秀英语教师的基本要求之一是保证口语教学的高质量。其次,英语教师也必须有较强的汉语功底,老师对英汉两种语言都要熟练的掌握。所以中学英语教师,不仅要有精深的英语专业知识,同时还应具有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其它领域的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及英美文化知识,做到熟悉中外文化的差异,这些对提高英语口语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3学生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学习兴趣
部分学生性格比较内向,对口语交流存在畏惧心理,因担心在课堂上出错而不敢开口用英语进行交流。然而,在英语课堂上出现错误是在所难免的,每个人都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语音问题(发音、语调、重度),句子结构不地道等语法问题。这种怕犯错的心理会导致学生不敢张口说英语,从而使学生参与口语交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影响。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只能给他们更多的机会来展现其长处并给与及时鼓励,克服畏惧心理提高口语交流的主动性全面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这样也能激发学生对于学习英语的强烈兴趣,他们就会主动积极、持久创造性的学习英语。学习效果很大程度取决于学习兴趣,兴趣对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有促进作用。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多数同学由于英语基础薄弱而使他们对学习英语不感兴趣,从而导致其不愿意开口、不敢开口使得英语学习寸步难行。
1.4学生缺乏用英语交际的语言环境
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提高需要给学生一个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环境,这样才能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通过用英语交流提高对英语语言的理解。事实上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可以用英语交流的语言环境极为有限,很少有学生主动用英语去交流,也很少有同学去看英语电影,即使观看英文电影,只是简单地参考汉语字幕来了解电影情节,达不到练习口语的效果。学生练习口语的主阵地只有课堂,然而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大部分有限的英语课堂时间掌控在老师手中,学生缺少用英语表达的机会,有限的口语练多数在听老师的讲解,这样就遏制了学生口语技能的提高。
1.5学生英语基础薄弱
尽管同学们在小学和初中学了部分英语知识,但是依然没有扎实的英语基础。很多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不扎实,词汇量严重不足,语法概念模糊,词法、句法错误百出。语音不过关造成发音不够标准,很多同学说出的英语句子多数是按汉语顺序的叠加,让人费解。
2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策略
2.1更新教学理念和改变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包括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只要教学理念得到更新,教学方法的问题也就解决了,教学模式也会随之改变。这关键在于教师要搞清主体与主导的关系,教师应该把课堂交教给学生,真正落实“先学后教”的教学思想。首先,教师必须清楚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处于学习的主导地位。课堂教学应围绕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展开,教师只起指导和引领作用,教师不但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对学生情况做到了如指掌。根据学生学情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创造教学情景、选择教学方式及创设教学活动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中,通过合作自主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另外,老师要根据学生学情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学情、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三者达到最佳结合,为学生创造多洋化的会话情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发言,最大限度地来练习学生的语言技能。
2.2寻求适合学情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在口语练习中,出现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学生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口语教学的一大障碍,这会使学生担心出现错误,不敢开口讲英语。担心自己发音不准或出现错误等会在同学面前出丑,这样的心理会对学生练习口语造成障碍。然而不犯错误就能学好语言显然是不可能的。在练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是很普遍的事,老师要耐心去听完学生的全部表述,然后再做鼓励性评价,这样既可保护学生的自尊,又可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对个别问题单独辅导,共同问题当堂解决。
2.3了解学生吃透教材做到通过口语练习来激发学习兴趣
在口语教学中,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英语基础是进行口语训练的前提下,这样教师可以抓住关键点做到有的放矢、有规划、有目的去练习学生的口语。首先,只有教师了解了学生,师生才能恰当配合使口语训练更加有效。其次,老师要善于结合每位学生的学习特点做到因材施教,进行单独指导,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口语训练。再次,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能够熟练驾驭教材。最后,教师要精心的设计口语训练的练习方式,使教学方法多样化,富有趣味性。同时,教师还要充分的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的每个感官受到刺激保证练习多样化。
作者:袁荣 单位:海原县第一中学
第五篇:初中英语口语教学问题与对策分析
1.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
1.1教师的影响
(1)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
中考、高考以及平时的各种考试,英语皆为笔头表达,而往往忽略了口头表达,甚至不要求口头表达,学生应付各类水平或能力测试只是“动手,不动口”,不重视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久而久之,学生学的英语就变成了哑巴英语。(2)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众所周知,提高英语口语的最有效途径是进行大量的口语练习和互动。但就目前而言,大部分中学班级的人数较多,英语水平层次不齐,课堂上进行口语练习难度太大。而在课外学生锻炼机会更少,要想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更是难上加难。
1.2学生因素的影响
(1)学生自身因素
很多学生对于开口说英语有一种莫名的惧怕心理,害怕说错,害怕被责备,被嘲笑。学习过程中受过挫折和失败的学生,害怕教师的责备和批评,容易产生恐惧感,这些学生往往缺少自信心,没有足够的学习动力,处于自我封闭的心理状态,更不愿意开口说了。
(2)语言环境差这一因素的影响
大部分学生都是在汉语的母语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真正接触英语的机会也不多。口语练习常常也是机械的操练,再多就是背背单词、对话课文,枯燥乏味,最后连兴趣也没了,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可想而知了。
2.改变现状的途径
2.1完善英语课堂的有效途径
(1)创设适当的语言环境,培养英语的学习兴趣
教学中要将学生置身于一定情境中,去听,去说,去感知,达到掌握和运用语言的目的。教师
也要沉住气,不断转变教学方法、方式,以师生问答、扮演角色、小组竞赛等活动,维持和延长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使学生不游离于课堂之外,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
(2)坚持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
教师一开始就用简洁易懂,清晰流利的英语组织课堂教学,起初学生可能不习惯,也听不懂,教师可用动作,表情或直观教具和表演等办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只要教师坚持说英语,学生逐渐能提高听的能力,不懂的句子渐渐听懂了。听力理解提高了,开口说就有了依据和保证。
(3)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训练口语
学生在学得一定科学基础知识并建立稳定兴趣以后,就不满足于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很自然地把注意力转向课外,这时教师可以利用教师节、圣诞节等时机举办英语晚会,设置如问、打电话、购物、借东西、看病、谈论天气不同情境,让学生学会用学过的短语、句型,自编自导自演。
2.2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不但要承认学生的个性,还要注意不同个性所导致的不同语言特点。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到心中有数,了解学生,熟悉教材。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勤于督促检查,并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2.3恰当鼓励是对学生个体的尊重,是对学生成就感的肯定
学生的心灵是娇嫩的,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亲切的话,一个伸出大拇指,一副真诚的微笑,都会让学生感到鼓励和振奋。因此在教学中要经常表扬、鼓励、激励他们。例如:You’vedoneagoodjob、Welldone、Wonderful等。
3总结
初中是英语学习的基础阶段,对于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来说,口语处于最劣势的地位。因此,作为英语教师必须意识到,提高学生口语的教学是尤为重要的,应该把口语教学放在特别重要的位置上。
作者:左成丽 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实验中学
第六篇: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良好师生关系途径研究
一、引言
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最活跃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的好坏与否直接关系到教育活动的成效。“师生关系对于教育质量、教学效益和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丝毫不亚于空气对人的价值。”同样地,在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上,语言的交际性决定了师生之间的双边互动和交流更甚于其他任何一门课程,师生关系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了口语教学的质量和有效性。《大学英语课程标准》更是要求建立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关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教育。因此,作为语言教学者,我们必须要深入学习和实施该课程标准,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可行途径。在进行口语教学时,民主、平等、合作、关爱和理解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师生情感的交融,有利于和谐融洽、欢快轻松的课堂心理氛围的创建。在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和氛围中,学生的积极情感被激发,思维活跃,尊重老师的教学工作,课堂参与意识和认知意识增强。他们敢于主动进行语言技能的操练,勇于用目的语表达和交流自己的观点,乐于参与对口语课堂的设计安排和管理,勤于将口语操练延伸到课堂之外,口语水平逐步提高。但是很多国外的学者在构建师生关系的教学实践基本上都是在英语为母语的语言环境中展开的,所以对中国学生适用性不强,对良好师生关系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具体构建也只是提供了理论上的参考。国内很多关于高校师生关系的研究只提供了构建师生关系大方向上的指引,在口语教学中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性不强。而且在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以往的构建师生关系的策略已略显不足。本文旨在结合网络平台来集中探讨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课内外具体途径,从而改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提高口语教学质量。
二、构建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良好师生关系的理论基础
(一)诺丁斯的关心教育理论
美国著名教育理论家内尔•诺丁斯(NelNoddings)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关怀教育理论。她深入地提出学校是关心的中心,关心是一切成功教育的基石,关心必须成为学校课程的主导,教育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培养有能力、关心人、爱人、也值得人爱的人。诺丁斯指出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学生被当作是类型(type),而非个人(person),被策略操弄,被客观化,变成了个案,而非一个人。根据关心理论,教学中必须构建起师生之间关心者与被关心者的人际关系,把师生之间“我———它”的关系转变为“我———你”,“我———他”的平等的关心型师生关系。英语教师应主动承担起榜样角色,示范关心行为,尊重学生生命个体的感受和需求,使学生获得被关心的幸福体验,从而逐步推进学生在口语学习中实践关心,即在口语课堂上和课外,关心自己口语技能的提升,关心口语课程的设置,关心同学之间的课内外口语交流和合作。根据诺丁斯关心理论,在口语教学中构建关心型师生关系时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诺丁斯对关心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她认为关心存在于关心者与被关心者之间的关系中,它始于关心者,结束于被关心者。只有通过关心者与被关心者的共同努力才能使关系转变为关心。任何一方的失败,都会妨碍关心的实现。因此,在教育活动中,关心不是一种老师或学生的能力或美德,而是一种教师和学生共同构建的关系,具有互动性。英语教师作为关心者,应该全心全意为学生着想,仔细观察和聆听学生语言学习、口语技能提升和情感上的需求,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所需要的关心,创造一种能够被感知到的关心关系。以此来避免诺丁斯所说的:“…有很多人自以为是在关怀,而受关怀者仍说:她根本不关心我。”她同时也指出,学生作为被关心者,应该积极地对关心关系做出反应和贡献,这就使他们有希望学会关心和被关心。这种积极的反馈也会使老师获得职业幸福感,成为其维持关心行为的最大推动力。并且,关心关系是相互作用的,在交流和接触的过程中,师生双方往往会交换位置和角色,老师可能会变成被关心者,而学生可能会变成关心者,师生关怀关系呈现出一种互惠性。其次,虽然师生关怀关系具有互惠性,但作为关怀者的教师不可以主观地希望获得某种结果,否则关怀就成了一种操控,而不成其为关怀关系:“接受受关怀者之响应,对关怀者是自然的。而要求响应,反而是徒劳的,是前后矛盾不一致的。”
(二)合作教育理论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前苏联“教育科学院城堡”以外的实验教师进行了长达20余年的教学改革实验,从中总结出了合作教育理论的雏形。合作教育学认定教育是教师和儿童共同的事业,要求师生加强合作,并在师生的协作互助中保持情绪、情感、目标、兴趣和努力方面的一致性。而这种一致性来源于师生具有一致的生活,正如代表人物阿莫纳什维利所指出的,“真正的教育过程”是“教师带着自己的生活加入到儿童的生活中去”。如果教师带着自己的生活加入到儿童的生活中去,他们就能成为儿童的“自己人”、大朋友、和蔼可亲的“出谋策划者”。只有在这种协同一致的生活的深处,儿童才能理解教师和追随教师,而教师也才能致力于深层的教育,而不是“表面”的教育。也就是说,师生间拥有了有交集的生活,才会有共同的话题,一致的情绪和目的。合作教育理论赋予了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自由选择的权利,阿莫那什维利给出了很好的建议:第一,让学生从教学要求的学习任务中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些任务;第二,把认知活动或对象设计成对学生来讲是具有个人意义和价值的;第三,给予他们自由选择教学活动的权利,以便让他们能够自愿地接受和完成教学活动或任务。教师们要恰到好处地拿捏好自由选择和放任自流的界限,然后根据学生的年龄和个性特点、兴趣爱好、思维方式、认知水平,从他们的立场、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可能达到的能力等等,实行教学技能和口语活动安排上的创新,让每一次口语技能的操练成为学生的自由选择和主动交际,以期更好地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提高口语教学的质量。
三、构建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良好师生关系的课内外途径
(一)课内指导
结合关心理论和合作教育理论,笔者在试验班的课堂口语教学中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以期能够构建起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良好师生关系,提高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质量。
1.关心型、合作型师生关系的初步建立
第一节口语课的师生之间的自我介绍总会让学生陷入紧张局促,笔者用性格心理测试替代传统的自我介绍。让学生从下列九幅图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幅,并记下该图号码。待学生选择完毕之后,揭晓每幅图所代表的性格特点,从每幅画的性格图解中学生自发地掌握了很多关于如何介绍自己性格的表达方式和句型,为下个游戏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语言输入。让学生在自己的课本任意空白处也画制一张表格,并把自己感兴趣的、想问同学的15个问题列入表格。游戏规则为:按照问题表采访同学,如果他/她的回答是“Yes”就让他在问题后签名然后继续提问,但最多一个同学回答三个问题,如果回答是“No”就提问其他同学,谁在短时间内采集到15个签名就获胜。告之学生笔者也会加入该活动,也准备了一些想问的问题,比如Areyougoodatdrawing?Canyoudance?,并且给予正面回答的同学展示才华的机会。并留下课外作业,在新建的微信或者QQ群用英文交流自己的喜好、偏好和厌恶在第二次口语课堂上由笔者带学生一起对这些表达方式进行筛选和增减,罗列如下:表示喜好:haveafondnessfor,takeafancyto/haveafancyfor,bekeenon,besickof,thinkmuch/highly……表示偏好:haveapreferencefor/of…over…,like…morethan…,表示讨厌、厌恶:thinklittle/poorlyof,haveadislikeof/takeadisliketo…以“Whoknowsmethebest?”作为游戏题目,让学生参照笔者的示范,运用新学到的上述表达方式写出3句分别关于自己喜好、偏好和厌恶的句子,师生根据课前的群交流信息进行共同的抢答来判断正误。笔者根据合作教学理论设计的这一次课堂教学通过互相竞猜彼此喜好、偏好、憎恶来实现师生共同参与口语活动,这加深了师生间和生生间的全方位了解,从生活习惯到兴趣爱好无所不包。合作游戏的过程可以说是师生进行自然的情感交流的过程,是师生融为一体的过程,良好的师生关系开始萌芽发展。又如在群交流中笔者发现很多同学自卑口语表达能力,所以笔者设计了关于四则运算的数字游戏,在抢答过程中师生像真正的伙伴一样进行着智慧博弈,数字运算能力强的同学在一次次的被肯定之后完全摒弃了用英语表达的羞涩与自卑,优势智力领域迁移到了弱势智力领域,使其得到了最大化的发展。师生经历了共同的欢呼、迫切、遗憾和喜悦等情绪后,教师成了伙伴,师生之间越来越能够敞开心扉交流和对话。笔者基于网络信息设计的三次课堂教学展现出了对学生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关心的渴望,一步步加深了对彼此真实性格、特长和爱好的了解,彼此能像真正的朋友交心,而合作游戏的过程更是营造了轻松的课堂氛围,为逐步建立合作型关心型师生关系做好了铺垫。
2.关心型、合作型师生关系的逐步深化
通过一次师生网络平台交流笔者偶然得知,两个女学生由于不熟悉衣物材质的英文说法而被骗花高价购买了一些衣物,更有好几位同学都被骗了。所以笔者设计了以下课堂教学:师生共同归纳服装材质英文名称,非天然材质:nylon,binderfiber,polyester,terylene,spandex,pucoating…天然材质:cotton,silk,woollen,linen,leather,让师生自由结对子采访班内每一个同学,询问他们所穿衣服的材质,最后任选一种方式报告采访结果。一种方法是报告例如,衣服材质为nylon的学生比例为多少,另一种方式是例如,衣服材质为cotton的学生与衣服材质为terylen的学生相比,比例数为多少。比较2种材质学生数的比例。笔者最后总结本次活动的目的:第一,让大家以后购买衣物时能对衣物的材质有清晰的了解避免上当。第二,对非天然材质对身体的损害作出解释,呼吁学生购买衣物时要选择天然材质。通过该活动学生意识到在口语课堂上也能够增长生活经验,他们的积极情绪在活动过程中自然流淌出来,这对促进认知活动的高效开展及其有效。而且学生感到笔者在关心他们学业成绩的同时也十分关心他们的生活,也就是说关爱他们各方面的成长,这就更有利于笔者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情感世界,这是关心理论在口语教学中的具体实践,是对良好师生关系的一种有力巩固,师生关系逐步得到了深化。又如,基于微信群中对学生负面情绪的观察,通过一次课堂教学笔者给了学生发泄生活、学习积郁的机会,以及帮助他人解决问题的机会,这让学生感觉到口语练习的内容跟自己的生活是紧密相关的而不是脱离现实的,自己能够从口语学习中得到关爱并关爱别人;而且让学生感觉到老师也关心他们的心理状态,课外生活,这会使教师的亲切感倍增,并赢得学生的信赖。这有利于关心型师生关系的构建,有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深入发展。又如,通过群聊笔者发现很多同学染上流感,笔者协同学生在口语课堂一起探讨解决他们提出的自己遇到的健康小问题,这次教学结合了学生的实际需要,介绍了一些有用的养生知识,对于远离父母,生活经验又不足的同学来讲他们是具有个人意义和价值的。同时依然体现了笔者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心,这对充满关爱的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是一种极大的推动。
(二)课外交流
在口语教学的课堂之外,笔者一直利用不同的网络平台进行师生之间的交流,时间从2010年的9月6日开始到2011年的3月10号为止,共一个学期,6个月。
1.利用QQ和微信加强师生课外交往
作为即时通讯聊天工具,腾讯QQ已拥有20亿注册用户,2010年3月5日晚上19时52分58秒,腾讯公司宣布QQ同时在线用户数首次突破10亿。微信每月活跃用户也已达到5.49亿。所以,笔者在听取学生意见后,从MSN、Yahoo、QQ、Skype中选择了QQ和微信作为课后师生之间的主要聊天工具,与实验班的同学共建了一个班级QQ群和微信群,笔者担任管理员。笔者与实验班的同学主要通过以下个群功能进行沟通交流:①笔者每天都会在群公告栏和按时更新天气预报。②笔者在QQ群或微信群当中发起在线小组讨论,多人语音会话,解决课堂遗留问题或探讨某个生活、学习主题。③就某一学生提出的需要帮助的问题,笔者在群里与其他同学一起探讨解决办法,提出合理建议。在网络平台的交往中,笔者对学生的课余生活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并根据自己的经验给出了正确的引导。④笔者与群里的某一位同学视频交流。⑤笔者或者群成员每日在群中用英语分享国际要闻,每日趣闻。笔者主动承担起榜样角色,示范关心行为,尊重学生生命个体的感受和需求,使学生获得被关心的幸福体验,从而逐步推进学生在口语学习中实践关心,即在口语课堂上和课外,关心自己口语技能的提升,关心口语课程的设置,关心同学之间的课内外口语交流和合作。
2.利用阿里旺旺加强师生的全方位接触
高校大学城一般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购物不便,所以淘宝网以其管理的规范性、商品的多样性,价格的低廉和发货速度的快捷而受到学生群体的喜爱。因此,笔者组建了旺旺群,邀请实验班的同学加入,并根据他们的生活和学习需要与他们组团淘宝购物,分享购物乐趣和经验,共享购物成果。3.师生之间利用电子邮件传递信息作为—种用电子手段提供信息交换的通信方式,电子邮件(E-mail)的普及率极高。笔者为实验班申请了一个公共邮箱,在每周五都会上传最新的口语练习主题和准备内容。口语活动的主题是结合了教材和学生的需要,通过平时的师生交流,与学生共同协商形成。师生关系明显体现出一种平等、民主的特质,这激发了学生课堂参与口语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4.利用微博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微博是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件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通过微博师生能随时写下自己的心情故事,情绪感受,并及时通过手机微博进行分享与交流。如果要充分利用课外时间、闲暇时间实现师生之间的持续交流,手机微博颇具优势,即利用手机短信和彩信师生能够及时发微博,交流彼此生活的体验。网络平台的优势在于其便捷性和私密性,所以很多在课堂羞于表达的同学通过这四大主要师生交流平台向笔者逐步敞开了心扉,在笔者的引导和鼓励下,越来越乐于用英语表达自己生活和学习的经历、体会。网络平台也解决了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这个难题,口语课堂的准备工作和课堂遗留问题也有了足够的解决空间和时间。在通过网络平台与学生交流过程中,笔者投入了几乎所有的课外生活时间和精力,一直本着真诚、平等、互助和关爱的心态来进行师生网络交往,与绝大部分同学都形成了亦师亦友、互为师友的良好关系,相互之间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师生关系一步步地经历了建立-深化-巩固的过程,达到了比较理想化的状态。
四、结语
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师生交往的时空始于课堂,所以课堂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首要时空资源。作为课堂口语教学的有力补充,网络平台的师生交往以其开放性、互动性增加了师生交往的频度和深度,逐步深化和巩固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虚实结合的课内外师生交往方式有效地构建了良好的关心型、合作型师生关系,教师乐于倾听学生的心声,揣摩学生的情感世界,关怀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等方方面面的需求和成长,让学生能够参与决定如何学,在哪学,学什么,学多少,学生对英语老师的信任爱戴也日益加深。其次,笔者把口语课视作是师生共同的事业,要求师生加强合作,并在师生的协作互助中保持情绪、情感、目标、兴趣和努力方面的一致性,而这种一致性来源于网络的便捷性、私密性、普及性带来的师生的一致的生活。处于关心型、合作型师生关系之中,学生敢于主动进行语言技能的操练,勇于用目的语表达和交流自己的观点,乐于参与对口语课堂的设计安排和管理,勤于将口语操练延伸到课堂之外,口语交际能力大幅度提高。
作者:殷依娜 单位:南京晓庄学院外国语学院
第七篇: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任务型教学法应用研究
1任务型口语教学模式
任务型教学法倡导“学生中心,从做中学”,主张课堂应始终围绕既定的教学任务展开,注重在真实场景下,以明确目标为导向的语言交际活动,由学习者自己通过学习和分析来认识、掌握进而使用语言。学生在参与教师设计的任务型活动中认识语言、运用语言、发现问题、找出规律、归纳知识、感受成功。任务型教学模式有多种实施方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Willis[2]的教学框架,即包括前任务、任务环和语言聚焦三个阶段。前任务阶段:目的是使学生熟悉任务,激活相关的知识背景,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心理方面都做好准备,从而顺利地完成任务。任务环阶段:在任务驱动下,学生运用自己的思维和知识储备去完成任务并习得语言知识和技能。语言聚焦阶段:教师对学生在汇报中出现的语言现象进行分析和总结,引起他们对词汇、句型等的注意。之后根据需要对重要的句型、语法等进行练习和巩固,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转化成真实生活中运用英语的能力。
2实验设计
2.1实验对象
实验选取了光明中学初一3、4班为研究对象,其中3班被作为实验班,按照任务型教学模式进行口语教学;4班为对照班,按传统方法教学。两个班人数分别为53人和54人,男女生比例相当,英语课都由同一名教师担任。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没有发生变动。
2.2实验工具
实验教材:两组所用教材均为人民教育出版社的《Goforit》七年级下册。前测———为测量两班的口语水平是否相当,实验开始前先对两个班进行一项口语测试,内容包括朗读、看图讲故事和自由问答三部分,每部分5分,共15分。评分标准按照文秋芳[3]的“口语考试评分标准”进行评定。后测———实验结束后,再用与前测同样的方法对两个班进行一次口语测试,以检验两组的口语水平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以及两组在实验前后自身的口语水平是否出现了显著变化。两组均需完成一份问卷,目的是从受试者的角度来了解他们对口语教学模式和自身口语水平的看法。统计工具———实验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P<0.05认为存在显著差异。
3统计与分析
3.1对前测的统计与分析为确保前后测口语试题难度相当,实验前,先随机选取了光明中学初一另外一个班(除3、4班外)完成了这两套测试题。通过检验,两套试题的难度不存在显著差异(T=-0.726,p=0.469>0.05)。为了测量两个班的口语水平是否相当,实验前对两组进行了口语测试。结果表明,两个班的口语测试成绩不存在显著差异(p=0.225)。说明实验开始前两个班的口语水平相当,故实验可以正常进行。
3.2对后测的统计与分析
经过一学期实验,为了检验两个班的口语水平是否出现了显著差异,又进行了一次口语测试。根据检验结果,两个班的口语水平出现了显著差异(p=0.001),从平均分上也可看出,实验班的平均分(M=8.55)明显高于对照班(M=7.91)。另外,为检验两个班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后口语水平是否有显著变化,还对比了各班自身在实验前后的口语测试成绩。数据显示,对照班的前后测成绩不存在显著差异(p=0.569),说明该班在实验前后的口语水平变化不大。而实验班的前后测成绩存在显著差异(p=0.000),且平均分有所上升(前后测平均分分别为7.57和8.55),表明经过一学期的实验,该班的口语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3.3对问卷的统计与分析
问卷共包含10道题,其中1、2题是了解受试者对目前口语课的态度,3~6题是对口语教学模式的评价,7~10题是对自身口语学习效果的看法。每道题后都有五级选项,即:1=完全不同意,2=不同意,3=中立,4=同意,5=完全同意。具体统计结果见下表。统计显示,实验班每道题的平均值都高于对照班,而且分数都在3分以上,说明该组受试者对问卷中的问题都比较赞成,对任务型口语教学模式比较认可,对自身的口语学习效果也比较满意。对照班的平均分相对较低,集中在3分左右,与实验班相比分数明显偏低,表明他们对目前的口语教学方法不太认同。为了考察实验班和对照班对问卷中涉及的三方面的态度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又对这几方面分别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两个班在这几方面的平均值都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0),实验班在这三个方面的态度明显优于对照班。下面将分别对两班在三方面的表现进行分析。
3.3.1对1、2题的统计与分析
1、2题是了解受试者对目前口语课的态度,结果显示,实验班两道题平均值都显著高于对照班,表明实验班比较喜欢目前的口语课堂,与之前相比也更加喜欢口语学习,但对照班对口语课和口语学习的兴趣较低。
3.3.2对3~6题的统计与分析
题3~6的目的是了解受试者对口语课堂授课形式的评价。实验班的平均值都在4分左右,其中得分较高的题是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和口语评价;而对照班的平均分相对较低。结果反映,实验班口语课主要是学生说为主,话题也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对学生有吸引力,教师会经常鼓励学生开口说英语,并能对学生的表现做出积极的反馈,这符合任务型教学法要求。对学生来说,这种口语课形式比较受欢迎。相反,在对照班看来,学生说的机会不多,话题也不太贴近日常学习生活,老师也不能做出积极的回应,因此,受试者对他们的口语课形式满意度不高。
3.3.3对7~10题的统计与分析
7~10题是为了了解受试者对口语课教学效果的态度。对照班所有题目的平均值明显低于实验班。说明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对照班的口语教学效果不太明显。相比之下,实验班的口语教学效果要好很多。受试者讲英语时的紧张感和困难程度与对照班相比大大降低,并能够用英语积极地与人交流,对自己的口语能力也信心倍增。经过一学期对比实验,结果证明任务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更能提高初中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和信心。因此,任务型教学法适用于初中英语口语教学。
4结论
任务型口语教学法关注学习过程,使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去发展语言能力。它充分体现了“学生中心、从做中学”的理念,能有效培养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探究和协作运用语言的能力。经过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培养,学生口语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紧张感也大大消除,课堂活动参与积极性和合作意识增强,对自己的口语能力信心倍增。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地实施任务型教学,不断观察、反思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效果,逐步完善,使口语课堂效果更佳。
作者:郑超 单位: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国语学院
第八篇:少数民族预科英语口语教问题及对策探析
一、民族预科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材料单一,教学模式过于传统
在课堂上,学生更多的是对教材进行学习,但是材料相对应的单一,不能够全面的为学生的日常交流能力提供有意义的依据,更不能激发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而在教学中学生更多的是根据老师领读的方式进行训练,这已成为最为传统的教学模式。英语的相关词汇、语法、语音等都直接都脱离了语言环境,学生只是简单机械地进行跟读,既不能有效的对其语法进行了解,更不能了解英语口语中的精华。这样的教学模式只能够诱使学生对语言知识的记忆,并不能成为学生学习口语的理想环境。
(二)过分注重词汇与语法的解释,教学过程缺乏语境
欧莱特认为语言学习能够成功必须将学生放在一个用英语交际的语境中,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对学习语言是否得体、合理提供了有效的条件。但是传统的口语教学中,教师往往强调的是对词汇的用法以及对语法的讲解,把口语材料分解成孤立的语言知识点进行教学,忽略了对学生语言思维连贯性的培养。学生平时的口语练习也缺少像学习母语时真实的语言环境,通常是在教师控制范围内机械的操练,这样就致使学生不能够全面的诉说自己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英语口语的应用功能。
(三)非智力因素未得到充分利用,学生易产生“恐讲心理”
填鸭式的讲解,互动活动的缺乏,都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且英语口语在预科阶段仅作为一门考查课程,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强,重视程度普遍不高。同时,由于预科学生来自于英语教育基础相对薄弱的少数民族地区,语音语调、朗读背诵等英语基本功不够扎实,学生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怕表达错误,被老师责备,或是被同学取笑。这种“恐讲心理”容易导致学生在口语表达的过程中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使学生的记忆和思维加工能力受到影响,语言的输出效率降低,英语口语的质量和效果大打折扣。
二、民族预科英语口语教学中可采取的对策
(一)创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学习兴趣
1.扫除心理障碍,鼓励学生敢于开口说英语
德国教育家茅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是在于唤醒、激励、鼓舞。因此,针对学生“恐讲心理”这一现象,教师应帮助学生扫除心理障碍。首先,学生开始说英语时,免不了会紧张,在学生发生错误的时候尽可能不要打断他们的思路,而应及时帮助,适当引导,鼓励学生说下去。其次,对一些口语表达中的小错误,教师应等到学生表述结束后,委婉地提醒学生要注意的事项并要求其进行反复的训练,举一反三,避免同样错误的再次发生。
2.注重方法的多样性,适当导入文化知识
在英语口语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对学生做到耐心启发,具体引导,还要充分利用图片、幻灯片等教具,采用情景对话,小组讨论,游戏互动,角色表演等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培养他们对于英语口语表达的兴趣,强化英语口语的训练。同时,教师应有计划、有步骤地为学生介绍和传授有关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系统地将英语的文化知识与口语相结合。
(二)采取针对性训练,调动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积极性
1.加强英语听力训练,增强语言输入与储备
听的过程不仅是一个接收的过程,还是一个建立的过程。学生由于听的深度和广度不同,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差异很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加强英语听力的训练,使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将所听材料成为一种容易保留的语义信息被存入记忆里作为口语语料在英语交际表达时进行运用。同时,教师要对学生强调语音语调标准的正确性和重要性,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力求准确的意识。
2.加强英语思维能力训练,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
加强以习得为主要形式的思维能力训练,是外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用外语表达思想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在开始的阶段,教师应调整好节奏,尽量放慢讲话速度,重复所讲内容,用简单的同义词或短语对单词进行解释,用不同的句型转换相同意思的句子,用简单的句子解释段落大意,然后逐步加深,循序渐进。同时,教师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应注重提高和改善自身的语言能力,做到语言表达的清晰、准确、流利,进而更好地培养学生口语能力的表达。
(三)利用小组讨论创设平台,强化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学生间的交流尤为重要。同一班级的学生,具备年龄相仿、学习经验相似、思想情感因素相同等特征,不仅有利于信息的相互传递和接收,更能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实现课堂交际化。因此,在英语口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学生进行分组,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实际,提出一些开放性的话题,让各小组用英语进行讨论,并通过竞赛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共同合作,取长补短,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参与课堂的机会,既能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又能开拓学生的思维,激发学习的自主性,使其口头表达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展示。
三、总结
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一个课堂活动交际化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敢于说英语、善于说英语的习惯,在英语口语交际实践中激发学生潜质,张扬学生个性,是英语口语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培养预科生的英语口语能力非一日之功,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予以全方位的重视和开发。作为教师,要不断优化英语口语教学的方法和策略,用科学的教学理论为英语口语教学导航。
作者:胡思思 单位:南昌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