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研究(7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引言
然而,目前非英语专业尚未将英语口语作为一门独立课程开设,英语口语教学只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的一个环节,课时少、学生人数多、学生听说水平参差不齐的现实,给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如何借助网络环境开展口语教学,切实有效提高学生英语口语水平,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现状
长期以来,传统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以教师为课堂的中心,遵循讲授—练习的教学模式。首先,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口语材料的讲解由教师决定,学生的练习以做题和回答教师的提问为主,听说课堂上师生、生生互动少,活动形式单一,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主体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因而学生兴趣不高,语言学习氛围不浓,课堂教学效率较低,不利于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其次,由于班级人数、学生基础水平差异,以及学生愿听不愿说、敢写不敢说的心理状态,教师在组织英语口语教学时,往往把学生作为集体进行口语训练,这种教学方式易于课堂管理,但忽视了学生个性化的口语学习需求,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口语能力的提高。最后,教学评估是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只教无评”的状态,学生口语学习学习缺乏激励机制,忽视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评估管理,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估。
三、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特点
在网络环境下,学生根据单元主题及教师提出的问题上网搜索相关资料,然后对材料进行分析整合,再通过协作交流学习平台与教师、同学展开互动交流,锻炼口语表达能力。这种口语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有趣的教学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协作学习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
1.丰富性
网络环境为教师备课和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材料,特别是一些英语学习网站,不仅有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比如英文电视新闻、名人演讲、人物访谈、影视音乐、散文诗歌等视频音频材料,而且有学习应用工具,学生可以利用交际平台,随时随地与同伴一起练习口语,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2.趣味性
丰富、生动、有趣的学习材料能够直观地展示西方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学生可以通过观看视频、聆听音乐、散文诗歌、模仿音频、与英语本族语学生对话等方式练习英语口语。与传统的把课本作为唯一教学材料相比,利用网络为媒介的大学英语教学更有趣味性,更能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3.交互性
由于网络环境下的英语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使得师生、生生之间的频繁交流互动成为可能。首先,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建立一个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料,学生也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共享学习资源。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师生沟通平台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不足,做好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的记录。
四、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模式
网络环境丰富性、趣味性和交互性的特点,为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改革方向。教师应该掌握计算机网络应用知识,熟悉计算机操作技术,引导学生在英语口语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网络资源,不断提高学生口语学习能力。
1.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师角色
传统的英语听说教学把老师作为课堂的中心,老师站在讲台上传道授业解惑,学生端坐在座位上洗耳恭听,师生、生生互动较少,学生主体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效率不高。与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不同,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教师成为学生口语学习过程中“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教师在口语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思考和练习,在口语活动中由课堂主导者转变为设计者、指导者、参与者和帮助者。这种教学观念不仅有利于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而且有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完善课堂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课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工作,比如给学生提供与课文主题相关的话题,让学生利用课件、网站、光盘等多媒体设备查找资料,做一个与课文主题相关的PPT,课上抽查学生用英语表述展示,随后进行学生互评和教师点评,并逐渐引出对单元主题的讨论。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课前对所学内容有一定的了解,而且能提高学生口语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促使学生涉猎更多英语学习资源。在英语口语课堂上,仅仅讲授教材上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语言学习材料,比如英文电视新闻、名人演讲、人物访谈、影视音乐等;同时组织贴近真实情境的口语会话活动,比如情景对话、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小组辩论、小组演讲等,促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和应用语言,把课堂变成学生实践英语口语的场所。此外,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教师可以适当增加一些与学生专业相关的视听说材料,将日常英语听说练习与之后的专业英语学习衔接起来。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后讨论题,鼓励学生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将音频上传到学习平台。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营造英语口语环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尽量使用英语交流,比如使用英文对话、发短信和邮件。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软件查看学生课后在线学习的时间和学习内容,掌握学生学习动态。
3.建立师生沟通平台,完善评估体系
为保证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全面、客观、公正,教师可以在网络环境下建立师生沟通平台,加强对学生口语学习过程的动态监控和管理,关注学生的口语学习过程,了解学生在口语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不足,帮助学生调整学习方法,做好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的记录,做好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估。利用期中和期末考试对学生的英语口语运用能力做整体考查,将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两种评估手段结合起来。同时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估能力。Shan认为教师必须鼓励学生学会自我评价;Dickinson为学生列出了好/坏行为,供学生在自我评价时参考。通过对自身及同学学习过程、学习效果的评估,能够有效地督促学生自我纠正、自我调整和自我提高。
五、结语
网络环境下,教材成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多媒体教学设备是教师提供语言学习资源和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工具,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帮助者。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利用丰富有趣的口语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同时师生通过学习平台及时沟通交流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创造性精神。通过独立或小组合作等方式查阅资料、表达观点、评估学习效果,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能力和自我评估能力。
作者:郭欣 单位:安阳工学院
第二篇: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母语负迁移探析
一、母语负迁移概述
(一)句法负迁移
英语属于形态语言,汉语属于分析性语言,英语句子重形合,汉语句子重意合。汉语在语境清晰的情况下,可以省略许多成分,并不影响上下文理解,但是英语比较注重句子结构的完整性和逻辑的合理性,许多成分不能省略。英语在叙事时,一般遵守从小到大,从个体到整体的顺序,但是汉语遵守从大到小,从整体到个体。许多学生由于缺乏英语句法知识,往往依靠已掌握的汉语句法知识来使用英语表达新语义,从而导致句法上的负迁移。
(二)语用负迁移
语用负迁移主要是由于中西思维模式和文化差异引起的。学生在使用英语进行交际时,由于受母语思维和交流方式的影响,忽略两种文化背景的差异,把英语镶嵌到中国文化背景中,造成语言与文化脱节,引起语用交际失误。
二、母语负迁移在艺体生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体现
艺体生作为高校的一类特殊学习群体,英语基础较其他专业学生薄弱,不仅英语学习积极性不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也不理想。在艺体生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过程中,学生受母语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影响较大,母语对英语口语输出产生的负迁移现象比较严重,阻碍了艺体生口语输出能力的提高。艺体生英语口语教学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语音负迁移
英汉属于不同的语音系统,两者没有共同的音素。由于艺体生英语基础相对薄弱,英语语音知识比较贫乏,再加上根深蒂固的汉语发音习惯对艺体生的英语语音学习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许多艺体生习惯用汉语拼音来取代英语的发音,导致英语发音不标准。如经常把think错读成sink,因为汉语中没有/θ/这个音位,他们自然就把/θ/读成/s/;汉语属于音节节拍语言,英语属于重音节节拍语言,艺体生通常将母语的音节节拍迁移到英语发音中,单词重读时发生错误,句子也失去该有的节奏感,弱化了句子的强调功能;英语有升调、降调、升降调和降升调,属于语调语言,但是汉语包括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之分,属于声调语言。受母语声调的负迁移影响,艺体生在英语口语表达中缺乏语调的升降起伏,语调生硬,英语口语输出能力较差。
(二)词汇、语法语用负迁移
由于艺体生对词汇学习掌握不牢,对词性和词义理解不够,在英语口语输出过程中出现不少问题,如词不达意或者选词不当等现象。比如,在英语中的红茶应该说成“blacktea”,而不可以直接翻译成“redtea”,不能用“peopleMountainpeoplesea”来表达人山人海的意思,而应该说“aseaofpeople/faces”。因此,汉语词汇的字面意思有时阻碍了艺体生英语词汇习得的顺利进行,对英语词汇习得产生了负迁移。语用负迁移主要包括语用语言迁移和社交语用负迁移。在英语口语输出实践中,艺体生经常使用中式英语。例如,艺体生经常把吃中饭想当然地说成“eatsupper”,吃药说成“eatmedicine”,然而在英语中人们习惯用“have”来表达“吃”的意思,因此艺体生在英语口语交际活动中产生不必要的错误。此外,艺体生在英语口语表达中经常忽视英语语法和固定搭配的正确使用,汉语中词汇和意义的一一对应关系也使艺体生产生口语输出定势,极大的阻碍英语口语的正常习得。
(三)文化负迁移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文化的体现。由于文化背景和习俗差异,会严重影响交际活动的顺利进行。二语习得者在口语输出实践中由于缺乏对文化差异的了解,从而导致跨文化交际失败的现象很多。部分艺体生以母语文化的风俗习惯和价值标准来进行英语会话,导致英语交际不能顺利进行。比如,艺体生在进行英语口语训练时,对话刚开始就喜欢套用“Longtimenosee”或者“Whereareyougoing?”“Haveyoueaten?”,但是在西方国家,这些问题会引起对方反感,因为它属于个人隐私问题,不喜欢被人刺探和干扰。
三、艺体生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母语负迁移的应对策略
汉语的语音、句法和语用负迁移对艺体生的英语口语习得能力产生了一定的阻碍。在学习英语之前,母语已经根深蒂固,要想完全排除汉语的负迁移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可以在艺体生英语口语教学中,改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模式,最大程度地减少母语负迁移对艺体生英语口语习得能力产生的负面影响。
(一)增加可理解性英语口语输入
语言输入是语言输出的基础,英语口语输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口语的可理解性输入。鉴于艺体生进入大学前缺乏必要的语音基础知识,教师应加强艺体生的标准语音习得训练。教师在语音教学上借助网络和多媒体,通过使用大量自然、标准的英语视听材料,区别汉英音系中各个音素的具体发音部位,讲解准确的英语发音方法,让艺体生掌握英语发音技巧,对艺体生进行可理解性语音知识的输入,不断的地道的英语语言输入可以促进流利的英语口语表达输出。教师也可以使用任务型和项目型的教学手段,鼓励艺体生通过模仿、背诵和复述等形式来进一步提高英语语音技能,帮助他们克服母语的负迁移,为进一步学习英语打下坚实基础。在口语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有意识地通过对比汉英的句法结构差异,使学生区别两种语言句法上的不同,提示学生避免使用不符合英语习惯的表达形式。
(二)强化口语输出实践
英语口语教学以学生的口语输出实践为基础,因此艺体生的英语口语教学同样要以英语口语的输出练习为重。Swain指出,语言输出能力的培养必须在语言输出实践中进行,二语习得者不仅需要大量可理解性输入,而且还需要大量可理解性输出。在艺体生英语口语输出实践教学中,首先应该考虑艺体生的实际英语基础,既要选择既适合艺体生的英语水平,又要选择与艺体类专业知识相关的内容为话题进行教学;再次,使艺体生充分利用在英语口语输入中获得的语言知识,创设第二课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如(角色扮演、专业特色展示、英语剧表演等),这样既可以调动艺体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又可以有效促进语言的有效输入。最后,教师还可以为艺体生提供真实的英语学习语境,向艺体生灌输礼貌得体的交际性原则,减少母语负迁移在英语口语输出活动中的消极影响,提高艺体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三)培养艺体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英汉语言属于不同的语言体系,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模式。教师在对艺体生加强英语口语输入和输出训练的基础之上,还应该适当增加英美文化的介绍,加强英汉语言知识的对比,减少文化差异对英语交际产生的负迁移。首先,必须培养英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的角色已经由教学主导者变成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在备课时,不再是简单地“备教材”,而是需要为深层次文化背景既“备学生”、“备教材”又“备课堂”,在课堂中可以得心应手地进行跨文化教学。其次,教师还应考虑艺体生的专业特点,利用英语国家有关艺术类的简易视听说材料进行教学,鼓励艺体生循序渐进地吸收西方文化知识,了解英语的民族文化和价值取向,从而培养艺体生对英语文化的意识和兴趣,减少母语文化对英语交际所产生的负迁移。母语负迁移对艺体生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在艺体生英语口语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认识这一现象及成因,结合艺体生的英语学习特点,在增加英汉语言及文化对比的基础上,通过多媒体教学,给艺体生提供真实地道的语音模仿材料,帮助学生模仿、背诵地道的英语,提高艺体生的英语语音意识,改善艺体生的英语发音和口语表达能力,最大程度减少母语的负迁移,从而完善艺体生的英语口语教学实践,提升艺体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作者:吴茜 单位:湖南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
第三篇:建构主义理论与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一、建构主义理论
学生习得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讲授获得的,而是通过一定的情境,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相关的学习资料,通过主动的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知识不是由认知主体被动获得的,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结果。学生通过教师或他人的帮助,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建构主义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为学习者提供各种资源,鼓励学习者主动探索并完成意义建构。如果学习者与他人的联系表现为互动性,拥有一种良好的人际环境,那么才能真正在学习过程中自我调控,实现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为当前外语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建构主义理论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
(一)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强调学习者的自主能动性。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予以赞扬和鼓励,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及自身潜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是不同的,在英语口语教学中要尊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如在设计英语对话时可以制定三种不同的方案,对于成绩好、自学能力强的学生,要求他们能熟练掌握对话,并且能够自编新的对话,进行即兴演讲;对于成绩中等的学生,要求他们能够分角色表演对话;而对于成绩差的学生,只要求他们能够表演对话中的部分内容即可。有时学生怕讲错被人笑话,这种心理压力表现为紧张、惊慌、被动或言谈中断,这种消极情绪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不要以权威自居,而应该把自己置于与学生平等的地位。教师应当正确对待学生说英语时所犯的错误,不要一次指出几个错误或纠错过于频繁,避免一出现错误就纠正。有些错误是因为紧张或不小心造成的,学生可以自行纠正过来。在不影响交际的情况下对某些错误可以忽略,以免避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丧失自信心。此外,对于口语练习中无法开口或回答不出问题的学生应给予宽容,并多鼓励他们,让他们树立自信心,这样有利于学生主动构建知识。
(二)实行情境教学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环境对有效形成意义建构的作用,提出情境、协作、会话、意义构建是建构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在教学中应强调教学材料的真实性,教学过程应该模拟真实情境的交际和意义构建过程,教师应该设计形式多样的学习情境和活动来帮助学生完成意义的建构,把真实情境创设看作是达成意义构建这一最终目标的必要前提。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收听英语广播、观看相关视频或英文电影,使学生沉浸在英语语言环境之中,感受英语的表达方式,体会中西文化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以及言语表达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校园生活、求职、旅游、时尚等话题也可以帮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下,轻松自如地交流,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师还可帮助学生组织英语角、英语晚会、英文短剧表演、英语演讲比赛和英语歌曲大赛等活动。另外,看图说话也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用英语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一幅生动的图画,学生看后思维会活跃起来,产生表达的欲望,老师应引导学生挖掘隐藏在图画背后的故事或哲理。这些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锻炼组织语言和运用语言进行口语交际的能力。
(三)以学习者为主体
英语口语课堂上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各种活动能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励他们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与主动思考。活动可采用多种形式,如演讲、故事讲述、新闻报道、游戏或绕口令等。演讲是一种很好的口语练习形式,教师可以一次课(2学时)安排1名同学做个人演讲,并安排1个宿舍做集体对话演讲,每次演讲控制在10分钟以内,这些都是有备演讲。在以宿舍为单位的组合下,学生课下进行相关知识和口语的准备,下次上课时进行演讲。有些学生为了在课堂演讲中取得好成绩,课下多次进行口语方面的练习,并查阅课外书籍,上网查找相关资料,自己解决疑点、难点,使学生有更多的语言输出机会,使他们取得不同程度的提高和进步。当然,也可以做即兴演讲,题目应具有趣味性或新颖性。即兴演讲对学生的英语水平、快速思维能力、知识面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题目确定后给学生几分钟时间准备。教师还应多提问,问答形式不但有助于学生对语言的掌握,而且有助于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口语教学主要由教师一人讲变为由教师、学生一起讲或教师引导学生讲,这样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学生才能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角。
(四)重视小组学习
为了切实提高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学习者往往需要与同伴一起完成学习任务。基于任务的小组学习适用于话题讨论和戏剧表演等。“学习者的学习建构是多元的,并不是任意的和随心所欲的,而是受社会环境影响,应该与他人协商并达成一致”。交互的作用不容忽视,学生组成一个集体,相互交流,共同建构是非常有价值的活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交流、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加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是至关重要的手段。教师要在小组活动中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如语言水平的差异及性格上的差异,合理分组,强调互动与合作,在小组合作完成任务时能够互相促进。作为课堂教学组织者的教师要促进小组活动,及时给予必要的指导。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施展空间,真正调动起学生主动建构的积极性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效果。
(五)转变教师角色
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言语活动中去,这不仅使教师成为和学生平等的对话者,而且有助于消除学生对口语交际的畏惧与担心,更可以起到教师的示范作用。这种示范不仅表现在语言上,也表现在交际过程中的灵活反应和引导交际的顺利进行上。教师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灵活选择口语教学方法,挖掘学生的个体潜能,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口语练习。“教师不是传授知识的‘工程师’和支配学生学习的‘权威者’,而是学生学习的辅助者、教学环境的设计者、教学气氛的维持者和教材的提供者”。教师在课堂内外应该始终是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帮助者和咨询者,形成一种轻松、互动的人际氛围,及时给学生提供指导和反馈,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教学方案,安排教学内容,设计一系列互问互答、相互讨论的交互活动,帮助学生进行发现式学习,在学生需要时给予启发和指点。建构主义理论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学习者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这对大学英语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建构主义指导下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以及多元化的教师角色能有效地提高大学英语口语的教学质量。教师要善于创设真实的语言学习情境,运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建构主义理论为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对以后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具有理论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作者:杜景芬 彭北萍 娄瑞娟 单位:北京林业大学外语学院
第四篇: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及对策
一、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受单一、陈旧的教学模式的制约。
多年来,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成为了大学英语教学的风向标。为了满足四、六级考试的需要,英语教学就形成了“一言堂”模式,课堂的主体是教师,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而课堂内容就是以灌输语言知识为主,大量讲授词汇、语法知识,教学方式主要是填鸭式的,缺乏学生自主参与的教学活动,使得学生没有太多的机会操练口语,结果学生即使顺利通过考试也无法正常进行口语交流。
2.缺乏语言环境。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学生在生活中主要使用的是汉语,极度缺乏英语环境,为了提高口语表达水平就必须人为地去创造英语环境,因此,英语教师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创造使用英语的场景。例如,在课堂上,可以利用10分钟左右学习日常用语,模拟生活场景来组织口语练习活动。此外,讲英文故事、分组讨论、角色扮演、模仿电影中的口语表达等活动。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多参加课外的口语活动。
3.学生缺乏讲英语的自信。
中国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大多表现得紧张、焦虑、害怕并缺乏兴趣。许多学生在说英语时感到不安,害怕说错了被别人嘲笑,还有些学生本来就很自卑,总是难以开口。这种焦虑感又对口语学习产生了负面作用。因而,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启发学生开口说英语,培养他们的兴趣,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告诉他们出错是正常现象,每个人都会出错,包括教师自己。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逐渐开口讲,不怕出错,教师再适当加以纠正。
二、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对策
当前,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虽然存在不少问题,但是我们可以试图从以下几点进行努力。
1.努力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
将传统的“一言堂”英语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教学模式。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提升学习口语的自由度,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自主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自主搜集资料,自主探寻答案,自主总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与学生共同解决问题。也可以利用各种手段丰富课堂,例如,学习描述风景时,可以将当地的旅游景点和风土人情用课件展示出来,让学生自己充当一次导游,描述一下图片中的某个建筑。英文原声电影也可以运用到口语教学中,又如,美国的情景剧《老友记》就是练习口语的范本,学生可以在特定的情景下记住表达方式,并加以运用。同时,我们也呼吁各大高校及各类教育部门思考一下英语教材及课程设置问题及四、六级考试的模式问题。
2.创造英语环境。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充当指导者、辅助学习者的角色。教师应安排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开口说、讨论问题,进行总结发言。例如,让学生观看一部英文原声电影,反复模仿电影中的发音,学生接触到了大量纯正的正式和非正式语境下的表达方式。Kramsch提出说话者的言语行为符合特定语境是真实语境的要求。此外,教师在观看结束后,可以提问学生,让他们讲述故事情节,给部分片段配音,模拟再现电影中的场景。
3.培养听力能力,听说并进。
听、说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口语表达能力依赖于听力,只有听懂,准确理解话语的含义才能顺利的进行交流,而且听懂的多,学习到的语言知识就越多,在口头表达时就可以借用。学习语言最开始就像婴儿学说话一样,只有不断地听,听多了,模仿多了,才开始牙牙学语,这个过程是英语学习的必经阶段。所以,作为学生,必须从听力入手,加强听力练习,只有坚持不懈的练习,才能提高英语听说水平。
三、结束语
英语口语能力是英语学习中一项基本技能,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训练并运用正确的方法长期练就的一种能力。为了有效地开展英语口语教学,我们还要结合具体实际,不断地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进而推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发展。
作者:邢书美 单位:西安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
第五篇:双模块大学英语口语课堂教学研究
一、双模块大学英语口语课堂教学模式
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分析结论的基础上,结合教育教学理论与具体的评估测试结果,针对双模块体系的课程范畴界定、层级包涵关系、亚层课程定义及课程开设类别等进行对照分析,从课程比例安排、学时数设置、教学计划设计、教学目标设定等方面提出相应的优化改进意见和建议。
二、双模块大学英语口语课堂教学目标
针对不同英语基础和学术专业背景的学生,研究提出适合“通用+专用”双模块教学体系的大学英语口语课堂教学模式,给出双模块体系下全面准确衡量口语教学质量的科学评估方式和指标,利用研究成果为双模块教学体系的设计与进一步完善提供依据,力争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使得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兼具人文基础与学术专业的教育功能,满足学校和社会对培养复合型、创新性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三、口语教学模式与双模块教学体系的匹配度与适应性
双模块体系实施后与现行体系在教学内容、课程设置与计划安排方面均会发生巨大变化,目前教学模式难以适应,必须从学生个体、教学模式与教学体系之间匹配度与适应性的角度开展研究,包括多种教学模式与不同专业背景的协同匹配、多元个性化需求与通用英语课程的适应与协调、自主学习与主动参与的程度与方式等。“通用英语”与“专用英语”不同模块系列下的口语课堂教学的内容、方式和手段存在较大差异,其口语教学质量和能力测试的侧重点必然不同,考核指标集的定义与选取、评估方式的设计与完善、不同影响因素作用的量化与对比分析等均是实现科学评价口语教学质量所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双模块大学英语口语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通用英语课程与专用英语课程授课中开展实施,修读大学英语通用英语和专门英语课程的高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为该教学模式的主要接受者,在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和专业英语课程教学中亦具备借鉴价值。
四、双模块教学模式的优势及意义
该教学模式以服务学生自身学术研究和未来职业发展为导向,面向区域经济发展过程的人才培养需求,聚焦“通用+专用”双模块体系下的大学英语口语课堂,探索与新体系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受益对象清晰明确,教学内容恰当合理,教学方法科学可行,符合一线教学工作实际和需要。双模块模式突破传统体系下不同类型课程中口语教学模式的桎梏,将口语能力培养与提高贯穿各种不同类型课程教学始终,通过创新教学手段与方式、优化课程设置与内容安排对双模块体系下口语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分析研究。能促进学生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不仅适用于普通高校非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对其他类型的英语口语能力培养也有借鉴意义。
作者:张承承 赵娅青 单位:河北大学外语教学研究部
第六篇:语言游戏思维下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一、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说”的内涵
维氏的“语言游戏说”是在受到足球运动的启发后,最初在《蓝皮书》里提及,所谓“语言游戏”是指“孩子刚开始呀呀学语使用语言的方式”、“语言最原始面貌”或“原始语言的形态”。维氏的论著《哲学研究》也涉及到语言游戏,包括“孩子借此学习母语的诸多游戏和手段”。但是,维氏思想的深化赋予了语言游戏更广泛的意义。他认为语言反映世界,是对世界的摹画。而语言游戏说指出了语言首先是一种活动,而语言游戏是语言和现实相互缠绕和交织在一起的,缘自生活形式中,体现了生活内容。“想象一种语言就好比想象一种生活方式”,此语折射出了语言游戏的特征。维氏突出强调了语言活动的三个特征,包括语言的生活性、实践性(即意义在于使用)和语言游戏的规则性、家族相似性等。
(一)生活形式
首先,维氏语言观指出游戏是一种生活形式。它是维氏“语言游戏说”中的重要概念,构成其学说的精髓。生活形式强调主体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的约定俗成的共性,需要特定的历史背景条件,基于特定的、历史沿革的风俗习惯和传统制度之上的人们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总体或局部,各个时期有各自不同的历史特性。语言的生活性和实践性说明了语言是动态的、不是静止不前的,是一种实践。描述语言现象须立足于鲜活的万千世界中,不能孤立语言的活动。生活形式包括特定历史条件下和既定环境下的各种风俗习惯、人文环境和交际中的各种实践活动。语言游戏是生活形式的主要内容,随着生活形式的变化而变化,是创造语言的源泉。脱离了生活中的使用和生活语境的大环境,语言的意义便无从谈起,语言也会变得索然无味。因此,在生活的视角下,体念语言词句的变化和奥妙是尤为重要的。
(二)意义即使用
维氏(1996)指出意义即使用,语言词汇本身没有太多意义,唯有在使用中才可以获得真正的意义和内涵。语言的使用并非个人孤立、单独使用,语言要在交流中获得意义和内涵,它的意义也是取决于社会生活的实践。不同的词语所处语境和背景不同有不同的涵义,而同一语言词句在不同的语境中意义也不尽相同。日常语言的模糊性和歧义性决定了语言和词句只有进入具体的生活语境中,才可挖掘到语言特定的含义。因而,生活形式提供给语言游戏的环境,是理解语言意义的关键。语词如牌局,遵照不同的规则来使用,而意义则体现在不同的使用之中。意义即用法倡导语言哲学回归到日常语言、生活实践中,指引人们在动态的、变化的语境下研究语言。语言反应了真实的世界,它是具体的、多样的、可变的,语言的意义并非模糊不清,而是具体的、丰富的、多变的。不同环境下使用同一语言都会产生不同的意义。理解语言的意义需要挖掘生活、品味人生、参与游戏,而非按照约定俗成的定义来阐释说明,这进一步证明:语言是一种行为,语言的意义只有在使用中才能体现。
(三)游戏规则及语言的“家族相似性”
维氏在足球赛和桥牌中观察到语言游戏的规则。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规章制度,“无规矩不成方圆”,语言游戏需遵循约定俗成的规则行事。语言游戏的规则并非预先设定,只有在游戏中才能领会。人们往往事先不了解游戏规则,在观察别人如何游戏的过程中学会了游戏,同时在语言游戏之中感受到规则的存在并遵守规则。例如幼儿咿呀学语时,对语法一无所知,但依然可以学会使用语言。没有掌握语法知识而知道如何流利交流,这种对规则的遵守的活动完全是一种实践活动。维氏(1996)强调语言游戏的动态性,主张在体验和实践中掌握语法规则,而不是先去学习规则。正如维氏(1996)所讲:“不要去想,只需要看。”游戏中所谓的遵守规则并非是机械死板地遵守规则,而是在“玩”中寻找到“乐趣”。在快乐中感受语言的魅力,了解语言词句的意义,轻松学习掌握语言规则。此外语言的“家族相似性”指出范畴内的每个成员都具有不同的特性,却有某种相似性,正如西语系语言存在类似的语言体系和规范。
二、语言游戏说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意义
语言游戏说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大学教师借鉴和思考。教学大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突出教学的实用性和教材的针对性,以实用性为教学思想来指导教学。因此,语言的本质是交流,即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和交际能力,注重学生的交流与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口头训练,学以致用。如何在大学英语课堂中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可持续的语言输入,鼓励学生进行有效的语言输出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
(一)提升语言学习趣味,改进教学效果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语言游戏说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英语的趣味性、改善教学效果、促进英语教学的发展。语言游戏说中提及的意义及使用,实质是强调了实践的第一要义。创设丰富多变的教学课堂,营造逼真的生活情境,创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语言交流,感受异乡文化。语言游戏说的生活性说明语言游戏必须和生活相结合。脱离生活形式的语言犹如跳出水面的鱼,根本无法生存。只有在使用中、观察中去学习语言、语言背后的文化及使用该语言的人的思维方式,才能真正地走入这种语言的圈子。弄错了语言规则,有时并不会影响交际;而误解对方的文化,却一定会影响交际。语言游戏说教授学生灵活使用各种语言词句,掌握语言的各种意义,同时教师利用多媒体等先进设备,观看英文原声电影,体会他乡情调,都能激发学生学习口语的兴趣。语言游戏说注重语言和游戏的结合。无论是竞争性游戏还是合作性游戏,都需要注重趣味性。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游戏,让学生尽情地在嬉戏中学会使用语言,即使学生采用不合常理的方式进行表述,使用夸张的语音语调加以各种搞笑搞怪动作来怡情课堂也毫不过分,应该给予积极鼓励和褒奖,因为学生滑稽的行为可以刺激课堂,加深他们的记忆。事实证明,轻松的语言游戏氛围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速度,增强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是引导学生学习成功的必要因素。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游戏,学生就会觉得是在玩耍,从而轻松地掌握知识,教师也能体会到寓教于乐的乐趣。正如陈嘉映指出,“乐趣、情趣和旨趣是游戏的重要诣旨,这些东西的重要性赛过规则。”
(二)有利于学生发现语言间的联系,把握学习策略
语言游戏的“家族相似性”启示我们,语言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相似性,并非天壤之别,如语言表达和组词造句注重时间先后次序等。这启迪我们在二语习得的语言活动中,应重视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充分利用母语和目的语的类似之处,促成目的语学习中的正迁移。此外,同一语言存在更多的联系和相似性,主要体现在语言组织结构无论简单还是复杂不存在太大的差别,都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则。不可否认,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语言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在语言运用中自我构造、自我调整、自我完善。要使学生意识到,语言也是一样,母语和目的语之间没有绝对的共同本质,但有着惊人的相似性。正如维特根斯坦所述:“没有什么共同的东西,有的只是类似联系以及他们系列的排列。”善于发现二者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有利于学生把握学习策略,保证英语口语学习的有效性。
三、语言游戏说和大学英语口语课堂教学的创建
语言游戏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同时要求我们注重文化教学。脱离文化的语言学习如同鱼儿离开湖水,没有生命力,而沦落成单纯的语言形式和句子,国际跨文化交流增多也呼吁教学应注重语言的输出。语言游戏的多样性要求口语材料内容包罗万象,既有助于学生熟悉风格各异语体不同的言语,还能让学生仿佛亲临异国他乡,品尝到了浓郁的异域文化芬芳,增强了学生的文化意识,提升了学生的交际应用能力,帮助学生克服了语言交际的障碍,更深入地传授了语言的文化内涵。
(一)情境教学,寓教于戏
语言游戏说关注语言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强调语言与活动的密切相关性,注重语言的实践性和创造性。因此,口语教学要力图模拟真实的语境,设身处地地体现他国的风情面貌和乡土人情,真实地还原他国面貌,注重语境化学习,努力铺设良好的语言环境,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并灵活使用目的语,达到高效的教学效果。通过铺设情境,让学生体验语言的操作过程,切身体会语言使用的奥妙,无形中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语言游戏的多样性和语言游戏规则的任意性还要求英语教学内容应该是来自于日常生活。这些教材能够反映语言的真实面貌和内在本质,而非一些枯燥而单调的语言形式及语法规则。教师挑选的英文材料需符合学生的语言应用水平,比如原版英语教材、戏剧、电影、报刊杂志及文章等,都可以帮助学生学到原汁原味的语言和地道的使用方法。此外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组织学生开展关键词汇释义、短语造句、短语接龙、问题反馈和答疑、讨论、学生才艺表演等多种课堂活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增添课堂活力,形成优化的教学结构。总之,语境化教学和课堂文化输入形成了巨大优势,创造了优质的语言环境,为提高外语教学的质量奠定了基石。
(二)倡导自主学习,培养合作精神
大学英语口语一直是教学中的瓶颈,对于学生来说难度较大,而有限的课堂时间也制约着英语教师的知识传授量。游戏说理论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觉学习能力,让学生通过课外嬉戏也可以掌握语言的使用。自主学习是学生自主创造性的学习机制,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能力,有一定的自控力和理解力,并能有效结合自身特点选择符合自己情况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能主动监控自己的学习、约束自己的行为。同时学习者还能科学安排和管理自己的学习时间,评价自身的学习效果。例如学生背诵一些经典美文,记住日常用语,参加英语角,课后自主进行英语对话都是自主学习的体现,能有效提高其口语组织能力。“语言游戏说”还要求语言学习者要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语言游戏需要学生和师生密切配合、相互鼓励和支持。教师作为主导者,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协调能力,解决学生问题和矛盾,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社交能力和组织能力,帮助他们顺利地进行语言交际。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都是很好的训练学生口语输出能力的合作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应不断探索,不断反思,采取有效的设计策略,以提高口语教学效果,让学生真正地在合作学习中受益。合作精神有助于促进和谐融洽的师生和生生关系,可有效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合作关系中每个人都平等地参与,老师公平地对待每位学生,鼓励口语水平差的学生和沉默寡言的学生多回答问题,融入集体活动,展示自己口语风采,帮助他们口语取得快速进步,让他们摆脱自卑、增强自信。
(三)采取交互式英语教学法,制定新的教学评估体系
语言游戏说注重语言的交流,提倡交互式教学是促进口语交流的良好教学行为。它提倡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互(即交流和对话),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形成了师生间的良性循环,体现了教学的平等和民主。师生和生生相互交流和对话促进了教与学的提高,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加深了师生情感,有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在交互式口语交流中,人们不会事先预设好每一段话,而是边思考边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说话人与听话人会给予对方谈话内容的提示与补充,并且对话需要控制场景,以此把握话题和内容。教师在交互式教学中应该设定一定的对话情境,如生活情景和描述情景、动作演示情景和直观教具呈现情景等,帮助学生“真实”地训练口语,把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从而有效达到口语教学的目标。此外,口语交互式教学还要求了解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和言语习惯。如西方人提倡个人主义、注重个人的隐私和婚姻状况,英国人见面喜欢谈论天气状况来和陌生人打交道等。在交流时应提醒学生尊重其习俗,避讳其语言禁忌,真正做到入乡随俗,礼貌而得体地完成对话,实现语言交流的和谐与圆满。师生的交互过程也是情感交融、形成共鸣的过程。不难发现,交互式英语口语教学蕴含着勃勃的生机,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引导学生想说、能说,会说,促进学生的语言知识、交际策略和域外文化交际能力不断提升。
四、结语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一直是外语界关注的课题,然而研究成果依然不尽人意。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说”不仅对哲学领域影响深远,而且对语言学领域的研究有重大价值。它帮助大学英语教学跳出了传统的局域,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提供了崭新的平台,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应用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实践,因此,我们应大力提倡。
作者:胡燕琴 黄姣玲 单位:上饶师范学院
第七篇:大学英语口语教学问题及策略
1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问题
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第一语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对于当代中国的大学生,他们在毕业之后,找工作时第一个硬性指标就是要求英语四级、口语流利,对于进入外企的学生而言,英语更是有可能成为工作语言。因此,无论是英语专业学生还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期间确实很有必要把英语口语练好。虽然现在各大高校对英语口语教学也越来越重视,但是由于受到传统理念的影响,口语教学在推进的过程中仍然出现了各种问题和困难,学生在学习了十几年的英语后依然是“哑巴”和“聋子”,造成这一现象有很多原因,下面我们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来做分析。
1.1学生问题
1.1.1语言能力薄弱
大学英语主要是针对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开设,与英语专业学生相比,非专业的学生在语法、词汇、句法、表达等方面相对欠缺,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他们的交际效果,他们很难用比较恰当和准确的语言来表达相对复杂的意思。在笔者所在的三本院校中,甚至在有的学生说的一段话中没有一句语法是正确的,像第三人称单数、时态不一致、口语中的连读、弱读、爆破等出现错误的几率几乎是百分之百。他们更希望老师能提供现成的表达,固定的说法,有用的词组和句型,这种拿来主义的想法很普遍。
1.1.2文化背景知识欠缺
中国大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主要是针对高考进行的,这就决定了他们英语的学习重点是在语法和词汇上,对于文化背景方面的学习相对欠缺。在现实的交流中,由于不懂得西方的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学生经常会犯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错误。比如,中国人喜欢称呼年龄稍大的人为“老”,如“老王”,“老刘”,“张老”等等,所以学生就自然而然地受母语影响,称呼别人“old…”,但old这个词在英语里其实有衰弱、没有活力的意思,西方人是不喜欢的。设想如果中国学生去接待外国友人或来宾,称呼别人为“oldSmith”,或者出于好心说“youareold,letmehelpyou”,外国人会怎么想,他会认为中国学生是在嘲讽他年纪大了,不中用了,那接下来的交流自然也就不会愉快了。所以,在口语交际中,一定要了解不同的文化和风俗,才能成功和谐地达到交际目的。
1.1.3言语交际环境缺乏
语言是需要在实际的交际环境中才能真正地习得的,但目前中国学生的语言交际大都停留在课堂活动上,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课堂活动一般都是老师刻意安排好的,跟实际生活的语言交流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在口语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安排学生去接触真实的生活场景,尽量做到学以致用,在用中发现问题,在学中找到乐趣。
1.2教师及教学问题
1.2.1班型大,课时少
一般来说,大学英语的课堂容量大概是30-50个学生,对于如此庞大的班型,要开展课堂活动是有一定难度的,学生在课上开口说话的机会也很少。另外,从上课的时间来说,大学英语的课时一般在一周5课时左右,除去精读和听力,口语的课时一周只有两个。针对这种情况,英语教师应当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设英语听说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1.2.2教学模式陈旧,高素质教师匮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和课本是课堂的中心,师生互动的主要模式是提问—回答—反馈,简称IRF(initiation-response-feedback)模式(SinclairandCoulthard,1975)。在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上,这种模式是师生互动的主要特点。在这种会话模式中,教师的提问、讲解、解释和评价占据了课堂的大部分。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是知识传授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机械地记忆知识,他们很少有开口练习口语或者主动发起语言交际的机会。口语教师的知识水平和个人素质,是教学质量的保证和课堂成败的关键。一个优秀的口语教师应该广闻博记、思维敏捷、具备渊博的知识储备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及反应速度,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口语标准流利。但由于一些现实的原因,很多教师没有出国培训和进修的机会,甚至有些教师根本没有时间去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只能吃老底。所以,高素质英语教师的匮乏也限制了目前口语教学的发展。
2提高口语教学效果的方法及策略
2.1阅读与口语结合,加大语言输入量
口语是语言的输出,而输出是依赖于输入的。所以要想拥有流利的口语,语言的大量输入是极为必要的。著名语言学家Cook和Ellis认为(Cook1994,Ellis1985),语言信息是学习者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基础。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给学生输入并练习一些“公式化表达”(formulaicexpression),即固定词组、句型、常用套话等等,因为“公式化表达”能帮助学生更流利、更连贯地进行口语表达(Weinert,1995)。比如,在给学生讲解问路这一话题时,教师可事先把指路的常用表达给学生,如“godownthisroad…”“turnrightatthecrossroad…”“…isattheoppositeof…”,这样学生在练习时就可以有意识地去使用这些固定表达,熟练以后自然而然就会脱口而出。获取语言信息的另外一个途径是“熟悉语篇”(intimatediscourse),指学生通过熟读或背诵某些名篇,并在口语表达时随时可以应用。Cook(1994:P133;P139)认为熟读和背诵是“最有趣味性、最有价值、最有效的语言学习活动之一。”教师据此可以向学生推荐跟课文相关的一些优秀篇章,或者跟某些口语表达相似的一些名篇,要求学生去背诵,并在口语活动中使用。比如,在口语课组织学生做演讲时,就可以把奥巴马或马丁路德金的著名演讲稿推荐给学生,让学生去体会演讲体的激情和表达。演讲稿背的多了,学生在自己做演讲时会不自觉地去模仿,而模式是一切语言学习的开始和基础。
2.2找准学生兴趣点,降低学生焦虑感
学生不愿意开口说英语,原因不外乎两个:一是没兴趣;二是怕说不好面子上过不去。针对这两个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用心准备,努力营造一种宽松、自然、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刺激学生的兴趣,消除学生心理上的焦虑感。首先针对没有兴趣这一问题,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有趣的课堂活动,如:英文歌曲接唱、朗读或背诵大赛、演讲比赛、电影欣赏、视频制作等,先让学生对英语感兴趣,愿意学习英语,先把学生拉到课堂上来。笔者曾组织过班里的同学让他们自己录制和剪辑视频,内容可以自选,可以自己排剧也可以表演现有的一些剧目比如三打白骨精、红楼梦等等,学生做得很好,当他们在课堂上看到自己录制的视频,主体意识一下子增强很多,同时对比其他同学的视频也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有利于他们的不断进步。老师在这一过程中只是起到引导和建议作用。很多学生说,“虽然我的英语不好,但是我喜欢这些活动,为了做好这些活动,我愿意努力地去学。对于学生好面子不敢说的问题,首先教师在课堂上应多予以鼓励,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在提问的时候要注意每个同学的英语水平,对于一些基础很差的同学,提的问题一定不能太难。另外,在他们回答问题或者讨论的时候,教师一定要适当地给予提示和引导,而不是急于纠正他们的错误,对于一些不影响正常意思表达的小错误可以先忽略,有些全班性的大问题可以一并纠正,切忌针对某个同学纠错。对于实在不敢主动开口的同学,可以让他们课下先去准备好一些东西,课上照着来说,比如可以背诵一些名句、甚至演唱一段英文歌曲,先帮他们建立自信心,有了自信之后,以后再张口自然就不是难事了。
2.3小组互助,合作学习
对于大班教学的大学英语口语课来说,分组教学,让学生小组互助合作学习不失为一个良策。小组有很多分法,最简单的是同桌两人组,然后是邻桌四人组,再大点就是六人或八人组。对于简单话题,同桌或邻桌讨论就可以了。对于表演类或大型活动类,则需要较多的成员,分组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由结合,选出组长。教师也可以适当进行干预,注意同一个组里面英语水平要有一定的梯度,可以先选出各组负责人,然后其他同学愿意跟哪个负责人就去哪一组,当然负责人也可以自由选组员。在笔者带过的班级中,我们曾经搞过团队故事接龙,小组连词成句,话剧表演,海报制作等活动,均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从其他成员身上学到很多新东西,在评论其他组的表演时,也了解了表演时该注意的事项。
2.4弥合文化差异,体验地道英语
文化差异是口语教学中的一大难题,有些句型学生可能很熟悉,但是却不会在合适的语境中去使用。学习一门语言时,学习者必须了解目标语相关的文化、礼仪、社会习俗、历史、政治等等方面。缺乏这方面的知识,会导致学生在说话时不得体。相较于语言错误而言,不恰当的表达和语体,让外国人更加难以接受。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初学阶段,很多学生在校园里相遇,都会互相打招呼说“哎,去哪儿啊?”,所以他们见到外教,也会下意识地脱口而出“Whereareyougoing?”,但他们不知道在问出这句话的同时,已经触及了人家的隐私问题,如果关系不是特别好,老外其实是不喜欢回答这类问题的。所以,在口语课堂上,教师要适当讲解一些文化知识,在设计活动时要及时给予一些地道表达。比如,让学生表演一个去美国人家里做客吃晚餐的活动,首先老师就要强调时间问题,去美国人家里吃晚饭,一定不能晚去,但也不要早去,因为他们不愿意让你看到准备晚餐时家里凌乱的样子,一定要准点到达。另外,还可以强调一些餐桌礼仪和食物的地道表达。这些真实场景的设置,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切地体会文化差异和学会地道的英语表达。
2.5教学素材生活化、真实化、趣味化
口语课堂一定要尽量使用真实的教学素材,让学生感觉更加贴近生活,身临其境。比如,在讲到天气的时候,可以从网上下载最近的世界各国天气报道,让学生去做天气播报员。在讲世界各地的著名景点时,可以找自己或身边人在国外拍摄的真实照片,并进行讲解,也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照片带过来给大家讲解。在做商务会谈时,教师可以尽量地发动自己的人脉关系,去寻找一些公司往来的英文信函或者会谈纪要让学生学习。演讲比赛时,可以播放奥巴马的总统竞演等。这些真实有趣的材料,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也会让学生学到切实有用的东西。
2.6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打造英语听说环境
虽然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安排各种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课堂的学习时间毕竟有限。要想真正让学生练好口语,课外的辅助活动必不可少。教师和学校应有计划地给学生创造校园语言环境。比如,邀请外籍教师或留学生讲解本国的文化风俗;举办英语演讲比赛、朗读大赛、背诵大赛等等;播放英文广播,开展英语角英语沙龙;定期播放英文电影;也可以组织一些学生能参加的语言实践活动,我校在这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学生可以参加很多海外项目,比如赴加拿大培训为马来西亚航空公司做客服等,接待外宾时,也可以让学生去做一些简单的翻译工作或担任导游等。学生从这些活动中受益匪浅。总之,课内一定要与课外相结合,全方位打造英语的听说环境,让学生进行浸入式体验式的学习。
3结束语
作为应用语言学的一个领域,口语教学现在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如何结合我国教学实际,利用各种条件,有效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师应当长期实践、不断探索的研究课题。本文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分析了现在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和策略,希望我们的口语教学能在实践中不断创新,能在创新中不断完善。
作者:张美玲 陆同 单位: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