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模因论视域下英语口语教学研究综述,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模因论(memetics)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语言模因论揭示了语言进化、发展的规律,对英语教学的听、说、读、写、译教有借鉴和指导作用。前人对模因论的研究为构建优质高职英语口语课程的新教学模式做了很好的铺垫,但在对教学模式的改进、研究实证及教学评价上还有欠缺。因此还可以在这些方面做进一步补充和提升。
关键词:模因论;英语口语教学;教学模式
1概述
模因论(memetics)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语言模因论揭示了语言进化、发展的规律,对英语教学的听、说、读、写、译教有借鉴和指导作用。前人对模因论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研究:模因论理论研究、模因论语言模式研究、模因论语言模式应用研究、模因论教学模式研究。本人将从这几个方面对前人的研究进行综述。
2国外及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模因是指文化领域内人与人之间相互模仿、散播开来的思想或主意,并一代一代地相传下来。模因是一种文化基因,它是文化信息传播时的个体单位。1976年理查·道金斯在TheSelfishGene一书中创造了该词,由我国学者何自然和何雪林于2003年将memes翻译为“模因”。
2.1国外研究。国外关于模因论的研究主要从以下三点出发:模因论理论研究、模因论语言模式研究以及模因论语言模式应用研究。2.1.1关于模因论理论研究。牛津大学动物学家RichardDawkins(1976)首次提出模因论理论,他最初的目的是为了在基因之外,延伸演化的概念。此概念后来被一些学者用来描述人类文化传播的机制。模因是一种复制因子,它的主要用途是传播人类文化,它的运行机制为:利用模仿来影响大脑,然后让文化得以创新与传承。而语言则是作为模因传播的主要途径,所以从模因理论发展初期,语言就受到了很大的关注,模因论因此被Blackmore等学者引入到了语言进化研究领域。2.1.2关于模因论在语言模式中的研究。1995年Daniel提出了适应性。根据模因学理论,符合语言适应性范围的诸多要素,如语境、语法或语体等都可以通过模因的发展过程来实现。适应性的保持和提高取决于模因在其发展过程中的表现。Heylighen(1998)进一步明确了这一过程。此过程按先后顺序分别为同化、记忆、表达、传播四个阶段:一、同化阶段:模因影响、感染宿主,成功进入宿主的记忆;二、记忆阶段:宿主的大脑中被模因长时间影响、感染,形成一种固定模式的印象;三、表达阶段,固定模式印象形成后,被宿主成功转化为感知模式,从而模因得以被传递。演说是语言模因最直接的表达方式,其他的表达方式还包括图片、行为举止等;四、传播阶段:此阶段主要指模因的传播方式。模因传播需要借助一些稳定性的物质载体或媒介使得表达内容能被成功传递。模因最终的存活概率由四个环节共同控制,四个环节缺一不可。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英语口语教学过程中的四个有效环节:输入、记忆、输出和互动,正好对应了模因发展的四个阶段。2.1.3关于模因论的语言模式应用研究。Lewis和Nattinger对词汇短语的分类表明,组合方式越多,模因组就越稳定,从而该模因组的语言因子也就更有可能成为强势模因。在作为教学内容时,强势模因因自身强烈的感染性,从而有效地推动了语言的使用。通过模因理论的基本定义我们得知:模因理论的根本在于“模仿”,因此第二语言模因的传播是取决于模仿过程在二语习得中的频率大小,Wilkins认为模因学中的个人语言学习就是一个通过模仿进行实验和改正错误的过程。当个人第二语言的模因在从模仿到形成再到传播的这个过程中适应了周围的语言环境,才能最终生存下来。
2.2国内研究状况。模因论在我国学界还是一个比较新的理论,因此研究比较少,在英语口语教学研究方面主要有:2.2.1模因论教学模式理论研究。何自然(2005)在语言学、语用学上的研究:主要是语言模式的研究,如利用语言强势模因来分析当今的流行语,如“被××”“××吧”“××门”等。他认为模因的存亡取决于它的语用功能。一些模因词语因为有很强的语用性,因此可以在社会文化传播方面广泛性应用,从而有很强的复制能力,能在各领域有不断复制和传播的机会。他把这些具有较强生命力的模因称之为强势模因。除此以外,何自然还利用语言模因与不同语境的结合,把模因分成了基因型模因,即内容不变,形式不同,以及表现型模因,即形式不变,内容变化。尹虹霓(2018)对模因的生长周期做了很完整的解释,并由此创立构建一个听、说、译三位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他认为在语言的输入过程中模因会被同化和记忆,而在语言的输出过程中,被同化和记忆的模因才会与其他个体因子复合而成变异的新语言被表达出来。其三位一体化构建具体表现为课前准备,需要被输入的语言模因可以被因此加强同化和记忆;课中讲解,强调语言输出的表达和传播;课外展开,以促进学生正确语言模因的形成。构建这种听、说、译三位一体化的模因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更加促进了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从而使得模因能被正确地复制、传播。2.2.2模因论教学模式构建研究。何自然(2016)呼吁教师们要重新并且更加重视“背诵”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他认为“背诵”是为学习者提供语言模因的最好方式之一。背诵、模仿、创新等课堂教学模式对于二语习得模式构建起到积极作用。戚佳鸣(2016)、罗梦华(2017)、张炎(2017)、尹虹霓(2018)等都纷纷提出英语教学模式要实行听说写译一体化教学模式,整合语言模因复合体,从而优化整个英语教学过程。2.2.3模因论教学模式实证研究。马萧等(2018)指出,翻译其实是模因的一种跨文化传播过程。通过吸收共生模因,丢弃寄生模因,使得中国翻译规范的构建,在符合中国国情和翻译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一过程成为一种规范,从而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翻译规范模因。罗梦华(2017)指出,在模因教学模式视域下,传统听说教学方法中的输入、记忆、输出、互动的四个环节充分地展现了模因生成过程,学生通过模仿、复制,再到表达,准确、流畅地传递语言,因此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在英语听说中的表达能力以及自主创造性运用语言的能力。张炎(2017)同样认为模因论可以辅助英语口语教学。通过借助模因的复制与传播方式,教师能够启发并引导学生形成先模仿语言强势因子,再套用强势模因组,由此帮助学生建立不同语境下的英语学习,从而进一步提升英语口语实际能力。何苗(2018)也同样认为背诵这种传统的语言学习方法需要重新回归到外语教学中。他认为:通过背诵的方法,总结并模仿语言因子,最后套用语言形式来说出新的句子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并且他也用测试、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证实了语言模因的复制与传播规律对英语学习的积极作用。他同样也通过实证研究指出,模因的“同化、记忆、表达、传输”四个阶段能体现英语的输入、记忆、输出和互动的全过程。2.2.4模因论教学评价研究。管鹏雎(2018)认为模因论视角下的读写交互学习模式对写作能力的提升有显著效果,语言模因可以广泛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输出能力。邹嘉晖(2018)指出模仿与创新是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的关系。他认为没有模仿就没有创新,模仿离开创新就不会有生命力,语言是在模仿中生存,在创新中发展的。他强调模仿与创新是英语口语教与学所从事着的工作,模因理论恰好可以用来指导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学生要如何应用模仿,如何创新,从而实现理想的英语口语表达的目的。刘秀敏(2018)还把模因论引入了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译能力培养过程中,这不但可以有效地解决学生目标语语境不足的困难,同时还可以消除英语学习过程中母语的负迁移,因此学生的口译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3综述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目前学界对模因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言学领域,特别是在语用学研究上用得较多,这些研究成果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对我们后续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是,尚有以下不足:1)运用模因论对高职英语口语教学模式的改进研究较少。本课题想从此方面入手,改进高职英语口语教学模式,运用模因论重新对其构建。2)模因论视角下对高职英语口语教学实证研究不足。虽然模因论在英语教学方面的实证研究不算少,但是关于高职行业英语口语方面的实证研究还是寥寥无几,因此本课题想通过实践教学来证明模因论与高职行业英语口语教学结合的可行性及高效性。3)模因论视角下对高职英语口语教学方法、效果的评价较少。对于模因论在教学方面的评价较少,更多的是对其理论与应用的研究,因此本课题希望把模因论在高职行业英语口语教学模式改革所取得的成绩或不足做一个教学评价。基于上述原因,本课题以模因论为基础,着眼于高职酒店英语口语课程,对其课程教学模式进行研究与实践,为高职酒店英语口语课程找到新的教学模式和策略。
参考文献:
[1]管鹏雎.模因论视阈下的读写交互学习模式对写作能力提升的有效性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8(12):223-225.
[2]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4(6):54-64.
[3]何自然,何雪林.模因论与社会语用[J].现代外语,2003,26(2):200-209.
作者:郭春芳 单位:长沙南方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