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地方高校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策略,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地方高校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摘要:人才培养质量不高是造成应用转型时期地方高校英语教育专业发展陷入困境的原因之一。基于专业认同理论,围绕英语教育专业学生从师任教的学科教学实践能力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就业指导等方面对学生的专业认知、专业情感、学习行为等进行分析,提出人才培养质量的策略

关键词:地方高校;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专业认同

近年来,地方高校英语教育专业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部分原来的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转为地方本科院校后办学定位发生转移,传统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科定位与培养目标逐渐模糊,人才培养模式固化,专业建设缺乏特色,普通英语教育人才同质化严重,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成为高失业风险型专业,这也使得许多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对自身师范专业身份产生困惑,对所学专业认同度降低,进而导致学习行为低下[1]。何声钟(2017)根据对江西省6所高校英语师范生身份认同的调查和分析发现,认同自己英语师范生身份的学生不到一半,超过半数不确定或不认同自己的英语师范生身份,显示出当前地方高校英语师范生的专业认同感比较低,学习状态不容乐观[2]。在以人为本、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为教育理念的高等教育教学中,专业认同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专业投入程度。学生的专业认可度越高,其学习行为越积极主动,专业能力发展越突出,对于学校而言,人才培养的质量也会大幅度提升[3]。此外,专业认同对学生的职业选择和毕业去向也有着重大影响。林诚彦等人(2013)通过对毕业生的抽样调查发现学生的专业认同度与其就业满意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4]。李海波(2014)通过问卷调查对新建本科院校学生的专业认同与择业行为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由于学生在校期间对所学专业缺乏正确、客观的认识和了解,导致学生的专业就业对口率和就业质量不高[5]。基于以上认识,应用转型背景下地方高校英语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应将专业认同作为隐性目标,把学生对专业的认知、情感、学习行为引导和就业意愿作为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以专业认同为依据开展相应的专业教学和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同时改善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行为,进而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一、研究现状

1.关于地方院校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问题的研究

作为地方高校传统的优势专业,近年来学界对英语教育专业在转型时期的人才培养问题的研究逐渐增多。从研究内容来看,主要集中在对地方高校英语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模式上。如曾健坤(2015)研究认为,地方院校英语教育专业发展危机的症候是其人才培养的同质化,人才规格不符合时代要求及工具理性的极度张扬,因此可以通过引进项目化课程建设模式来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并重新定位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6]。张婉莹(2016)通过对南京市两大优秀英语培训机构的教学理念和模式进行调研,以英语教育专业本科学生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对英语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了构建[7]。李冬耘等人从对“应用型本科”定位出发,围绕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探讨了应用型本科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具体实施途径[8]。陈霞(2016)对地方院校应用型英语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认为应用转型背景下地方院校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要明确英语应用型人才的知能结构[9]。综合来看,目前学者关于地方院校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问题的研究主要立足于学校管理者视角,较少从受教育者角度探究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策略和方法。

2.关于专业认同的研究

专业认同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是一种自我心理感受。1963年,埃里克森(Erikson)首次提出专业认同的概念,根据他的研究,专业认同是指学习者对所学专业学科的情感接受和认同,是一种动态的心理体验[10]。专业认同度是学习者与该专业内心保持一致和平衡的程度。由于专业认同从心理学、社会学等视角剖析了学习者在学习发展中与自我、他人和社会等外在因素相互影响和建构的过程,该理论自引入教育研究领域以来,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目前国内外对专业认同理论的研究包括对专业认同概念内涵的分析,对专业认同评价维度的考察,对专业认同测量工具的认定以及对专业认同影响因素的调查等方面。国外学者对专业认同的研究大都交织在职业认同研究中,研究的对象是心理教师、律师、咨询师等专门职业[11]。国内学者对专业认同内涵的界定大都围绕大学生或者某一特定群体的特点来展开。有研究者从学生状态的角度对专业认同概念进行界定,认为专业认同表现为学生从情感上接受和喜欢本专业,希望将来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彭艳红(2008)强调专业认同是个体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对所学专业与自身发展之间关系的一种认识以及对专业的接纳的过程[12]。对于专业认同结构的考察,研究者划分的心理维度有所不同。Brickson从职业认同角度将其分为认知、情感、行为和社会等四个方面[13]。廖婷婷(2011)在研究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特点基础上认为体育专业认同可划分为专业情感认同、专业匹配认同、专业价值认同、专业身份认知认同和专业行为认同等五个维度[14]。李海波(2014)根据新建本科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专业认同的结构划分为专业价值、专业认识、专业教学、专业环境和专业偏见等五个维度[15]。关于专业认同的测量工具研究,在国外研究者多采用问卷的方法与职业认同混同使用,在国内专门的测量工具研究较少[16],其中影响较大的是王顶明等人的《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的调查问卷》,该调查问卷主要针对我国硕士研究生的特点从认知性、情感性和持续性等三个维度来编制[17]。相关检测证明该问卷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关于专业认同影响因素的研究,国外学者大多从职业认同角度去考察,研究较多的是医生、护士和教师的职业认同影响因素,如HeungY.J和HenryP.分析认为,诸如SARSA事件这样的一些社会因素、护校的职业教育、护士的支持性工作环境以及护士自身对职业发展的期望等影响着护士职业认同发展过程[18]。国内学者则聚焦在大学生专业认同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李志等人(2011)通过对重庆大学、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等六所不同层次高校、不同年级和专业类别的一千多名大学生实证调查发现,作为一种自我心理认知感受,影响大学生专业认同的因素包括学生个人、学校和社会等三个层面的多个维度,学生的专业意识和认知、学校的专业教学、社会的专业环境以及家人朋友的专业偏见等都可能影响到学生的专业认同度[19]。常佩雯(2016)也指出学生的自身条件、专业就业前景、学校环境、社会舆论及家庭环境等因素都对大学生专业认同有着重要影响[20]。

二、地方高校英语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现状

1.调查对象的选取

为了全面深入了解应用转型时期地方高校英语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现状,本研究于2017年9月针对湖北5所地方本科院校(湖北师范大学、湖北民族学院、湖北工程学院、黄冈师范学院和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英语教育专业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935名本科学生进行调查,回收有效答卷891份。

2.调查问卷的设计

本研究参考了王顶明等人的《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的调查问卷》和何声钟的《地方高校英语师范生身份认同与抵制调查问卷》,从学生自身、学校和社会等三个宏观层面,围绕专业认知认同、专业情感认同和专业行为认同等三个基本维度,编制了地方高校英语教育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调查问卷。问卷分两部分:一部分是闭合式问题,主要涉及对专业定位认知、专业教学认同和对专业的满意和喜欢的程度,包括对本专业教学环境和未来从业的认可程度;另一部分是开放式问题,主要是关于英语教育专业本科生对待本专业的行为表现和专业认同存在的问题等方面。

3.调查问卷的发放和回收

调查问卷主要通过电子邮件、微信和信件向各学校英语教育专业负责人、教师发送问卷,并经由他们发送到英语教育专业学生手中。在调查问卷发送一段时间后,课题组主动运用电子邮件和电话督促5所学校负责教师及时组织被访者填答问卷、提交结果。本研究课题组成员分别来自被调查的其中4所湖北省属地方高校,他们从事英语教师教育专业教学或者管理工作多年。此外,小组成员有不少同学或同行友人分布在其他被调查的湖北省属地方高校,为本报告问卷的发放回收以及实地考察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

4.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本研究的调查问卷是在大量阅读有关专业认同测量工具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地方高校应用转型背景,同时考虑各校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生源差别以及对英语专业认同的兴趣等问题编制而成。先设定调查内容的基本层面和维度,在制定好纲要框架后,在征求专家意见基础上确定具体的调查细目表,以保证调查问卷内容的全面性不至于遗漏重要内容。再根据细目表逐一编写问卷,尽量保证抽象概念可操作化。在文字表达上字斟句酌,力求简单通俗。然后在笔者所在学校小范围内进行预备测试,并结合学生的意见进行反复修改,努力在信度和效度上达到较高标准。问卷制定后,请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以及湖北师范大学的15位英语教育专家对问卷的内容和结构效度进行检验,有9位专家认为合理,5位专家认为基本合理,问卷具有较高的结构效度。调查问卷定稿后,扩大预测范围和测量人数,于2017年7月在湖北工程学院外语学院以及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150名学生中进行重测,其信度系数为0.88。在随后的问卷设计和正式实施调查的过程中,采取了下列措施以确保问卷信度:一是由指定负责教师现场发放和回收问卷;二是问卷题目数量尽量少,控制在一张A4纸(正反面)内;三是语言表达上尽量通俗、简单扼要;四是闭合式问题调查卷主要采用选择题型,极少数题目采用填空题型;开放式问题尽量采用条目打分制;五是匿名填写问卷。

5.问卷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调查发现,湖北地方院校英语教育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感总体而言偏低,普遍存在认知不足、情感不稳的问题。在专业认知认同维度的考察上,我国多数地方高校虽然实行按大类招生,但教育模式仍以培养专业人才为主。英语教育专业与未来的英语教师职业紧紧相连,但仅有20.8%的学生非常认同“教师是专业人员”,41.6%的学生有点认同,仅有调查整体的半数略多。入学后受到专业知识以及专业发展方面介绍的学生的比例为48.5%,大部分被调查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并没有一个相对清晰的认识。而对于“教师教育专业本身就是应用性专业”这一观点,高达61.4%的学生不认可。在专业情感认同维度的考察上,数据结果显示,若能有转专业的机会,将有15.5%的学生果断转专业,无所谓和不确定的学生所占比例为15%和28.8%,坚决不转的英语教育专业学生仅占41.7%。另外,英语教育专业学生情感认同还存在性别差异,男生的专业情感认同明显低于女生。在另一项调查项目中,当被问及所学专业时只有52.7%的学生表示热爱自己的专业并愿意自豪地向他人介绍自己的专业。此外,半数以上的英语教育本科生表示自己毕业后不当教师。可见,地方高校英语教育专业本科生的专业情感和职业情感都相对较低。在专业行为认同维度的考察上,20.6%的人表示非常满意自己目前的专业学习状态,30.1%的人表示较为满意,16.5%的人不确定,24.4%的人较不满意,8.4%的人非常不满意;自进入专业以来,74.9%的人看过0-5本与专业相关的非教材书籍,14.3%的人看过6-10本,6.2%的人看过10-15本,4.6%的人看过15本以上。显然,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比较被动和茫然,没有主动去探究学习英语教育专业应具备哪些基本知识和素养,以及如何学好本专业等问题。综合以上调查发现,当前地方高校英语教育专业本科生专业认知不高、专业情感不强、其专业学习行为比较被动、学习动机不足,这也是造成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

三、专业认同理论视角下地方高校英语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

1.英语教育人才培养专业认同干预策略

专业认同度对人才培养质量、学科发展以及教师教育事业建设发展有着重要和长远的影响,需要国家、社会和学校高度重视。就地方高校而言,构建英语教育人才专业认同的培养策略要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专业课程设置、学科建设、教育实习等教学质量建设和专业文化氛围营造方面增强学生的专业意识和专业认知,提升其专业情感,从而形成积极主动的专业行为。首先,深入分析国内外及地方用人市场对英语教育人才的需求现状,并以此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定位,改善软硬件教学环境,增加专业认知教育,培养学生的专业自信。其次,培养学生对英语教师的社会认同感及社会责任感,提高英语教师教育者自己的身份认同感,以此感染和强化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同时提升就业质量,增强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稳固和深化其专业情感。最后,加强学习行为引导,为更有效的专业学习和将来的教师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2.地方高校英语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感的培养实践探索

调研组在对湖北省北部和中西部6所办学定位转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地方院校英语教育专业调研中发现,一些学校在英语教育专业建设中有意识、有目标地把专业认同教育结合在教学和人才培养实践中,其人才培养具有鲜明的特色。第一,通过建设专业特色文化体系来培养学生专业认同感。构建专业特色文化体系包括建立专业理念识别、专业行为识别、专业视觉识别和专业听觉识别。专业理念识别就是要在整个教育和管理中培养学生对未来英语教师职业的热爱,提高其对教师职业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学生在理解和把握当前我国中小学的英语教育事业发展对高层次英语教育人才培养的内在需要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专业理念,包括专业人才价值观、专业发展前景等[21]。这其中首先是系统全面地对英语教育专业教师和学生进行身份认同的培育,提高师生对英语教师教育专业和未来教师职业的认同感,促进学生专业归属感的树立。同时对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产生的专业偏见和认同危机及时进行疏导。通过开展专业讲座、优秀毕业生座谈以及与国际英语教师教育培训机构合作项目等形式,提高学生的专业信心,营造浓厚的专业归属氛围。专业行为识别就是通过建立英语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开展各种与未来英语教师职业密切相关、形式多样的具有英语教师特性的活动,让学生尽早体验和感受英语教师所需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养,形成专业的行为规范[22]。如英语课件制作培训、英语手抄报比赛、英语社交礼仪知识竞赛、英语微课比赛、英语风采大奖赛、英语演讲比赛、教育实习及支教活动等。这些活动不但培养了学生的专业适切感,而且锻炼了他们的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专业行为,全面促进综合素质的养成与提高。专业视觉识别和专业听觉识别,即在借鉴国外优秀TE-SOL教师培养体系、宣传国内著名英语教师事迹和借鉴一些知名英语培训机构文化的基础上,英语教育专业师生共同设计本专业标志,在班级教室和寝室的设计上注入专业元素;同时组织编写班歌,在学校广播台传播专业信息,增强专业凝聚力和自信。通过建设特色鲜明的专业文化体系强化学生的专业情感,使他们积极主动地适应专业学习。第二,通过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来营造良好教学环境、促进学科建设,使学生产生对学习专业的情感,形成稳固的专业意识。课程教学改革是提升学生专业认同感的核心和基础,对学生的专业心理、专业学习和专业就业等方面有重大的影响。这其中首先是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包括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以及更新英语专业教师教学理念。转型期英语教育专业教师必须具备国际教育视野和理念,凸显自己作为英语教师在英语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应用性、职业性和学术性。另外,聘请教学经验丰富的中学英语教师作为“教学导师”,“双师同堂”共同讲授英语教学技能课程,帮助学生提高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改进学生对专业价值的认知。此外,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产生积极情感,有助于学生主动了解专业并积极适应专业学习[23],是提升学生专业认同感的有效途径。因此,英语教育专业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以动态、多元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学生,积极发掘学生的优势特点,鼓励和帮助学习困难学生。开展转型期专业课程改革,建设应用型师范英语课程体系,这是提升英语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感的根本。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改革重点是课程,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决定人才培养与从业要求的适应度[24]。强调应用转型期英语教育专业的应用性就体现在学生未来从师任教的教学实践能力上,即培养学生作为“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在课程设置上,可以从职业教育、应用教育方面具有优势的院校吸取经验,打破学科课程和行业课程之间的鸿沟,以满足学生未来的教师职业岗位需求为目标,以促进学生英语教学能力提升为本位,走课程资源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精品、高端之路。具体到实践上,首先,整合学科类课程和行业类课程,调整课程比例,拓展教师行业英语专业鲜明的特色课程,如有的学校在专业培养方案中新设了“英语教育学科教学”方向课,开设二语习得概要、英语测试入门、外语教学科研方法、中学英语教材教法研究(与中学教师共同讲授)和英语教师口语等课程[25],这些更具操作性和实用性的课程为学生未来从师任教基本能力的形成构建了必要的基础。其次,调整教学法课程结构,与中学英语教师合作开发“英语教学技能”课,让学生近距离感受未来职业形象,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英语教学能力。此外,在课程教学内容上,打破学科知识类课程和教学技能类课程界限,将单一的“英语教学法”课程融入其他学科知识类课程如“基础英语”“英语口语”“英语语音”的学习中,学生既是语言知识的学习者,又临时担当中小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的教授者,将所学的教学理论知识与现实的教学实践相结合,为学生的专业认知和专业行为教育奠定基础。第三,通过建立应用性和适应性强的英语教育实践体系,提升学生专业认同感,缩小专业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距离。实践教学作为高等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锻炼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地方高校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有着理论教学无法替代的特殊作用。构建基础教学赛演练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激发专业学习动机。基础教学赛演练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包括三个环节:一是课前训练———“练”;二是课上演示———“演”,即课内实践,学生在课堂环境下进行与中学教学过程完全相同的演练活动;三是课后比赛环节———“赛”。赛演练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应全程化融入基础学科知识类课程的教学中,尤其是一二年级基础阶段的“基础英语”“英语语音”“英语口语”等课程,引导学生尽早建立教师教育专业意识和师范专业身份认同。建立适合区域特点的、院校和中小学教师协同合作的教育共同体,强化学生的职业和专业认同。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对自身未来教师身份认同形成的一个最直接的途径就是教育教学实习。何声钟的研究表明,教育教学实习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教师职业认同的默认和改变程度,具有正相关性,并影响到学生的专业认同度[26]。校内实践难以完全实现真实中小学英语课堂再现和模拟,教育实习不但帮助学生将学科理论知识转化为教学实践技能,顺利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职前心理角色的转变,而且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科研能力以及促进专业教学改革方面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在应用转型时期,地方院校英语教育专业可以借鉴国外PDS学校模式(ProfessionalDevelopmentSchool,简称PDS)[27],把实习学生、大学实习指导教师和中小学教师结合起来统一管理,采用职业培养学院的模式,加强大中小学之间的广泛联系与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合作的教育共同体,并延长教育实习时间,将分阶段的实习内容贯穿于整个大学学习过程,使教育实习具有全程性、连续性和发展性,同时注重教育实习的实践导向,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促进学生尽快完成由教师专业学习者向教师职业从业者的心理角色转变,增强学生对英语教育专业的认同感。第四,广泛开展就业宣传,优化就业指导模式,增强学生就业信心,从而巩固提高学生专业认同感。从入学开始广泛开展专业认知和就业宣传教育,使学生尽早明晰自身的发展路径,对自身未来的发展进行合理规划。同时督促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和社会实践计划,并积极参加各种社团与社会实践活动以及职业技能培训课程,完善自己的职业价值观。此外,建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利用人才市场、招聘会、网络、校友资源搭建立体的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服务平台,为大学生提供立体多功能、专业的个性化就业咨询服务。如邀请优秀毕业生做经验交流会,提供不同的就业引导;结合实际,积极主动与地方中小学以及各类英语教育培训机构合作教育实习,推荐优秀毕业生;帮助有志于当教师的学生收集中小学教师统一招考的相关信息和准备资料;鼓励毕业生到中西部或者农村中小学工作,先就业再择业;通过这些具体措施提高毕业生与英语教育及相关工作的匹配度,保持专业特色,提升学生专业忠诚度。

参考文献:

[1]程晓堂,孙晓慧.中国英语教师教育与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0(3):2.

[2][26]何声钟.地方高校英语师范生身份认同调查与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17(3):26.

作者:郭金秀 单位:湖北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