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大学英语教育论文(5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传媒信息时代大学英语教育面临的挑战及现状
英语作为一门广泛使用的外国语言,是我国大学生学习的重要课程内容之一。但是,由于英语与母语在特点上有很大的差别,使得大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面临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缺乏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学习成绩两极分化以及教学模式单一。因此,针对传媒信息时代大学英语教育的创新,各方面都应该积极创设适合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大学生英语的学习。
(一)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
相对于母语而言,英语的语言特点及其复杂性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传媒信息时代大学英语教育现状不容乐观。随着大学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学校规模也在不断扩张,而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知识水平不断呈现下降的现象,其中,主要体现在大学生英语基础差,英语综合水平偏低,听力听不懂,不愿意开口说英语,阅读质量差等,除此之外,大学英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缺乏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学习积极性比较低,缺乏良好的学习态度等。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根源在于大学教育中忽视了母语对英语的影响,教学过程中忽略创设良好英语语言环境的重要性。
(二)缺乏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
现代大学英语教育中,很多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英语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比较单一,教师教学主要内容是传授课本知识,忽视了学生良好语言学习习惯和兴趣的培养。受我国教育模式的影响,学生受到考试的压力比较大,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往往只会重视掌握课本知识,对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都不高。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学生讨厌阅读,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形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作用,也对大学生英语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也形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作用。
(三)教学模式单一
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传媒时代大学英语教育中教师依然采用的是填鸭式教学方法,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没有得到很好的激发,教师没有深层次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教学模式的单一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枯燥的课堂教学难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没有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对大学英语学习形成了一定的影响,难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学生英语综合水平难以得到提升和展现。
二、传媒信息时代大学英语创新的有效措施
(一)充分利用传媒信息网络
在传媒信息时代背景下促进大学英语教育创新,要求教师必须合理的创建英语教育环境,充分利用传媒信息网络,多使用信息网络教授英语口语,将教学重点内容以多媒体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形成更加深刻的印象,同时,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除此之外,应该加强英语知识系统的总结,严格监督学生学习记忆英语单词和重要知识点,并设计出科学的学习方案,使学生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掌握英语基础知识,为学生更深层学习英语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二)培养学生英语教育的浓厚兴趣
创新大学英语教育理念是传媒信息时代大学英语教育创新的重要任务,只有创新教育理念,才能有效激发和培养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要培养学习英语教育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合理采用情景教学等多种充满活力的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气氛。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引导学生进行分角色表演式的学习,教师对学生分角色表演中出现的语法错误及其他问题,通过这种方式既能够使教师直观的认识到学生学习英语存在的问题,也能够使学生对英语教育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参与英语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升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重要目标,完成大学英语教育的任务。
(三)创新教育教学模式
随着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多媒体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大学英语教育教学中也应该广泛使用多媒体计算机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作用,充分展现出英语知识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充分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丰富的表现力,将枯燥的英语知识以更加丰满、生动的形象表现出来,充分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的现代化,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完成提升大学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重要教学目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传媒信息时代对大学英语教育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只有正式传媒信息时代对大学英语教育的积极作用,采取有效的创新措施,才能实现大学英语教育高质量、高水平的重要目标,最大程度提升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
作者:姜丽 单位:南昌工学院
第二篇:大学英语教育话语秩序研究
一、制定大学英语教育政策话语秩序的重要性
(一)指导未来的大学英语教育实践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国家对大学英语教育的定位也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对大学英语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写要求也就是教育政策的政治话语。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对政策话语的要求为不仅要具备科学性,还应该遵循英语教育规模和实施可行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学英语教育政策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当然,科学有效的大学英语教育政策能够对大学英语教育实践形成正确的引导。
(二)为制定有利于社会持续发展的语言政策提供有力的借鉴
语言政策是在语言教育和文化熏陶下形成的,对国家意识形态的形成和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有积极作用,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能够帮助国际交际问题的有效解决和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随着国民综合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语言政策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对大学英语教育政策话语如何参与社会构建进行分析,能够为制定有利于社会持续发展的语言政策提供有力的借鉴。
二、大学英语教育政策话语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新话语难以实施
政策不是一蹴而就的,话语文本改革与话语实践改革之间具有时间差和效果差,从出台政策到政策的具体实施这一过程中要面临巨大的挑战。旧话语会对民众形成一定的心理优势,这种深入心底的传统认知会对新话语的实施形成不利影响作用,大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对旧话语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新话语政策难以充分发挥重要作用。
(二)相关配套政策的之约
政策话语传播的同时,又会有新的政策话语产生。相关配套政策在政策话语实施中充当着宣传和解释的重要作用,这些政策有利有弊,它能够体现出政策话语,充分展现出话语政策对社会现实构建的重要作用,也会与话语政策争夺话语权,对新政策话语的实施形成阻碍作用。所以,只有结合话语体系的综合改革,改变相关政策话语的描述秩序,才能推进大学英语政策新话语的出现,并更加有效的推进话语实践的发展。
(三)政策执行主体对大学英语教育政策话语文本的曲解
很多教师、学校或地方行政部门在解读政策文本的时候总是会带上自身的习惯性思维,意识决定物质,不同的思维方式必然会造成不同行为结果的产生。他们都会才自身利益出发来看待政策措施的要求,这会使得政策话语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形成严重变形,造成话语传播的不连贯。
三、完善大学英语教育政策话语秩序的有效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大学英语教育政策的制定机制
针对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促进大学英语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制定科学的大学英语教育政策话语。这就要求在权衡各方的利益之后,要从话语实践中提取内容进行设想文本话语的构建。大学英语教育政策作为公共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必须遵循制定政策的一般规律。即政府自上而下的传播国家意识形态,努力摆脱个人意志的限制。随着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多样化发展,应该结合自身而下的程序制定具有科学民主性的多种教育政策。所以,必须完善相关的专家咨询制度,有效提高政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加强政策的程序化和制度化建设,完善学生利益表达机制,并加强民众监督,充分采纳民意,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出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大学英语教育政策话语秩序,公正客观的发现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防止政策中出现话语失误。
(二)制定出能够为供给驱动为需求变动的大学英语教育政策的话语秩序
社会发展有自身的需求,个人的发展也有发展的需求。中国政府是服务型政府,大学英语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要使大学英语教育完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而走产业化道路是行不通的,也是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所以,大学英语教育不仅要促进社会发展与变革,还要维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所以,在制定大学英语教育政策话语秩序的时候,必须制定出能够适应不同人群的大学英语教育政策,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大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使大学生能够在英语学习中获得更多信息和知识,实现交流能力提升的重要目标。当然,最重要的目的是使世界了解中国,促进我国的国际化发展,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制定科学、有效的大学英语教育政策话语秩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业,正确的话语秩序能够使学生真正意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并在英语学习中获取到更多知识和信息,实现大学英语教育的重要目标。当然,提升大学英语综合能力对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让中国快速迈入世界发展的步伐。因此,在大学英语教育中,必须制定出具有指导性的政策话语。
作者:闻茹 单位:南昌工学院
第三篇:大学英语教育智慧研究
一、语言及语言教育的本质
语言中深藏着人的感悟、灵性、风格和精神,蕴含着人的无穷智慧,语言就是人的存在。一个人语言的发展和丰富,意味着这个人的发展和丰富。多熟悉一种语言,就多熟悉一个民族,多感悟一种文化,多掌握一种思维方式。语言学习可以丰富人的生命内容,强旺人的生命活动。当海伦凯勒突然发现每件事物都有其名称,并由此发现了语言时,她的生活因此而改变了。语言的习得不但极大地促进了海伦的智力发展,而且还促进了她的情感生活。她的整个人格都变了;她与她自己、周围的人和事物建立了一种新的、更为成熟的关系。学生在学习语言时,似乎是在学习掌握一种工具,可意义远非如此。学生学习一门语言的过程,是确立自己真实存在的过程,是让更多样的世界呈现在自己面前并让自己进入这个世界的过程。语言运用是社会、文化的延伸,而不仅是语音、句法、语用。信息化与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碰撞、文化融合、文化多元是大学英语教育的直接源泉和动力。语言教和学的意义已经超出了语言知识学习和讲授的本身。语言及语言教学的丰富人文蕴涵,是智慧教育的重要养分。
二、大学英语教育丰富高校的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是引导学生智慧生成不可或缺的内容。语言学是人文科学,外语教育属于人文学科。《哲学大辞典》对“人文科学”作了这样的界说:人文科学源于拉丁文humantitas,意为人性、教养。起源于古罗马西塞罗提出的培养雄辩家的教育纲领,后转变为中世纪基督教的基础教育,包括数学、语言学、历史、哲学和其他学科。文艺复兴时期,广义指与神学相对立的研究世俗文化的学问,主要研究语法、修辞、诗学、历史与道德;狭义指希腊语言、拉丁语言研究与古典文学的研究。《中国大百科全书》对人文科学的注释为:人文科学是“研究人类的信仰、情感、道德和美感等的各门科学的总称。”“包括语言学、文学、哲学、考古学、艺术学”。《辞海》将语言学列入人文科学。语言学是人文科学,外语教育理当属于人文学科,进行人文教育。作为人文教育的大学英语,有其丰富的内涵。大学英语教育不仅仅是英语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语言技能的训练,更是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和传递,多学一门语言,就多置身于一种文化。语言的学习直接指向交流,对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关照自然成了大学英语教育的使命。语言学习的同时指向人的发展,即指向学生身心的发展,心理发展又包括认知心理和非认知心理的发展。学生们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对异域文化有一个从惊诧、认知,到理解、包容和尊重的过程,智慧引导学生对异域文化的认知、理解、欣赏和包容,会培养学生对生活中不同群体或个人文化的理解和包容。学生们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创新的理念、发展的思维、培养的直觉、形成的习惯、感悟的策略、精神和品质等,一定会影响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影响到他的整个生命。
三、大学英语教育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古今中外许多学者提出了,语言及语言习得与人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及其弟子沃尔夫提出的语言与思维关系的假说,虽然该理论争议很大,但极深地影响了一系列人文学科。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一个内容是:语言结构有无限多样性,一种语言系统中所编定的范畴类别和区分定义与其他语言系统中的不同,是这种语言系统独有的,即语言反映思维、态度和信念等。语言不同的民族之间,其思维方式也有差异,语言的不同会导致思维模式的不同。从沃尔夫的多语意识可知,学习者的世界观会随着外语学习的进展而被改造或者改进。也就是说,外语学习者原有基于母语的概念结构,会因在外语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新概念而发生重组,而这却不是一种语言思维对另一种语言思维的简单替代,是两者的相互融合,通常会达到1+1>2的效果。
四、结语
总之,当前大学英语课程对于学生智慧的生成,对于高校人文教育的丰富,对于国际化人才的培养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
作者:陈丽琴 黄乐辉 单位:九江职业大学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第四篇:大学英语教育修辞学研究
一、西方修辞学与大学英语教育
西方修辞学的基本自古以来是一种论辩的艺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人们认识的深入,修辞学渐渐从狭义的“论辩”发展为一门“有效使用话语的综合性语言理论”如今西方修辞学看来,“修辞”已经从狭义的“演讲”、“论辩”发展扩大到了社会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一切以言语为主的象征手段进行交际的活动都是当代西方修辞学的研究对象。当代西方修辞学已经作为一种修辞哲学将自身的学科范围扩大到了各个学科当中,并解释、指导这许多学科的现象和发展。大学英语教育(这里指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教育,下同)本身作为一项语言教育,其教学手段依托的基础便是大学英语课。而大学英语课就是一项以言语为最主要手段的交际活动。与其他课相比,大学英语教师教的内容是语言、教师运用的是言语手段、学生学习的是语言知识与运用、学生产生的一种语言知识。进而与其它学科相比,大学英语教育与西方修辞学之间有着更紧密的交叉、更明显的获益。
二、西方修辞学的“受众”说
不同于中国修辞学将重心放在修辞者身上的传统,西方修辞学从建立之初就把受众当作修辞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角色。随着时代的变迁,古今“受众”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古代,“受众”多指听众,是指集中在某一地点中的人群,而现代修辞学则把任何体现修辞文本的受众都包括在内。古典西方修辞学中的“听众”“观众”已经变成了现代西方修辞学中的“听众”而被研究者们接受、使用。亚里士多德在其《修辞学》中提出了修辞的三要素,即三大诉求“人品诉求”“情感诉求”和“理性诉求”。其中“人品诉求”主要针对的是修辞过程中的演说者、作者,“理性诉求”主要针对修辞过程中的内容,而“情感诉求”则主要针对修辞的受众。它追求修辞过程满足受众的情感需求,引起共鸣,也就是“投其所好”,关注受众的期望、兴趣、目的等等。
三、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受众”
大学英语课,可以说是大学教育中“受众”最广的一门课。大学英语教育的“受众”数量之广、“受众”成分之复杂使得学者们意识到,大学英语虽不是一门学科,但其在大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必要性、复杂性和专业性已经有目共睹。这门不是“学科”的一门课程必须像一门学科一样稳扎稳打的建立起来,这也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大学英语课堂是大学英语教育的最直接依托方式。从学习的程度上看,我们可以将大学英语课堂的“受众”——也就是大学英语学习者们分为“基础好”和“基础差”两种。从学习的动机上看,又可将大学英语“受众”分为“想学的”和“不想学的”两种。其中最理想和最不理想的情况分别为基础好又想学习的学生、基础不好也不想学习的学生,其次为基础好不想学习的学生和基础不好却想学习的学生。运用西方修辞学“情感诉求”的观点来初步分析一下这四类大学英语“受众”。基础好又想学的这一部分学生在大学英语学习这一修辞过程中的目的和期望是“使自己的英语水平更理想”;基础不好但想学的学生目的是为了使自己的英语水平从“不理想”到“理想”。相应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受众的情感诉求,便可以运用现有丰富的教学手段实现他们的诉求,比如传统的听、说、读、写、译,又比如有趣多彩利用各种影音媒介和互联网工具的多媒体英语教学。针对不想学习英语的这两类学生,不管其基础如何,我们都无法讨论其在此过程中与英语学习有关的目的,其对大学英语学习本身没有“情感诉求”。因此如何激发这样的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如何让他们产生对英语学习的“情感诉求”至关重要。有的观点认为,前文中所提到的那些“有趣”的多媒体英语教学手段能解决这一问题,其实不然。举例来说,诸如欣赏影音娱乐这样的“有趣”的英语学习方式的确能让本来就喜欢英语的人更喜欢英语,让本来就想学英语的人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提高自己,是一种好的学习英语途径。但“有趣”的英语并不能引起学生学英语的兴趣,特别是不想学英语的学生。因为这里的“有趣”本质上只是影音娱乐本身的有趣,本质上只是吸引了学生们对看电影听音乐的兴趣。这样的兴趣有助于让本来就对学习英语有“情感诉求”的学生在满足自己娱乐目的的同时积累英语知识,但,归根结底无法让对学习英语没有“情感诉求”的学生产生学习英语的动机。试分析其中原因,在过去,由于很多社会原因语言的差异在信息获取和交流上是一种障碍存在,所以克服这样的障碍就成了英语学习者最直接的成就感来源和“情感诉求”。但随着高科技手段日新月异、互联网飞速发展,甚至由于中文的普及,让英语不再像以前那样变成一种交流互动的难关。学生无法通过在大学中学习英语获得成就感,不知道在大学中学习英语的目的与必要性何在,产生了的“情感诉求”自然就不坚定的、甚至是空缺的。在十年的大学英语教育改革中,将大学英语教育和计算机、互联网结合在一起的重要决策和方向被证明是切实有效的。但我们必须看到和重视的是,正是全球化之下这种越来越紧密、障碍越来越少的社会环境让“会用英语”不再是学生们强烈的“情感诉求”。在新的社会环境下找到大学英语教育过程中面对“受众”学生的有效“情感诉求”。此外,从现代西方修辞学的受众概念出发,大学英语教育所要关心的受众不仅限于大学英语课堂上的学生,而应该包括指整个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学生。实际除了在课堂上,教师利用作业、任务等课后的学习的方式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和关注实际上是非常有限的,而这部分的时间占了大学学习绝大部分。许多学者们早就提出,大学中的学习更多的是一种自学,也就是学生在教师有限的指导下,自动、自发的进行学习,这种说法的正确性有目共睹。那么让学生掌握学习英语的方法的“情感诉求”呼之欲出。在没有教师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学生也能找到使用英语、学习英语的乐趣。只要掌握了学习英语的方法,那么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找到了乐趣是无穷无尽的。这个“情感诉求”同样适用于本来觉得学习英语“没用”而不想学习英语的学生。
四、结语
我们总说,学习英语是要掌握一门工具,无疑这门“工具”会对我们的生活、工作、学有裨益。但仅仅将英语作为一门“工具”、按照“说明书”上的功能介绍和使用方法来运用这门工具就太埋没一门语言了。的确大学英语教育需要要将英语作为一门工具来让学生掌握其用法,但同时我们也应当关注如何让学生掌握学习英语的方法,通过我们的教育,让学生自己也能找到这门工具超越“使用说明书”之外的功能,靠自己也能找到教师没有教授的英语的奇妙和美丽,真正体会到学习英语的有趣,实现这个“情感诉求”,进而为未来学习学术英语、专门用途英语、职场英语等高级“工具”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王梦怡 单位: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
第五篇:大学英语教育学习影响
一、国内通识英语教育的研究与应用
美国博德学院的帕卡德教授是将通识教育与大学的学科教育联系在一起的第一人,他认为:大学应该赋予通识教育的意义在于能够为学生提供一种古典的、文学的和科学的综合式教育,这种教育为学生在开始专业课学习之前打下了学科认知的基础。而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时任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就将“通识为本,专识为末”作为整个清华大学的教育理念和指导方针,也正因为如此,清华大学开始了所谓的“黄金时代”。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屋顶民教授更是将英语语言学习、中外文化认知以及多学科知识系统地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中,这样就形成了著名的“三套车”教育理念。浙江丽水学院和浙江师范大学的两位专家张寿松和徐辉认为通识教育应该是专业教育以外的所有内容,他们将这些内容分成了正式通识课程和非正式通识课程两类。国内其他的一些院校也通过课程体系的创新相继开设了与通识英语教育相关的选修课与必修课。而笔者的“通识英语教育五角星模式”也是基于国内通识英语的研究情况以及相关专业学科建设特点、学习工具创新等方面提出的。通识英语教育“五角星模式”最主要包含五方面的内容:①建立大学英语综合课程群。教学方式上,针对相关高等院校的学科特点,英语教师在授课中要不断地补充相关专业方面的英语词汇和相关英文资料。在教材上,要进一步丰富教材内容,突出人文特色。②逐步普及双语教学,实现通识教育目标。在此部分的尝试中,力求对学科型、专业型的话题教学为论证重点。③分级教学营造氛围。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规定,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教学,从而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实际需要。④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搭建网络教学平台,使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双向沟通变得更为便捷,实现了动态的交互性语言学习目标。⑤创造浓厚的校园英语学习氛围,进一步增强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和西方人文知识的认知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文化修养。
二、通识英语教育在中医药类大学的实证研究
为了验证通识英语教育五角星模型在大学本科公共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性,本科研团队通过教学实践、问卷调查、个人访谈等定性、定量的研究方法进行了2个班级103人的实证研究。本项研究重点以长春中医药大学2013级制药2班与中医4班共103名学生为主,班级的学生都面临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以及相关医学专业课的学习。所选取的学生按照班级按照分级教学模式分为实验组(中医4班48人)与对照组(制药2班55人),实验组在日常授课与学科活动安排上采用通识教育五角星模型,而对照组则以常规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进行相关教学活动。在实验组中,课上与课下严格按照通识英语教育五角星模式进行。第一,在教学方式上,英语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针对教材中每个单元的话题延展到医药学的相关领域进行专业课方面的拓展,同时不断地补充医学、药学、管理学、营销学方面的英语词汇和相关英文资料。第二,在课堂的讲授过程中,与学生的话题讨论中,逐步普及双语教学,这也是实现通识教育目标。第三,在所选的两个班级中为分级教学管理营造氛围。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规定,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教学,从而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实际需要。就大学二年级学生而言,如何有针对性地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进行专业英语的视、听、说显得尤为重要,在这阶段将开设专业性英语、应用性英语、文化素质类英语等课程,力求达到《大学英语教学要求》中的较高要求,部分学生可以通过专业性读、写、译训练进一步达到更高要求。第四,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打造线上无缝交流平台。在这一理论模式设计中,研究小组根据学生对于学习工具以及应用工具的熟悉程度,最终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英语微课堂”来实现实时交流与互动。教师通过“微信公众平台”,为学生提供课前预习的相关资料,话题讨论环节以及课后作业布置,这样就使得不同的个体和各样的资源、工具成为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是当今世界网络教育背景下的一个新的课程整合形式,学习者通过参与由其他学习者和教师共同组成的学习共同体的活动,构建个体性知识及共同体内社会性知识,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第五,研究小组积极在实验班协助相关同学共同营造校园英语学习氛围。在此部分教学设计中,英语角将会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好地实践英语、锻炼口语的平台,而不定期举行的西方文化主题派对可以更好地激发同学们的对域外文化的认知与探索。英语演讲比赛、辩论赛、话剧大赛、电影台词大赛等竞赛型活动更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并提升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与文化修养。
三、实验结果与学习动机的分析
在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实验之后,可以看出两个班级的学生在学习动机方面照比实验之前都有了提高,但经过通识英语教育五角星模式的实验组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学习动机明显强于对照组的学生。结合对学生进行的访谈以及教师对课堂上学生表现情况的记录,以下便是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首先,打破常规教学环节的方法使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在课本知识的掌握,引入符合医药学专业的相关词汇和前言知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感觉英语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一门纯语言的学科,它已经成为获取学科资料、丰富专业内容的一个渠道和桥梁。尤其是课堂上话题的延展,更是让学生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更加丰富了其对专业性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其次,教师将“微课堂”的教育模式引入教学环节,是的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手机客户端、微信公众平台在英语学习方面得到了更加实用的应用,这也使得学生意识到每天离不开的微信工具其实可以更有意义,并对每天的信息产生了极大的好奇,而这种好奇与兴奋恰恰推动了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内在的学习动机。再次,对于乐于参加活动的学子来说,能将学习娱乐化,尤其是一些英文歌曲大赛、英文短剧大赛、英文演讲大赛等,都让学生的每天生活充满了对于英语的认知。这也是进一步激发他们学好英语的动力。
四、结语
对于大学通识英语教育,从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来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总的来说,效果与意义却为殊途同归。能够将通识英语教育解构开来,并将每个细节都能运用到日常的英语教授中,这对大学英语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正因如此,大学英语教师在现如今的学科教育中,应该摒弃掉英语原有的、固有的学科特点限制,因地制宜、因时而动地去将英语作为沟通二语习得与学生专业性教育的桥梁。只有这样,大学才能走出全面发展的教师,才会培养出综合素质较强的专业人才。
作者:宿哲骞 单位:吉林长春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