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情和人情下英语教育论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国情和人情下英语教育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国情和人情下英语教育论文

一、新一轮改革的观点及评析

1.改革的观点和理由分析

最近,新一轮的高考英语改革浪潮又起,有媒体甚至报道2017年英语将退出现行高考。笔者梳理并发现改革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降低英语考试在整个高考中的分数、权重,如北京市拟降低英语的分数,同时提高语文的分数;多地讨论英语等级制,不计入高考总分;山东拟取消听力考试内容等等,不一而足。以上改革的理由归结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点:提高国文的地位,弘扬祖国文化,提高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一年多考,等级制,减轻学生负担,使学生从英语分分必争的艰苦学习中解放出来;更好地实现教育公平,降低英语学习需高投入而造成的城乡学生、贫富学生之间的两极分化;英语无用论……

2.对不同观点的评析

笔者认为以上的理由均立跟不稳。先看第一个理由,我们不禁要问:降低英语分数、提高语文分数就能实现这一目标?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英语教育总体水平要优于大陆,香港曾作为英国的殖民地,民众的英文水平高很容易理解,但台湾地区却是教育的作为所致。外语学习中词汇量往往是考查的重要标准,请看一下数据对比:中国大陆高中生的词汇量要求是4500-5000词,台湾是7000词;除了内容要求上的差异,大陆外语教学理念的落后,方法和手段的单一更导致学生学习效果的缺憾。在英语教育全面领先的情况下这两个地区的国文素养及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不见得比大陆差。一般来讲国文素养和传统文化通常指的是对历史经典文化作品的熟悉、了解和继承,特别是文言文,古诗词的学习。我们来看一看以上两个地区国文教学目录中经典文化作品的辑录情况:香港课程发展议会与香港考试及评核局联合编订了香港高中(即中四至中五)的《中国语文课程及评估指引》(2007),中四与中五共有课文26篇,其中文言文11篇,另有古诗两首、词四首、古代白话文1篇、现代白话文10篇。台湾地区2008年的《普通高级中学必修科目国文课程纲要》,文言文所占范文比例,在高中三个学年分别为40%、45%、50%。每册应选一课文化经典教材,依次选自《论语》、《孟子》、《墨子》、《韩非子》、《老子》、《庄子》,在其附件一中附有文言文选文40篇。台湾地区高中文言文加上附件中的选读40篇所占比例高达60%以上,大陆的文言文占比约45%。台湾地区除了《高中国文》,类似于大陆的《高中语文》,还有大陆所没有的《中国文化基本教材》和《国学概要》。对比台湾和大陆的国文教育,正是由于诸如此类的多方面原因,前者能称得上是一个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而后者显然达不到。叶圣陶老先生早就指出:我们的国文教育从逐句讲解发展到讲主题思想,讲时代背景,讲词法、句法、篇法等等,多年来一直老一套地重复着字词、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的机械学习方式,国文教育中渗透了多少弘扬祖国文化、提高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强调人文情怀教育的思想和举措?第二个理由似乎有些道理,实际上恐怕适得其反。除非高考英语取消,在现行的录取政策中不以任何形式加以考虑,否则学生要想考入很好的大学还是要分分必争的。

试想一个学生如果语、数都好,英语略差,在总分计算的模式下可能还会上一本,而在等级制模式下,一本要求英语必须为A,而该学生英语考了B或B+,尽管另两门课分数很高,该学生还是只能望一本兴叹;另外,社会化考试绝对以考试成绩为中心、以营利为目的,这样的社会外语培训将使学生更加远离外语教育中的人文素养教育,其后果是非常令人担心的。第三个理由则太过牵强,甚至没有道理。以正常高考为目的的英语学习不需要非常高的额外投入,正常的学校教育基本满足城乡、贫富之间的正常高考需求。只有一部分对顶尖大学、对未来人生有更高学术追求和一部分想出国学习深造的学生才需要课外高投入的培训机构的帮助,但这已经不涉及到普遍的教育公平问题。第四个理由过于狭隘、片面。“英语的有用”和“英语学习的有用”是不同的概念,就好比“舞蹈的有用”和“学习舞蹈的有用”的区别一样;另外,“有用”和“实用”也是不同的,再说了,现在不用也不代表将来不用。所以在这么多不同及不确定的情况下,现在就对处在青少年时期的英语学习下无用的结论显然是狭隘和片面的。其实,人们在讨论英语教育改革的时候都自觉或不自觉地给英语教育人为地增加了它不能承担的,也不应承担的过多负重,公众们都指望着英语教育的改革能对个人、集体,特别是整体民族素养的提高带来颠覆性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笔者以为人们还是用一颗平常心来对待英语学科吧:英语是中小学必修课中的一门,它应当被平等对待;英语是一种人文教育学科;英语是进行国际交流,进行先进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仅此而已。从学科平等的意义来讲,英语和其他学科平等对待就可以了;就国际交流的工具来讲,大部分国民的所谓国际交流仅仅是旅游、劳务等方面的需求,而这些需求不需要高深的英语就可以对付;而国际交流中的一小部分和尖端科学研究的人数在国民的整体数量中少之又少,而唯有他们对英语的深入学习有着主观和客观的强烈需要。以上的讨论并不是说英语教育不用改革,而是想说明现有的改革切入点找得不准,需要重新思考改革的内容和方式。笔者强烈认为英语教育改革是必须的,其实这是大家明确的并具有高度共识的观点。我国目前高耗低效的英语教育以及全民英语教育、终身英语教育确实有诸多不切实际,浪费严重,不以人为本的弊端。我国地域发展差异较大的基本国情和人力资源、人才资源的实际需求的人情也要求我们对英语教育,对国际化的理解重新思考。

二、英语教学改革的建议方向

综上分析,笔者觉得英语的教学改革应当这样来操作。

1.重新调整英语学习的学制和目标

将整个中小学英语教育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阶段。从小学3年级开始一直到高一英语作为所有学生的必修课,学业要求控制在基本了解英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知识,能基本掌握日常生活交流的听、说、读、写的应用技能,简单了解西方的文化常识等等。这种安排是为那些大部分进入职业技术教育或者直接走入社会进行普通劳动和一般性技术工作的学生准备的;高二和高三阶段英语作为选修课,为那些愿意并有能力进入综合性大学学习深造的学生而开设。这样的安排各取所需,符合国情和学生现实的和未来发展的实际人情需求。

2.英语教学内容进一步整合

减少小学三年级至高一的课程内容中某些难涩的专业领域的学习内容,应选择更注重贴近实际生活,更具有应用性的教学内容,将人类共同的生活常识、英美等主要西方国家日常生活的内容带到课堂上,以将学生更深入地浸润在实际的英语氛围中。这一阶段的安排是为了满足大部分学生的毕业需求;高二、高三两年则应加大难度,提高应用性训练,偏重专业性和学术性的内容。这种安排让有能力,有愿望,有条件的学生实现高层次学术性学习及国外留学的人生目标。

3.教学方法、评价方式进一步优化

目前对英语教学的诟病很多:实践性和应用性还没有达到,更谈不上学术性。多年来我们的教学和评价都没有厘清我们到底要追求什么,我们到底要培养出什么样的产品。10多年的新课程改革为我们注入了实践性和应用性的理念,但教师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教学和评价并没有发生本质变化。比如,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话题等,但实际操作中词汇和语法被重视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而学生在音素的构成、拼读规则、朗读技巧等方面有满意表现的甚少。笔者从事高校英语教学数十年,学生到了这个阶段还需要进行基本的单词认读、基本语音语调等训练;再比如,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译等内容,就实际应用性而言,各项技能应当均衡发展,更应优先发展听、说技能,但当学生站到英语母语者面前,有多少能较为流畅地就一般性话题进行交流?恐怕连简单的招呼语、寒暄语都进行不下去!新课标实施以来,我们的各类考试增加了听力内容,但是口试却未能被兼顾。我们强调培养实践应用技能,而声音技能也就是听说技能是语言的灵魂,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技能,但恰恰我们做得最不够。所以正确的改革应着力遵循语言学习规律,符合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小学三年级至高一这一段应注重落实听、说教学的地位,提高听说教学质量,确保学生能进行基本的生活交流,当然,基本的读写技能还是要兼顾的;高二高三这一段应在前一段的基础上加大英语教学内容的难度和深度,增加阅读、写作、甚至翻译的学时比重,保证人才的更高质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英语教育存在诸多问题,高考改革势在必行,但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国情、个人对未来追求多层次性的实际人情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改革的内容和方式,更好地推动我国英语教育及高考制度的良性发展,使英语教育更符合实际的国情和人情!

作者:赵建国 单位: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初等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