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英语教育论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传统文化英语教育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传统文化英语教育论文

1文化的概念

对于文化的概念,很多学者做出过很多种不同的解释。这些解释有相同的地方,但是也有很多相矛盾的地方。笼统地说,文化应该是一个民族或人群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的所有成果的总和。一个国家或民族由于历史、地理以及宗教的差异,导致这部分人形成独特的或者和其他人群相差异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传统习俗以及由此产生了他们相对独特的文学、艺术、建筑等等都应当属于文化的范畴。文化也是某个群体所共有的概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等的集合。文化是使个人行为能为所在集体所接受的共同标准。文化由于是特定群体所共同拥有的,因此它的产生与社会是密切相关的,可以说社会产生了文化。通过习得,部族内部的人员或者外来学习者可以学会或者了解这个群体特定的文化,因此文化不是遗传而来。文化是一种框架,它包括各种隐性或显性的行为模式。这些行为模式可以通过符号系统习得或传递;但是文化的核心信息是来自于本群体的历史传统。文化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具有清晰的内在的结构或层面。文化一方面体现的是正在进行、不可停顿的生存活动,另一方面是规范、调节、控制或影响着这些生存活动的相关知识、价值、意义等。文化并非附属于人,而是外在于人的独立存在。文化的传承的主要方式是语言。语言虽然也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它却是形成一个群体的思维方式的主要媒介。

2语言的社会属性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传递信息,沟通交流知识和思想的工具。人类通过语言这种工具保存和传承着他们的经验和思想等精神成果。除语言外,人们尽管可以通过图片、动作、表情等传递思想,但是语言是最方便,最直接的传播介质。语言和社会是一种相生的关系。语言产生于社会中,社会也同时提供给语言不断发展的平台。社会,也就是一群共同生活在特定环境中,相互有交流,有共同的信仰,共同的历史传统的人群。他们通常说着同样的语言,信仰着同样的神灵,有着共同的善恶标准。语言为社会服务,社会离不开语言。语言又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只要离开了社会,人也会失去语言能力。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音义结合是社会约定俗成的。因此,可以说语言是社会的产物,它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又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改变,人类思维能力不断提高,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变化,新事物、新概念不断涌现,为反映这种变化,语言也在不断地发展之中。所以说,语言是社会文化的反映,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3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人类的交流工具,但同时它也承载着文化。语言记录了文化,语言也反映了社会文明的进步。语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它既作用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又作用于人和客观世界的关系。所以语言既是社会事实又是社会行为。同样,文化对语言的表达和理解也产生重要作用。掌握一种语言,必须了解这种语言背后的文化。语言记载了文化,也是人类思考、交流、传播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E.Sapir)在他的《语言》(Language)一书中指出“语言有一个环境,使用语言讲话的人们属于种族,也就是说,属于一个由于身体特征不同而与其他集团分开的集团,再者,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EdwardSapir,1921:221)。因此,想要学习某种语言,真正掌握这种语言,必须了解这种语言背后相关的文化,这样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内在含义。理解语言必须要了解文化,理解文化也离不开语言。语言是文化有机的组成部分,与文化传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语言对文化的影响也是全方位的。文化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虽然语言只是构成文化的要素之一,但它却渗透于文化的各个领域,具有任何符号系统无可替代的传播力量。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它又与文化的各个部分有着互相影响。语言是特定人群所共同使用的交流工具,因此它具有社会属性。它的社会属性决定了对于语言的研究不能仅仅局限于研究语言本身,应把对于语言的研究置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下。语言与文化是两者局部交叉,相互渗透的关系。虽然语言本身有一些和文化无关的东西,文化也同样有一些跟语言无关的东西。试图从语言本身中去寻找文化的内涵,必然会走入困境。但是,寻找文化的内涵必须借助于语言。

4通过语言对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

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能折射出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的特有的某些文化现象。中国传统文化不同于西方文化,为了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将相关或者相似甚至差异很大以至于完全相反的中文文化与英文文化相对比,让学生了解两种语言背后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习俗的差异。地理、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的差异是产生这些相似或者差异文化的背后的原因。分析这些原因或者简单讲解这些原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文化和差异。这种将传统文化背景带入课堂,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同时也可以激发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4.1在词汇中学习文化

英语单词是学习英语语言的基础,因此对词义的准确把握是进行顺畅英语交流沟通的前提。词义可分为基本含义和隐含意义。基本含义是单词的基本含义,或者说表面含义,而隐含意义则往往带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如汉语中与狗有关的习语大都含有贬意。如“丧家之犬”等。而在英语国家,狗被认为是人类忠诚的朋友,因此英语中有关狗的习语绝大多数没有贬义。如Iftheolddogbarks,hegivethecoun-sel.Loveme,lovemydog.由于中英语言背后的各民族文化传统的不同,有些词汇虽然基本含义相同,但它们在英汉语言中隐含意义却不同。这也是学生英语学习中的一大难点。所以在讲授词汇时,不能仅仅让学生掌握单词的基本含义,也要让学生领会词义的隐含意义。了解隐含词义,就必须向学生介绍这个词所反映的历史、地理、风俗习惯、文化渊源等等,也就是介绍词汇背后的文化。同时,相关的词汇中文背景知识可以同时对照讲解。让学生在了解英语文化的同时,也能增进中文相关词汇的文化内涵。

4.2在典故的讲解中进行文化背景导入

英语语言有悠久的历史,同汉语一样拥有大量的传说和历史典故。这些典故中留存了浓厚的英语的民族色彩和文化以及丰富的英语民族的历史文化信息。运用典故可使语言表达更加简洁生动,了解这些典故可以使沟通更加顺畅。英语典故习语多来自宗教经典《圣经》以及它的文化起源———希腊罗马神话,如Achilles'hee,aPandora'sbox等等。汉语中也有一些相关的来自佛教和历史的谚语或者成语。例如,捣虚批吭,意指乘虚攻击别人的要害。这个词和Achilles'hee意义上就有相似之处。故在英语教学中,多提供与英语典故或习语相对应成语加以比对。这样,既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对文化背景的了解,也可以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这样可以避免单纯的传统文化课讲授中的一些弊端。

4.3通过视听材料进行文化背景导入

由于条件所限,我国学生学习英语大多数并不是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下进行。利用多媒体,可以把真实的语言环境形象地、直观地呈现给学生,为学生提供了理想的在真实情景下感知语言与文化的条件,使语言表现得更加具体、全面、真实。对于学生不太了解的文化背景,教师可以加以讲解。在讲解过程中,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比对更能帮助学生了解英语文化,同时,也强化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掌握。

4.4通过阅读经典英语文学作品

经典名著都是流传很久、获得大多数人认同的具有很高价值的作品,它们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英语语言,同时也体现语言背后的文化。经典文学作品中展现出的社会、人物等都会带着一定的文化色彩,反映出不同的风俗习惯、社会标准。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的言行会有一定的差异。在了解差异的基础上,从文化的角度进行解读,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作品或文本的内涵。在了解英语文本的内涵同时,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某些优秀作品也可以对应地进行普及。例如,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讲述缠绵的爱情故事,中国的《西厢记》也是讲述同样的故事。两个故事中的主人公的言行的差异是主要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的差异所造成的。通过对比两个故事,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中英两种不同的文化所造成的人们行为上的差异,促进他们对英语文化的理解,提高他们跨文化沟通的能力。

5结语

大学英语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的沟通能力为主要目标。在帮助学生学好英语语言的同时,给学生以适当的文化背景介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交流能力。同时,由于学生的思维多是汉语思维,带有比较强的汉语色彩,与英美国家人士的沟通交流中难免会产生这样那样的误读。通过对比中英两种文化,可以比较有效地帮助学生了解英语文化,减少交流中的文化障碍,同时还可以提高他们对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

作者:高铭 单位:中国计量学院现代科技学院人文与法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