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国内高校英语教师教学效能感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高校英语教师效能感是阐述教师动机的重要因素,梳理近年来的研究现状对大学英语改革背景下的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本文分别从高校英语教师效能感同教学行为的相关性、影响教学效能感的因素两个维度对国内探讨高校英语教师效能感的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在此基础上,最后试揭示将来的研究方向,以期对高校英语教师教学效能感研究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校;英语教师;教学效能感
教师作为最重要的教学资源,是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随着大学英语改革的深入实施,国内诸多学者开始关注高校英语教师如何看待自身的教学能力,以及这种能力与学生的行为和成绩之间的关系,从而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作为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素质提升的重要变量,高校英语教师的教学效能感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教学效能感源于1977年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自我效能:关于行为变化的综合理论》一文中提及的自我效能感。班杜拉将自我效能感定义为人们对特定领域中实现某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念或信心。自我效能感对个体的影响包括三个层面:影响个体的行为选择,即自我效能感同接受任务难易程度的可能性成正相关;决定个体遇到困难的坚持程度,自我效能感越高的个体面对困难时不会轻易放弃和逃避;影响个体与环境互动模式和思维模式,效能感水平较低的个体在处理问题时会夸大问题的严重性和自身不足,从而产生更大的焦虑感。教师教学效能感是在教育领域中对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的延伸,特指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自身能否有效完成教学工作和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是否产生积极影响的信念和信心。
一、高校英语教师效能感同教学行为的相关性
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对其课堂教学行为具有重大影响,如课堂中教学策略的运用、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问题反馈方式的多样化。刘雅雯的研究表明高校英语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同自身的课堂提问行为关系紧密:(1)教师教学效能感越高,课堂提问的数量就越多,学生输出目标语的机会相应有所增加。(2)教学效能感强的老师更倾向于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培养思辨能力。而效能感低的老师在课堂中设置较多简单问题。(3)在交互调整解决交流中困难时,具有较高教学效能感的经常使用确认核实及澄清请求两种交互调整方式,并且花较多的精力与学生进行意义协商,而低教学效能感则较少采用相应的语言策略。(4)在反馈方式上不同效能感教师也有所不同,高效能感的反馈方式更加具有多样性。该研究得出的结果基本上同学者王丽娟和刘婷得出的研究结论一致。教学效能感高的大学英语教师注重利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问题输出更强调提升学术的认知水平、课堂管理更加民主,这种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更有利于学生积极表达自己,同时也能促使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耿睿斐认为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是形成教学效能感的重要条件,而在教学活动中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学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教学效能感的提高需要教师对教学理念、知识框架及教学风格进行反思,从而寻求归因、采取相应策略、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同时教学效能感和教师监控能力紧密相关,前者是后者的主要内部制约因素。王丽娟和刘婷结合课堂数据和课后自评发现新手和专家型英语教师教学效能感同其教学监控能力呈正相关。教学效能感越高,教学监控能力越强。低效能感的高校英语教师会采用带有惩罚性的管理措施来监控整个课堂。高效能感的教师则选择民主性的管理措施鼓励学生培养自身的自主学习和约束能力。以上的相关研究再次证实了班杜拉所阐述的自我效能感与个体行为选择的关系。同时也表明教学效能感越高,学生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才能提供更多有意义和创造性的语言或认知输出,有利于促进其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全面发展。
二、影响高校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因素
国内一些学者的研究表明影响高校教师效能感的因素主要来自教师自身和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教师的自身因素包括主客观两个方面:主观因素是指教师的价值观、自我概念和职业倦怠等方面,客观因素是指教师的年龄、学历、性别等。两者都是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关键。社会文化是通过教师主观因素发挥作用,作为教师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英语教师的教学效能感的形成和发展也不例外。
(一)高校教师自身因素对教学效能感的影响
1.自身主观因素
范琳、李梦莉等学者通过对浙江省三所高校的英语教师进行调查得出以下结论:高校英语教师教学效能感与职业倦怠呈负相关,即教学效能感随职业倦怠程度的增加而降低;高校英语教师教学效能感与自我概念呈正相关,即教学效能感随自我概念的增加而加强,两者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刘萍单独就大学英语教师教学效能感与职业倦怠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相关结论,教学效能感较高的教师遇到工作上的压力和倦怠时,能够有效地调节自身情绪,提高工作效率。当教学效能感处于较低水平时,教师将长期处于负面情绪中,良好的人际关系难以建立和维护,进而影响到教学质量。陈晓明探讨高校英语教师同自我概念有关的诸多因素的相关性,认为持有积极自我概念的高校英语教师选择相信他们具有影响学生的能力。具有消极自我概念的教师易受到对工作环境的影响,认知和评价事件总是以对工作不满意的消极方式。自我效能感高的教师应对问题会采取更加有效的方法,同时问题的及时解决也能提升其自我概念。综上所述,国内针对高校英语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与职业倦怠、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发现都基本一致。
2.自身客观因素
国内研究者主要从性别、教龄、学历和职称四个维度分析对高校英语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影响。国内关于性别因素对高校英语教师得出的实证研究结果出入较大。施春艳认为在教学执行、学习评价、师生交往以及班级管理四个子维度上,男性英语教师的效能感要高于女性。女性教师在教学执行这一子维度效能感较高。这表明男性教师更注重班级管理能力的提升,女性则更关注班级执行能力的培养。但陈晓明的结论得出从一般教学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两个维度分析,性别因素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王诗婼认为教龄同高校教师教学效能感具有密切相关性,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且教学效能感呈高-低-高的趋势。教龄为16-20年是效能感的高峰期。但其他学者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英语教师调查发现,教龄与效能感水平的相关性不大。不同学历的高校英语教师均具有较高的教学效能感且差异性不明显。虽目前具有硕士研究生和本科学历仍占教师队伍的主体地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为数不多,但长时期的课堂教学使年长的教师具有灵活的教学策略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因而对自身的业务水平充满信心。而硕士学历的年轻教师虽教龄较短,但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系统的知识结构,加之进行了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实习和岗前培训,从而也具有较高的教学效能感。于家杰以及张淑婷的研究都发现不同职称的高校英语教师教学效能感存在显著差异。认为职称与教学效能感存在正相关。高职称的教师具有更好的教学效能感,越具有自信心理,具有较强的教学监控能力。滕婷婷、吴本虎的研究得出职称与总体教学效能感、课堂管理、教程处理以及教学效果自评四个维度存在相关性,且高职称教师因从教多年,知识结构基本完善,因此能够更好地驾驭课堂教学,能够灵活处理教材与课堂的关系,因此各维度的效能感值均高于较低职称的英语教师。教师的学历被视为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唯一自身变量,即学历与教学效能感呈正相关。学历较高的大学英语教师更加自信地认为自己有能力激发语言习得者的学习兴趣,上好每堂课和较好每一位学生。但也有其他学者通过教学调查研究发现,学历高的大学英语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行为没有产生预期的教学效果。不少教师由于自身较为自负对待课堂或者学生也缺乏热情。将重心更多地向学术研究倾斜,重“学问”而轻“技能”。在影响教师教学能力正常发挥的同时,也促使低教学效能感的形成。综上所述,国内从高校英语教师自身因素探讨教师效能感的研究得出的结论出入很大。这也正体现了这种主观性极强的教师信念———教师效能感易受各种因素影响,从而让这一特定的教师群体体现多样化的特性。
(二)社会文化对高校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影响
为了探讨社会文化因素对高校教学效能感的影响,国内相关研究主要围绕教师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两方面展开。其中工作环境因素包括学校管理体制、学习或教学平台以及考核制度等等。教师的生活环境也是影响教师效能感的重要因素,然而针对此方面的实证研究相对较为缺乏。王诗婼的研究结果表示师生关系相处融洽、同事之间关系和睦、民主的管理制度能加强大学英语教师成功期待、自信心和教学效能感,其中民主化的管理制度尤其重要。高校应从各方面为大学英语教师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努力提升社会地位,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提升高校英语教师的全面素质和教学效能感。在信息化时代,积极的信息化教学效能感是促进高校英语教师专业水平提升、自主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如构建多样化的信息网络交流平台能帮助教师及时获得丰富的教学资源,在教学设计上逐步实现多元化,进而提升教学效能。林晓的研究表明高校评估机制同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密切相关。大学考评机制中科研和价值导向已经失衡。高校教师评估和职称晋升主要是以科研成果为标准。重科研,轻教学导致许多教师将大量的时间投入在科研上,忽视教学的重要性,教学效能感也会随之教学水平的降低而下降。同时其中部分教师发表文章是为评职称凑条件,这样的科研违背了科研为教学服务的目的,已经和教学改革严重脱钩,严重的削弱了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效能感。这样的结论与大多数的关于高校英语教师效能感的实证调查结果一致。因此塑造积极的校园文化氛围,是提升教师集体效能的主要途径。家庭是人们休息的港湾。在家人面前可以释放各种情感,因此家人对高校英语老师工作的支持程度直接影响其教学效能感。营造和睦的家庭环境,培养积极的心态,勇于面对生活的问题,培养较高的教学效能感。
三、高校英语教师教学效能感研究的展望
1.在研究方法上,我国关于大学英语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实证研究多数采用问卷调查法,可信度不高。建议今后研究者可以结合现场访谈、文献资料分析和实验设计等多种研究方法,开展纵向的教师职业发展不同时期的效能感变化研究,相关的数据将会具有更高的信度和研究层次将更为全面和系统化。
2.在探讨影响高校英语教师效能感因素的研究中,研究者多从外部环境因素和教师自身因素进行分析。从教师自身的个性特征(如外向或内向)、价值观念等因素研究较少,可成为未来研究的重点。
3.在研究领域上,目前的研究大多数是笼统地对高校英语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探讨,详细探讨高校公共英语教师、从事英语专业课教学的教师或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教师的效能感研究不多。然而,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学的重心已从普通英语教学(EGP)向专门用途英语教学(ESP)转移。因此,针对这两个领域的教学效能感研究对大学英语改革应该具有更为重大的意义。在学校层次,作为高校群体中的新生力量,针对民办大学和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师效能感的研究,剖析其特点和提出解决途径,也是整体提升大学英语教师队伍素质的关键。
作者:龙娟 邓悦 单位:湖南交通工程学院 衡阳市开放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