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探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英语是高职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职教育的难点所在,为提高高职英语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文章首先对网络平台对高职英语教学的重要性作了简要分析,其次探讨了网络平台下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
关键词:
网络平台;高职英语;教学模式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织部分,与本科教育不同,它培养的是具有较强动手实践技能的一线人才。英语是一门国际通用语言,所以,培养学生熟练掌握英语应用能力是教学的重点。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社会上对高素质英语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这给高职英语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和挑战。在以往的课堂上,很多教师热衷于传统的讲授教学模式,一味地讲解词汇和语法,学生被动地记忆。大班授课导致师生之间缺乏沟通,尽管这种授课模式有利于教师掌控教学进度,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但英语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差强人意。与本科学生相比,高职学生学习基础较差,积极性不高,畏难情绪严重,对枯燥的、单调的知识不感兴趣,致使很多高职毕业生英语应用技能差。
一、网络平台对高职英语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与高职教育相融合成为必然的趋势,借助网络技术,高职英语教学实现了个性化、自主化的教学目的。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之上,学生可以在课下借助网络资源满足自己的个性化需求,一方面,突破了传统英语学习在距离和资源上的限制,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高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英语学习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弥补了在英语听力、口语以及阅读方面的不足,从而提高学习质量。但是,由于学生对网络的相关知识了解不足,网络平台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价值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二、网络平台下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探索
(一)利用网络进行情境教学,提高学习效率
作为一种语言交流工具,英语的学习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下才能完成。如西方语言学家艾斯利指出:语言的教学需要给学习者提供自然交际的机会,否则将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高职英语教学提供了绝佳的平台,教师可以从网络上下载大量的图片、视频和音乐等教学资料,将其置入课件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展示这些教学素材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为英语教学创设一个真实的情境,使教学内容形象化、生动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中有很多关于国外民族文化习俗的内容,学生理解起来十分抽象,教师就可以在网络上下载一些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二)利用网络加深交流,建立和谐师的生关系
传统高职英语教学一般是大班模式,加上高职教师教学任务重,时间和精力有限,导致师生之间缺乏沟通和了解,教师无法了解每一位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自然无法对其进行针对性教学。而网络成为师生沟通交流的绝佳载体。当前,网络已成为高职学生生活和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绝大多数高职学生都熟练使用微信、QQ等即时通讯工具,英语教师可以利用微信、QQ等工具建立英语学习交流群,学生可以在群内交流英语学习心得,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教师可以在线解答学生在网络上的提问,还可以通过多人视频来解答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网络的虚拟化有利于学生克服对教师的敬畏心理,使其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既融洽了师生关系,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利用网络丰富教学资源,增强自主学习
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曾指出:网络时代的学习如同是量体裁衣,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学习内容,满足了个性化学习的需要。网络上海量的信息资源的确给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高职学生自学能力不高、对信息资源的鉴别能力较差,很多情况下不知道如何选择有价值的学习资源,导致经常错过好的学习资源,而反复利用一些价值低的资源。这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反而会让学生形成错误的认知。为此,高职英语教师可以共同参与并开发一个英语学习资源数据库,先精选大量的优质资源,例如,外语刊物、课文声像、专业题目、世界名著等,然后进行一定程度的整理和加工,分门别类地存入数据库,供学生阅读或者下载。学生在了解自己所关注的娱乐、音乐、体育、时事新闻等各类信息的同时,就提高了英语水平。
三、结语
网络技术与英语教学的融合是必然的趋势。在网络时代,谁掌握了先机,谁就能在教育改革中占据最高点。作为高职英语教师,要充分了解网络平台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主动转换教学思维和观念,积极探索网络模式下的英语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黄怀荣.信息技术与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钱伟红.论多煤体在英语教学中的辅助作用[J].双语学习,2007(12):65-67.
[3]黄登龙.如何提高中职英语教育教学质量[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08(7):59-60.
作者:张光 单位: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